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汉明大黄袍 (寒虾)



“厉害吗?呵呵,你很快就知道了。”县令铁青着脸,道:“赶紧去户部,通知韩侍郎。这人头税是户部让征缴的,我们能推就推。本官先去稳住这煞星,想活命,你赶紧的!”

“是是是!”捕快刚跨出一步,就被县令拽了回来。他怒道:“你找死吗?走后门!”

……

南京户部负责征收南直隶以及浙江、江西、湖广诸省的税粮。这四地所交税粮几乎占了明帝国的一半,同时还负责漕运、全国盐引勘合。

明朝从始至终,南京户部一直负责这一事务。其中只有两年南京户部不负责这个事务:正德三年,刘瑾变法。由中央户部负责,“南京引板。俱令销毁”,但在正德五年,刘瑾被诛后户部奏请“刷印盐引,仍隶南京户部”,获得批准,此后一直未变。

“韩大人,刚刚杨帆去了直隶衙门,听说是要过问人头税的事情。衙门的捕快过来求救来了。”南京户部左侍郎,韩千秋刚刚换了件便服。正准备回一趟家,便听到下人过来禀报。他眉头一皱,这杨帆怎么管起人头税的事情了?

这税,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江南湖广四地税收数目,几乎就是全国的一半。数百万银子,一千来万石的粮食吧。旱灾冰冻,对于南方的影响,还没有那么明显,然而渐渐兴起的资本商业。使得很多江南地区都毁田种桑种茶,手工纺织业,丝绸、茶叶,大量销往国外。

明朝太祖定下祖制。太监不得干涉政治,然而宦官篡权时有发生,只有这税制。始终没变,反倒是成了过失。工商业发达了。这三十抽一的税制不变,官商又相互勾结。但每年要上交的粮税还得是这么多。地少了,种粮的人少了,怎么办?“机智”的官员就巧立各种的税目,以此来增加税收,譬如这人头税。

明朝的税很低,但是对那些赚了大钱的商人说的。朝廷定下的农业税已经很低,却被各级加列了更多的税种,而这些统统都落在贫苦百姓上。土地兼并,苛捐杂税,三百年,似乎是一个封建王朝国祚所无法逃脱的循环吧。

韩千秋深吸一口气,虚眯着眼睛,道:“这事情,去告知一下董老,如果董府没人,就去老尚书府,找张毕千张老,通知他一声,杨帆正在调查税目。”

“董老不是几月前已经告老还乡了吗?”

“那是辞官,这会儿也许还在金陵城中,你去去便是。”韩千秋上了轿子,揭开旁帘,将一张小纸片递给了通禀之人。“还有。”韩千秋略微思忖片刻,“把兵部尚书也请来。”他意识到此事事关重大,若是办不好砸了脚,自己定是吃不了兜着走。遇事上报,更何况这个已经在金陵城呆了一个月的杨帆了。六部尚书早就批文,如今朝局不明朗,千万别去惹着落寞爵爷,免得到时候被收拾。

结果他们不去惹,当没有这个人。人家倒是自己找上门来了。

韩千秋火速地赶到了直隶衙门,看了一眼堂上的县令和杨帆,感觉头有些疼。这人头税,自然是地方上的税目。韩千秋也知道这事情,但要解释起来为什么要设立这税,他只能说迫不得已。南京户部,掌握着全国一半的粮税。这个数目就是一个指标。若是交的少了,那就是他们户部的过失。所以,既然不能往里头贴钱,也不能改税度,那就只能多立税目了。

韩千秋真的不想对付正堂内的那个刺头。一想到堂内的那位,连京师的那些老狐狸都吃了不小的亏,杜如海折戟,山西窝案,巡抚、知府于秋后问斩。他真不想和这个年轻人争辩什么,更何况他身后隐约还是有圣上的影子。听说,很有可能,连皇太子,都在书院。京师的势力与杨帆间,更像是在博弈。

韩千秋咳了咳嗓子,道:“杨小友等候多时。”虽然未曾谋过面,但是韩千秋还是客气一点的来,免得到时候生分了,搞得太僵。

“这位是……”

一旁的县令赶紧道:“这位是户部左侍郎韩千秋,韩大人。”他擦了擦汗,可算是来了上司,自己这黑锅也可以甩给韩侍郎了。

“敢问韩大人,这人头税从何说起?大明律法中,似乎没有这个税目啊。”

“杨小友,咱们明人不说暗话。税收这些事,里面的关系是很复杂的,这个你应该懂的。”韩千秋冷笑道,“不是今天你一言,我两语的可以解决的。如果你真的要弄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那么要来质疑,也只能朝廷来质疑。”

杨帆冷笑道:“是触犯到谁的利益了吗?”

韩千秋笑而不语,认为他是明知故问,坐在主位上,道:“有些利益,因为时间长了,就成了合理的,谁都不会去反驳他。这人头税,丁田税还有……这些税大明的税法中都没有,可是它就这么操作着。别说你了,就是连……”他停顿了片刻。()

第293章人艰不拆(上)

韩千秋深有意会地指了指天,“这是默认,有时候,渔网里的鱼太多了,捕鱼人反而更怕收网,就怕鱼没捕到,船却翻了。”

杨帆眉头一挑,诘问道:“所以呢?于是捕鱼人就不断的往渔网里投饲料是吗?”

“你不笨。何必要做这个蠢人呢?”

“我没看到的,我也不想去知道,但我看到了,就想知道下,到底触及了谁的利益。现在看来,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保全大鱼不破网收小鱼是吧。”杨帆喝完剩下的茶,道:“可是韩大人最好能明白,大鱼是大,但小鱼多了,容易翻船。今日终于明白,为何税率这么低,民生还是举步维艰了,先行告辞了。”

“杨小友,这么早就走,不再喝杯茶了?”堂外传来一声老者的声音。一身布衣的董其昌还是来了。就在半个时辰前,接到音讯的董其昌,叹气自语道:“还是不能跳出来,一辈子混迹在染缸边,熏也熏成黑的了。”董其昌还是换上布衣来了。

“故地重游,想不到却是这样的方式,韩侍郎,别来无恙啊。”

“董老。”韩千秋躬身一礼。

“杨帆,这件事……就这么算了吧。”董其昌偏过头,看向杨帆,道:“前些日子,老夫也算是帮了你不少的忙,这次算是还老夫一个人情,你就别在去细究了。我们在留都为官的,不比京师易,有时候更难。南方税目繁多,那不是你我可以说得清楚的。前几天。家里忽然来了个游方道士,说是有话给老朽说。当中也有要送给杨小友的几句蔑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在下洗耳恭听。”

“我董其昌学艺驳杂。这《梅花易数》也只是略有涉及,那位游方道士讲得确实有些门道,所以才敢说与小友听。”

“愿所闻。”

“杨小友卦象显示震乾卦,震为雷,乾为天,上雷下天,乃是雷天大壮卦。”董其昌捻须道,“此卦利贞。”

“何为雷天大壮卦,何为利贞?”

“夫子有云。‘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此卦者必须走正道。”

杨帆继续静静地听着,端起一旁微凉的茶盏,抿了一口。他忽然想起,当年苏青似乎也说过类似的话。当时以为是老神棍胡说八道,现在又有人如此演算出这个结果。

“周易有言‘壮于趾,征凶。有孚’,杨小友只要走正道,定是前途无量。”

杨帆算是看清楚,什么叫苛政猛于虎。他笑叹道:“我还能说什么呢?”

他默默地从大堂离去。隐入马车,辘辘远行。心情如这萧条的秋色一般,有些惨淡。枯枝蒙上了一层金灿的光泽,却毫无生气可言。他小声呢喃道:“我是鱼还是网呢?”这是杨帆的自问。飘荡在秋日的天空之中。

董其昌该走了。来之时,他拦下了户部、兵部的两位老伙计。其实都明白。杨帆来金陵,不过是权宜之计。至于圣上什么时候念起他来了,依旧会召他回去。然而,他们这些老骨头,已经没有这个可能了。韩千秋送董其昌上轿。上轿前,韩千秋谢道:“这次多谢董老解围了。”

“我不来,你们也出不了这乱子,不过就是面子上难看些罢了。”他罢了罢手,道:“该是回松江府了。”

“董老,保重。”韩千秋拱手道别。秋风中,犹如一根老柳,微风起,衣袂飘飘。他望了很久,才呢喃道:“玄宰才是最大的赢家啊。董家傍上这棵大树,却又不吊死在这些树上,高,实在是高!”

“大人,这税真不收了?”县令有些汗颜地问道。

“收,干嘛不收?不收哪里来的银子上缴国库?那帮老狐狸也明白,网松时就往外拱拱,若是网紧了,一个个也怂得要命。现在还不是什么危难时候,用不着收紧。”韩千秋双手负背,面色冷峻如初冬刀子般的冷风,“今年冬天,来得太早了……”

……

……

杨帆的生意,也开始红火起来。

刻雕玻璃瓶、嵌玉银镜、桂香手皂,很多慕名而来的顾客,对于这些新奇玩意儿十分满意。第一批精品一出,三日就被抢个精光。尤其是那银镜,杨帆用平板的透明玻璃,附上银面之后做出来的效果,和前世的没两样。当然,这么卖显然没有完全体现出它的科技价值。杨帆命玉匠将一些中层次的玉料,把镜子嵌在里边。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