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和珅点了点头,笑道:“好啊,大明帝国向来是非常支持大清国内各种进步力量的。不过大明目前奉行的还是维护大清帝国领土完整的国策……所以,我只能以资助教育的名义给你们一些拨款。每个月会有1000贯(这笔钱可没有几百年前那么值钱了),足够你们在澳门办一份小报了,钱会通过大谷转交的。另外,你们在澳门、香港的活动是受保护的。出了什么事情,可以让大谷来和我说,你也可以直接拿着这张名片来总督府找我或是去贸易司找林爽文(这位爷陆军情报局驻欧罗巴的总代表,现在并不在澳门)总监。”
说着,郎和珅摸出一张烫金名片交给了拿破仑——这个时空,大明高官的名片可不是随便乱发的。
……
“林总监,老夫可是把你给盼来了!快快请进,快快请进。”
就在郎和珅在澳门见大清各路造反派的时候——当然不止拿破仑一路,还有来自德意志的共济会大龙头布吕歇尔,来自波兰的耶稣会大主教波尼亚托夫斯基,来自尼德兰的丐帮帮主威廉明娜——大明陆军参谋部情报局的代表林爽文则到了大清商都鲁昂。
林爽文的公开身份是大明大西洋总督府商务监督,自然不会没有访问鲁昂商都的名义。他这一次来鲁昂的真实目的当然不是为了商务,而是来见大清武英殿大学士,北洋大臣,法兰西总督海兰察(海大崴的后人)的。
海兰察的总督府就在鲁昂城内,一座仿佛是宋朝风格的衙门——眼下的法兰西就是有个西洋名,真心没有多少洋货了——海大总督亲自到辕门外面迎接,把个浑身上下没有一点商人气息,全然是一副军人风采的商务总监,请进了督府会客厅。
海兰察因为有个大学士的衔,因而被人称为海中堂。他的祖宗可了不得,是追随朱四九开辟大清国的大将海大崴。有了这样的祖宗,海家在大清国自然是代代高官。几十年前那位主持鲁昂禁烟的海生海中堂就是海兰察的父亲——他们海氏一门,这三百多年来真不知出了多少位中堂了。说与国同休也不为过。
不过海兰察现在却有一种很不妙的感觉:自己很有可能是最后一位海中堂了。
因为这大清国恐怕要完啊!
海兰察的父亲海生在巴尔干战争结束后,就是大清改良派的首领。主张学习大明,办工厂,办新军,办海军,派遣留学生。而且在摄政太后叶卡捷琳娜的支持下,真的做成了许多事情。而海兰察则从青年时代起就跟随海生参与改良运动。甚至还几次出洋考察,见识过“雾都”江都工厂林立的大场面,也上过大明海军的战列舰,亲眼看那些巨炮开火齐射!
现在遮护大清北方沿海的北洋水师,更是海兰察这个北洋大臣一手操办起来的。对于这支拥有四只铁甲舰(过了时的战列舰)、六艘快速巡洋舰(和大明海军的巡洋舰一比根本不快)、六艘撞击巡洋舰(根本撞不着什么)和八艘无防护巡洋舰(就是没有装甲的木壳船)还有四艘鱼雷巡洋舰的水师,整个大清上下是极为乐观的。认为足以和意大利这样的海军强国对抗,在欧罗巴足够可以称雄。对付英格兰那样的蕞尔小国,根本不成什么问题。
可是海兰察却知道,他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舰队还没有一战就已经落伍了。如今大明帝国最大的铁甲舰都有2.5万吨了,比北洋舰队的两艘铁甲舰要大两倍以上!而且主炮副炮都已经换成了速射炮,火力比大清的铁甲舰不知强了多少。
而将要和大清开战的英格兰海军的主力舰船大都是大明的造船厂在这几年内建成的。具体的情况自然对大清保密,但是参考大明海军这几年服役的战列舰、巡洋舰,就知道双方的差距有多大了。
这大清和英格兰是只能和,不能战!不战还好,人家不知虚实,不敢下手。若是贸然一战,这个纸糊的大帝国可就要原形毕露了!
第890章拖下水
海兰察的法兰西总督督署之内,真实身份(海兰察当然知道)不过是大明陆军中校的林爽文又一次被奉为了上宾——他算是法兰西总督督署的常客。在大明大西洋总督府下的各个机构中,贸易司和教育司都是对大清工作的重点。前者负责向大清国出口武器装备,建设军事工业。而后者则负责帮助大清国培养留学生,建设包括军校在内的新式学校。因此这两个机构,长期以来都是由陆海军情报局的代表掌握。实际上都是间谍机关!
不过明知对方是间谍,大清国的改良派大员也只能捏着鼻子小心翼翼的与之交往。
和英格兰、意大利这样的欧人民族国家还有神圣天道国这样的宗教国家不一样。以寡临众的大清国在这个民族主义思潮席卷世界的时代中,是相当被动和孤立的。他们不能选择全面开国,那样的话,民族主义思潮很快就会让三亿多欧人把两百万旗人视为仇寇。因而大清国只能有限的开放几个口岸——大部分还都是被迫开放的!
在开放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大清国的改良派官员只能追求将开放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具体的办法就是尽可能减少民间的接触外部世界的机会,同时尽可能和大明帝国走的近一些。
而主持大清改良运动的海生、海兰察父子一直以来更是以亲明派自居。因为在他们看来,大明帝国是全世界唯一有力量维持大清国领土完整,也是唯一一个有必要那么干的国家。
因为大明帝国自开国太祖陈德兴的时代开始,就一直实行“华夏世界政策”,就是尽可能将全世界所有的国家都华夏化。而大清帝国虽然在过去的三百多年中和大明关系不睦。但是大明帝国也没有采取扶植大清欧人的政策。
所以,海生、海兰察都认为,大清国要存在下去就必须抱紧大明帝国的粗腿。在过去三十多年的大清改良运动中,也的确是贯彻了这样的原则。
但近十年以来,即便是亲明派首领海兰察,如今也都感到了大明帝国的衰弱趋势……华夏帝国、华夏联合王国和神圣天道国的崛起,已经让大明帝国有些不堪负重了。特别是华夏帝国和华夏联合王国的统一趋势,已经让大明帝国察觉到了失去世界霸权的危险。
因此大明帝国的对外重点,已经从明洲、欧洲并重,转向了全力阻挡明洲两华夏统一。
在欧洲,大明帝国的政策已经悄然转变为扶植欧人民族国家对抗神圣天道国了。
因为一旦神圣天道国完成了对大清旗人区的整合,就会变成一个拥有8000万人口,而且财力也相当强大的陆上强国。下一步,神圣罗马帝国很可能就要“取清而代之”!将欧罗巴的大部分土地和人口置于忽秃伦堡的统治之下!
这对大明帝国而言,无异于一场噩梦!
而神圣天道国方面,也已经察觉到了大明对外政策的转向。因此也调整了自己的对清政策,不在坚持吞并整个旗人区。而是愿意将罗马尼亚省还给大清国——这是旗人区三省中最富庶的省,人口接近1300万,几乎全都是旗人。
这个省一旦回到大清,就会让大清旗人的数量从目前的200万一举增长到1500万。有了这样的人口基数,旗人新军的数量就能增加到数十万。这对稳定大清帝国的统治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而且,有了这1500万人的人口基数。大清帝国就有可能在帝国无法维持是情况下,放弃法兰西、尼德兰、德意志和波兰等人口密集的平原区。退缩到奥地利、波希米亚、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建立一个总人口超过6000万,旗人人口占四分之一的新国家。
虽然依旧是以寡临众。但是1500万压制4500万,总比如今靠200万人压制3亿多人要安稳多了。如果再有强大的神圣天道国为后盾,将来的日子是不会太难过的。
所以旗人中的有识之士都支持摄政太后叶卡捷琳娜,想要恢复和神圣天道国的同盟,抛弃大明帝国这个日益没落的老牌帝国主义。
但是,身为改良派的大佬同时又是知明派的海兰察却深知,大明帝国霸权的衰退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可以说,从大清国取元而代时,大明的霸权就开始衰退了。但直到今天,大明依旧在称霸世界。
今天的大明固然没有办法灭亡神圣天道国、华夏帝国和华夏联合王国这样拥有上百万新式陆军的强国。但是要修理大清国这个欧洲病夫,实在是小菜一碟。大明甚至不需要亲自出手,只要让英格兰这条大明帝国养了几百年的恶犬扑上来就行了。
而大清国所能采取的应对之策,在海兰察这样的改良派看来,也只有忍辱负重……
“林大人,想必您也知道,英格兰人这次真是无理取闹,那个西兰岛是有些争议,但那时额大清和北欧人之间的争议,而且三百多年来这岛子一直都在额大清手上控制着。根据万国公法,这西兰岛就是额大清的。和英格兰人里里外外没有一文钱的关系。他们凭什么横插一杠子?林大人……退一万步讲,如果你们大明帝国真的认为这个西兰岛该是北欧人的,言语一声,额们也不是不能商量的。”
正在说话的当然是海兰察,虽然大清朝中喊打的声音占了上风,但他还是觉得这仗不能打——如果现在跳出来的是大明或是神圣天道国,西兰岛也不是不能割让的,但是屈服于被大清视为属邦小国的英格兰,却是让人很难咽下这口气的。
相似小说推荐
-
大明亲王 (宗辰) 创世VIP2016-02-21 两宋元明一梦千年,已然回明,弘治末年,曾毅一个落魄秀才初入朝堂,搅动了江海之水...
-
神捕乱宋 (理查德唐僧) 起点VIP2015-12-21 架空历史 一个无辜的21世纪网络宅男,在家上网的时候,错点了[确定],携带着一个牛B的系统,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