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翠云又怀孕了.只是经验也十足.倒也不似以前那样小心翼翼.见王世华闷声而坐.便笑着走过去.给王世华倒了杯茶.边递过去边问道:“怎么了.”
“哦~.沒得么子.”王世华接过杯子.喝了口茶后.却把事一说.然后问道:“翠云.你帮我想想.为么子半天时间.大家就能捐出这么多钱财.”
“我哪晓得.你去问问不久晓得了.”
王世华一拍大腿.起身笑道:“对啊.既然想不通.我怎么不去问他们.我这就去问.”
就在王世华抬脚要走人的时候.却听门口有人娇笑着说:“我晓得他们为么子会捐这么多钱财出來.”
第六百二十八章为什么
张淑华挺着个大肚子一进來.张翠云笑骂道:“你这小妮子.是不是皮痒痒了.又敢來偷听.”
“大姐.讲话可得凭良心.这次.我真不是有意偷听的好不好.”
话一说完.突然有些脸红起來.看的张翠云一愣.随着张淑华的目光看向王世华.稍稍一想.哈哈大笑起來:按当初张翠云订下的规矩.王世华除了初一十五必须到和她睡.其余的时间.王世华轮流到大家的房里睡.如今.张淑华挺着个大肚子都还这么急.张翠云不笑她笑谁.
“大姐.我是刚从娘家过來.想跟你聊天.沒曾想听到了你们谈话.”
解释就等于掩饰.张翠云笑的更欢快了.连带着王世华也有点尴尬的嘿嘿一笑.接到张淑华的目光.只能忍着笑意.扶着张淑华边坐下边问道:“好了.淑华.你讲讲.百姓们为么子会捐这么多.”
“像百姓们对倭寇后代的仇视之类的原因.都只是小的.真正的缘由有两个.第一.你的威望高.大家都信任你.就像我阿爹讲的.如今.只要你一句话.让打谁.大家就打谁.绝对不会问缘由.只因你是八部大神转世.讲出來的话.做出來的事.就是神的旨意.绝对不会有错.所以.大家一听讲你要募捐.都认为这是你不好摊派.而委婉的提出要求.所以.大家才会尽量捐款捐物;第二.我们王家如今富强了.谁都能顿顿吃上大米饭.大家心里感激你.却又不晓得该如何表达.这次.是你第一次发动大家募捐.大家也正好想表达一下对你的感激.当然.还有一点.就是攀比之心.”
“攀比之心.”前面两个都容易理解.可后面这话就让王世华有点糊涂了.
“据我阿爹讲.他本來只捐了十块大洋.可后來听人讲.左邻右舍要么捐了十块.要么捐了几百斤大米.我阿爹就觉得.自己是你的老丈人.要跟别人一样多.岂不是丢了大家的颜面.又赶紧再捐二十块.可街对面的刘大夫家一听讲我阿爹捐了三十块大洋.比他多了十块.就觉得自己家深受你的大恩.要比左邻右舍的少.岂不是让人以为自己不晓得好歹.不晓得知恩图报.又赶紧捐了二十块.而左邻右舍一听他们俩家都捐了这么多.就觉得丢脸了.又赶紧跑來……如此一來.大家相互攀比.把自愿捐款发展成了面子问題.想不多捐都难.”
说到这儿.张淑华笑道:“老爷.您要不信.就等着看.现在还只是镇上的左邻右舍之间攀比.等明天.各村寨的人道了.他们就不仅仅是村寨内部比.肯定还得在一村一寨之间攀比.”
王世华想了想.对外叫道:“狗蛋.去把今日捐款的账簿都拿來.”
很快.账簿被拿來.打开一看.果然如张淑华所说的那样.很多人名字下面一改再该:从一开始的几块大洋变成了十块.又变成了二十块.甚至.有的人名字下面的捐款数目一连该了四五次.让王世华不知是该感激百姓的爱戴.还是该骂百姓这股攀比之风要不得.不过.有一点让王世华很骄傲:在自己的领导下.百姓们确实富裕了.否则.就算大家有攀比之心.也无法捐出这么多.想想几年前.自己刚接手家主之位时.有些百姓家里连破旧衣服都穿不起.赶集都得临时制作草衣.尤其是当时那位妇女.面对两个孩子哀求吃几个油粑粑.居然十分舍不得.可见穷到了什么地步.再看看现在.逢年过节.镇上的人都是新衣.还得是好衣料.吃的问題上更是今非昔比.顿顿大米饭.來个朋友.也能底气十足的请对方下馆子……啥是富裕.这就是.而这.不正是王世华接任家主时.发下的宏愿么.
……
第二天一大早.王世华携内卷请方县长吃早饭.奶妈和丫鬟们服侍孩子们在另一桌吃.大人们在这一桌吃.可有的孩子就是调皮.时不时的跑过來要吃喝.反正.乱糟糟一片.却也热闹.显示出王府内的和谐.好在方县长在王家蹭吃蹭喝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大家都熟的很.也沒什么不好意思.沒见王世华和方觉边聊天还边应付着跑过來的小屁孩们.
两人的心思完全沒在吃喝上.方觉是急于要确定这第一批物资尽快启运.而他必须是带头押运人之一.借口很简单:虽说才开春.天气依旧有些冷.可鸡蛋之类的东西.不易长期存放.还是尽快送到前线的好.可对王世华來说:他同样想成为押运第一批物资的人.但同时.这边还要继续募捐.他要走了.怕影响后面的募捐情况.所以.他想等几天.二人就在这启运时间上无法统一.关键是.第一批押运的领队.意义非同一般.
就在这时.王吉平來了.
“二叔.您老不是讲在王家坪多住几天么.怎么这么快就來了.”
“听到你募捐的消息.二叔有些放心不下.就赶來看看.”
一旁的方觉一听这话.笑问道:“二老爷.您捐了多少.”
“本來觉得捐个一千就够了.可到了守成那儿.听到大家都这么积极.我虽然穷.可这好歹是世华亲自发起的.我要掉面子.岂不是要让全族百姓戳我脊梁骨么.就捐了三千大洋.”说到这儿.他看向王世华.笑眯眯地问道:“世华.够么.不够.我让人再送五千來.”
还真如张淑华分析的那样啊.
“二叔.够了.够了.”
“世华.我來.还有个事想跟你商量一下.”
“二叔.您讲.”
“这第一批物资的押运.我不跟你抢.可后面的.你得交给我.”
见王世华淡淡一笑.不出声.王吉平赶紧保证道:“世华.这样的大事.我绝对不敢弄虚作假.自取其辱……谁要是敢打这批物资的主意.我绝不答应.”
解释了一堆.却见王世华始终笑而不语.王吉平急了.道:“给你讲个实话.世华.我老了.估摸着活动不了几年了.而我听过往的商人讲.鬼子如今是日薄西山.沒几天可活了.我就寻思着.趁着如今还能走几步路.给自己捞点好名声.死后.在碑上刻一句‘为打鬼子而亲自押送物资支援前线’.我就能含笑九泉了.世华.我这心思不过分吧.你可得成全我.”
得.这也是跟方觉一样.方觉捞的是政绩.他捞的是名声.只不过.他连死后的名声都直言不讳的说出來.王世华想拒绝都不好拒绝.只能笑道:“好了.二叔.后面的事.就交给你了.”
“好.好.好.”王吉平心满意足的笑了.随即.从丫鬟手里接过碗.大口的吃喝起來.
“世华.二老爷的事你都答应的如此痛快.我的事.你也别磨叽了.”
“我是沒问題.不过.得等几天而已.”
“你要是送一批臭鸡蛋过去.就不怕前线的将士们骂你.”
王世华正要张嘴.沒想到.正在喝酒的王吉平放下酒杯.问道:“世华.你们在商量么子.”
王世华只能把两人争论点说出來.
王吉平自然要向着王家.一听这话.笑道:“方县长.鸡蛋的问題很好解决.”
王世华立马笑问道:“二叔.你有么子办法.”
“从我们这儿运送物质到前线.我估摸着最快也十天.可我记得世富那边也接到了命令.会有很多飞机从他那儿起飞去前线打鬼子.世华.反正都是要支援前线.我们为么子不先把鸡蛋之类容易变质的东西先给世富他们送过去.再把不容易变质的送到前线.如此一來.岂不是两全其美.”
听的王世华一拍大腿.无视直翻白眼的方觉.笑道:“二叔.还是您老睿智……來.我敬您老一杯.”
说做就做.吃完早饭.王世华就给王世富拍去电报.请他亲自迎接.最好搞个交接仪式.
两千多枚鸡蛋.五百斤腊肉.三万大洋(边区票子)……一股脑的送过去.把王世富感动的差点当场掉眼泪.一个劲的感谢老家人的深情厚爱.把胸口拍的“咚咚”直响.表示就算拼掉性命.也要报答百姓的爱戴.
龙塘镇是经济重镇.百姓们很少养鸡.因而只有两千多枚鸡蛋.可村寨里家家户户都养鸡.捐鸡蛋也是件有面子事.所以.随着王家各村各寨的募捐到來.这鸡蛋数量立马就翻倍的往上涨.最高的一天.收到了一万一千多枚鸡蛋.而王世华为了防止鸡蛋变质.自然把所得到的鸡蛋一股脑的都往王世富那儿送.
一开始.士兵们对鸡蛋很热情.可餐餐吃鸡蛋.虽然是变着花的煎炸油烹全上阵.但再怎么变也离不开‘鸡蛋’二字.一连十多天如此.将士们受不了了.纷纷给王世富提出意见“团长啊.现在大家看见鸡蛋就想吐.能不能稍稍改变一下伙食.就算吃糠咽菜.也比吃鸡蛋强……”王世富一听.立马火了“狗日的.现在全国经济那么紧张.很多人连饭都吃不起.也就是老子的老家人.看在老子的面子上.才会节衣缩食的支援我们.怎么.你们现在都成大爷了.吃着鸡蛋这么好的东西.还敢有意见.都给老子滚.再敢跟老子提这事.军法从事.”
打发了士兵后.王世富回头就给王世华发电报.哀求着“哥.我的亲哥啊.求求你.不要天天给我送那么多鸡蛋好不好.就算要送.好歹也加点别的.您是不晓得.我现在看见鸡蛋就有掏枪杀人的冲动……”
相似小说推荐
-
抗日大英雄 (痴冬书亦) 创世中文网VIP2015.12.25完结一个掉队的八路军列兵-贾英雄!…… 一个被俘的日本翻译官-小四眼!&h...
-
带着帝国系统回三国 (叶家十二) 起点VIP2016-02-26 秦汉三国 看主角叶墨,带着帝国系统重生在三国,如何扶大汉于将倾。 医人何须杀人,大汉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