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穿越1879 (狼途)



后来,陆军军官学堂全体学生编为五个大队,每大队四百人,共编为步、马、炮、工、辎五科,在课程设置上,军事课设:基本战术、应用战术、图上战术、战略学、孙子兵法、管子兵法、沟垒学、弹道学等,多是请德国洋教员上课;文化课设国文、算术、几何、三角、地理、格致等,李经述还把淮军大将刘铭传、北洋水师学堂的教习严复也请来给陆军学堂的学员们上课。有时为了跟朝廷大员搞好关系,也请他们来讲课,比如刘坤一。

李经述还想给北洋陆军军官学堂定一首“校歌”,徐世昌马上想起袁世凯说的在朝鲜练兵的那首打油诗,还结合军官学校的授课特点,略加改动,写了这首校歌:

朝廷欲将太平大局保,将军统领遵旨练新操。

方今中国文武学堂造,不比市井蠢汉逞粗豪。

第一立志要把君恩报,第二功课要靠官长教。

第三行军莫把民骚扰,我等饷银皆是民脂膏。

第四品行名誉要爱好,第五同军切莫相争吵。

各营之中枪队最为要,望牌瞄准莫低亦莫高。

炮队放时须要看炮表,安放药引须按度数标。

轻炮分工不愁路窄小,重炮车载马拉不觉劳。

马队自己须将马养好,检点蹄铁切勿伤分毫。

临敌侦探先占敌险要,我军酣战从旁速包抄。

工程一队技艺须灵巧,陆地筑垒遇水便搭桥。

辎重队里事事算计到,衣粮军火缺乏不需焦。

李经述把“第一立志要把君恩报”改为“第一立志要把亲恩报”,定下了校歌。徐世昌结合普鲁士军歌《德皇威廉练兵曲》的曲调谱曲,把它编成了北洋陆军军官学堂的“校歌”,让每个入校的军官第一件事,就是把这首歌记牢唱熟。

在武器装备上,李经述这次也下了血本,请驻德大使李凤苞在德国购置过山炮、半陆路炮,步兵骑兵则买来复枪、毛瑟枪,还有天龙步枪和飞龙机枪。李经述还给军官们买了时表、双筒望远镜、雨衣雨帽、洋鼓洋号。全部采用新式练兵方法。

李经述对第一期学员倾注了巨大的心血,对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都格外照顾,比如段祺瑞的弟弟妹妹在合肥老家,李经述派人把他们接到天津,还赠送了一套住宅给他们。冯国璋家里缺钱,李经述一出手就是一百两纹银,雪中送炭。王士珍和寡母住在一起,他的母亲年事已高,有眼疾,李经述派人去给她找最好的郎中治病。段祺瑞、王士珍、冯国璋对李经述誓言效忠。

对其他学员,李经述也用心良苦,每一次发学饷,他都亲自去送到每一个学员的手里,对他们嘘寒问暖,看看他们家里有什么困难,能帮助解决的尽量解决,日子久了,李经述几乎都能叫得上每一个人学员的名字,这些学员一看这高官二代,跟以前压榨他们油水的长官有天壤之别,对李经述也死心塌地。

北洋军校第一期学员大都出身卑微,训练刻苦,不久,就小有所成,出操用炮,也有模有样了。李经述觉得时机成熟了,就请李鸿章来陆军军官学堂视察。

李鸿章到了校门处,看到“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莫入此门”的对联,夸赞道:“好,有志气!”再看学员们的会操,想起了自己当年练淮军的情景,不禁夸赞李经述“将来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李经述知道李鸿章从安徽合肥农村走出来,现在成了大清帝国的头号汉臣,他本人就是一个传奇,是淮军学员们仰慕、人**效仿的偶像,所以趁机请李鸿章作重要讲话,李鸿章犹豫了一会,觉得自己确实有很多话想要讲,便答应了。

当时,练兵场的天空飘起了小雨,两千多个学员站得笔挺,在雨中听完了李鸿章慷慨激昂的演讲,这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演讲振聋发聩:“老夫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末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我朝处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窃以为天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士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以致所用非所学,所学非所用,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故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士,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火炮之利,有赖诸君了!”

李经述一听,心想这还是“西学为用”的老调子呀,看来李鸿章虽然贵为晚清中国第一汉臣,思想也是有历史局限性的。

第48章坑日本首相

又过了三个月,快入秋了,那天阳光和煦,李经述在北洋陆军军官学堂练兵场督查军官的操练,他再次请李鸿章和淮军主要将领来视察,一来让新军展露头角,给淮军各位将领做个示范,二来提升一下陆军军官学堂的知名度,好扩大规模。另外,搞掉丁汝昌的时机也快成熟了,他要请刘铭传帮忙。

李鸿章欣然前往,还带了刘铭传、刘秉璋、丁汝昌等人观摩北洋军官们的秋操,还特邀了刘坤一等朝中大员一同前往。

在会操的场地,李经述一挥令旗,骑在高头大马上的段祺瑞一声令下,“放”!

操场上的两百位年轻的炮兵,操纵四十门口径二百八十毫米的德国克虏伯巨炮齐轰,炮声隆隆,三四千米外的奔跑的马车轰然中炮,灰土飞扬,场面十分壮观,一向善于打仗的刘铭传都看得目瞪口呆。刘铭传站在李鸿章身边,对李鸿章说:“中堂大人,经述这炮队,才训练半年,不比我们当年的开花炮队差呀。”

李鸿章点点头,说:“现在的巨炮,威力与我们以前使用的不可同日而语。”

一阵巨炮轰击之后,操场上接着出现了一批骑兵。号兵们吹起了进攻的紧促号角,王士珍骑马抽出指挥刀,带三百马兵学员冲出,马蹄声、喊杀声震天。马蹄所向,泥巴场地上也是扬起漫天尘土。

接着,冯国璋带五百步兵压后布阵射击,“砰砰砰”的枪声响起,前面百米开外的稻草人纷纷中弹倒下。

炮兵、骑兵、步兵三军军容整齐、配合默契,李鸿章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紧接着,谭嗣同和大刀王五还带着三百人的大刀队出场,作了会操表演,这大刀队一个个身高超过一米八,任务是在最后上场,跟敌人肉搏。

新上任的两江总督刘坤一笑着对李鸿章说:“令郎训练的这一支虎狼之师,大有中堂大人的风采呀,将来前途必然不可限量!回京之后,本督可为他向朝廷请功。”

“那就有劳刘大人了。”李鸿章看着这些年轻的淮军,一个个精神抖擞,又听刘坤一提起当年之事,内心不禁想起自己当初练兵的陈年往事。

当年太平军围了上海,李鸿章毛遂自荐,回到合肥招募乡勇组建淮军,他首先就去肥西找到当地有名的团练头子张树声。江淮之间数年来一直遭受着太平军和捻军的掠扰,张树声自幼就跟着办团练的父亲张荫谷东征西讨,在家乡早就听说过李文安的二公子在湘军大营中当差,而且混得不错,本来就想联系,此番李鸿章找上门来招兵买马,张树声立即和其属下爱将刘铭传、周盛传、周盛波兄弟一起投靠了李鸿章。潘鼎新也立即响应,把手下的一批三河团练全部拉到李鸿章的大旗之下。接下来,李鸿章还去寻找当年与他父亲同在一起办团练、结果也是被太平军杀害的忠良吴廷香的儿子吴长庆,他手下也聚集着一批乡勇,吴长庆与李鸿章一拍即合。然后,李鸿章还去找他的学生刘秉璋。刘秉璋是安徽庐江县人,在翰林院任编修。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他的家乡受到太平军的洗劫,这是奇耻大辱,加上李鸿章劝他从军,他也弃文从戎,回到家乡办团练。

不到两个月,李鸿章在肥东、肥西召集的乡勇兵力超过了2万人。要说他们是军队,有点滑稽:他们不会队列,甚至不会排队,高矮长短,参差不齐;衣着也五颜六色,破烂不整,谈不上统一。唯一的共同特征,就是大伙儿头上都扎着一条毛巾,但毛巾的颜色也不一样。平时见到首领,连个军礼都不知道怎么敬;说起话来,全是“弄妈弄妈”的一口土腔调。但李鸿章深知这些人,将来必定是国家的栋梁,他把这些“淮勇”根据其营官的姓名暂时分成五个营,潘鼎新带领的淮军为“鼎字营”,刘铭传部称“铭字营”,吴长庆部称“庆字营”,张遇春部称“春字营”,张树声部称“树字营”。

李鸿章就是靠着这些人,一同出生入死,才打下一片天下,成为晚清中国第一汉臣,如今一晃二十多年过去,跟着李鸿章的人都已经成了朝廷大员,所以李鸿章深知,练兵就是练的未来,对很像自己的李经述,越发喜爱。

回到朝中,刘坤一果然为李经述请功嘉奖,慈禧太后让光绪皇帝封李经述为正二品的总兵,赏赐黄马褂一件。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