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部侍郎崔浩哲顿时面如土色,李敏博更是吓得大气也不敢出,萧明看看也不是办法,于是张嘴问道:“那个什么闵亲王的,叫姜邯瓒的是哪位,站出来说话,你们都起来吧,不嫌冷吗?起来起来!”
众百官战战兢兢地爬了起来,有大臣也将李敏博扶了起来,唯独姜邯瓒跪地不起,他开口道:“东丹大王明鉴,高丽国此次冒犯都是老臣一人之过,望大王宽恕我王年轻,一切罪责老臣一人承担!”
萧明道:“噢!你就是那个姜邯瓒啊,瞧不出还真是个人才,我问你我与你们本有同属大辽的情谊,双方还有友好协议,为何你们要派兵攻打我辽东腹地,难道我曾得罪你们吗?”
姜邯瓒道:“大王息怒,这都是大金国的意思,我高丽现在臣属大金国,不得违背人家的意愿,这也是无奈之举!”
“想是你们要捞点好处才是真的吧?”萧明骂道。
“大王明察,同意出兵辽东之事,全是老臣一人所为,与我王无关,希望大王放过我王!”
“你们谁的罪都跑不了,你的罪可能要更重一些”他转头道:“来啊,先把这位老大人抓起来再说。
高丽的众位文武百官听到萧明的话,看到姜邯瓒被抓,竟然有很多人露出幸灾乐祸的表情,这一次有人顶罪的话,估计就没有什么大事了,最多是将这位东丹王好吃好喝的再送点钱财送走,高丽国的这场浩劫就可以避免了!
萧明的确没有灭亡高丽国的打算,但攻下了人家的都城,抓获人家的皇帝,心里仍然不是太痛快,所以他先将就着在高丽王的王宫之内住了下来,自己也想想到底如何处理这些高丽棒子。
萧明只用了两天时间就攻陷高丽国都城,抓了高丽王李敏博,这件事情的消息传得很快!还在新义州布防的金中信手下府兵和花郎军,听到消息直接跑掉了大半,而耶律匀骨抓住机会则直接率军攻取了保州和定州,直逼新义州。
不到三天的时间,韩世忠率领一万骑兵穿插到了新义州的后面,烧了金中信的粮草,最后的五万多高丽军情急了拼命,出了新义州向南逃命,韩世忠尾随追杀大败高丽军,并斩首八千。
高丽军狼狈逃往西京平壤,至此高丽国位于辽东的的门户大开,韩世忠和耶律匀骨率大军继续南下,一路攻城拔寨进逼西京平壤!
这种消息也被传到了开京,萧明得到消息后自然大喜,整个高丽国北部地区现在除了一个平壤之外,再也没有像样的城市了,往南则是一马平川,现在心里盼望金中信回马救驾的李敏博算是彻底死了心了!
高丽国李敏博这帮人每天战战兢兢的,随着东丹军节节胜利的消息传到开京,这些人竟然突然想通了什么事情,竟然开始贿赂起萧明来,短短的几天功夫,萧明就收到了金银珠宝和名贵的字画古玩几大箱,还有就是一群高丽国的美貌少女!
看着那些大饼子脸的高丽美女,萧明直犯愁,他已经给了耶律匀骨和韩世忠命令,让他们迅速解决平壤之敌,然后来开城与自己会师的,但现在已经过去了五六天了,怎么还不见动静,难道平壤他们打不下来吗?
又三日后,韩世忠掘大同江之水倒灌平壤城,金中信被俘,东丹军陷平壤,估计再有三天就能来开城会师了,萧明闻听大喜,他终于让人把李敏博等人叫来了,他要给这些人提条件了。
萧明的条件其实很简单,黄金十万两的军费,割让新义州,平安北道不得驻军,向大金国请求补偿,一共四条。李敏博欲哭无泪,姜邯瓒不在身边,自己一个十七岁的孩子,哪能拿什么主意啊!
此时的姜邯瓒正在大狱之中,萧明也没想把他怎么样,只不过是想关他几天,好让他脑子清醒清醒,此人是高丽国的精神支柱,曾多次击败过辽国和金国的进攻,在民间有很高的威望,萧明只是觉得对他的处理不应太草率。
三日之后,耶律匀骨与韩世忠的两万骑兵部队赶到了开城,高丽国王毅宗李敏博彻底死心了,于是接受了萧明的四点要求,后面三条还好说,第一条黄金十万两却是个大数目,李敏博现在悔的肠子都清了!千不该万不该听姜邯瓒的话,当初要是答应萧明黄金一万两的要求就好了,现在涨到十万两,这到哪里去凑啊!
由于多日不见姜邯瓒,李敏博心中不满,逐渐对闵亲王心存怨恨,最后姜邯瓒的下场很惨,这是后话,高丽王从内府拿出的金银实在达不到十万两黄金的要求,连后宫之中嫔妃的金钗都搜刮了出来,仍然不够!
太常寺正卿朴永庆大人这个时候给他救了急,他号召王公大臣文武百官,还有豪门贵戚等等为李敏博募捐,终于凑了八万两黄金,虽然还差两万两,朴永庆对萧明说再分两年,两年之后付清,可以算利息,并写欠条。
萧明也不想逼得太紧了,于是大度的说算了,八万两就八万两,希望高丽国能够记住这个教训,并逼李敏博签署了开城协议,双方世代友好,高丽国为表诚意割让新义州给东丹王国,永不反悔等等。
心满意足的萧明准备撤军,姜邯瓒也被放了出来,由着高丽人自己去跟大金国去要补偿,看看金国是怎样的反应,姜邯瓒出狱之后势力大损,太常寺正卿朴永庆却得到了毅宗的信任,高丽国政治势力由此更为分化,萧明才不去管这些事情,他现在正准备离开回国。
第179章黄海海盗
萧明这里准备撤军回国,可高丽国这里却开始闹得不可开交起来,原因是,萧明说高丽国的大太宰闵亲王姜邯瓒年纪老迈糊涂误国!要建立一个军国监国的职位,用以协助毅宗李敏博治理高丽国,姜邯瓒的大太宰职位被剥夺了,但却没有进一步的惩戒措施。
之所以没对姜邯瓒进行惩处,那是因为萧明还是很看重姜邯瓒在政事处理上的能力,他需要姜邯瓒继续发挥影响,假如现在将他的势力彻底打散,高丽国局势可能会更加混乱,他需要在高丽扶植一个能够牵制大金国的政治力量出来。
消息传出之后,高丽国的朝廷一片混乱,军国监军这样的职务相当于一个掌握军权的人,凌驾于枢密院之上的存在,在高丽国那是仅次于李敏博的高位,于是观望者有之,跃跃欲试者有之,暗叹实力不济的有之,志在必得者有之,很多人都在底下串联,想推举一个能保护自己既得利益的人上台。
对于这些人,萧明一个人也看不上,他是已经有了最合适的人选,此人就是太常寺正卿朴永庆,朴永庆算是最早就投靠自己的人,也是他出主意为李敏博募捐给萧明凑黄金的人,此人外表长的是一副忠厚老实样,但却极有心眼,懂得察言观色,萧明对他很满意。
但此人却得不到韩世忠的好感,他跟萧明说道:“次子外表忠厚内藏奸诈,实是一个大奸臣,与大宋梁师成同类,大帅应诛杀之!”韩世忠对大宋朝堂之上的几个宦官,如梁师成、杨戬、李彦、童贯等人一直深恶痛绝,认为这些人乃是造成大宋朝纲混乱的罪魁祸首。
但萧明却不这样认为,朴永庆越是奸诈就越好控制,因为他那点心眼根本就不够萧明看的,再说有了此人帮忙,姜邯瓒的势力就会得到制约,在高丽国他必须要扶植这样一个人才行,如果没人制约姜邯瓒的势力,那么高丽国就不能成为萧明手里牵扯金国的棋子了!
结果是萧明先后找了李敏博和朴永庆两人,通过内史门下省与尚书都省两位老臣的提名之后,让李敏博正式下旨任命朴永庆为军国监军,全权负责高丽国的军事力量,而姜邯瓒的太宰职权也只剩下了国内的政事,权利被大大地削弱了。
其实在高丽政坛上活跃的还有一部分很重要的力量,那就是佛教僧侣,宫廷之中也有大量的僧侣活动,高丽的佛教自唐以来就受到中原文化的洗礼,但直到契丹辽国大肆开始宣扬佛教之后,高丽国才迎来了佛教的快速发展。
高丽的佛教徒由于受到王室和贵族的推崇,权势很大,寺院蓄有僧兵,奴仆成群,很多良民被官府欺压破产以后成为贱民,他们多数都会跑到寺院去为奴,因为相比之下,佛教寺院对待他们相对人道一点。
就连毅宗李敏博都有一位叫元慧的和尚师傅,可见在当时佛教对高丽的影响,僧侣们的很多言论思想都影响到高丽的朝政,所以对这些人不能小视,所以萧明对他们采取了拉拢的办法。
办法很简单,那就是他将一套异常珍贵的佛教珍宝借与了僧侣们,说起这套佛宝那还是萧明在上京查抄巴纳铁掬在开龙寺的行宫时,搜到的那一套版刻大藏经,他早都让人偷偷地送到了东京,这套东西借给高丽僧侣起到的作用,是萧明也没想到的。
由于只是借给他们,让他们照着模样仿刻一套,但整个高丽的佛教界全都为之震动了,僧人们都以完成制版而荣幸,不但让各个寺院大量的钱财流入了萧明的腰包,而且减弱了他们对待朝堂上政治的兴趣。
整个高丽国一时之间造版印刷的工匠就成了奇缺的人才,那个时候的高丽手工业工匠非常有名,制作的东西非常精巧,但却不能在民间流行,而是各个官府的府治工匠,再有就是很多王族贵戚的家里养的工匠。
相似小说推荐
-
锦衣王侯 (黄梁生) 本是京剧演员,穿越至大明正德年间,成为一名世袭锦衣。江山变幻,荣衰谁主。喝一杯满殿香,且看那红尘俗景。嚼一块...
-
北宋闲王 (北冥老鱼) 起点VIP2016-04-15 两宋元明 闲王非贤王,赵颜穿越成为北宋英宗的第三子,本来声名狼藉的他也没什么争名夺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