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了一顿,祖大寿接着道:“安知建奴不会与也先、俺答汗一样昙花一现?”
祖大乐猛地一惊,有些不可思议地看着自己的堂兄左都督,辽东总兵官,祖大寿!
原来如此!
原来竟然如此!
两年前的崇祯四年,堂兄祖大寿曾经在大凌河战役中被金国俘虏。当时堂兄用了《三国演义》里面小霸王孙策释放太史慈的桥段,唔,还有诸葛亮释放孟获的桥段,借口说回锦州城献城给黄台吉。结果黄台吉估摸着是看《三国演义》中毒太深,竟然答应了堂兄的要求,将堂兄放了回来。
结果嘛,自然就是“呵呵”了。
黄台吉不是孙策,堂兄祖大寿自然更不是太史慈!堂兄一回锦州城,立刻组织人马守城,愣是将黄台吉气得吹鼻子瞪眼睛,愣是说什么“人心不古”……
卧槽,这鞑子就是鞑子,自称汗王也不过是个鞑子罢了!
读书不精,能怪谁去?
历史上逃跑的桥段那可多了去了,譬如刘邦从鸿门宴上闪人那就是最著名的一个。可惜鞑子酋长不读史,只读《三国演义》……
呃,《三国演义》里面不也有刘玄德马跃檀溪么?
嘿嘿,看来鞑子酋长读书不仔细呀!
当时自己就纳闷了,堂兄为什么会选择千方百计地要死守锦州城毕竟投降鞑子的李永芳“待遇”嗷嗷好,颇让自己眼红。
原来堂兄看得比李永芳远,也比自己远!
可不是么,正统朝的土木堡之变,号称五十万的大明精锐,比蒙古太师也先吊打,连皇帝都被俘虏了去。后来若不是有写出“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于少保坚守北京城,恐怕那个时候大明朝就亡了……
那还是大明朝初期,国力正强盛的时候呢!
第343章“博爱”之心一♂
祖大乐又想起了后来的嘉靖皇帝一心求“长生不老”,文恬武嬉,结果蒙古俺答汗寇边,长驱直入,杀入大明腹地如入无人之境!
那俺答汗也是抱着抢一把就走的心态,后来自己退兵了。若是持续攻打京城的话,恐怕“道士皇帝”嘉靖爷只能去请太上老君来帮忙守城了……
也就是说,大明朝已经历经多次外敌入侵,都挺了过去!
要说情况的危急性的话,英宗皇帝都被人家蒙古鞑子俘虏了,那才叫危急呢!
现在建奴也只是在辽东闹腾,虽然占了不少地方,可是锦州和宁远两座坚城他们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更别说南边还有“天下第一关”山海关那座雄关要塞。
撑死了建奴最多如崇祯二年之故事,绕道朵颜卫,从宣府杀入大明腹地,抢一把呗?
尼玛鞑子就是鞑子,成不了气候呀!
想那蒙古太师也先、蒙古俺答汗当年也是一号人物,可不比奴儿哈赤和黄台吉差呀!然则也就是闹腾一段时间,就烟消云散了。
鞑子不比大明,下面都是些部落酋长联盟,争权夺利唔,争夺汗位可比大明朝激烈多了……
祖大乐顿时生出一种“文明领先”的骄傲感出来,大明朝造反的王爷也有,宣德朝的汉王朱高煦和正德朝的宁王朱宸濠那都是造反被朝廷吊打之人……
然则祖大乐选择性的遗忘了“英明神武”的永乐大帝唔,成王败寇,人家朱老四那叫“靖难”、“清君侧”,岂是汉王和宁王那种跳梁小丑可比的?!
所以,别看现在建奴闹得欢,以后没准就等着拉清单,几年后怎么样还真不好说呐!以北虏东虏那尿性,没准过几年就他娘的自己狗咬狗了……
都督大人见识真是高,实在是太高了!
祖大乐油然而生一种敬佩之感,“仰视”了祖大寿一眼。激动地道:“堂兄深谋远虑,小弟敬服!”
祖大寿捋须沉吟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别看本都督是员武将,若是保护百姓的名声传入朝廷耳朵里。那对本都督的形象是要大大加分的!”
顿了一顿,祖大寿一撇嘴道:“可惜无人知晓!唉,你找人去京师宣传宣传,本都督一片苦心可不能”
“可不能日了狗了……”祖大乐心中接了一句,不过这话可不敢明说。
“可不能辜负了都督大人的一片爱护百姓。悲天悯人的良苦用心呀!”祖大乐为人精明,平时也好读两本书充充门面,他觉得这句话才是最合适接茬的。
祖大寿微微颔首,似乎对自己这个堂弟相当满意。
祖大寿沉吟了片刻,开口问道:“大乐,建奴召蒙古部落到沈阳集结,也不是一日两日了,这事儿你怎么看?”
祖大乐心神一凛,连忙应道:“都督,此事必有蹊跷!”
祖大寿脸沉了下来。明显祖大乐这是废话都督大人向来是不喜欢听废话的……
祖大乐跟随祖大寿多年,当然知道都督大人不喜欢废话了。但是,若不先说一句废话,怎显得出都督大人的形象呢?鲜花还需绿叶衬,都督大人是鲜花,本将军就当个绿叶也没什么了不起。
须知祖氏一族下一代家主,肯定也就是从自己和祖泽溥中产生。虽说祖泽溥是堂兄的儿子,但是祖氏一门选家主最看重战功,只有紧抱堂兄的大腿,才能立下更多的战功嘛!
从内心深处来说。祖大乐只想辽东战事越频繁越好这样的话,都督大人才不得不倚重自己,毕竟他儿子祖泽溥是个纨绔,成不了气候。
若是辽东海晏升平。自己连给祖泽溥提鞋都不配。人都是有私心滴,祖大乐丝毫也不怀疑若是在“和平年代”的话,自己一定会被祖大寿边缘化的事实。
然则多想无用,以现在建奴这架势,估摸着自己到死的那一天,辽东都不会平定的……
祖大乐收敛起心思。酝酿好了情绪,朗声道:“启禀都督,末将以为,锦州无忧矣!”
一听这个“矣”字,祖大寿皱了皱眉头,自己这个堂弟就好这一口,有事没事“之乎者也”半天,以显示他是一员“儒将”。
先前自己曾经教训过他,他也夹起尾巴做人了一段时间,最近估摸着记性不好,这老毛病又犯了。
也罢,眼下军情如火,也没闲功夫搭理他。
想到此,祖大寿别不再追究堂弟的“装十三”,而是追问道:“锦州无忧?大乐,你的意思是建奴要打察哈尔或者朝鲜?”
祖大乐或许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毕竟也是靠战功升职到广宁总兵官之人,并不是什么二世祖,远非祖泽溥可比。
高元良能见识出来的东西,他祖大乐当然也可以看出来!
祖大乐微微一笑,摸了摸下巴,朗声道:“非也!都督何必明知故问?”
“行了!有事说事,别扯那些没用的你若是能耐,下一科去考个状元公来给本都督瞅瞅!”
祖大乐脚底一滑,险些摔倒,脸唰地一下就红了。他也意识到自己有些得意忘形,于是讪讪地道:“呃,末将知错了。启禀都督,建奴打察哈尔不会用蒙古人,打朝鲜应该是在冬季个中缘由嘛……”
接下来祖大乐将原因说了一遍,与高元良当初和张力分析的大同小异。
听完祖大乐的话,祖大寿更加证实了心中的想法其实祖大乐能知道的,他又岂会不知?
祖大寿轻轻捋须道:“唔,你与本都督想到一块儿去了。关内反正也要被抢,呃,不,反正也要遭建奴蹂躏,还不如多要些钱粮来广宁卫呢!大乐”
“末将在!”
祖大寿似乎下了决断:“八百里加急发往京师,连发三封告急文书。就说建奴召集北虏助战,眼瞅着是要攻打咱们广宁卫了!”
“末将遵命!”
祖大寿淡定地看了祖大乐一眼,小声地道:“本都督爱护百姓,掩护百姓入城躲避兵锋的事儿,也要重点说一说才是,免得朝廷不识本都督的博爱之心。”
第344章江城子
祖大乐连忙躬身一礼,笑着道:“末将明白。咱们广宁城战兵六万,本来粮饷就紧巴巴的,现在一下子涌入了一万百姓呃,不,十万!涌入了十万百姓,粮草那是大大地缺乏呀!”
祖大寿冷哼一声,“善意”地纠正道:“五万。前次入城躲避建奴兵锋的百姓就是五万,这才两年,百姓一下子翻倍,你就是现生也来不及呀!”
祖大乐倒吸一口凉气,自己竟然将这茬儿忘记了,连连自责道:“末将驽钝!嗯,就是五万了!”
祖大寿微微颔首,似乎有些不高兴地道:“五万百姓的口粮,有三万都被朝中那些文官君子们漂没了,咱们广宁卫也落不到几石粮食!唉,聊胜于无吧!”
这话祖大乐就不敢接了,非议文官左都督祖大寿可以,他祖大乐一个小小的总兵,可是不敢说文官老爷坏话的。
议定了城中一万百姓口粮之事,祖大乐忽然想起,还有一件事也必须说一下。祖大乐故作为难之色,小声问祖大寿道:“都督,若是建奴入寇,打到北京城下的话唔,如崇祯二年之故事,朝廷下旨勤王,咱们又该如何应对?”
祖大寿哈哈大笑,却不说话,这下可就搞得祖大乐有些没趣了。
过了好半晌,祖大寿才轻飘飘地说了一句:“广宁卫离京师可就太远了勤王之事嘛,让离得近的山海关吴总兵头痛去吧!”
相似小说推荐
-
大逆转1906 (神圣智狼) 创世VIP2016-06-19 清史民国历史的车轮过来了!过来了!逆转国势,碾压列强,开疆万里,复兴中央之国……...
-
我们的1654 (小样有型) 纵横VIP2016-04-22 穿越历史一群人一起去改变历史,一群人认为自己能平推世界!但最后,他们发现被改变最大的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