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权不想在这时去找王甫,独自一人出了营帐,看到那些负责护送他们一行人前往长安的汉军此时围在篝火边闲谈,黄权也就凑了过去。
汉军都认识黄权,知道这是一个大学问人,见他凑过来也不紧张,让出一个位置请黄权坐下,随后便又各聊各的。坐在黄权身边的一个汉军递给黄权一个烤好的土豆笑道:“黄先生尝尝,这土豆是刚刚烤好的。”
“多谢。”黄权道了声谢,接过土豆吹了吹,咬了一口边吃边问送自己土豆的汉军道:“小哥今年多大了?”
“俺姓魏,在家排行老四,所以大家伙都叫我魏四。其实我也有大名,我自己取的,不过没人叫而已。”
“哦,那你大名叫什么?”黄权感到有些好笑,问道。
“魏忠。我听我爹说,当年我家是流民,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多亏当时关中王派人招募流民,我一家这才来到张掖有了活路。要是没有关中王,我一家说不定早就被饿死了,所以我想要报答关中王。不过我这人本事不行,既不能像郭先生他们那样为关中王分忧,也不能像黄将军他们那样为关中王那样排难,也只能当个小兵为关中王略尽绵薄之力。”
黄权已经被魏四所说的话给惊到了,尤其是在听魏四说自己念过书以后,有些不敢相信的问道:“你识字?”
“呵呵……就知道黄先生不信。黄先生,但凡是在关中五军中待过一年以上的人,都是读书识字的,否则身边的人都认识字,只有自己大字不识,这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魏四笑着说道。
一旁有人插话道:“黄先生,你可别小瞧了魏四这小子,他可是从武学院毕业的,从小就进学堂念书。现在会跟咱们这些大老粗在一起,只是因为关中军的规矩就是这样,但凡是将校,必须先从小兵做起。”
“兴汉学院?”
“没错,就是兴汉学院。只要俺牛大壮再立一次大功,俺家的小子就可以进学院念书了。呵呵……到时候他要是敢不好好学,看我回去怎么收拾他!”
“牛大眼你又吹牛,谁不知道你老牛家是弟妹说了算。”有人笑着对牛大壮说道,其他人听了也是哄堂大笑。
黄权没有跟着起哄,扭头问魏四道:“魏四,关中的娃娃每个人都能读书?”
“是啊。关中王说过,不读书不能明事理,不读书不能辨是非,他不希望自己治下的百姓一辈子过得糊里糊涂,所以他到了张掖以后就在治下各地兴建学堂,让所有适龄孩童进入学堂念书。听说学堂可费钱了,每年关中王都要拿出税收的两成投入进去。”
黄权有些无语了,这关中王实在是太高瞻远瞩了吧?按照魏四的说法,从他到达张掖以后就开始兴办学堂,到现在也有年了吧。除去一开始需要准备调整的一两年,也就是说,关中王已经开始收获当年所种下的种子,这魏四就是头一批果实。长此以往,还有谁能挡住关中王。
真正支持官府正常运作的,不是一个强悍的主官,而是主官手下的那些官吏,那些人还是真正做事的人。那些从小就进学堂接受教育的孩子,即便将来出不了一个可以位列朝班的大才,但充当一个地方官府的小吏,想必是绰绰有余。
这些接受过关中王照顾的人会对关中王忠心耿耿,哪怕将来跟随关中王的谋臣良将有了二心,但到时只需关中王一声令下,有了二心的人就会被他的手上给绑到关中王的面前。
“好算计,好手段。”黄权忍不住点头夸道。
“黄先生,你在说什么?”魏四不解的问道。
看着一脸不解的魏四,黄权微笑着解释道:“我是在佩服关中王这个人。”
“是吗?要我说,这天下就该咱们关中王来坐,其他人都不是那块料。”魏四很是认同的点头说道。
“魏四,这话不要乱说,免得给关中王带来麻烦。这天子如今人在许昌,你说的这话要是被有心人传扬出去,会被人说关中王有不臣之心,会影响关中王的名声。”
“多谢黄先生提醒,不过我心里就是这么想的。”魏四道了声谢,依然固执的说道。看四周围那些人的样子,跟魏四同样想法的人还不少。黄权不是关中王的臣属,刚才提醒完魏四注意说话就已经有点后悔,这时又怎么会再说这个。
“魏四,我听你们铁壁军主将张任说你们铁壁军跟其他关中四军一样都是职业军人,是不是真的?”
“是啊,我们关中五军跟关中王的直属亲军都是职业军人,平日除了训练就是训练,从来不从事生产劳作,只有在对外发动战争的时候才会用到我们。黄先生,你说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捞到仗大?”
“这个恐怕还要看你们关中王的心意。”
“嘿嘿……黄先生,你这次来关中见关中王是不是来求援的?”魏四忽然笑着问道。
“此事你从何而知?”黄权故作不解的反问道。
“黄先生不用担心,这事并不难猜。如今益州已经打成了一锅粥,刘璋跟刘范兄弟翻脸,汉中张鲁又趁火打劫,这时候刘璋要是不想办法找援兵,那他就是傻子。而益州能够求援的地方,除了我们关中就只有荆州。可荆州如今自顾不暇,那剩下能出手的就只有我们关中了。”魏四笑嘻嘻的为黄权分析道。
“……这些都是你自己想的?”黄权惊讶的问道。
“嘿嘿……是我们大家伙闲着没事的时候根据从过往客商那里听到的消息分析出来的。”
“……那你觉得关中王会答应出兵吗?”黄权又问道。
“这个恐怕还要看咱们关中王的心意。”
“……”黄权有些无语的看着魏四,刚才自己才用这话敷衍了人家,没想到人家立马又用这话回敬了自己。
“魏四?有兴趣换个地方做事吗?”
“黄先生,你想要招揽我?对不住啊黄先生,魏四愿意为关中王做事不仅仅是因为要报关中王的大恩。更主要的是魏四相信将来这天下必定是关中王的,与其将来二投关中王,倒不如一开始就跟随关中王,黄先生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黄权被魏四的话给说的哑口无言,的确就如魏四所说,如果将来关中王真的取了天下,魏四又何必要另投他主。虽然未来的事情谁也说不准,可看到魏四等人信心十足的样子,黄权也没有出声反驳,摇头苦笑了一声后便起身走向自己的营帐。
...
第171章关中王的盘算
随着关中的平定,先前不堪战乱之苦而逃离关中的人们陆续返回了家乡,伴随着这些返乡的人流,黄权一行人也来到了长安城。可就在一行人准备进城,稍事休息以后就去拜见关中王的时候,黄权看到了最不愿见到的人。
张鲁的使者,看到那些人,黄权原本已经不打算向关中王求援的想法又有了些变化。即不能给关中王插手益州的机会,也不能叫张鲁的求援计划得逞。这种有难度的事情,的确叫黄权有点头疼。
关中军的强悍黄权已经见识到,也正是因为关中军的强悍,黄权才会担心请神容易送神难,可有资格请神的不光是益州刘璋一个人,汉中的张鲁同样也可以请关中王出兵,而且更糟糕的是,一旦叫张鲁的使者成功说服关中王,那需要面对关中军的就变成了益州的刘璋。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在黄权的眼里,如今的关中王就是那个渔翁,只看刘璋跟张鲁这对鹬蚌谁出了价钱高,就会先干掉那个出价低的,然后再收拾那个出价高的。
为了阻止关中军入益州,黄权甚至起了联络张鲁使者的念头,不过在打听出此次出使的人是杨松以后,黄权立刻打消了念头。在黄权看来,与其跟杨松这种市侩小人商议事情,倒不如想办法说服关中王两不相帮要来得容易一些。
不愿意叫张鲁使者抢先的黄权立刻向前来接待他们的长安令管宁表达了想要马上见到关中王的意愿。当初跟随郑玄来到张掖的管宁、孙乾等人如今已经得到了新的任命,被关中王分派去了雍州各地负责恢复民生,至于早已安定的凉州各地,自然有管宁他人担任一把手时的副手接任。
管宁没有拒绝,而是将黄权的请求禀报了关中王。刘福听后笑了笑,对身边的郭嘉说道:“奉孝,怎么样?我没说错吧,那个黄权见到了杨松以后,肯定会有所行动吧。”
“是,是。主公,关于刘璋派使求援的消息,究竟是不是你派人去汉中散布的?”郭嘉没好气的边问边将一枚铜板递给了刘福。
“当然是我派人干的喽,毕竟想卖上价钱,那就必须不能只有一个买主。”
“你就不担心最后两家谁也不买?”
“那到时就两家一起收拾呗。”
对于刘福有恃无恐的样子,郭嘉也有些无语。的确就如刘福所言,不管是刘璋还是张鲁,关中军上下其实并不是太放在眼里。想要攻取益州,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其实并不是人,而是地型。多山的地型造成了益州境内关隘天险众多,想要拿下这些一夫当关的地方,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但随着军械的不断更新换代,关隘天险已经不足以阻挡关中军的脚步,尤其是随着投石机的可拆卸重装,攻城已经变得比以往轻松了许多。
相似小说推荐
-
神捕乱宋 (理查德唐僧) 起点VIP2015-12-21 架空历史 一个无辜的21世纪网络宅男,在家上网的时候,错点了[确定],携带着一个牛B的系统,俯...
-
重生唐朝当皇帝 (今年) 创世VIP2016-02-16 两晋隋唐特种兵狙击手杨成无意间重生到大唐天宝年间,大唐的劲敌吐蕃,动乱的西域,狂热的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