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个飞机去明朝 (我是钢筋工)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我是钢筋工
- 入库:04.13
“反观如今这些所谓的大师云云,哪里还有古人半分执着之心。倘无这执着之心,如何能割出这千古奇术。”
说了一通,看台下满是敬佩的目光,心道这逼装的有些大了。要适可而止,笑了笑看一下程树政,道:“不过今天,便不劳程先生一步步苦思苦算了,在下前几日昼夜不眠,总算在今日天亮之前将所有的数据算出。”
啊?
算出来了。
自然是算出来了,朱常渊用的不是珠算开方,这货用的是计算器,还有ffi上的x表格。
说完,用石笔在黑板上工工整整的写出一个大大的“十二”,然后,在十二的下方,用小字写出:九九零三八一零六。
小数点后八位小数,12.99038106.
“程先生演算一下,是不是这个数?”
演算更简单了,只需要用12.99038106×12.99038106即可。
程树政算了一下,结果是168.75000008,偏差微乎其微,几乎没有。叹了一口气,说道:“正如大人所言,偏差几乎没有。”
“啊,真是这个数?”
“我还以为是朱大人蒙的呢?”
“切,狗眼看人低,朱大人怎么可能蒙,朱大人可是打败过皇太极,攻破过沈阳卫的男人,你们也不想想,朱大人是何许人也?”
“切。”
“好!”看着现场的人已经被他震惊到无以复加的观众,朱常渊知道这次装逼该适可而止了,挥挥手示意大家平静,又接着讲解道:“好了,这一段线段的长度求出来了,这段小的一看就知道是多少,用半径减去十二尺九寸九零三八一零六,即可。”
“然后,再次使用勾股之法,便可算出十二边形边长的自乘之数。这个结果交给程大人吧。”
程树政这次没有再提出异议,算盘打的噼里啪啦响,五分钟的时间,算出了一个数:60.28856830.
朱常渊点了点头。道:“不错,正是这个结果,按照正常的来说,这个数开方之后才是十二边形的边长,为了节省时间。这个数的开方其实我早就算好了,是。。。。”
朱常渊报出了一个数,用现代的方式表示就是:7.76457135.
又算好了?
现场的其他人还好,宋应星、程树政、黄明玉这些人可真的被朱常渊震惊了,一个个心中暗道:这货不是把后来所有的开方都算出来了吧。
程树政似乎很不相信,用算盘重新演算了一遍,结果却是令他震惊的准确。
“大家看到了,原来我们在徐府中使用尺子量取的割圆之法,得到的是七尺七寸六;而我的割圆之法,算出的是这个数。其实,后面的这些数字哪里是能够量出来的。”
“好了,现在都没有疑问了,我们在由这个十二边形的边长算出第一次割圆割出的圆周径比,这个就有劳程先生了。”
程树政再次噼里啪啦一阵,算出圆周率:12(边数)×7.76457135(边长)/30(直径)=3.10582854。
(用现代数字写,只是让读者更直观一些,别喷我说古代人不懂阿拉伯数字,我知道的。)
割圆大术第一重,将圆周率割到了3.10582854。当然。这个圆周率是不准确的,因为这才是第一重而已。
接下来,便是第二重。
割圆大术第二重,便是将圆内接正十二边形割成圆内接正二十四边形。然后由已知的十二边形的边长7.76457135,再计算出二十四边形的边长,以此得出割圆大术第二重割出来的圆周径比。
计算方法一模一样,唯一不一样的只是数据而已。
由于朱常渊早早就将所有需要开方的数据自己算出来,每一次程树政几乎只是跟着验算,告诉大家朱常渊的结果对不对就行了。所以,速度上来说快了不知道多少倍。
饶是如此,从第一重割到第二重完毕,也足足用了三十分钟的时间。
割圆大术第二重,得到圆内接正二十四边形的边长为:3.91578577。由此算出第二重的圆周径比为:24(边数)×3.91578577(边长)/30(直径)=3.13262861。
“妙啊,真是太妙了。”宋应星不愧具备真正的科学家素质,看到朱常渊这第二重割圆大术的结果以后,抚掌大笑,道:“朱大人啊朱大人,当真千古奇才。割圆大术第二重,已经割出了三又一毫三厘的结果,老夫真是期待啊。”
黄明玉慨然一叹,道:“已经很接近了,看来老夫之前也是低估了此子的智慧啊。”
现场很多懂行的人都议论纷纷,对于朱常渊的割圆大术赞不绝口。
刘遵宪、曹化淳与王承恩虽然不懂,但是看到这么多人赞同,相视一笑。
“割圆大术,第三重。”
朱常渊心中也是意气风发,这装逼的感觉,这酸爽,真是,特么的爽啊。
“割圆大术第三重,便是将这个大圆的内接正二十四边形,割成圆内接四十八边形,至于计算方法,和前面的一模一样。”
说着,在大圆上继续画出示意图。
黑板上这个歪歪扭扭的大圆,和上面那些扭曲的线段,似乎有无穷的魔力,吸引着现场的每一个人,包括那些不懂数术的家伙,比如曹化淳、比如王承恩。
现在,再没有一个人敢出来当面嘲笑非议朱常渊的圆画的不好,画的不好没关系,人家割圆,靠的根本不是尺子,而是算术。
又半个小时过去了,在第一排算盘先生的帮助下,终于算出了四十八边形的边长:1.96209388寸。由此算出第三重的圆周径比为:48(边数)×1.96209388(边长)/30(直径)=3.13935020。
当朱常渊将计算结果写到黑板上的时候,现场所有的观众都沸腾了。
“又近了一步,现在已经和刘徽的三又一毫四厘差的微乎其微,这,这,一次次逼近,真乃千古奇术啊。”
现在,即便是不懂数术的人,也能看出来,朱常渊割出来的圆周径比,那是一次比一次更精确。
这十一重割圆大术,若是割到最后,真的能够割出祖冲之的小七数圆周径比么?
许多人心中,都存了这样的疑问。
第43章何为圆?
十一重割圆大术,虽然有朱常渊将所有开方的数字算好,程树政等十几名算盘先生只负责复核验算,不过其中的计算也颇为麻烦。
所以一重下来,也要耗费半个小时的时间,在古代来说也就是两刻钟。
接下来,割圆大术第四重,算出九十六边形的边长:0.98157248寸。由此算出第三重的圆周径比为:96(边数)×0.98157248(边长)/30(直径)=3.14103195。
割圆大术第五重,算出一百九十二边形的边长:0.49085195寸。由此算出第三重的圆周径比为:192(边数)×0.49085195(边长)/30(直径)=3.14145247。
割圆大术第六重,算出三百八十四边形的边长:0.24543419寸。由此算出第三重的圆周径比为:384(边数)×0.24543419(边长)/30(直径)=3.14155761。
一步步,每一步都距离祖冲之《缀术》中推算出来的圆周径比都越来越接近,和他的偏差也越来越小,甚至现在,有很多人不看结果,但凭着对朱常渊的这份信任,就肯定结果是正确的了。
割圆大术第七重,算出七百六十八边形的边长:0.12271812寸。由此算出第三重的圆周径比为:768(边数)×0.12271812(边长)/30(直径)=3.14158389。
割圆大术第八重,算出一千五百三十六边形的边长:0.06135919寸。由此算出第三重的圆周径比为:1536(边数)×0.06135919(边长)/30(直径)=3.14159046。
割圆大术第九重,算出三千零七十二边形的边长:0.03067961寸。由此算出第三重的圆周径比为:3072(边数)×0.03067961(边长)/30(直径)=3.14159211。
割圆大术第十重,算出六千一百四十四边形的边长:0.01533981寸。由此算出第三重的圆周径比为:6144(边数)×0.01533981(边长)/30(直径)=3.14159252。
到了割圆大术的第十重,朱常渊算出来的这个圆周径比,已经和祖冲之的仅仅只差了最后一位。
虽然还没有出来结果,不过现场的人已经沸腾了。
那些当代的一些数术大家,如程树政、宋应星、黄明玉之流,已经不需要看结果,便知道朱常渊真的是破解了这一道千古难题。
朱常渊累的要死。又困又饿。
要知道十重割圆大术下来,已经花费了足足五个多小时的时间,线面的人不累,他又叫又喊。都快支持不住了。
好在,他的体力比一般人强大很多。
接下来,便是最后一重天。
朱常渊都懒得讲解题过程了,直接将本子上的笔记抄录下来,不过是将上面的阿拉伯数字换成了汉字而已。
割圆大术第十一重。算出一万二千二百八十八边形的边长:0.00766990寸。由此算出第三重的圆周径比为:12288(边数)×0.00766990(边长)/30(直径)=3.14159262。
比祖冲之算的还多一位数字。
下面一个年轻的学子站起来,大喊道:“朱大人计算出了小八数,比当年祖冲之还多出一个数来。”
那人激动的满脸通红。
朱常渊赶紧上去,将最后面的一个二抹掉,说道:“在下虽然计算出了小八数,可惜最后一位是不准确的,只有前七位小数是正确的,最后一位不可取。”
相似小说推荐
-
穿越从泰坦尼克号开始 (蒲苏) 起点VIP2016-04-08 架空历史 司徒南不幸飞机失事,灵魂穿越百年,附生在泰坦尼克号上的一个水手身上,刚刚死过一...
-
大明金主 (美味罗宋汤) 起点VIP2016-05-06 两宋元明 隆万之世,驰钱禁、开海贸、一条鞭,资本主义再次冒出了小小的萌芽,大明一步步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