刘宣问道:“孔相可想过去长安的坏处?”
孔融笑了笑,显得很轻松,淡淡说道:“世子所想的,本相自然知道。一旦去了长安,就进入了董卓的虎口,身不由己,生死全由董卓做主。如果惹怒了董卓,或是董卓起了什么歪心思,就可能被扣押,甚至命丧长安。”
刘宣问道:“孔相既然明白,为何非要去长安呢?”
对于孔融的想法,他也向摸摸底。
孔融神色肃然,正色道:“天子生辰,既然要庆贺,本相身为人臣,自当前往祝贺。即使这是董卓的设计,但我身为汉臣,受天子俸禄,自当前往。”
两个字——汉臣,已经说明了一切。
对天子的尊重,对汉室的忠诚,这是孔融坚持去长安的原因。
刘宣听了后,神色敬重,他没有任何夸赞的言语,只是站起身,拱手郑重的揖了一礼。
朝廷有孔融这样的臣子,是大汉之福。
孔融轻笑道:“世子不必如此,身为汉臣,本应如此。”
刘宣说道:“孔相自谦了,纵观天下的诸侯或是封疆大吏,能做到孔相这一步的人,少之又少。我可以断定,董卓传令天下的诸侯入长安为天子祝寿,亲自前往的人相当少。有一部分人,会派人前往道贺。还有一部分人,不会搭理董卓的命令。在他们眼中,只有权势,也不把董卓当回事,更不把朝廷和天子当回事。”
“汉室不振啊!”
孔融摇头轻叹,显得相当的落寞。
作为一个汉室的死忠,孔融希望朝堂清宁,天下大定,重现大汉声威。
然而,天下却越来越混乱不堪。
战火四起,诸侯作乱,贼匪横行,百姓民不聊生……
一切,都显得如此的混乱。
孔融目光落在刘宣身上,眼中有着意义光华,更有着期待,道:“世子在去年的时候,一鸣惊人,然后担任观阳县的县令。”
“任职期间,短短时间内,世子就肃清了观阳县的内患,扫荡了贼匪。”
“一步步走来,观阳县已经大治,百姓也安居乐业。”
孔融很是期待,略显得兴奋,道:“这一切,都显现出了世子的非凡能力。同时,也从侧面印证了许劭的评价。”
“世子有能力,正所谓能者多劳,希望世子能担起重任,中兴汉室。”
“北海国王室一脉,传自光武皇帝之兄齐武王刘演一脉。”
“至今,已经一百四十余年。”
“论起血脉,北海国一脉虽然不是光武皇帝的嫡亲血脉,但也是刘姓宗室血脉,是大汉皇亲。担起振兴汉室的重任,世子责无旁贷。”
孔融脸上有着一抹惭愧,无奈说道:“本相长于治政,有能力让百姓安居乐业。但是在行军打仗方面,有心无力。本相能做的是在其位谋其政,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荡平乱世,重振朝纲,本相心有余而力不足。世子能力卓越,当有此觉悟,为大汉中兴而努力。”
推心置腹的话语,从孔融口中说出。
忠诚之心,展露无遗。
这,是一个忠于汉朝的忠臣的心里话。
刘宣敬佩孔融这样忠于汉室的官员,他郑重的点头,道:“孔相放心,我会竭尽所能。为汉室江山的稳定而努力,为大汉的中兴而奋斗。”
“好!”
孔融捋着颌下胡须,脸上流露出笑容。
话锋一转,孔融说道:“本相虽然名声不显,但在朝廷中,也认识几个官员。如刚回到京师的左中郎将蔡邕、司徒王允,以及杨彪、马日磾等人,到了长安后,本相会为你引荐。”
“多谢孔相!”
刘宣心中,也是一阵高兴。
有孔融引荐,他和朝廷的官员就可以建立关系。
这对提升刘宣的名声,很有帮助。
试想一下,蔡邕、王允、杨彪、马日磾等人都交友广泛,威望很高。当他们和某某聊天时,随口一说北海国世子如何如何……
说的人多了,就会让人认可刘宣,认为刘宣是一个能力出众的人。
这,便是无形中的好处。
刘宣问道:“孔相,我们何时启程?”
孔融回答道:“之前,本相已经把相关的事情安排了下去。明日一早,我们就启程前往长安。现在是十月,距离天子生辰还有两月有余。此去路途遥远,不知道路上是否顺利。再者,早一天抵达长安,就可以多些时间准备。”
刘宣说道:“明天一早,我来孔相府汇合。”
“可以!”
孔融闻言,点头同意了。
刘宣起身告辞,回到王府后,他先安排了一些需要处理的事情。然后,他告诉了徐晃和糜芳离开的时间,再去了一趟刘赫的院子,说了离开的时间。
做完这一切,亥时都过了大半,刘宣才洗漱更衣睡觉。
次日一大早,刘宣早早的起床。
晨练完,他洗漱后,带着糜芳和徐晃吃罢早饭,然后又去了一趟刘赫的院子,向刘赫告辞。听完刘赫的嘱托,刘宣退出来,带着糜芳和徐晃前往国相府。
到了国相府,等了约莫小半刻钟,孔融也出来了。
孔融此去,竟是孤身一人,身边连一个书童都没有带。
孔融和刘宣乘坐马车,徐晃和糜芳则骑马赶路,一行人悄无声息的离开了剧县,西向长安,奔着长安行去。
此去长安,路途遥远。
北海国位于青州的最东面,刘宣一行人接下来,要从北海国离开青州,再进入兖州,然后途径洛阳,再往长安。
这一路,青州和兖州境内,还需要走很长一段路程。
正是因为如此,一行人赶路的速度很快,路上很少耽搁,也少有专门找驿站歇息。都是到了天黑后,找农家百姓借宿,或是在荒山野庙过夜。
第129章 甘氏有女
沛国,位于兖州境内。
其治所沛县,是高皇帝刘邦的起兵之地。
正所谓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在汉朝历史上,不论是西汉,亦或是东汉,沛县都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然而到了本朝,战乱频繁,烽烟四起,沛县也是民生凋零,人烟稀少。
甘家村坐落在沛县,距离县城有十五里,是在通往县城的官道附近聚居。
这一处村落,有十来户人家。
傍晚时分,村子中炊烟缭绕,都开始准备晚饭了。
村口,有着一户人家。
这户人家是简单的土墙房屋,一排三间。中间的屋子是堂屋,两边是居住的卧室。在屋子外面,用一圈栅栏围了起来。
堂屋门口,坐着一名头发花白的老妪。她佝偻着背,低着头,拿着一个簸箕,正在摘野菜。虽说上了年纪,但老妪的精神很好,眼不花耳不聋,很是精神。
门口左边,是做饭的地方。
一个妙龄女子,正在烧火做饭。
女子身上的衣衫是粗布麻衣,还打了补丁,很是破旧。
她盯着灶门,不急不慢的往灶里面添加柴火。
女子虽然出身贫寒,一张脸却宜喜宜嗔,虽是素颜,却犹如羊脂白玉般,美艳无比。她肌肤如玉,白皙中更有着一抹光泽。她双眼明亮有神,闪烁着熠熠光辉。一张俏丽的瓜子脸,透出一丝的妩媚。
女子名叫甘梅,母亲早年亡故,父亲和兄长应征入伍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家中,只剩下她和祖母相依为命。
甘梅闻着锅中传出的饭香,柔声道:“祖母,粥已经快熬好了。”
“嗯,菜马上就摘好了。”
老妪慈祥一笑,布满了风霜痕迹的脸上满是宠溺。家中只剩下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孙女孝顺贤惠,她也是极为喜爱。
对老妪来说,孙女便是命根子。
老妪忽然停了下来,脸上带着柔和的笑容,微笑道:“丫头,今天上午,你去山中捡柴火的时候,邻村章玉的父亲,托人来说媒了。”
“章玉这小伙子,老婆子都打听了,温厚敦实,是个老实人。”
“你跟着他,不会受欺负。”
说到这里,老妪话锋一转,又道:“章家的家境也不错,有一头耕牛,一头母猪。住的是宅子,不是咱们这样的屋子。”
“章家就章玉一个儿子,女儿都已经嫁出去了。”
“章玉的父母,为人处事都颇为公道。不仅如此,章玉的祖父还是章村的村正,颇有威望,听说很有能力。”
老妪絮絮叨叨的,继续道:“你嫁过去啊,不会受委屈,会享福的。你心灵手巧,人也聪明伶俐,去了后,肯定得到公婆的喜欢。老婆子中意章家,就看你是怎么想的。只要你愿意,我就给对方回话,答应这门亲事。”
甘梅摇头,道:“祖母,孙女答应了父亲,要留下来侍候您的。父亲没回来,孙女就不嫁人。至于婚事,等父亲回来了,再说可好?”
老妪笑呵呵的,不以为意,“傻丫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既然到了婚嫁的年龄,就该嫁人了。之前来说亲的,老婆子都觉得不满意。章家,我是满意的。”
甘梅皱着眉头,想着怎么劝说祖母。
“哒!哒!”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忽然在院子外面传来。
相似小说推荐
-
回到古代玩机械 (古代机械) 逐浪VIP 历史军事一样的穿越,不一样的精彩。 一个因意外而回到古代的工人,抱着不放弃的信念,运用自己的学识和...
-
医匡九合 (影山红) 起点VIP2016-04-26 两宋元明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奈何医术通天,治得了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