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民国大文豪 (薪越)



其中又分为各种派别,混乱之极。

大概分为评论派、考证派、索隐派、创作派四大学派。

各派又细化为若干分支,主要包括题咏、评点、鉴赏、百科、批评、曹学、版本学、本事学、脂学、探佚学等等。

民国时期,确切的说是1921年是旧红学和新红学的分界点。

因为在这一年胡拾发表了《红楼梦考证》一书,开创了红学研究的新时代,胡拾也成了新红学的开山祖师。

胡拾根据小说本身以及同时代或稍后的清人笔记、年谱、传记、诗文等材料,考证出《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而曹雪芹是曹寅之孙,《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传”,后四十回是高鹗续补等题目。

从此以后,曹雪芹被绝大多数红学家公认为是《红楼梦》的作者。

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在后世是公认的事实,但在1921之前,《红楼梦》的作者尚无定论,很多学者甚至认为《红楼梦》的作者是清朝王府的某位贝勒或者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

胡拾之所以研究《红楼梦》纯熟偶然。

因为新文学和白话文的推广,在1920年2月2日,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第53号训令——《通令采用新式标点符号文》。

于是,各家书局开始采用新式标点符号来印书。

由于不少古典名著都需要用标点符号来断句和分段,需要较为专业的文学学识,很多学者参与到校订的工作中来,其中就包括胡拾和陈独绣。

在这些新标点本小说中,以《红楼梦》的出版最费周折,这是因为该书篇幅大,成本高,且版本较多,情况复杂。

在校订完成之后,书局请胡拾给新版本的《红楼梦》写序文。

胡拾为了写好这个序文,才开始认真研究《红楼梦》,翻阅了各种文献资料,反复推敲,用考据的方法弄清楚了曹雪芹的来历和曹家家世的来龙去脉。

从而认定了曹雪芹才是《红楼梦》的作者。

有意思的是,在当时的北大,校长蔡元赔是旧红学的领军人物,索引派的代表,并在1917年9月出版了《石头记索引》一书。

胡拾的《红楼梦考证》绝对是对旧红学的打脸之作。

这个考证一出,把旧红学索引派全部打翻,引起了极大的争议。

不过蔡元赔并没有恼火,反而积极帮助胡拾寻找文献资料,来证明胡拾的考证有理有据。

这才是真正做学问的学者,这才是大家风范。

第八十六章如流星一般消失的作家

事实上,蔡元赔一直没有放弃索引派。

索隐派是红学中的猜谜派、秘史派。

以索隐、秘史本位否定文学、历史本位,透过字面,运用谐音、拆字、藏头、谜语、谶纬等文字游戏,用历史上或传闻中的人和事去附会《红楼梦》。

从而考索出“所隐之事,所隐之人”,编造各种秘史。

鲁讯的评语是:流言家看见宫闱秘史。

比如,蔡元赔在《石头记索隐》中就认为贾宝玉,即传国玉玺之义也,乃影射康熙时的废太子胤礽。

在这个年代,这类宫闱秘史的说法具有较大的吸引力,把《红楼梦》和清朝皇室联系起来,最终得出了《红楼梦》是一本政治小说的结论。

“作者持民族主义甚挚。书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于汉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

此时,辛亥革命爆发时提出“反对满清”的激情还未退去,人们大多怀有“民族主义”的情怀,因此《石头记索隐》在当时得到了广泛传播。

一时间,蔡元赔成为索引派的集大成者。

1921年,胡拾发表了《红楼梦考证》,矛头直指他的上司蔡元赔。

他毫不客气地指出蔡元赔的索隐是牵强附会的“大笨伯猜笨谜”方法,认为校长和他的“亲友团”走错了路。

由此开始了红学史上的蔡胡之争。

在这段时间里,胡拾为了树立考据派的地位,曾四处寻找录有曹雪芹身世的《四松堂集》这部书,就在他心灰意冷近乎绝望之时,蔡元赔托朋友为他借到了此书。

从此,胡拾建立了《红楼梦》的考据派。

此外,还有评论派和创作派。

鲁讯就属于评论派的代表人物,在他的《中国小说史略》中有对《红楼梦》的杂论。

他认为红学贯串了两条红线:一是方法上坚持文学欣赏,否定考证、索隐、探佚;二是内容上坚持“人情说”,否定“自传说”、“秘史说”。

这是让红学回到《红楼梦》本身,回到文学欣赏上来。

创作派是指在《红楼梦》的基础上再次创作,其实就相当于《红楼梦》的同人小说。

当然,这里不得不提到王国唯,他在1904年出版了《红楼梦评论》一书,用西方的哲学思想来解析《红楼梦》,从而探讨小说的美学和伦理学的价值。

这是中国文学研究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中西文学比较研究论文。

他研究的角度较为特殊,算是自成一派。

林子轩把有关《红楼梦》的研究大致梳理了一下,发现刘新武的《揭秘红楼梦》不大适合在这个时代讲,它其实属于红学中的探佚派。

刘新武毕竟只是个作家,而不是红学研究家,他讲的很多东西都是文学家的臆测和想象,没有实质的证据。

红学研究太过广博了,各派都坚持自己的主张,很难说服其他人。

就算在后世,还有学者认为《红楼梦》的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另一个姓曹的人,曹雪芹只是个虚幻的人物,而高鹗也没有续写《红楼梦》,《红楼梦》是完整的。

所以说,在文学研究上,各持己见是很常见的现象。

林子轩没打算写一本让各方都信服的红学专著,除非他能穿越到曹雪芹的时代,亲眼看着曹雪芹写书,然后记录下证据来。

即便如此,也很难让所有人都满意。

他打算沿着考据派的道路走下去,以后世周汝倡出版的《红楼梦新证》为基础,加上一些其他人的研究成果,汇成自己的讲课内容。

周汝倡算是红学研究的大家了,是考据派的集大成者。

林子轩只要在大方向上不出错,有了脑海里的记忆,在大学里讲讲《红楼梦》还是没问题的,反正就是应付一下差事。

因为比较忙,他准备每周到复旦大学讲一节课,算是学生的选修课。

在他搜集资料备课的时候,《寻秦记》的连载结束了。

作为穿越小说的鼻祖,《寻秦记》刚开始倒是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但后来就沦为了消遣小说,这和它的内容有关系。

说到底,它就是一本爽文。

除了穿越这个噱头外,并没有太大的文学价值,无法得到文坛主流势力的认可,就连鸳鸯蝴蝶派的小说也大有不如。

毕竟,在上海,鸳鸯蝴蝶派的小说是主流。

当《寻秦记》的新鲜感过去,就只能吸引一批固定的读者了,这批读者正是《通俗小说周报》的订阅用户。

《寻秦记》的结尾处,项少龙和秦始皇反目成仇,只好远走北方草原。

在这里埋下了一个伏笔,那就是项少龙的孩子改名字叫做“项羽”。

虽然小说结束了,但读者看到这个结局,认为应该会有续集,讲述项羽推翻秦朝的故事,这种设定想想还是很吸引人的。

然而,《通俗小说周报》上刊登了作者黄毅的声明。

作者因为生活上的原因,就此封笔,不再写小说了。

这份声明引起了读者的议论,纷纷写信给报社,要求一个说法。

能有什么说法,就是林子轩不想再用这个笔名写下去了,你说《大唐双龙传》,拜托,那有好几百万字,他要写到什么时候。

而且,《大唐双龙传》写到最后明显是把握不住了,不得不匆匆结尾。

林子轩想写的是开创性的题材,《大唐双龙传》除了字数多,不具备开宗立派的特征。

他不打算写这类小说了,所以就让黄毅这个笔名彻底消失吧。

于是,黄毅这位只写过一部小说就不见踪影的作家成为一个谜团,让读者们惋惜不已。

平禁亚觉得很是可惜,这个笔名有固定的读者群,完全可以找人代写类似的小说赚钱,这样放弃太过浪费资源了。

不过他了解林子轩的性格,知道这位大老板是不差钱的主,只能尽快出版《寻秦记》,赚取最后的利润。

平禁亚并没有说对,林子轩不是不差钱,而是需要很多钱。

无论是拍电影,建设摄影棚,还是收购戏院都是要花钱的,想要在和冯敬尧的合作中占据主动,就要投入大笔的资金。

第八十七章一个在中国的美国女人

这一年多来,林子轩挣了不少钱。

在上海,他写小说拿名家的稿酬,出唱片同样收入不菲,明月歌舞团在全国巡回演出,大赚特赚,拍电影更是获利丰厚。

即便万象书局也没有亏本,主要是前期打开全国各地的市场需要大量的资金。

就在前两天,美国的彼得逊律师发电报给他,派拉蒙电影公司以五万美元的价格买走了《乱世佳人》的电影改编权。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