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反观尚可喜,他的治所广东本来也是一大富饶之地,比之四川甚至是更胜一筹,但是因为广东安定下来的时间不是很长,而且受到战争破坏的影响很大,所以这个时候相较于明朝末年的时候要差了很多,全省的人口也不过三百多万,而尚可喜原来的军队就有十二万,已经超出了七户一卒的正常供养体系了,而这个时候他的军队早已损失过半,而战线也拉得过长,粤军在湖南和广西两个地方和吴三桂的滇军交战,已经是败象凸显,马上就要吃撑不住了。
为了维持他的战局,避免之前得到的土地丢失,尚可喜在广东、广西和湖南等地大举募兵,一共募集了超过二十万的大军,这些士兵只是经过简单的训练,武器装备也十分的简陋,根本就不具备战斗的能力。但是却还是被尚可喜投入到了战场上去。
接连不断的战争将无数的百姓拖进了战火,大量的百姓被迫举家逃离,一时间,从广西、湖南甚至是广东的难民大量的涌向江西、福建这两个中华军的管辖地。
这个时候中华军已经在这两地开展了土地的测量和分配工作了,两地的土地面积广阔,但是耕地倒不是很多。经过清点,一共有五千万亩水田,其中福建站了很大一部分,达到三千六百万亩,而江西只有一千四百多万亩,这主要是江西的山多地少,平原很少,而福建在泉州、漳州这一带还有几个小平原,而江西几乎都是山。因此水田很少,尽管在三百多年以后,江西的水田已经扩大到了四千多万亩,也一样是全国耕地面积最少的省份。
不过对于中华军而言,五千万亩的水田已经足够了,毕竟这个时候这两个省份的人口加起来也还不到四百万人,虽然从广西和湖南等地的难民还在向这边迁移但是这些人也能够得到土地,因为这两个省份还有大量的空闲土地没有利用。其中江西省的潜力尤其大。
不过这些人口的大批迁移也给了中华军很大的压力,不仅是因为这些人的数量众多。而且他们之间很有可能会有吴三桂和尚可喜两人安插的探子,这些人一旦处理不好,安置的不妥善的话,很容易就会引发动乱,所以项玉一点都不敢大意。
不过好在这个时候外部的环境还算是稳定,尽管吴三桂和尚可喜的军队正在湖南交战。但是双方似乎都没有想要向东扩展的意图,再加上在中华军这个时候在江西集结了大量的军队,使得这两个人都不敢轻举妄动,这也给了中华军时间来消化和处理内部的事情。
清军在撤离的时候,不仅带走了各地的清军、政府官员。而且还将很多地主富商也给裹挟走了,虽说这些人离开的时候带走了大量的财富,但是却留下了大量的空闲土地和房产,这些财物当然是被中华军给接受了,然后全部充公,准备按照当地的人口数量进行分配。
江西省的面积达到了十七万平方公里,但是其人口的数量却比福建要少很多,只有不到两百万人,而且主要集中在北边,靠近长江一侧,如赣江、修水和鄱阳湖一带,这里的地势比较开阔,人口密集,耕地也很多。
但是南方的建昌、宁都和赣州几地的山地较多,人口稀少,因此中华军主要是将人口往这几个地方分配,这里的山多但是还有很多的土地可以开垦出来,而北边虽然耕地多,但是因为靠近长江,很容易受到清军的威胁,因此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相交江西而言,福建这个时候的安全形势要好得多,除了南边和广东接壤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之外,北边有半个浙江的保护,西边有整个江西的屏蔽,而东边则是中华军的强大海军,使得其基本上不会遭到攻击,也很难发生大的动荡,所以大量的移民被送到了福建各地。
而在这个时候,项玉并没有忘记东南亚还有很多岛屿上面的人口十分稀缺,所以他也在难民之中征求愿意前往南洋的百姓,为了鼓励大家前去南洋,中华军这边不仅会将他们送到,而且还免他们的五年赋税,还额外的提供农具和种子,并且规定一人可以拥有的水田上限由内地的十五亩提高到一百亩,这些地方的空地很多,因此只要你人勤快,肯下力气去开发,你就能够获得大量的土地。
这样一来南洋对于难民们的吸引力大大提高,很多人因为在福建这边只能分到五亩地而且还要等待许久,而南洋能够拥有一百亩土地而选择到这些地方去定居,而且这一情况在这两省的土地日趋紧张之后愈发的明显,后来的难民愿意去南洋的人大大增加,经过统计,在1665年这一年里面,从福建抵达南洋的人口数量在八十万左右,正是因为这些人的定居,这才使得南洋的开发一下子提速起来,而等到两百多年以后,这些地方的土著人的民族意识崛起,想要闹独立的时候,却怎么也办不成,因为他们的人口经过中华军长时间的打击,这个时候已经不足当地人口的1%了,99%的人都是汉人,南洋猴子在这个时候几乎都不可见了,剩下的也都躲藏在深山老林之中,这样一来闹独立就成为了一个笑话了。
第三七三章关宁铁骑
时间进入六月份,九万中华军的新兵这个时候早已完成了训练,并且在前线部队之中执行过很多次的任务,虽然这些任务无非是剿匪辑盗等任务,并没有经历过大规模的战争,但是中华军的严酷训练使得他们已经完全具备了一名成熟士兵的所有条件了,只待时机成熟就能够赶赴战场,进行战斗了。
而此时,湖南的战局已经十分明朗了,拥有强大兵源的吴三桂对尚可喜的军队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而尚可喜的五万军队虽然顽强抵抗,但是终究因为寡不敌众而被迫放弃了湖南,撤回到了广东,而广西的战局却对粤军比较有利,在得到了新组建的军队的补充之后,尚可喜长子尚之信和大将许尔显带着十五万大军从平东一路高歌猛进,接连从吴三桂军队手中夺回了柳州、桂林、思恩、庆远四地,大军还在继续进发,准备一鼓作气拿下南方的南宁、镇安、太平三府。
吴三桂的军队这个时候似乎变得不会打仗似的,不仅上下指挥混乱,而且军心动荡,士兵们也都斗志全无,在粤军进攻宜山的时候,吴三桂手下大将胡国柱接连下了三道截然不同的命令,使得滇军出现了极大的混乱,被粤军一举拿下城池,而且斩杀滇军上万人,经此一役,吴三桂的军队退出了广西,退回到了云南,甚至在边境摆下大军,做出一副守势。
尚可喜的长子尚之信是一个残暴跋扈、荒淫无度的、倔强蛮横的人,这是康熙帝在1680年下令将其赐死的时候对其的评价,虽然不一定全都准确。但是也反映了尚之信的品行。
在轻易的拿下了宜山之后。尚之信开始变得骄横起来。他认为吴三桂的军队也不过尔尔,自己一路打过来,连战连捷,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战斗,就已经拿下了大半个广西,剩下的几个州府也不过是手到擒来的事情,而在这之前,父亲的这么多军队竟然被这样的军队打的大败。这虽然能够显示出自己的出色战斗和指挥能力,但也反映出来了军队之中的这些个将领纯粹就是酒囊饭袋,尤其是这个许尔显,先丢海南,再丢广西,一无是处,自己的亲弟弟尚之孝在只有五万人马的情况之下,还在湖南坚持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这才失败,不过即便是这样。弟弟也成功的将五万人带回了三万,损失也不是很严重。至少拖住了吴三桂步伐。
可是这个许尔显,八万军队愣是让他打剩下三万,伤亡了五万多人,这还不算,还将整个广西都丢的干净,让人家吴三桂的军队差点将战火烧到了广东本土来了。
尚之信的这种态度很快就激怒了粤军的几位将领,这些人都是跟随着尚可喜出生入死的老臣,为其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这个时候吴三桂的军队的表现十分诡异,在这之前,这些个老将军们就已经感觉到了不对劲了,因为这支军队和他们之前见过的滇军简直是判若两军,这支军队不仅战斗力差,军纪涣散,而且武器装备甚至是衣甲锦旗都装备不全,一看就是临时拉来的杂牌军打着胡国柱和夏国相两人的旗帜冒充正规军。
吴三桂这样布局,显然是想诱导己方军队轻敌骄兵,而对方则可以利用己方的这种心态来发动突然的进攻,或者在前方布下埋伏,诱骗自己的军队上当。
这些话他们本来想劝告尚之信的,可是这个时候尚之信对待他们成了这个态度,因此无论他们说什么,尚之信都认为这是他们的托词,为了自己之前的作战不利而洗刷,因此丝毫不当回事。
而这些老将们知道自己劝服不了大王子,也不愿在陪在他的身边受气,于是纷纷以各种理由离开前线的军队,回到了广东去了。
尽管尚可喜知道这些老将们很有可能是不被自己的长子相容,这才被逼了回来,但是他却没做任何的表示,似乎是认为尚之信的这种做法是对的,因为他自己也对这群老打败仗的将军们感到不满了。
如果尚可喜将自己的期望稍微的放低一点,深入的了解一下吴三桂的军事实力的话,相信他这个时候肯定会有一个更准确的判断。
相似小说推荐
-
战鹰传说 (凡尘望月) 创世VIP2016-03-31 抗战烽火一个二十一世纪的特训队员陈少钦,因机缘穿越在了战火纷飞的抗战年代,成为一名拥有...
-
雄霸南亚 (华东之雄) 起点VIP2016-04-01 军事战争站在81年的阿富汗战场上,大胡子的姆哈马德一脸严肃,扛起了肩头的RPG。 T-62的碾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