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日子一直到三个多月之前,花船上来了一名潦倒的客人,一身的青袍上都是烧灼的斑点和焦痕!长发凌乱面容憔悴!此人就是丁建鹏了!这个人来到花船之上也不吃酒也不找姑娘,只是借着这里的热闹打发时间而已,直到他听到了李师师的琴艺!
丁建鹏一直被称为李师师的恩客,那是因为他为李师师付出了很多,但却不求回报,包括现在住的房子,还有一切的花销,李师师心中感激但却无以回报,况且丁建鹏来此只是听她弹琴唱曲,聊天,并且用佛法开解她,使她本来已经心灰意懒的心情又有了新的希望!但是她却从不敢奢望自己能够从良!
“年老色衰之人岂敢再有奢望,盼能够平静的了此残生,替我多谢丁先生的美意!”李师师这样说。
萧明劝解道:“两人在一起只求平安喜乐,真的只注意相貌皮毛吗?丁大哥敬你为天人一般,不敢有所亵渎,他在世上孑然一人,只有我这么一个兄弟,我当他家人一般,做兄弟的怎忍看他就这样下去,你自当帮帮我,欠你的恩情,萧明容当厚报!”
“萧先生说哪里话?你是当今的权贵,却能为朋友如此用心,也让师师感动,可师师真与丁先生在一起时,自己也总觉自惭形愧,师师是一个不洁之人,不能给丁先生做正室的,我不能耽误他的幸福……!”
萧明打断她道:“这个世界上唯有真心最贵!他对你真心这已足够了!”
李师师沉默……!终于还是点头应诺了!萧明自是大喜,这事一了,他觉得浑身舒坦,丁建鹏如今也算是在杭州正式安家了!萧明总是觉得他游离在主流社会之外,如今终于和自已一样“同流合污”了,想到这里,萧明都会偷笑。
第352章新阶级的出现
丁建鹏对于婚姻生活的沦陷,是他作为穿越者之后真正的稳定,萧明终于觉得心底里的踏实,他害怕那一天丁建鹏再一次的消失,再一次通过那个时间漩涡去了不知名的地方,虽然他也想,可是他舍不下的东西太多,如果没有丁建鹏,他会感觉害怕孤独。
如今这一切都好了,他希望丁建鹏也能踏实,对于李师师来讲这无疑也是一个最好的归宿,按照萧明的意思,这件事怎么也要大操大办一下的,可是丁建鹏和李师师都不同意,二人对此事都不赞成张扬。
一顶小轿将李师师从那座小楼抬走了,萧明将自己在湖旁的一栋别墅送给了他们,那是一座欧式建筑,但现在的这种风格却被称为“萧氏”风格,白色的大理石和整幅得得玻璃窗,这里就是丁建鹏的新房。
虽然不用大肆操办,但萧明还是决定在新房之内办一个酒宴,招待所有的亲朋,而安道全则是被他从首里拉来的,萧明的家人,顾守贞、墨家的宋芜。金大坚和一些熟悉的工匠,日昌隆的介之聪,此外再无外人了!
这一天萧明喝了很多酒,他想一醉,可是这种想法从来也没有实现过,最后丁建鹏制止了他,跟他讲了一下最近的一些事情,从苏门答腊的石油中,顶级那鹏已经成功分离出了轻质油和重质的柴油,但轻质油的挥发太快,目前还无法保存。
两人在这件事情上谈了很久,最后决定将柴有发动机的研制提上来,与墨家一起搞,争取而在最短的时间内搞出来,但丁建鹏目前却对“电”的发明更感兴趣!他已经决定要将发电机搞出来了。
萧明很担心,这样超前的东西,是不是搞得太快了?但丁建鹏告诉他,东西虽然能够搞出来,但推广和应用最少需要二十年到五十年,不但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配套设施的研发也不会那么快的。
杭州作为当下大宋最高的科技发明中心,已经有很多东西正在改变着宋人的生活,并且影响着全国,如这里街道上点的一些煤油灯,当初有人以为是灯笼,可是那种使用玻璃灯罩里点的油脂发出的光亮却是比蜡烛灯笼亮上百倍!
宋代在这个时候,晚上使用的照明工具,除了蜡烛之外,油灯也是采用的豆油和菜油,但普通人家谁也舍不得多点,除了那些晚上营业的娱乐场所外,所以杭州的煤油工厂刚一出来的煤油就被抢购一空,连带着玻璃厂生产的灯罩。
照明设施的改变极大地促进了整个杭州的夜生活,使得杭州真正成为了一座不夜城,而在主要街道上点上路灯的措施,也是日昌隆免费进行的,这种公共福利措施,一方面提高自身的口碑,在一个还能打广告。
于是一种原始的霓虹灯广告就被发明了出来,这跟当初的热气球广告有些类似,但这东西晚上的关注度要高的多,所以很多大商家和老板都要订购这么一个,如此一来,连带着煤油的销量也在攀升,日昌隆赚钱的花样太多了!
能够将原始的重质原油这么快的就变成效益,这在石油的发展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当然了,现阶段的发明创造主要还是以丁建鹏为主,就未来发展的局势来看,内燃机和石油还有煤炭都是重要的物资资源和财富来源,所以萧明想要提早布局了。
所以萧明决定北上威海,去看看中原地区的石油开采的情况,安道全则要北上徐州,于是两人结伴同行,目前朝中也无大事,本来定于大庆之后的秋闱科举考试,由于萧明改变了科考的诸科内容,是的大多数举子考生感到不满和不适应。
综合考虑之下,高宗决定推迟大考到来年三月份,本来前往京城观礼的各路学子,全部由京城的贡院和驿馆安排食宿,也不用急着回家了,在这里再苦读几个月,或者恶补一下数理诸科之后等待来年的春闱吧。
科举考试本来是萧明很看重的一件事,但现在他又改变主意了,社会急缺的各种人才还需社会解决,而提倡社会办学的安道全则是希望萧明多多的关注民间自主办学,毕竟这几年以杭州为例,民办学校的情况就越来越好了。
加大投入力度,不仅仅是日昌隆和墨家的事情,现在很多大工厂的老板都遇到了人手缺乏的事情,工厂需要工人做工,但却在社会上找不到合适的工人,进场之后还需要实习和学徒,这对有着大量订单却完成不了的工厂来说简直是无法忍受的。
而这一情况却在日昌隆和墨家的机器制造没有出现过,他们一早就进行的学校教育和培训机制很容易就解决了这个难题,学生和学员在毕业之后自然能够顺利的进入工厂之内做工,这些贫苦人家的子弟每个月的收入能赶上很多小买卖人一年的收入时,也就有更多的人涌到了学校要求学习了!
这是萧明在入主日昌隆之后,进行的大办教育措施之后取得最好结果了,各个工厂主和老板看到这种情况之后,也纷纷有样学样,各种针对于工厂实际操作的短期的长期的培训班顿时开始兴起,这在短期之内就解决了用人问题。
整个两浙路附近大多是这种现象,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两浙路除了商业发达之外,农民的土地现阶段已经被大量的兼并,本来粮食的产量并不高,所以也没有人在意,除了一些经济作物之外,应该就属日昌隆的桑麻田和棉花田了。
没有了土地的农民开始向城市移动讨生活,而不是沦为地主的雇农,因为地主现在也少,这种情况跟广大的内陆和中原地区不一样,因为看到做工挣得钱可比辛苦劳作一年种地多得多,很多人自动放弃土地而进城做工,这是自主的选择,没有人拦得住。
正是有了这样的人力储备,两浙路的各种工厂才如雨后春笋般的纷纷冒了出来,原来的手工业匠人的身份也成为了工厂内的匠人和不同等级的工匠,由于收入的增多,社会地位也在不断的上升。
这是一种新兴阶级的崛起,社会地位的攀升,造就了多人数追捧的现象,不论是贫家子弟还是一般的殷富之家,都感觉工厂做工是一件令人有面子的事情,这种社会上的普遍意识形态也正在慢慢的改变着中国人固有的“官本位”传统。
而实际上,朝廷和政府官员在很多事情上也渐渐的陷入到了一种不作为状态,由于采取了银行账号结算的方式,就连纳税也不再是差官衙役上门催缴的行为了,而是通过特殊的传票,将应纳税额投递到户,在一定时间内等待纳税户转账即可!
大宋朝取消了田亩税之后,却从商业税中获得了更多的财源,而商业税收的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各种大大小小的工厂,普通百姓除了在购买大型商品时需要交纳一定的税款之外则在没有其他的税务义务,当然中原地区的农业税除外。
可如今土地被大量的兼并之后,这种农业税的来源已经不能摊丁入亩依靠每家每户来收取了,而由打的农场主和拥有土地权的工场主来支付,可以说,这一时期的大宋百姓是负担最轻,生活最舒适的时期。
老百姓手头都有余钱,于是在子女教育上,以及学校的选择上就有了多方面的考虑,原来的私学和官学很发达的广大中国,则先后冒出来很多专业性很强的学校和学馆,而教授传统国学和经史与儒家经典的学校则越来越不吃香了。
相似小说推荐
-
锦衣王侯 (黄梁生) 本是京剧演员,穿越至大明正德年间,成为一名世袭锦衣。江山变幻,荣衰谁主。喝一杯满殿香,且看那红尘俗景。嚼一块...
-
北宋闲王 (北冥老鱼) 起点VIP2016-04-15 两宋元明 闲王非贤王,赵颜穿越成为北宋英宗的第三子,本来声名狼藉的他也没什么争名夺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