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华捷报在报道中说:“应该命令”那些卷入这一事件的学生“返回自己的教室,从事那些他们这些羽毛未丰的年轻人应该干的正经事”。
这家报纸是上海最早的英文报纸。
报纸在政治上站在英国在华商人的立场上,其新闻、言论反映英国在华商人的利益。
31日下午3时,几千名学生、工人和小商人汇集在上海总商会,举行各界联席大会,一致敦促总商会发布罢市令。
经过紧急磋商,晚上7点,总商会副会长方椒博签署了总罢市命令。
北华捷报在报道这次会谈时用了这样的大标题:“中国商会要求清单;极端分子全面掌权;无法接受的建议;在这种基础上不可能进行任何讨论。”
表明了公共租界当局强硬的立场,完全不愿意进行道歉和谈判。
公共租界当局于6月1日宣布在租界内戒严。禁止学生集会和演说。
他们还请求外国领事馆建立一支两千人的登陆部队,保护各种公共设施,并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动员和召集上海“万国商团”。
这支部队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组建。
到15年。“万国商团”拥有国籍各异的约两千名平民,其中英国侨民占绝大多数,他们都由英国提供武器,并由英国现役军官指挥。
6月1日,工人、学生及市民聚集在南京路散发传单,进行演讲时。遭到巡捕的枪击。
6月2日,工部局万国商团在新世界游艺场用机枪向行人和游客扫射,制造了第三次流血事件,短短几日,已有几十名中国人被枪杀。
到6月4日,装卸工人已全部离开码头,外国俱乐部和旅馆的仆役也全部离开。
仅公共租界一地就有七万四千多名工人举行罢工。
上海公共租界的局势陷入恐怖的氛围之中,大街上到处是持枪的外国士兵,任何出格的举动都会遭到无情的枪击。
罢工、罢课和罢市,导致上海就像是一座鬼城。
这时候,林子轩遇到了麻烦。
6月4日,法租界的巡捕查封了万象广播电台和万象书局。
前两天林子轩就接到了警告,不允许在广播中播报不利于租界当局的报道,相对于报纸还需要购买,广播的接收更为方便。
只要有一台收音机,在上海的每个角落都能听到最新的消息。
林子轩开通了热线,所有人都可以通过电话把消息传递到万象书局,然后由广播播报出去,万象广播电台的消息最准确和快捷。
这引起了公共租界当局的极大不满,不少外国人都有收听收音机的习惯。
他们向法租界公董局施加压力,以煽动和破坏租界治安的罪名查封了广播电台和书局。
林子轩对此早有预料,法国人虽然没有参与其中,却和英美等国的利益一致。
这次罢工给外国工厂造成极大的损失,还包括他们的日常生活。
华人仆人的罢工让西方人的生活一团糟,他们极为讨厌这种混乱的状况,想要尽快结束。
但公共租界当局一直采取强硬的姿态,以美国、英国和日本三国的态度最为坚决。
他们从各处调派军舰前来上海,美国在上海不仅兵力最强,军舰也最多,在危机达到的时候,上海总共有三十三艘外舰。
与此同时,由五卅惨案触发的乱局正在到处蔓延,全国各地都在声援上海。
北洋政府的外交部则在和各国的公使们进行调停,调查真相。
6月13日,奉军代表张学梁率卫队千余人乘专列南下到达上海,调处五卅惨案。
第二百六十六章他要去改变世界了
张学梁来到上海受到上海各界的欢迎。
原本按照北洋政府的决议,上海周边不得驻军,在第二次江浙战争后,来自东北的奉军撤出了上海,停留在江苏境内。
这次张学梁带着千余士兵来到上海,有示威的意味,牵扯到奉系和皖系军阀之间的争锋。
由皖系军阀控制的北洋政府在和外国公使团的交涉中并不顺利。
月日,北洋政府外交部就向各国公使出了照会,表达了谴责和愤慨,要追究上海公共租界西方官员的责任。
公使团接获照会,于月日开会讨论。
决定给予不留余地的坚决反驳,认为巡捕的行动出于自卫,以防备正在攻击捕房的暴徒。
月4日,外交部再次照会公使团,指出:“所有伤毙之人,枪弹多从背入,巡捕无一死伤,显系任意轰击,毫无理由。”
月日,公使团正式回复外交部。
一方面反驳中方的指控,认为中国政府仅执一面之辞,对上海外国人屡遭攻击的事实只字不提,另一方面通知中方,公使团决定派遣委员会奔赴上海,就地调查情形。
由此,西方公使团的委员会和北洋政府的特派员分别来到上海,调查五卅惨案的详情。
月日,双方决定在上海进行谈判,以消除目前上海剑拔弩张的紧张局势。
张学梁则是从天津来到上海,和北洋政府的特派员蔡廷甘并不是一路。
经过第二次直奉战争,直系军阀吴佩浮兵败南逃,奉系军阀张座霖在中国占据半壁江山,军事力量达到顶点。
张学梁作为奉军的未来统帅,极有希望成为日后中国的统治者。
这一年,他刚满二十四岁,可谓是英雄气魄,意气风。
月日,他接见华侨学生会、华侨实业协进会代表。
明确表态:“颇愿以个人资格。据理力争。至带兵来沪一层,因在津闻悉沪案生后,外人尚纷纷征调海军战队登岸保护治安。既在我国领土,鄙人亦不得不带兵来沪。保卫华人生命财产。”
实际上,张学梁的这次行动是为奉军势力扩展到江苏铺平道路。
也正是这一次的上海之行,他认识了宋家三小姐。
他在上海并不是每日看望受伤的群众和指责公共租界当局的暴行,实际上,他过的非常惬意。在这个纸醉金迷的十里洋场,他如鱼得水。
他和宋家三小姐就是在美国驻上海大使馆的鸡尾酒会上认识的。
一个是纨绔子弟,一个是社交名媛,他对宋家三小姐展开了追求。.`
此时的张学梁已经结婚,但对于这位花花公子而言,这都不成问题,他邀请宋家三小姐去舞厅、去骑马、打高尔夫球等等。
许多年后,张学梁仍对没能和宋家三小姐成为眷属感到遗憾。
他曾对采访的记者说道:“若不是已经有了太太,我会猛追宋玫玲的。”
期间,林子轩和张学梁见过一次。
张学梁对于拍摄电影感兴趣。宋家三小姐就把他介绍到了明星电影公司。
林子轩接待了这位东北军的少帅,两人交谈了几句。
他现张学梁对电影兴趣不大,但对电影女明星颇有兴趣,一直希望能够结交一番,共同探讨电影艺术。
上海是全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北方几乎就没有电影公司。
可以说,上海的电影女明星就是美丽和时尚的代名词。
林子轩没兴趣给他介绍女明星,别人对张学梁看重是因为奉系军阀的实力,但林子轩知道过两年奉系军阀就要走下坡路了,将来没什么前途。
他不需要对这位如日中天的少帅客气。直接拒绝了这种要求。
何况因为罢工的原因,明星电影公司都没有开工,只留下几个工人看守机器设备。
在公司的放映厅内,他给张学梁放映了电影《日出》。让这位少帅看看上海滩交际花的悲惨生活,以后收敛一些。
张学梁走后,林子轩给宋家三小姐打电话说了这件事,觉得这人不行,太不靠谱。
宋家三小姐只是在电话里笑了笑,没有说什么。
林子轩没有干涉两人交往的意思。他没那么无聊,这段时间,他颇为忙碌。
万象书局和万象广播电台被查封,工人罢工,电影公司停止运转,按理说他应该清闲下来,但林子轩觉得这是一个把《高堡奇人》刊印出来的好机会。
他并不担心书局的事情,等到这股风潮过去,向法国人疏通一下,万象书局就可以解禁。
这几天,对外界来说,林子轩几乎没有在公共场合露过面。
他一个人躲在书局里进行排版,以前看工人做的时候挺轻松,没想到自己亲自动手的时候却那么困难,这就叫做眼高手低。
他晚上写稿子,白天排版。
好在冯程程和孩子留在了无锡,没有人知道他晚上熬夜写。
经过十几天的奋战,他总算是写完了《高堡奇人》,就差印刷出来了。
他只准备刊印三十本,到美国后邮寄到世界各大出版社和报社,至于接下来会生什么,就要看天意了。
这时候,北洋政府和外国公使团的谈判破裂,双方存在较大的分歧。
英国外交部在有关的备忘录中说道:“中国委员没有能够顶住来自其国民的压力,在解决条件中插入了影响到公共租界整个体制的意义深远而且(与本案)无关的要求。”
北洋政府提出了十三条交涉条件。
存在较大分歧的包括:工部局投票案;制止越界筑路;撤销印刷附律等案;华人在租界有言论、集会、出版之自由;撤换工部局总书记。
相似小说推荐
-
穿越一八五三 (酥酥麻麻) 起点VIP2016-04-05 清史民国十九世纪,是西方列强瓜分世界的时代,也是中华民族堕入深渊的开端,如果有一个穿越者...
-
超级兵工帝国 (龙魂在华夏) 起点VIP2016-03-31 架空历史兵器工业专家肖卫国在一次未来主战坦克的新型动力系统测试中被炸穿越了,来到一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