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英法两国的战斗机数量要比德国多得多,由于中国的带头作用或者说是刺激作用,各大列强的空军发展要比原时空快得多,尤其是在中日战争之后,空中力量的重要性更是得到了各国的认可。在一战爆发前,英国有近1000架战斗机,而法国更多,有156架,德国只有26架不到的战斗机,而且还要应付东线的俄国,能够用于西线的不超过106架。
粗看起来,这是一场26架对106架的悬殊战斗,但问题在于德国的战斗机要比他的对手先进多了。
通过与中国的技术合作,德国和奥匈战斗机在一开始就是采用了带有射击协调器的战斗机。而协约国的战斗机没有这项技术,他们使用是推进式螺旋桨飞机,在机头或机身前部装有机枪,螺旋桨在后面不影响机枪射击。
比如法国的法尔芒2和英国的b2,这些飞机多采用推进式设计,前后有两个座位,驾驶员在后座,观察员兼射击手在前座,一般配备一至两挺机枪。不过采用推进式设计的飞机,虽然便于安装武器和进行射击,但机动性差,根本对忖不了灵活的拉进式战斗机。
当然,英法都不是傻子,看到推进式不给力,他们也很快开发出了拉进式战斗机。拉进式飞机的螺旋桨安装于机头前面,影响机枪向前方射击。如何才能在没有射击协调器的情况下,让子弹顺利穿过高速旋转的螺旋桨射向目标,又不损坏螺旋桨叶片?两国的技术人员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在桨叶后面安装钢制楔形偏导板,以挡开击中的子弹。比如法国的索尔尼埃l型飞机就是这种。
但是偏导板这东西也很不好用,只是比没有强一点。于是法国人又开发出一种新的布局,即把机枪装在纽堡ll型飞机双层翼的上翼上面,以躲开螺旋桨,让子弹直接从螺旋桨的上面射出,这种作法果然有效。此同时,英国使用了一种新型的推进式飞机德-哈维兰bh2
在开战前,英法对自家的飞机还是有信心的,不过等到一开战,两国才发现,自己费尽心机搞出来的这些飞机,在德国的信天翁b型战斗机面前都成了渣渣,被打鸭子一样打下来。即使是最新型的纽堡l刂德-哈维兰bh2也完全不是信天翁b型的对手,双发甚至打出了10比l的战损。
这年头的飞机确实便宜,但飞行员不好找啊,这可不是地上的步兵,只要发一支枪训练一个月就可以上战场了。现在两国的虽然还剩下大半的飞机,但这些都是更老式的飞机,上去更是送菜。
协约国的大佬商量之后,都觉得不能这样下去,但航空技术这东西也不是说有就有,单凭他们自己是不可能在短时间有什么突破的,要是在和平时期倒也无所谓,但现在是战时,无论如何也拖不起了。
当今世界航空技术公认第一的就是中国,而德国也是跟中国进行了技术合作后,才有了现在信天翁b型战斗机。是的,中德军事合作是秘密进行的,但这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协约国也不是傻子,那么多的情报人员也不全是吃于饭的。就算详情不清楚,但大致的东西还是知道一点。
既然德国都能从中国手里得到一些技术,那么我们也应该得到啊,大不了就是代价的问题罢了。
协约国现在最急需的技术就是“让子弹顺利螺旋桨”的技术,他们可是被信天翁欺负惨了。射击协调器这种东西本来就不复杂,就算中国不卖,要不了多久,他们自己也可以开发出来。所以还不如趁机捞一把,文德嗣在拿捏一阵之后,也就同意了。
双方在商谈一阵之后,协约国以6吨黄金(价值八百二十万英镑)的代价,向中国购买60架拉进式新型战斗机和相关技术,以及全套图纸和生产授权。
中国向他们出售的,就是成飞搞的那款外销型战斗机,歼-型“雨燕”战斗机,这款战斗机的外形比较接近原时空3年代霍克航空公司出产的“狂怒”nk11战斗机,一种采用复合结构的单发单座双翼机,采用了流线型起落架轮胎整流罩,前部机身的下方有一个小型进气口,以加强发动机冷却效果。它拥有流线型机身,身姿优雅,而且性能相当不错。
“雨燕”战斗机全机长b米,翼展2米(上翼)。6米(下翼),机高bl米,空重136公斤。装有一台“hhy0型”活塞式液冷发动机刂了的型号就表示是外销型),硬木三叶螺旋桨。最高速度达到20公里,巡航速度是20公里,实用升限756米,航程60公里。它的机头装有2挺7毫米机枪,备弹26发。
这款“雨燕”战斗机虽然是外销型号,但已经很有良心了,其性能并不比歼-l的初始型差太多。当然,没有电台的,反正他们也没要求。
“雨燕”战斗机中国这里已经囤积了400多架,于是第一批400架“雨燕”交货了。而且因为协约国要得很急,又额外出了2吨黄金,聘请了中国飞行员直接将这些飞机直接转场到埃及,再由英法的飞行员接手。只有给钱,文总一向很尊重客户的要求,看在黄金份上,文总还特别派出了几艘大型飞艇跟着,飞艇上装着备用飞行员和给养,以及燃油,还有协约国顺便订购的26万发7毫米机枪子弹,虽然他们也在抓紧子弹改生产线,但总得要时间的。
这次转场飞行十分的壮观,400架歼-型“雨燕”战斗机从成都出发,到达昆明后再转到印度、伊朗、伊拉克,直到埃及,全程66多公里,耗时2天。好在这个时代的飞机很轻,对机场要求不高,要不还真的做不到,中间那些地方很多都是没有正式机场的。
协约国在得到这批飞机后,立即就派遣了一批尖子飞行员去熟悉,经过两周的熟悉后。英法联军就在6月2日将这批飞机投入战场,果然就有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前段牛逼哄哄的“信天翁”们,在遇到来自中国的“雨燕”之后,就再也牛不起来了。
英法空军面对德国空军第一次打出了计的好成绩,算是翻身了。随着飞行员逐渐熟悉这种飞机,成绩越打越好,后来都打出了的交换比。在夺回制空权之后,协约国就逐渐扳回了溃势,在奥尔良彻底稳住了。而且法国沦陷区的游击队也非常活跃,他们大肆袭击德国的后勤补给线,让德军万分头疼,不得不花费大量兵力来守卫补给线。
这样一来,双方就在奥尔良到勒芒一带形成了拉锯战。
第224章 毛熊的惨败
e:不好意思,刚才网络有点卡,耽搁了一下。
在1914年的整个4月份里,当德国和英法两国在法国大平原杀成一团,奥匈帝国把塞尔维亚打成狗的时候,节操满满的俄国人却坐在东线看戏,整个东线几乎波澜不惊,和人脑子打出狗脑子的西线比起来,这里简直就是另一个世界。当然,俄国人理由还是很充分的,人家准备不足嘛,你们要理解。
就像俄国人自己说的那样,直到五月底,等到从中国送来的那批物资到位之后,他们才慢腾腾的准备动手了。
无论毛熊再怎么打小算盘,仗还是要打的。因为他们欠了法国一屁股的债,而且国内很多资产都是被法国资本控制着,尼古拉二世就算自己不想打,利益集团也不同意的,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嘛。面对法国提出减免债务的条件,尼古拉二世当即就答应了,吹嘘俄国最初的目标就是要歼灭德*队,至于奥匈那种渣渣根本就不在考虑当中。
俄国这个国家在绝大多数欧洲人心目中,都具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威慑力。只要一想到那数百万穷凶极恶的灰色牲口和哥萨克骑兵,铺天盖地的蜂拥而来的场景,就让欧洲人忍不住肝颤。哪怕这个国家弊病丛生,在国际上出了不少洋相,还在前不久的日俄战争中被小日本给爆了,但那种噩梦一样的印象确实铭刻在欧洲人心里。
对欧洲人来说,毛熊现在才动手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像俄国这样恐龙一样的庞然大物,其体制肯定是比较臃肿迟钝的,动员速度肯定不如其他国家快捷,但只要它的战争机器一开始发动,这台“灰色压路机”便会用它那近乎无穷无尽的人力和资源,将对手无情的碾压成肉饼。
这种奇怪的“恐俄症”的另一种发展,就是让英法等盟国万分的感到安全。一想到对手身后还有只跃跃欲试的北极熊,他们对胜利就信心百倍了。这也是法国佬在丢了巴黎之后还能拼命抵抗的原因,因为在他们看来,德国佬不过就是三板斧而已,自己只是一不小心才扑街的。只要毛熊大军一动,罪该万死的德国佬就必定会被惨遭爆菊,被轰杀至渣口牙
俄国人自己也这么看,他们认为自己拥有强大的实力、惊人的资源和潜力,以及无尽的财富。只要一旦动手,德国佬就扑街定了。我大俄罗斯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即便没有英法的资源,只要时间一长,德国人也会山穷水尽的。
但是,俄国人的实力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强。所以在俄国正式参战后,其表现让围观群众们碎了一地的眼睛,也让大伙被雷得外焦里嫩。
在英法两国的连连催促之下,俄国尽管确实还没组织起60万大军,但他们还是从进攻奥匈的西南集团军群中抽调了一部分部队,过来加强对德作战的西北集团军群,将其补充到了2个集团军的规模,俄国西北集团军群由参加过日俄战争的吉林斯基将军指挥。
共和2755年(西元1914年)6月2日,俄国的一个骑兵师拔掉了东普鲁士边境上的木桩国界,进入东普鲁士,俄德之战拉开了序幕。
相似小说推荐
-
我们的1654 (小样有型) 纵横VIP2016-04-22 穿越历史一群人一起去改变历史,一群人认为自己能平推世界!但最后,他们发现被改变最大的是他...
-
明末国色江山 (巨火) 起点VIP2016-05-30 两宋元明 明末乱世,时空旅行者与秦淮八艳不得不说的故事。 沦丧与挣扎,冷漠与悲愤,放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