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黄金时代之大宋王朝 (归海求鱼)



此志既定,未有以达,而使人萧仲恭、赵伦之来,能道辽国与燕、云之遗民,不忘耶律氏之德,冀假中国诏令,拥立耆哲。众望所属,宜乎国人无如金吾都监太师者,适谐至意,良用忻怿,尝闻金吾都监太师前为辽国将兵,数有大功,谋立晋王,实为大辽宗社之计,不幸事不克就,避祸去国。向使前日之谋行,晋王有国,则天祚安享荣养,耶律氏不亡,然则于天祚不害其为忠,而于耶律氏之计则至忠矣。

宗室之英,天人所相,是宜继有辽国,克绍前休,以慰遗民之思。方今总兵于外,且有西南招讨太师同姓之助,云中留守尚书愿忠之佐,一德同心,足以共成大事。以中国之势竭力拥卫,何有不成?谋事贵断,时不可失,惟太师图之。书不尽言,已令萧仲恭、赵伦面道委曲。天时蒸溽,更冀保绥。”

信的前半部分是追忆大宋与大辽兄弟之盟的交情,然后诉说金人的残暴,灭其祖国!天人共愤,大宋朝作为兄弟之盟也是为其鸣不平,后半部分称耶律余睹为大辽国当世英雄,现在大权在握,手握重兵正当复国,大宋愿意助其一臂之力!并委托萧仲恭和赵伦讲密信带给他,并当面细说谋划。

萧仲恭觉得此时重大,回到金国之后,立刻就去找了耶律余睹,将这件事情做了禀报,并询问当如何处理?

耶律余睹沉吟良久道:“辽国于我有仇隙,金国于我有恩!大丈夫恩怨分明,怎可做这反复无常的小人哪?”

“大王觉得如何处理此事?”萧仲恭问道。

“将其交给完颜宗望大人吧,你直接送去,记住,这件事情我毫不知情,只有你和赵伦知晓!”

萧仲恭于是将钦宗的这封密信转交给了完颜宗望,完颜宗望阅后竟然大喜,他对萧仲恭道:“我们一直都没能将大宋北方三镇取到手里,但他们给我们贡银二十万两,粮食二十万担,使我失去了再次攻打大宋的借口,如今有了这封信,岂不是让我们凭空多出来出兵的口实吗?”

于是金国积极准备攻宋,金太宗仍然以完颜宗翰作为西路军元帅,完颜宗望为东陆军元帅,兵分两路进行攻宋!由于大宋边境目前有近三十万人马作为防范,所以这次攻宋的准备时间稍微长了一点。

河北路宣抚使正是李纲,他在得到金兵正在集结准备的消息之后,迅速报与钦宗,钦宗闻讯大惊,朝堂之上炒作一团,投降派指责李纲等人穷兵黯武激怒金国,要求严厉处罚李纲等人,并与金国讲和,但钦宗明白金国为什么要再次进攻,但悔之晚矣。

……

杭州涌金门外,东南制置使官邸,萧明接到了一封转自西域阿立玛的信件,声称西北缺盐和茶叶,希望萧明能够组织商团大批量的向西北地区输送此类货物,萧明写信着薛炳昌负责西北贸易局负责解决。

但他调来最近一些关于日昌隆关于茶叶和食盐买卖的账簿看了一下,却发觉很不对劲,于是叫来了蒋一敬,询问他日昌隆为何无法大规模介入茶盐的买卖当中来?

蒋一敬告诉他,茶叶还好说,各地茶农每一年的新茶上市之前,日昌隆专门有人进行收购,这些主要是针对于北地贸易的一部分,但最近几年各地的茶市纷纷兴起,东南几地的茶叶纷纷被几个大茶商垄断,除了极品茶叶的上贡外,其余都在广州港进行海外贸易。

而食盐却不一样,历朝历代中央政府都是对盐铁实行专卖的,大宋这些年渐渐的取消了铁器的专卖,但这个食盐却仍然是官府控制的官盐买卖,仁宗时,朝廷放松了对官盐买卖的监管,大量的私盐出现,食盐的买卖利润顿时是水涨船高,官府之内专门出现了盐举司用来平衡官盐和私盐的价格差距。

盐业最多最发达的那几年,整个运河之上,运盐的驳船一艘接一艘的,但食盐的买卖实在是有利可图,官府将制盐作坊内将盐低价收上来,然后掺入泥沙等物,再高价去卖,由此获取暴利,老百姓自然不傻,他们宁愿去买质好价优的私盐,官府已经收了无数私盐贩子的好处,对此根本不闻不问。

不但是是食盐这一行,徽宗朝时,凡事官办的各种作坊,实业,全都存在这种现象,制糖、米业、茶叶等等都是这样,没有官方许可的私人买卖自然会被查抄充公,但这种事情却是屡禁不止,官家卖不过私家,凡是官营的全部亏本,官吏们尸位素餐根本不作为,能贪就贪点,能捞就捞点,这就是现阶段大宋官场的基本现象。

萧明不管大宋官府的腐败到底是烂到何种程度了,食盐是属于非常暴力的行业,日昌隆怎么可以不参与呢?现在的制盐基本上还都是属于手工制作,在日昌隆这中具备大规模工业化操作的大商家面前,别人根本不具备任何竞争的优势。

古代制盐业从最早的四川蜀地的井盐到后来的海盐,全都是使用烧煮的方式来制卤的,这些盐的的颜色发黑,结晶块也不规则,甚至土腥味都很重,对于此萧明立马开始在浙江沿海寻找了一块海岸,在这里建了一排厂房,决定利用当时未被污染的海水开展大规模制盐。

首先是使用水泥建造几个大型的储水池,在修建海水渠道将海水引进来,这些东西全部都由萧明和丁建鹏提供图纸,而工匠们照图施工就可以了,根本也没有什么技术难度。

蒸发池、调节板、结晶板、结晶池……名词听起来挺复杂,实际无非是一些大大小小的水泥池子。不过建设时的位置稍微要挑选一下,保证涨潮时能有足够海水灌入水库,而晒盐滩本身不能受到潮汐或风暴影响。

先做一个实验用的流程工序,那就需要全手工来做了,为了将水库中的海水提升到蒸发池中,就建造了若干架脚踏式水车,把水库里的海水提升到蒸发池去,然后再一级一级抽入调节板(又称调节格)和结晶板(又称结晶格),最后进入到卤池。盐卤经卤池澄清后灌入结晶池,晴天时只要十二小时,结晶池内的卤就能凝结成粗盐了。

这种实验一旦成功,下一步就是采用蒸汽动力的装置来进行全自动化的制盐了,粗盐被从结晶的木架上取下后,在经过粉碎就成了一种雪白精细的盐面!这种场面是的当地任何干活的工匠看的忍不住热泪盈眶!几辈子都再吃那种掺加了沙土的官盐了,这样雪白精细的盐,都是打从娘胎里出来头一次见到!

“尽管典籍上记载北宋时就有用日晒法获取食盐的例子,但奇怪的是长期以来日晒法仅仅被作用于内陆湖盐井盐,而对于规模最大的海边盐场,古人却一直习惯于“煮海为盐”的落后方式。最多也只是用太阳晒出比较浓的盐卤,然后还是要用柴火煎熬获取固体盐——因此古代的盐场工人被称为“灶户”丁建鹏告诉萧明。

丁建鹏道:“史料有时候也看不懂,用滩晒法制盐是从清朝嘉庆年间开始流传,到咸丰时才大规模推广开来,在此之间民间最常用的一直是煎熬法,这些本地人可能真没见过象我们这样大规模晒盐的。

灶户们一连几代都是煮盐的。海陆取卤,日晒火煎,煮海熬波,卤水成盐……这些人小时候想必吃过不少苦头。对于制盐的艰难困苦印象深刻,如今被萧明这样的做法就能得到了这么好的雪盐,大概都会受点刺激!

“西北缺盐为何不直接去青海湖取盐哪?”丁建鹏问道。

萧明一拍额头叫道:“靠!我都忙忘了,他们距离那么近,只需翻阅祁连山就可以抵达青海,直接去青海湖取盐要方便的多啊!回去就要给阿立玛写信!让他们从宣化府直接向西就可以了!”

有了盐就算不用同西域和西北进行贸易,也可以对高丽和扶桑和海外南洋做生意,这个不是问题,关键是要取得食盐专卖许可,这个可不是闹着玩的!私人卖盐不是不可以,但你一定要取得官府特批的许可证,并且还要上税,而商家肯定会把这种税款的成本再摊派到百姓头上的,但萧明是什么人,东南地区最具实权的二品大员,这些对他来讲本就是简单的事情。

大规模制盐也有一一个时间限制,那就是在六月到九月期间,东南沿海的台风季时,尽量减少开工的时间,但在其他时间则是全天开工的,制成的雪盐,被装成一袋一袋的,并打上日昌隆的标志,然后大规模的走私,路上走私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海上走私却是非常红火。

于是大量的“日昌隆”牌的雪盐被走私到高丽、扶桑、吕宋、琉球等地,换取了大量的白银和黄金,因为这种盐是在是太好卖了,价格比米价要高得多!很多客商都排队等候批发“日昌隆”牌的食用雪盐。

萧明似乎志得意满,但他心中还有一件事情一直搁在心中,其实这件事情说白了也不新鲜,那就是日昌隆早就布局的烧瓷业!而瓷器正是日昌隆进行大规模海外贸易的主要产品,这东西说什么也是要抓在手里的……

第242章刀剑相拼

宋代的五大名窑之中有四个都是在北方的中原地区,只有一个龙泉窑是在东南地区,而这个龙泉窑正是萧明盯上的目标,除此之外,日昌隆在江南西路的景德镇地区也开始大范围的扶植窑厂,而这则是萧明授意进行的。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