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穿越1879 (狼途)



“确实是这样的。”徐世昌说:“十二月党人正是利用这样一种特殊的形势,选举了近卫军团长特鲁别茨科依担任起义军总指挥,并且拟定了《告俄国人民宣言》,宣布推翻沙皇政府,立即召开立宪会议,成立临时政府,同时宣布废除农奴制,解放全国农奴,但是12月14日,由十二月党人军官带领的近卫军团体按照计划开进彼得堡的枢密院广场,在彼得一世的纪念像下近卫军排列好战斗方阵,到下午起义军人数增至3000余人,周围还有2万余名拥护起义的老百姓。然而尼古拉一世早有防备,他在12月14日凌晨就紧急召开国务会议宣布继位,派出大量的军队将枢密院广场层层包围,这时原定担任起义军总指挥的特鲁别茨科依临阵脱逃而不见踪影。在尼古拉一世数次下令开炮之后,广场上响起了激烈的炮声、枪声、人喊和马嘶声,起义最终被镇压,被打死的起义军官兵和老百姓共计1271人。十二月党人领袖彼斯特尔、雷列耶夫、卡霍夫斯基等被处以极刑。”

“我们现在要尽快联系英国、德国等国家。”李经述对伍廷芳说:“我看到报纸,听说英、法、意三国政府首脑会议作出了支援南高加索民族主义分子的决定。乌里扬诺夫和各国代表,都在等着中国表态,你先去跟各国代表秘密联络,表明我们的立场。我们会表面上支持布尔什维克,派军队占领莫斯科等地,然后再开始彻底清除布尔什维克。你去邀约各国代表到北京商定对俄的战争计划。中国的唯一条件,就是各国不和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政府合作,我们要分裂沙俄帝国。”

伍廷芳说:“这么做甚好,英国、美国等国家,都一直担心中国会站在布尔什维克那一边,这样一来,世界大战就无法避免了。现在中国决心维护人类的公义,我相信欧美等国家一定会支持中国在俄国的正义行动。此前在伦敦召开的协约国总理和外长联席会议,就通过了关于‘对俄国布尔什维克政权联合进行武装干涉’的决议。”

不久,中国、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土耳其、罗马尼亚、希腊等国秘密商定了瓜分沙俄帝国的计划。战争永远不可能是免费的,各国形成共识,不仅打算彻底把俄国布尔什维克镇压,而且还要瓜分俄国。各国达成协议,在海上由中国派军舰到海参崴,英国海军封锁控制波罗的海的出海口,掌握制海权。同时,俄国反对派组成的统一阵营成俄罗斯白卫军,其部队从协约国联军获得步枪10万支、机枪2千余挺,火炮4百门,还有大量被服、装具和弹药的支援,展开对约100万布尔什维克的清剿行动。

达成协议后,各国的军队行动很迅速,1908年3月,英国、法军舰运送军队在诺沃罗西斯克、敖得萨和塞瓦斯托波尔登陆,两国联军登陆部队总数达13万人,迅速占领巴统、梯弗里斯、巴库及其他一些城市和地区。德*队担心英国、法国独占了俄国的利益,迅速派出登陆部队于3月6日占领摩尔曼斯克。德军也于4月在芬兰登陆,驻泊于赫尔辛福斯的波罗的海舰队,只得十分艰苦地向喀琅施塔得转移。4月29日,驻乌克兰的德国占领者,抬出盖特曼斯科罗帕德斯基执政。5月8日,德军占领顿河罗斯托夫,扶植了一个富农,哥萨克“国家”,即所谓“顿河大军”,头目是再次在顿河区挑起内战的哥萨克头领克拉斯诺夫。5月25日,德军应格鲁吉亚孟什维克之请,在格鲁吉亚登陆。

土耳其在南高加索发动战争。5月26日至28日,南高加索联邦分裂为依附于德国和土耳其干涉者的三个资产阶级国家,即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5月底,捷克斯洛伐克军,也在协约国的策划和挑唆下,发动叛乱。

不久,各国联军开始派军队进入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白俄罗斯、加里西亚和乌克兰,这些地方相继成立了新政府。沙俄各地的布尔什维克死伤数十万,成了瓮中之鳖。

此时,陷入绝境的布尔什维克,没有意识到中国已经不再支持他们。他们不仅没能团结一致对外,还陷入斯大林和布哈林、捷尔任斯基、托洛茨基等人的争权夺利中——乌里扬诺夫很欣赏拥有坚强意志和铁腕手段的斯大林,认为斯大林是“一个极好的格鲁吉亚人”,但布哈林等人却认为斯大林只是一个投机分子,他公开评论斯大林说:“斯大林这个人很坏、残酷、狂傲、狠毒、爱报复、心胸极为狭窄。我迟早要收拾他,撤掉他的一切职务。”

第187章斯大林夺权

斯大林出生在极端贫困的家庭中,从小经常遭到打骂,长大后在教会学校饱受摧残,这让仇恨深深地嵌入了他的性格中,使他成了一个精于分析他人行为动机的高手;在灵魂深处,他不相信任何人,他只相信实力,明白如何用恐惧来驱使他人。正是因为斯大林出身卑微,对苏俄最高权力的觊觎,有着非同寻常的渴望!

列宁被枪击,身体还没恢复就迫不及待赶回克里姆林宫,斯大林知道列宁的时日不多了,他对自己如何实现个人的野心有着清醒的认识:要想取得苏维埃国家的最高权力,那就必须首先承认这个国家的缔造者列宁的无上权威,因此斯大林一直宣扬自己是谦恭地站在列宁身旁和忠诚执行列宁指示,并与列宁形影不离的唯一一个人。这是斯大林通向权力之路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这一步,列宁很满意。革命者夺取莫斯科之后,列宁一直反复强调并竭力执行组成“布尔什维克单一权力的政府”的政策,为此清除了一系列反对派政党和布尔什维克里反对他的人,最终将权力集中和控制于己手,斯大林正好可以帮他实现这一切。但是和列宁一起参加革命的布尔什维克元老布哈林、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都很讨厌斯大林。

斯大林成为苏维埃最高领导的接班人,最大的障碍,是托洛茨基。在列宁回到克里姆林宫重新执政的一段时间里,托洛茨基曾被认为是列宁身后顺理成章的接班人。当年,托洛茨基在苏维埃布尔什维克的地位仅次于列宁,是作为领导核心的五人政治局委员之一,还是苏维埃军事委员会主席,并兼任过军事人民委员、外交人民委员和海运人民委员等要职。甚至,托洛茨基与列宁的画像,时常双双并列挂在一起;苏维埃布尔什维克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代表们发言结束时都会高呼口号:“我们的领袖列宁和托洛茨基万岁!”

斯大林与托洛茨基的斗争,表面上是什么“主义”、“路线”、“信仰”之争,实际上是一种控制、指挥军队的权力之争。斯大林很清楚,军队被控制在托洛茨基的手中,就等于把自己的脑袋随时都放在托洛茨基的铡刀之下,这是他不能忍受的。但仅仅是中央委员的斯大林,跟托洛茨基的地位还是有差距的,所以夺权的第二步,斯大林请求列宁给他安排布尔什维克总书记的职务。

列宁的头脑里有个很明确的概念,那就是“党政是分开的”。列宁生前,布尔什维克有总书记这个职位,但它不是党的最高领导人。总书记这个职位,起初并不显眼,其具体职责是负责处理党的机构的事务性工作,于是列宁也没多想,他觉得斯大林组织能力也确实很强,就在布尔什维克中央全会上首次设置了这一职务,并提议任命斯大林当了布尔什维克的总书记。

对于列宁安排斯大林当总书记,布哈林感觉不对劲,他去找托洛茨基,说:“斯大林这个人一向野心不小,有了总书记这个职务,恐怕会在党内掀起狂风巨浪。”

托洛茨基对布哈林的话不以为然,表现出一种麻木,他回答布哈林说:“处理日常工作,在许多情况下列宁依靠斯大林、季诺维也夫或加米涅夫比依靠我更合适些。我有自己的观点,自己的工作方法,也有自己的办法去贯彻已经通过的决定。列宁对此非常了解,也很尊重。正因为如此,他完全明白,我不适于执行指示。当需要有人去执行他交办的日常任务时,他就去找斯大林,这也没什么。”

布哈林还是不放心,道:“斯大林这个人,野心不小,我们不得不防。他一旦成为列宁处理党务的助手,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威胁。恐怕他会从中挑拨离间我们和列宁之间的革命感情。”

托洛茨基摇摇头,说:“列宁需要顺从的干实际工作的助手,而这种角色对我来说是不合适的。因此我只能感谢列宁没有建议我当他的副手。我认为,这里绝对不存在列宁对我的不信任,恰恰相反,这是对我的性格和对我们相互关系的肯定。”

结果,斯大林顺利当选布尔什维克的总书记。不久,他的机会来了,因列宁的旧病复发,不能亲政,使苏维埃权力运行发生了重大变化,斯大林便开始了夺权的第三步:将苏维埃权力的行使,由政府的轨道向布尔什维克党的轨道转变。这种转变是艰难的、残酷的,甚至是血腥的。斯大林早就不满足于“总书记”的事务性工作,也不想仅仅屈尊于政治局和组织局的委员之列。斯大林,就是要把这个“不起眼”的总书记职务,搭建成一个施展自己政治手腕的舞台。他在具体操作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为自己的日后接班作了许多铺垫性的安排。而此时布尔什维克的政治局,不管是布哈林、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还是加米涅夫,都没有斯大林那样强烈的权力欲与逻辑思维,没有斯大林那样清醒的政治头脑,以及捭阖手腕。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