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穿越1640 (铅山汤粉小小人)


可是她总觉得面包不好吃了,羊奶也没有以前的好喝。
二娃回过身子,摸着妹妹的头:“你呀,许是吃多了,所以才觉得不好吃了,要是在饿上几天保证你吃什么都香,这话以后可不能在老师们面前说起,知道吗,要不然以后咱们就没有好吃的了。”
比三丫大两岁的二娃,一副大人模样告诫自己妹妹,并且叮嘱妹妹不准在福利院老师们面前说起。
这家被命名曼城国立福利院的房子,目前里面住着五十多名三岁到十五岁的孩子,这些孩子里有的是在移民中父母双亡还有的是被移民的大军直接裹着上船的,像二娃三丫这种拥有直系亲属和监管人进入这里的属于例外。
虽说他们有一个哥哥,但是强子属于新移民又加入了军队,所以弟弟妹妹自然就没有人照顾,原本按照福利院的的规定他们是没有达到进入要求的,不由于强子入了军,陆军部直接出面解决了兄妹俩的生活问题。
福利院的待遇还算不错,每天三餐供应,还由政府出资供他们上学,或是进入技术学校学习手艺。
二娃和三丫因为年龄问题,目前直接被送进了曼城国立小学的一年级就读接受系统的澳洲式教育。也算是按照强子的预想中发展,在他的预想之中希望弟弟妹妹能吃饱饭能读书将来在考取一个澳洲国功名做官,也算是为老根家扬眉吐气了。
二娃三丫因为爹娘走的时候还没有取大明,所以福利院的苏梅梅就给兄妹俩取了一个名字,二娃叫根志强,三丫则叫根颖。
兄妹二人对于这个大名到是很喜欢,不过私底下因为叫习惯了以前的名字,兄妹俩还是用以前的小名称呼。
“志强,颖儿,怎么中午又不睡午觉偷偷躲在这说悄悄话,来给苏老师说说你们兄妹俩又在说什么。”苏梅梅一身简介的连衣裙笑着朝二人走来。
“苏老师,我在和哥哥讨论大哥在部队能不能吃上这么好吃的发糕呢。”三丫嘟着小嘴一副可爱的样子看着苏梅梅。
“发糕,嘻嘻,你这小丫头还整天想着发糕呢,你哥哥在部队当然能天天吃发糕了,不但有发糕吃,还有水果和鱼肉,部队的生活水平不比咱们院里的差,你们两个小家伙就不要担心了,等你们哥哥新兵营满三月到时就能给你们写信了。”
“哦,那苏老师,我可不可以也去当兵吃粮,我听哥哥说当兵吃粮可以挣很多钱。”二娃一脸认真的问道,虽然只有十二岁,但是和明显他异常懂事,想要减轻哥哥的负担。
苏梅梅慈爱的抚摸着二娃,语重心长的说道:“志强想要当兵当然可以,只是军队有条例必须年满十六岁才会收你,所以现在你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不要多想。”
作为福利院的院长兼小学教师,苏梅梅在穿越前是一名幼师,有着善良可爱的性格,所以能很轻松就和这帮孤儿打成一片,而且很受大家喜爱,她的话大家都会听。
苏梅梅除了性格好之外,还有着一副漂亮的外表,穿越众里的单身小伙追求她的很多,只要一到周六周日福利院就会迎来一群怀有目的怪蜀黍们送来的水果和玩具给孩子们。
“好了,志强,颖儿,你们俩该午休了,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除了运动之外还要有足够的睡眠。”苏梅梅眨着小眼朝二人说道。
“可是,可是,苏老师,我想去街上看看,我想吃哥哥带我吃的那家川味麻辣烫。”三丫一副楚楚可怜的看着苏梅梅,最近这几天这丫头明显食欲不佳,让医生给检查了说没事,明显是想哥哥了。
“恩,这,好吧,不过你们答应老师,不准告诉别的小朋友,以后还要乖乖睡午觉不准跑到窗台来玩老师就带你们去好不好。”
听到有东西吃,还可以逛街,两个孩子都高兴的跳了起来,尤其是三丫拉着苏梅梅的手就朝大门走去。
川味麻辣烫距离福利院有段距离,开在曼城大道的靠近与创业大道的交汇处,是一家由四川移民而来的夫妇开办的,当初夫妻两本来是进入食堂工作,后来黄福知道后就间接的引导夫妇俩用辣椒制作一些小吃,没想到夫妇俩很上手,居然制作出了众多小吃出来,而且辣味实足。
有了黄福的支持,川味麻辣烫的开业自然很顺利,按照股份分配,黄福占可百分之六十的股份,余下的四十则有夫妇俩贷款购入,原本二人对麻辣烫的前途还非常不乐观,可是自从开业之后,生意就一直好的不的了。让川味麻辣烫的老板娘,皱水花后悔的不得了,当初黄福的意思是让他们俩占大股,自己则是持有一点。
“苏院长来了,今天怎么有空过来,你看要什么点好了告诉我一声,”皱水花客气的将苏梅梅迎进门而后又回到门口迎接其他的顾客。
“苏老师你要吃什么?今天这餐我请您,”二娃一副大人模样很是大方的说道。
“呵呵,你这孩子,这餐老师请你们吧,你们的钱是哥哥留给你们的平时用的吧,自己留着买东西吃。”苏梅梅客气的拒绝了二娃,毕竟知道这孩子的钱不多。
“老师,您真好,将来我长大了一定向您一样。”二娃狠狠的点点头,小小少年的心里已经下定决心将来要做一个像苏梅梅一样善良的人。

第153章 新船

一直以来造船业都是澳洲制造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别看已经成功改造了海蓝号,可是除了拥有游南哲这位前造船厂工程师以外,外加一些只做过小木舟的明朝移民,曼城造船厂根本不具备建造大型船舶的条件。
除了缺少相应的工人之外,也和相应的造船所学物资也有很大关系,前者的难度甚至超过了后者,物资就算澳洲没有,但毕竟可以花钱购买,而造船人才的缺乏却不是一时半会那么容易能找到的。
为了解决造船人才缺乏的问题,游南哲已经多次向执委会提交了大规模引进西方造船工人建议,这份建议从为什么要引进西方造船工到未来海上力量的争夺进行了长篇解说。
澳洲作为一个新生国家,除了缺少人力之外还缺少各种原材料和粮食,到目前为止本土的粮食供应还不能做到完全供给整个曼城,所以不得不每周都从巴达维亚进购大批量的粮食,以保证曼城的居民不会陷入到粮食危机。
经过多次的从荷兰西班牙英格兰等地的针对性移民,目前造船厂拥有造船经验的工人已经增加到了三十七人,另外学徒工在六十二人,这九十七人造船团队就是目前澳洲的所有造船力量的集合。
虽然这些人都具有一定的造船经验,但以前都是针对某个环节的,对整艘船的具体建造并不是完全掌握。
不过为了让大家更加快速融合成一支完全具备专业造船团队,游南泽首先将大家聚集在一起进行了探讨和深刻的交流把自己的想法都通通说出来。
经过交流游南泽将自己的需要建造的船舶可行性进行了和大家的意见交换,经过众位老造船工的沟通一致觉得可能性很大。
于是在四月份的时候,澳洲历史上的第一艘大盖伦正式开工建造,因为属于试验性船舶,所以对于建造的材料上都没有太大的严格要求,基本采用了本土产的木材。
第一艘盖伦蒸汽船全长六十余米,与同一时期其他欧洲国家建造的相比,并没有太大区别,唯一不同的是澳洲采用是蒸汽风帆连动式,除了船身本身动力系统采用蒸汽机之外,船上的风帆升降也采用的机器控制,大大的减少了船上本身的人工成本。
但是这种船建造起来的成本要比同一时期欧洲国家更贵,几乎是他们一艘船的两倍,除了在机动性上胜于之外,船体的大部分结构进行了改变,甚至在一些关键性容易受到炮击的部位进行挂甲,也就是在该部位外面包了一层铁甲。
从严格意义来讲这艘大盖伦是一艘半铁甲船,但因为其外观和盖伦相似,在加上建造的工艺也基本相同,所以游南哲还是称为盖伦,只是一个升级版的大盖伦而已。
“约森先生早上好,今天来的可是有点早哦,您的孩子在国立小学上学还好吗?”造船厂的看门老头老黄,亲切的和一位一头金发的欧裔男子打着招呼。
“哦,还好,还好,您的孙女今年也该上小学了吧。”
“是的,约森先生,门已经给你打开了,您可以进去了。”老黄笑着回道,将锁放在桌子上指着打开车间大门。
“恩,谢谢。”约森道了一声谢谢,随后进入车间,约森是一位英格兰造船工,当初一家流浪到了码头,正好遇见一艘开往东方的商船在岸边停靠,并且打出了招聘造船工人的牌子。
经过一番测试他被录取了,而且那名招募的东方人告诉他,他会去到一个新世界,一个与英格兰和欧洲并不一样的世界,那里没有战争,一家人可以住在美丽小房子内。
约森一家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终于抵达了东方,随后又从圣诞岛坐着美人鱼号蒸汽船到了本土澳洲,当看到那艘不需要人力滑桨而动,甚至风帆都不用的船时,他简直不敢相信,那艘冒着白烟的船就像是童话故事里的一样。
到达本土澳洲后更是让他见识到了众多的不可思议,作为技术移民,他可以获得很多优惠政策,比如孩子的上学问题,可以不优先进入曼城国立小学,而不是像老黄的孙女因为还没有得到澳洲绿卡,就必须缴纳一部分的借读费。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