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国时期这种封建思想占据主流的家庭中,这种女孩不会受到老一辈观众的喜爱。他们喜欢乖巧的孩子。
如果是一般的中国女孩,在家人惨死之后,一定会哭哭啼啼,寻求亲戚的帮忙,但马蹄娜很冷静。她和杀手混在一起,想要自己为家人报仇。
这种性格设定和中国大多数女孩都不同,非常的古怪。
林子轩担心的是中国观众接受不了马蒂娜的这个性格,所以他先举行一场试映会,看看外国人和中国人各自的反应。
当然,他并不担心这部电影会亏本。
仅仅凭着他的号召力就能大赚特赚了,在上海,他不比梅兰方的名气差。
而且,电影拍摄的很不错,把马蒂娜这个小女孩的坚强和迷茫展现的淋漓尽致。可以说阮玲钰一个人就能撑起整部电影。
不少剧情都能催人泪下,在表演上无可挑剔。
周瘦绢是电影的烧友,这种看电影的活动少不了他。
林子轩还想他给这部电影做免费宣传呢,周瘦绢在《申报》上写的影评很受读者的欢迎,他本身也热衷于翻译介绍国外的电影。
他从电影一开始就感觉这部电影和以往的国产片不同,有一种新鲜感。
《杀手李昂》的开场便展现了李昂神出鬼没的杀人手段,他接受了上海滩一个帮派大佬的任务,把另一个帮派大佬赶出上海。
李昂干脆利落的杀掉了那位大佬的手下,并逼迫这位大佬远走他乡。
整个过程台词极少,却显得气势十足。让观众觉得这才是顶尖杀手的样子。
接下来电影介绍起这个杀手的日常生活。
和平常人一样,李昂生活在闸北区,和普通人做邻居,喜欢听戏。就像是生活在身边的朋友一样,一点看不出顶尖杀手的模样。
但小女孩马蒂娜的出现改变了李昂的生活,两人互相影响,改变着彼此。
周瘦绢猜想这个剧本肯定是出自林子轩的手笔,他和林子轩接触的很早,总感觉林子轩的小说和文章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
就以早期的《寻秦记》为例。上海滩的其他文人就想不出这种“穿越”的写法。
还有刊登在《通俗小说日报》上那些奇思妙想的故事,恐怕都是出自林子轩之手。
他知道万象书局有一个十几人组成的庞大写手团,专门进行写作,很多创意对上海文坛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一些鸳鸯蝴蝶派的作家都在模仿。
可以说,林子轩改变了上海文坛的创作方向,他总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点子。
这部《杀手李昂》带着明显的林子轩风格,和当下的国产电影有着很大的区别。
特别是这个叫做马蒂娜的小女孩,浑身上下都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气质,就是觉得她与众不同,和这个时代的中国女孩迥然相异。
如果在后世,这种说不出来的气质会用“酷”来表述,观众会说这个女孩真酷。
正如美国电影《海扁王》里的那个女孩,就是非常的酷。
但在民国时期,只能说这个女孩很与众不同。
电影的结尾,李昂为了救马蹄娜和帮派的杀手同归于尽,马蒂娜则回到女校,把那盆绿萝栽种在女校的校园内。
这是一个沉重而温情的结局。
电影放映结束,在场的外国人大多都鼓起掌来,法国人的反应更热烈一些,中国的媒体较为谨慎,只是附和的鼓掌。
故事情节不怎么符合中国人大团圆的主题,就像《日出》一样,而且杀手片这种类型以前没有出现过,让他们不知道怎么评价。
周瘦绢觉得这部电影蕴含深刻的意义。
无论是李昂还是马蒂娜,两人都和这个社会不相融合,都是孤独的人,两个孤独的人碰到了一起,在心灵上接受了彼此。
这只是依恋,还是说两人之间产生了朦胧的感情。
电影安排李昂的死亡很有深意,这种朦胧的感情就此中断,从而让马蒂娜过上正常的生活,但经历过这一切的小女孩真的能忘掉一切,重新开始么?
周瘦绢的心里颇为惆怅。
就像是看完《上海假日》的时候,看到公主和新闻记者相恋而不能相守,只能隔空相。
他现林子轩出演的电影和一般的消遣娱乐片不同,能让人产生无穷的回味。
《杀手李昂》这部电影无论会不会大卖,都会是一部经典之作。
走出放映厅,看着外边的阳光,他希望那个叫做马蒂娜的小女孩能在女校里正常的生活成长,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第二百四十九章电影的黄金时代
试映会结束,林子轩拿到了调查结果。┢┢╪┢┠.。
这是他参考后世电影行业的惯用手法进行的一次尝试。
在电影放映前,被邀请的每一位观众都会一张调查表,用来对这部电影打分评价,满分为分,还可以在表格上写下自己的意见。
在这个没有网络大数据的时代,这种调查表很实用。
这些观众要么是戏院的经理,要么是报刊的记者,他们的意见很有代表性。
戏院的经理阅片无数,影片能不能大卖他们很有经验,媒体可以为影片宣传造势,不可或缺,只要能获得这些人的认可,这部电影基本上就没有问题了。
目前的中国电影刚刚起步,从制作到行都很混乱,看起来似乎是暴利,但隐忧明显。
这半年来,上海电影公司的数量急剧增加,从原本的五家激增到十几家,都是富商看到有利可图,投资成立的小公司,拍摄跟风电影,就等着收钱。
这些小公司没有什么竞争力,却会破坏市场。
明星电影公司想要继续保持领先,就需要专业化,在保障电影质量的同时,把握市场的需求,拍摄具有票房号召力的电影。
林子轩准备把这种试映制度持续下去,了解市场和媒体对于电影的偏好。┠═┝┡╪.。
从收上来的调查表能看出外国人对《杀手李昂》的评价普遍不错,大多给出了分以上的成绩,对于一部成本不高的电影来说算是很高了。
中国媒体则略显保守,以分居多,恐怕不少都是人情分。
调查表不是实名制,分为中文、英文和法文三个版本,这样能够看出各国观众的反应。
还有人提出意见,外国人集中在电影要明确李昂和马蒂娜之间的关系,中国人在感情上的含蓄让他们看的不是很明白,他们不喜欢暗示。
中国人的问题集中在马蒂娜身上。一个小女孩应不应该自己报仇,还要学习开枪杀人。
虽然马蒂娜最终没有杀人,而是返回了女校,可这样的电影会不会在社会上造成不好的影响。宣传坏的榜样,到时候教育界的学者恐怕会攻击这部电影。
报仇这种事情应该交给大人或者警察,而不是由小女孩来承担。
还有电影中的剧情反映了上海社会治安状况的混乱,可能会引起政府部门的不满。
电影的结局同样不能让所有人满意,有人觉得好。善恶有报,小女孩没有走上歧路,也有人觉得李昂不应该死,观众不愿意看到主角死亡。
这就是中国,拍摄一部电影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
不能暗示这个,不能宣扬那个,各种条条框框。
如此一来,无论是题材还是思想都被局限住了,还谈什么展,不解放思想。中国电影就没有出路,光靠那些低俗的喜剧片永远没有前途。
林子轩在拍摄《杀手李昂》之前就考虑过这些,这次试映会把问题集中了起来。
但他并不打算放弃在上海的公映,在这个年代还没有严格的电影审查制度。
4年,北洋政府内务部出通令要求进行电影检查,但北洋政府政权更迭频繁,根本没有能力对国产电影和进口电影进行全面审查。
中国真正的电影审查制度开始于年,民国政府颁布了《电影检查法》。
年组成了电影检查委员会,并于月日开始检查影片。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时代是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
当然。林子轩并不反对电影审查,毕竟可以过滤掉一批粗制滥造的影片,让电影市场呈现良性竞争,但审查制度是为了促进电影的展。而不是局限电影的展。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杀手李昂》获得了外国人的好评,相信在租界内放映问题不大。
在试映会的第二天晚上,这部电影就在夏令配克豪华影戏院公映了。
有了林子轩的名头,还有报纸上的宣传,吸引了大量观众的捧场,只是随后各人的反应不同。不喜欢的极为不喜欢,喜欢的则非常喜欢。
年纪大的观众对电影内容十分不满,不少人选择中途退场,而年轻人觉得这部电影合他们的胃口,那个杀手和小女孩实在是太有性格了。
报纸上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一种以成年观众和教育界人士为主,认为这种电影应该被禁映。
林子轩作为社会知名人士理当为青年人树立一个好榜样,而不是教坏年轻人,提倡以暴易暴的报仇方式。
另一种观点以年轻人为主,觉得这部电影不同以往,给人新鲜感,人物塑造很成功,有种看国外电影的感觉。
相似小说推荐
-
穿越一八五三 (酥酥麻麻) 起点VIP2016-04-05 清史民国十九世纪,是西方列强瓜分世界的时代,也是中华民族堕入深渊的开端,如果有一个穿越者...
-
超级兵工帝国 (龙魂在华夏) 起点VIP2016-03-31 架空历史兵器工业专家肖卫国在一次未来主战坦克的新型动力系统测试中被炸穿越了,来到一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