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晓飞要制作的这三种兵器中,难度最大的还要数箭簇。
箭簇就是箭头。在古代的战争中,弓箭是唯一的远程武器,所以箭的消耗量也最大,这个箭簇的制作,当然就是装备军队的重中之重了。
当代的箭簇可以用两种方法制造,一是铸造,一是锻造。
铸造的生产方法,是先铸造一个箭簇的坯件出来,然后手工修正、打磨。这样生产,不但因修正、打磨的工夫多,而导致生产速度奇慢,而且,铸造耗用的原料也比较多。
锻造的生产方法,就直接锻出箭簇的形状,再打磨锋利就行。这种生产模式,不用修正,打磨也没有铸造的箭簇花费那么多的工夫,但却因箭簇的个头小,形状也较为复杂,而导致锻造困难,一个工匠一天下来,也造不了多少个箭簇。
为了节省那有限的铁资源,雷晓飞决定用锻造的方法来生产箭簇。
箭簇是一件呈圆锥体或三角体的小铁件,这铁件虽小,却是相当难制作。它的制作难处,在于这个小铁件要做一个周正的套箭杆的凹坑。
要锻造一个圆锥体或三角体很容易,但要在这个小圆锥体或三角体上,开一个正其中的圆锥凹坑,那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如果箭簇的凹坑开不正,装上了箭杆之后,箭簇的尖端与箭杆就不在一直线上,这样将会直接会影响到了这支箭在发射之后的运动轨迹,可能会让这支箭完全失去准头。
如何才能开正这个凹坑呢?如果用手工锻造,可以先做好了圆锥体或三角体的形状之后,再用定位把这个工件定死,然后用夹具来开这个凹坑。
如果用模具来锻造箭簇的话,因为当前没条件制作导柱、导套等模具的限位装置,所以很难保证工件的精度。而且,由于原材料不能保证每个的大小相同,所以批量锻造时,就不能使每个坯件一样,一旦出现这个情形,每个箭簇修正的工夫,就比锻造要多多了。
如果用模具单单锻造一个圆锥体或三角体,然后再用人手开凹坑的话,进度又比纯用手工制作快不了多少。
这最后一件兵器的制作工艺,确是伤透了雷晓飞的脑筋。
雷晓飞花费了几晚的心思之后,想出了用前世那冲床冲压的工作方式,来完成这个箭簇的制作。
雷晓飞准备的制作方法,是先把铁锻造成厚薄一样的铁片,然后,再用模具把铁片切成箭簇的展开形状,最后,再用模具把切好的铁片成型。
雷晓飞准备只做一种形状的箭簇,就是三角体的箭簇。他准备用切好的铁片,压制成一个三角体,那样,成型后的三角体,就有一个三角形的凹坑,到时,只要把箭杆的套入端做成三角形就行。箭杆做三角形还要比做圆锥形容易。
雷晓飞成型的那道工序,准备用加热成型的方式加工,这样,加工出来的箭簇基本就不用打磨。
这个箭簇的加工流程中,最难做的还是最后的那道成型工序。主要是当代的加工条件所限,这道工序的成型模具很难做得精细,而且“威也锤”的落锤深浅也不容易控制,这些都对箭簇的成型造成影响。
雷晓飞又苦思了一宿之后,才勉强到了两个解决的方法。
为了让箭簇成型后的尖端与箭杆在一直线上,雷晓飞加长了成型凹模的三角坑,让这三角坑作为凸模的导向,保证成型的效果。
至于那落锤的深浅,靠麻绳为牵引的锤头肯定就没有办法保证了,因为,麻绳的本身就有一定的伸缩比。雷晓飞就用他从天南岛制作回来的橡胶,垫在了模具的底部,让橡胶起到缓冲的作用,解决落锤深浅的问题。
这个雷晓飞需要生产的兵器中,最小、也是最大量的箭簇,竟让他花费近二个月的工夫,一直到前两种的兵器全面完工,才研制了出来。
这箭簇的生产,当然就是韩信点将——多多益善了。按大华百万军队每人配十支箭来算,都已经需要一千万只的箭簇。在雷晓飞正为一套模具的生产量有限,准备制作多一套模具来生产箭簇时,正勤皇来到了江夏。
第769章皇上苦衷
雷晓飞是在工场里见到正勤皇的。他一见到了正勤皇那一副肃容的神情,就知道肯定有什么不好的事发生了。而且,从正勤皇那紧锁的眉头来看,这不好的事应该还不小。
正勤皇是在丹枫的带路下过来工场的,看他那风尘仆仆的样子,他应该才刚刚到来此地。以皇上的九五之尊,竟要如此劳动大架,而且还如此行色匆匆,雷晓飞就更是猜测到了事情的紧迫程度。
正勤皇在雷晓飞的带领下,详细参观了他一力打造的兵器工场之后,才在丹枫和雷晓飞的陪同之下,来到了雷晓飞在工地办公兼设计的地方,听到了他介绍各种兵器的制造情况。
正勤皇知道了枪与刀的制造,已经全部完成了兵部的需求,并已经由兵部全部发往各地的部队时,那紧皱的眉才稍缓了缓。当他听到了箭簇也由于日夜不停地生产,虽然只有一套模具,但也已经完成了二十万支箭矢的制作时,马上就指示丹枫,立即把这一批,全部装备到庆安府去。
雷晓飞在当代可以说是一个地理盲,庆安府在何处、属于那一地带他都一无所知。但他却见到了丹枫听了正勤皇的指示时,神色一紧,露出了一丝从来没有在他那里见过的紧张,雷晓飞就更感觉事情重大了。
丹枫亲自匆匆地出去执行正勤皇的指示时,雷晓飞才向正勤皇问道:“父皇,是否有大事发生了?可否告知皇儿,让皇儿替父皇分担?”
正勤皇点了点头,把让他忧心的事,告诉了雷晓飞这位义子。
原来,大批制造兵器的事,虽然已经被雷晓飞做了避人耳目的布置,但还是让忠王从铁资源的收集和兵器的发放中嗅到了一些蛛丝马迹,他坐不住了,暗下与和他有勾结的那几个大华的邻国通气,让他们同时在大华的边境制造麻烦。
现今,大华东边的东瀛、高丽,摆出了蠢蠢欲动的姿态。而大华北面的突厥,更是已经派出了先头部队,陈兵大华的边界。这几处的异动,让大华的东、北边境,同时紧张了起来。
东瀛、高丽这两个国家雷晓飞当然知道,就是他前世的日本和朝鲜。这两个国家对中国这块肥肉,自古都有窥觊的野心。不过,以这两个对中华来说只是袖珍小国的国家,因那人少资源缺的致命缺陷,在远古无先进武器的年代,从来就没有能在中华的身上占到丝毫的便宜,所以雷晓飞现时也不怎么把它们放在眼里。
至于突厥呢,在雷晓飞的前世根本就没有这个国家,他也只是从一些描写古代的武侠小说中,知道这个部落属于中亚地区的一个民族。
在雷晓飞脑中,对这个突厥印象最深的,还是在黄易大师的《大唐双龙传》中描述的一件事,就是在李世民刚刚即位之时,突厥的颉利可汗率兵20万直袭唐都长安城外的渭水便桥之北,距长安城仅40里,震动京师,后来,还是寇仲以强横的武技击伤颉利,才让突厥退兵。
长安就是雷晓飞前世的西安。西安历代都是中华的腹地,在初唐的盛世,能挥兵打到了中原腹地,这个突厥也够强横了。
雷晓飞虽然知道古时候有这么的一个部落,但却一直都不知这个国家或者部落的国土在哪?是在他前世的内蒙古地区?或是在外蒙古地区?还是在山西?
雷晓飞就向正勤皇出言了解这个叫突厥的国家或者部落。
正勤皇向雷晓飞介绍了突厥部落的情况,并说出了这个部落与大华帝国的关系。
突厥是一个以游牧为生的民族,这个民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这个民族的人,生活条件极其艰苦,恶劣的天气、极少的耕地和野兽出没的自然环境,让他们世代饱受折磨。也正因为这些艰苦的条件,养成了这个民族的剽悍。
为了改变恶劣的生活环境,突厥人长期向四邻的国家发动侵扰,四处掠夺其它部落的资源和人口,让其它部落的人为他们做奴隶。由于长年不断的战事,让这个部落的人很能打仗,他们的战术,是以来去如风的马战最为著称。
突厥本来与大华并不接壤,在正勤皇的父亲那一代时,突厥侵占了与大华北部接壤的契丹族,这样,突厥才与大华有了边界。
在正勤皇的父亲那时,突厥也曾对大华进行过多次的骚扰,不过,其时的大华兵强马壮,每次两国的冲突,都以突厥损兵折将告终。突厥在骚扰多次未果之后,就遣使向大华请和,并每年向大华上贡良马、铁器等方物,并签约再也不犯大华。
突厥归伏的这种情形,一直维持到了正勤皇不能执政前。而正勤皇不能执政的十年来,忠王因争取不到军方的支持,为了起事,就勾结和唆使突厥,双方暗中订下了攻守同盟。
突厥因一直就对大华的军力心怀畏惧,所以这十年来,他们虽然与忠王勾结在边境这一带小打小闹,但始终就不敢大规模行事。
这次,可能是忠王已经感觉到了自己危在旦夕,就不顾一切地鼓动、唆使突厥出兵。也不知他使用什么手段?许下什么条件?突厥终于还是出兵了。
相似小说推荐
-
暴君刘璋 (不死奸臣) 起点VIP2016-04-25 秦汉三国 一恨世态炎凉,二恨人丧伦常。 三恨江山污浊,四恨百姓离殇。 五恨愚民短视,六...
-
大逆转1906 (神圣智狼) 创世VIP2016-06-19 清史民国历史的车轮过来了!过来了!逆转国势,碾压列强,开疆万里,复兴中央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