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德在苏联期间就批评苏联国内的现实主义作品都是平庸之作,没有人敢于写标新立异的作品。文学创作套路化。
他和奥斯特洛夫斯基有过一次会面。
当时两人的交谈很友好,但当《访苏归来》出版后,奥斯特洛夫斯基指责纪德是个卑鄙无耻的骗子,欺骗了苏联人民的感情。
和纪德同属法国作家的罗曼罗兰批评了纪德《访苏归来》。
罗曼罗兰是191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获奖小说是《约翰克利斯朵夫》。
1935年他应高尔基的邀请,访问了苏联。
因为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西方文化界地位极高,罗曼罗兰在苏联受到了高规格的接待。和斯大林等苏联高层有过交往。
他看到了蒸蒸日上的苏联确实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比如,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官僚主义作风,广大农民和一般老百姓的贫困生活。
回国后,罗曼罗兰写了《莫斯科日记》,记录了在苏联的见闻,包括对于斯大林等苏联高层的印象,还指出了高尔基性格上的软弱。
只是,他做出了封存《莫斯科日记》50年的声明。
“未经我的特别允许,在自1935年10月1日起的50年期满之前。不能发表这个日记——无论是全文,还是片段。我本人不发表这个笔记,也不允许出版任何片段。”
据说是因为他的妻子是俄国人。他妻子的家人还生活在苏联。
罗曼罗兰和纪德都看到了苏联的问题,也都写了下来,却采取了不同的态度。
纪德认为苏联没救了,罗曼罗兰觉得苏联还可以抢救一下,我们应该帮助它。
这恐怕是罗曼罗兰批评纪德的《访苏归来》的原因所在。
这一时期访问苏联的西方学者很多,比如英国哲学家罗素和英国戏剧家萧伯纳。
1920年5月,罗素以非正式成员身份随工党代表团访问苏联,与列宁和高尔基有过面谈,他对苏俄政府的统治感到失望。甚至于恐惧。
他写了《布尔什维克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阐述他的观点。
萧伯纳于1931年访问苏联,回国后。他发表演说撰写文章,赞扬苏联人民的卓越成就。并多次公开声称未来的世界属于社会主义。
中国文化界来苏联的人更多,同样写了不少游记性质的文章,记录了在莫斯科的见闻。
比如徐至摩的《欧游漫录》和瞿秋百的《赤都心史》。
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观察和观念对苏联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有人极力的赞美,有人大肆的批评,只有多年之后,才能真正判断出是非对错来。
正如纪德所说:“预先带着信念的参观者对光明和阴暗面常常是很敏感的。苏联的朋友常常很不情愿看到苏联的阴暗面,或者,至少说不情愿承认它。因此,往往仇视苏联的人说了真话,热爱苏联的人说了假话,这种情况是太多了。”
林子轩同样是位参观者,不过他是一位来自后世的参观者。
在他的世界里苏联早已解体,成为了历史中的一段记忆,是非对错早有了公断。
他这次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更重要的是陪着冯程程见识一下这个时期的苏联。
林子轩在中国虽然有名气,但还没到引起斯大林注意的地步,如果他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或许能够和斯大林见上一面。
就算是苏联文学的创始人高尔基也见不到。
因为高尔基自从1921年就到意大利养病去了,直到1928年才返回苏联。
正因为不被重视,让林子轩有了较为自由的行程安排。
按照莫斯科中山大学管理人员的介绍,除了一些必要的参观地点和欢迎会议,林子轩可以在莫斯科随意走动,没有限制。
这样就很好,林子轩可不想随时随地的被人监视。
说实话,在莫斯科游行示威,声讨段祺睿政府的暴行只是一个形式,表达大家的愤慨之情,对国内的局势没有什么影响。
所以,游行活动到上午就结束了,林子轩和冯程程回到住处休息。
到了下午,当两人想要到莫斯科街头逛逛的时候,有人前来拜访,来人是一位十五六岁的小伙子,说着一口地道的上海话。
他说是宋子闻安排他来接待林子轩的,并拿出了宋子闻的信件。
林子轩看了信件,的确是宋子闻的亲笔信,说明这个小伙子的身份不简单啊。
“我姓蒋,先生叫我京国就行了。”小伙子自我介绍道。
第三百一十一章这就是莫斯科
林子轩一听这个名字就明白了,这是以后的太子啊。
宋子闻找这位未来的太子爷陪着他,恐怕是担心他在苏联闹出什么事情来,不好收场。
蒋京国出生于1910年,在上海受到商人陈果福的照顾。
1920年就读于上海的万竹小学,1924年就读于上海浦东中学。
1925年10月,蒋京国来到莫斯科中山大学,是这所学校第一批中国留学生。
此时的蒋京国虽然还是位少年,却透着上海人的精明,言语得体,态度热情。
对待林子轩用的是晚辈对长辈的礼节。
林子轩接受了这个安排,在人生地不熟的莫斯科有个熟悉当地情况的导游也不错。
即便没有蒋京国,他们也要找一位俄语翻译,你不能期望莫斯科的市民会说汉语。
三人都来自上海,自然有不少的共同话题。
按照蒋京国的说法,莫斯科真没什么好玩的,和上海没法相比,这里的物资极为短缺,商店里的商品品种单调,就连服装都是同样的款式。
别说是追求时尚了,只要稍微穿上鲜亮的衣服都会引起非议,被认为是资产阶级情调。
更谈不上娱乐,戏院里演的是歌颂革命的戏剧,报纸和杂志上是关于大革命的讨论,出版的书籍都是赞扬新时代的小说。
根本见不到类似于上海的八卦小报。
上海和莫斯科是两个极端,一个是纸醉金迷的十里洋场,一个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堡垒。
在莫斯科的街头,随处可见宣传革命的画像和标语。
林子轩带了相机,想要拍摄一些照片带回去,发表在报纸上。算是对于苏联的印象,却被蒋京国拦住了。
外国人在莫斯科拍照要经过当局允许,还要审查照片的内容。否则严禁携带出境。
林子轩没想到这个时代的苏联已经如此戒备森严了。
其实,1926年的苏联算是较为宽松。因为斯大林还没有完全掌权。
列宁过世后,苏联高层内部纷争不断,斯大林的主要对手是托洛茨基。
托洛茨基是俄国早期的革命家,列宁的亲密战友,被认为是列宁最有可能的接班人,在苏联民众中拥有极高的威望。
列宁生前把斗争矛头直指斯大林,并多次在病榻上要求托洛茨基代表他反对斯大林等人。
但斯大林联合苏联其他高层一致排挤托洛茨基。
那些苏联高层为什么选择斯大林而不是托洛茨基呢?
因为斯大林不是天才,他不善写作。也不善演讲,工作成绩平平,但博弈各方都能接受他,大家认为他没什么政治资本,性格简单,容易被操纵。
结果却是,斯大林没成为任何人的棋子,反而是别人成了他的棋子。
在把托洛茨基这个最大的竞争对手赶出苏联政坛,流亡国外后,斯大林于1934年开始了大清洗计划。逐步铲除他的对手,最终大权在握。
也让苏联进入最为黑暗的时期。
和以后的苏联相比较,1926年的苏联可以说是阳光明媚。
除了老百姓贫穷点。国家不富裕,审查制度过于严格外,真没什么好的吐槽点。
林子轩抱着观光者的心态走在莫斯科的大街上,体验着这个时代的苏联。
莫斯科的市民要比其他地区的市民衣装整洁。
虽然也有看起来像是流浪汉一样的存在,却并不多见,食品商店门口排着长队,其他商店则乏人问津,几乎看不到奢侈品的影子。
他还碰到鬼鬼祟祟试图兜售古董的苏联人。
蒋京国介绍说那是以前俄国的贵族,私藏着一些家族传下来的古董。专门卖给有钱的外国人,因为苏联人一旦发现。就会举报。
或许是林子轩穿的服装过于高档,才引起了这些人的注意。
想要购买也可以。只是要当心上当受骗。
仅仅走了几条街区,林子轩和冯程程就没有了兴致,除了建筑不同,这些街区几乎是千篇一律的景象,没有奇特之处。
通过一座城市的景象就能看出这座城市所承载的文化。
晚上的时候,他们到戏院去看了一场戏剧,讲述的是十月革命的故事,演的很不错。
当然,如果每天都看类似的戏剧也会感到厌倦。
这不是说苏联就没有经典剧目,至少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和《胡桃夹子》等经典的芭蕾舞剧还在上演,只是并不是每天都有。
林子轩对此颇为期待。
虽然他不懂得芭蕾舞,但也愿意受到芭蕾舞艺术的熏陶。
接下来的两天,林子轩先是参观了一所学校,然后听了一场报告会。
这是苏联方面安排好的参观行程,让来访者充分感受苏联伟大的革命热情。
相似小说推荐
-
穿越一八五三 (酥酥麻麻) 起点VIP2016-04-05 清史民国十九世纪,是西方列强瓜分世界的时代,也是中华民族堕入深渊的开端,如果有一个穿越者...
-
超级兵工帝国 (龙魂在华夏) 起点VIP2016-03-31 架空历史兵器工业专家肖卫国在一次未来主战坦克的新型动力系统测试中被炸穿越了,来到一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