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叹了口气,道:“我知道你是因为你的亲事,还在跟朕怄气呢。”
“二哥,你真想多了。你今年没有将我指婚给长孙嘉庆,我已经很满足了。”九江公主说道。
李世民摇了摇头,道:“今年大唐有战事,某跟长孙顺德说过了,前方将士在拼命,此时皇家不宜举办婚事。这才将你和长孙嘉庆的婚事推迟到明年。这门亲事,虽然你不乐意,可朕也有难处啊。唉!”
九江公主一听李世民的话,脸色暗淡了。
“二哥,如没别的事情,我想歇息了。”九江公主说道。
“去吧,想开些!”李世民点了点头。
九江公主离开了立政殿。
李世民望着九江公主离去的背影,摇头叹气不止。
第543章大捷报
大年过后,正月初六,朝廷开始正常办公。
早朝过后,李世民把房玄龄、长孙无忌、侯君集三人留下来议事。
这三人,是如今大唐对突厥战事的朝中总调度。年前,杜如晦因为病情恶化,向李世民告病请休。李世民便让兵部尚书侯君集替代了杜如晦,参与了三人组的工作。
“三位爱卿,朕将你们留下,是想听一听你们对突厥战事的看法。”李世民开宗明义的说道,“颉利已经请降,这场战事,也已经休战。到底该如何结束这场战事,朕一直颇为犹豫啊。不知三位爱卿如何看?”
三人考虑了一会儿,长孙无忌说道:“陛下,臣以为,颉利绝不是真心请降。执失思力来朝中已半个多月了。他代表颉利向大唐提出的条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留颉利的封地和治下子民。也就是说,颉利只是名义上归顺大唐。实际上,他的势力并未有影响。颉利显然是在图日后重振。这如何使得?”
侯君集道:“臣也同意长孙大人的看法天才医仙
。如今,各路大军已对阴山形成包围之势。不如,一举攻破阴山大营,将颉利擒来长安,免除后患。”
李世民望向房玄龄。房玄龄却只捋着胡须做思考状,并不发言。
李世民只好自己说道:“朕何尝不知颉利是假意投降,图日后再起。可是,颉利已经请降,大唐若再攻打他,就失了道义了。”
房玄龄这时发言了:“陛下,不如先派出使臣前往突厥,走走这个过场。至于是战是和,还是让前方的将领视和谈的情况,自己决定吧。”
“房大人的意思是……我们坚持自己的立场,不答应颉利的条件,故意把和谈弄崩?”侯君集问道。
房玄龄一笑,道:“某可没这么说。不过,颉利想保留他的封地和子民,这一点,大唐决不能答应。既然是投降,就应该像主动归顺的杨政道和突利一样,任凭大唐处置。”
“房大人,你这不还是想把和谈弄崩,逼着颉利继续与大唐对抗到底嘛!”侯君集笑着说道。
房玄龄道:“兴许,颉利迫于形势,能够退一步,真心投降呢?”
“他要是真心投降,他就不是颉利了。”侯君集道。
“颉利若不真心投降,那就是他的不是了。大唐打到他真心投降就是了。”长孙无忌也笑着说道。
李世民道:“那就按玄龄的意思办吧,先派出使臣,与颉利和谈。该派谁去呢?”
长孙无忌道:“非温彦博莫属。他对突厥最为熟悉。”
李世民眉头一皱,道:“温彦博的确是最好的人选。可是如今天气严寒,温彦博今冬身体也欠佳,却是不良于远行啊!”
“哦,臣倒是忘了温老的身体状况了。”长孙无忌说道,“要不,就换民部尚书唐俭?”
“嗯,唐俭的确是比较适合的人选。”李世民思虑了一会儿点了点头说道。“那就先暂定唐俭了。回头,朕再召集大臣们议一议和谈之事。”
既然君臣议定了坑颉利的“阴谋”,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侯君集三人便要陛辞。
李世民又道:“三位爱卿先不忙回衙,朕今日想去探视一下克明的病情,不如三位爱卿陪朕一起去吧。”
三人一愣,互相对视了一眼。房玄龄朝李世民一拱手,道:“陛下,您亲自去探望克明可以,但却不能以探病的名义。”
“这是为何?”李世民诧异道。
房玄龄道:“自古,臣子生病,只有在病危之时,君王才会亲自探视,以示恩宠。克明虽然患病,但却还未到那一步啊!”
李世民一拍脑门,道:“幸亏玄龄提醒,要不然,朕大张旗鼓的去探视克明的病情,这不是逼着他死嘛!算了,朕干脆也不去看望他了。你们回吧!”
“臣等告退!”
房玄龄、长孙无忌、侯君集三人刚一出大殿,却见门下省的一名官员,领着一个像是军中信使的士兵,正匆匆赶来。
“刘主事,出了什么事?”长孙无忌连忙问那名门下省官员毒医狂女
。
“李靖大总管有八百里加急军报递送陛下。”
“哦,那我们再等等吧,兴许,陛下看完军报,又该召见我们了。”侯君集对房玄龄和长孙无忌说道。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点了点头,就在大殿门口驻足,小声闲聊起来。
门下省那名官员和李靖的信使进殿没多久,一名内侍就出了殿门。那内侍一见房玄龄三人,当即乐了:“原来三位大人还没走呢。正好,陛下让奴赶紧追回三位大人呢。”
“有劳公公了!”房玄龄对那名内侍拱了拱手,便与长孙无忌、侯君集再次入殿。
三人行礼入座后,李世民苦笑道:“咱们刚才白忙活了。”
“可是军情又有变化?”侯君集连忙问道。
李世民示意黄德海,将李靖的军报拿给房玄龄三人传阅,又道:“李靖和李绩大年夜出兵阴山,一战攻破阴山大营,自颉利以下,俘虏突厥军民十万余口。当夜西逃的突厥人,也被李道宗截获。这场战事,大唐完胜!”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不待看完军报,就立即朝李世民道喜。
李世民一摆手道:“都是前方将士的功劳!”
侯君集这时却说道:“陛下,难道您给了李靖密旨,让他出兵阴山?”
李世民苦笑道:“朕若让李靖出兵阴山,又何苦召集三位爱卿议论和谈之事呢?”
“那……李靖就是擅自行动了?”侯君集说道。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二人一听侯君集这话,都对侯君集投去了一丝鄙视的目光。这个人,才能是不小,可就是太小心眼了。他这是嫉妒李靖的灭国之功,要给李靖小鞋穿啊。
“侯尚书,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定是前方出了状况,李靖大总管才出兵阴山的。”长孙无忌替李靖辩解道。
李世民一笑,道:“李靖说,是赵云泽担心颉利收拢部族,想西逃。这才提议出兵阴山的。赵云泽率领特战队,最先对阴山发动突袭,在苏定方的火器营和李靖、李绩率领的一万骑兵里应外合之下,一举攻破阴山大营。特战队还俘虏了颉利。”
“那还是擅自行动啊!”侯君集说道。
房玄龄笑了笑,道:“不管李绩是不是擅自行动,突厥已灭,这是不可更改的了。这对大唐来说,终究是一桩喜事啊!”
长孙无忌也道:“李靖的功过,还是留待以后朝廷关起门来议论吧。如今,突厥已灭,陛下应立即发布诏令,将这一消息告知朝廷内外。这个节骨眼上,实在不宜追究前方将士的功过是非。”
李世民点点头,道:“辅机说的对,这个节骨眼上,朕要的是普天同庆,断不能寒了前方将士的心。”
说完,他就转过头,又对黄德海说道:“传旨,在京五品以上官员,速来两仪殿。”
“遵旨!”
第544章班师回朝
突厥平灭后,李靖和李绩两部兵马合兵阴山,管理着被俘虏的突厥军民,等待朝廷的诏令。
虽然,战事已经结束,捷报也发往了长安。然而,善后的工作更加繁琐,李靖、李绩等人忙的不亦乐乎。
正月十五,薛延陀部首领夷男、新任辽州刺史耶律真哥、都督乌施蒙各率部下亲卫三百人,至阴山拜会李靖。
夷男、耶律真哥、乌施蒙三部兵马,在这场大战中的任务是袭扰突厥北部,牵制北部各部落的兵马。
战争进行中,夷男、耶律真哥、乌施蒙三部,按照赵云泽密授的游击战十六字方针,“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驻我扰、敌疲我打”的原则,发挥骑兵的机动优势,将突厥北部搅了个天翻地覆。
虽然,这三部人马并没有占领多少实质地盘,但抢掠的物资却极为丰富。都发了横财。
赵云泽之所以让这三部兵马不以占领地盘,只以劫掠和打击敌有生力量的作战原则为准,也是想为大唐尽可能的争取利益。中原王朝,最看重的就是版图土地,至于物资,既然让人家出兵,就总得给人家点好处吧。
耶律真哥和乌施蒙,都是靠着赵云泽发迹的,对于赵云泽的作战原则,自然一丝不苟的遵守。再说,他们的地盘远在辽东,占领突厥北部也无用。
夷男的地盘虽然紧挨着突厥,但是,薛延陀汗国新立,这会儿与大唐正是蜜月期,对于大唐布置的作战方略,夷男也没有违背。薛延陀如今地广人稀,牧地一点都不缺乏,夷男也还没有扩张的心思。
相似小说推荐
-
大秧歌 [精校出版] (郭靖宇) 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讲诉民族的苦难、觉醒与挣扎、奋起内容推荐《大秧歌》山东海阳县...
-
忽悠盛唐 (宅男一个) 17KVIP2016-05-03历史军事从一无所有,到家财万贯,一张巧嘴走天下;从烂命一条,到威震番邦,新奇故事说不停;从人嫌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