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老王到时一定会在你的坟前多少一些纸钱,让你在下面过的宽裕一些,还有一定会个你烧几个漂亮的女子,也让你路上不寂寞。还有男的也会烧几个,老王一直都不知道将军是喜好女人,还是有男风的偏好?这次都烧去。”
王难得身后的一众唐军也随着王难得哭声一阵的悲痛,当听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众人顿时一整惊愕,他们惊讶杨成竟然有男风的嗜好。
但是随后众人想到杨成已经死了,也就没有什么了,男风盛行也不是稀奇的事情。
杨成听着王难得的话之后,顿时一阵感动,但是随后听到最后一句话之后,杨成的一张脸顿时变成了包子样。
“原来,原来,杨大哥还有男风的嗜好。”
影儿立刻闪开了一段距离,然后惊愕地看着杨成,这么健硕的身体,怎么会有那种嗜好?
影儿顿时觉得心中一阵恶心,然后又会想到昨晚竟然在梦中和杨成发生那种事情,立刻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杨成感觉到身边的影儿惊愕的反应,心中一阵凄苦,然后一脸怒气地飞奔过去,朝着还在那里哭丧的王难得的******就是一脚。
众人看到杨成完好无损地回来了,顿时一阵欢喜,但是随后好像是想到了什么,都带着有些异样的眼神看着杨成。
“妈的,老子的名声沉底被这个家伙给毁了。”
杨成已经是苦笑不得了,只是此时王难得依旧张着一张蛤蟆嘴,然后欢喜地朝着杨成说道:“将军,你回来了,真是太好了,咱们这次可以一起去长安封赏了,还要一举改变陇右马球垫底的事情,一震陇右军威。”
看着王难得一脸的关切,杨成也真是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
第49章长安风云
天宝四年末的一场大雪让长安城一夜之间银装素裹,长安的百姓在大雪中迎来了天宝五年。
此时对于大唐的百姓来说,这个时候除了上元节举行的马球大赛之外,没有任何事情可以让他们兴奋。
你说边疆又打了多大的胜仗,还有就是那个将领英武无敌,斩杀多少敌酋,朝中那个权贵失势了。
长安的百姓都已经司空见惯了,他们对这些事情只会谈笑一过,然后就转移到了马球和蹴鞠上。
清晨,漫天的大雪已经停了,此时长安的路面上积蓄了厚厚的积雪,但是丝没有影响到长安百姓的出行,市坊的大门一开,行路的,赶车的,走商的就纷纷涌了出来。
长乐坊的大门中此时行驶出来了一辆普通的马车,马车通体都是黑紫色,和普通的马车没有区别,赶着的也是一个老车夫,一脸的沧桑,马车边上随行着十几个带刀的侍卫。
在长安城中,百姓们已经见惯了这样的马车,都是清早上朝的官员们。
但是此时从长乐坊出来的这辆马车还是让路边上的路人纷纷闪避,让开了拥挤的大门,让这辆马车和身边的侍卫先行通过。
这辆车中坐的不是别人,正式当初右相李林甫,也是朝堂上最有权力的人,这是长安百姓们对李林甫的评价。
李林甫为人低调,出行也不讲究排场,但是他的马车还是被长安城中的百姓和官吏全部记住了,每到一处都会纷纷让开道路,让李相国先过。
此时,李林甫一身紫红色朝服,穿戴庄重,只是在马车中还是有些慵懒,身体放松地靠在身后的软垫上。
这样的生活对于李林甫来说已经是习以为常了,但是这几天他的心情有些不好,原因就是太子的事情。
李林甫依靠在软垫上,依旧一副闭幕眼神的样子,但是他没有睡觉,而是在思考事情。
他要算好今天朝廷上可能出现的事情,这些事情是不是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还有皇帝李隆基是否愿意听到这些事情,和对这些事情的想法。
要知道李林甫位列首相十年之久,就是因为他懂得李隆基的心,知道皇帝想要干什么,将李隆基想要做的事情先想到,于是他十年没倒。
此时,车窗外面传来一阵阵的嬉笑声和马蹄声,李林甫微微皱起眉头,这些人打断了他的思绪。
同时李林甫心中也不免有些诧异,他这一路上都是从长乐坊出来,沿途的大宁,兴宁,永昌,十六王府等市坊都是权贵功亲的府邸,路上突然间出现这些嬉笑声是很不常见的。
一般这些市坊中都是沉静无人的感觉,无论是多大的官,他的家奴都不敢在大街上嬉笑,弄不好明天就会被朝中的对手弹劾一本,弹劾管教不严,家奴毫无规矩,在市坊的街道上大声喧哗。到时要是有人再揭发检举,那就不是罚俸禄那么简单了,甚至丢官都是可能的。
李林甫心中好奇,如果是一些乡里小民在那里大声吆喝也就算了,但是外面马匹的嘶鸣声不断,而且人也不少。
于是李林甫撩起车窗上的窗帘一角,一众士绅模样的人出现在了他的眼前,李林甫第一眼就看出了这些人中有很多人都是朝中官员,不是官员的也是一些长安城中有头有脸的名士或者大学者。
看着那些人一个个有些走路不稳的样子,还有一脸睡意的架势,李林甫知道这些人是昨晚彻夜聚会,直到清晨才离开的。
长安的市坊开门关门都是有时间的,但是一些权贵们的宴会往往都是在晚上举行,于是很多人都会错过关门的时间。
久而久之,举办宴会的人都会准备好客房,回不去的人可以直接在客房中休息,于是长安权贵的宴会渐渐地变成一夜狂欢,然后天明之后众人再散去。
李林甫随后看了看这些人出来的府邸,眉头便皱了起来,随后就将窗帘放下了。
李林甫看到这些酒客都是从太子李享的府上出来的,也就是太极宫东面的东宫中出来的。
“太子这段时日可是越来越肆无忌惮了,是不是以为自己要当皇帝了?”
李林甫随后嘴角上闪过一丝嘲弄,但是最近太子李享确实让他头痛不已,原因就是太子突然间不甘寂寞了,开始在朝中发力。
这样的事情李林甫自然是无力阻止,但是李隆基也放任不管,于是牛仙客死了之后,太子的党羽李适之担任了左相。
一个左相还没有让李林甫忌惮,更不可能威胁到他的地位,因为大唐从来都是多个相国辅政,两人的时候是最少的。
令李林甫不快的是,太子妃的哥哥韦坚竟然当上了长安令,这个和后世首都市长一样的位置,这令李林甫心中非常不快,长安城这么重要的地方,竟然没有被他掌控。
李林甫随后又将太子的事情放到了一边,因为他还要思考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陇右军上奏的战功文书。
片刻之后,李林甫从怀中取出了一本厚厚的奏折,这是皇甫唯明半个月之前送到长安的,朝中已经有多人看过这本奏折,而且李隆基也看过了。
此时,朝中就要商讨对陇右军有功将士的封赏了,此时李林甫再次拿出这本奏折,依旧仔细地看着。
李林甫从来不会盲目地做一些事情,一本奏折看上好几遍,外人一定会认为这位相国有毛病。
但是李林甫不这么想,他看奏折的时候是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此时李林甫将自己当做李隆基,然后以皇帝的心态来看这本奏折,他要揣测皇帝的态度。
……
早朝,李隆基的心情不错,耐心地听着下面百官的奏报。
“李相国怎么看?”
李隆基听完一个官员的奏报之后,然后朝着李林甫问道,此时李隆基已经六旬之多,心力不胜当年,很多事情都不想去过度费神,只要不是威胁到他皇位的事情,他一般都会交给李林甫。
于是百官也就习惯了刚才皇帝的那句话了,李林甫随后就会迅速站出来,然后将处理的办法说出,李隆基往往都会频频点头,然后再说道:“此事就按照相国说的办。”
一众小事完事之后看,李隆基的精神还很好,看到精神不错的李隆基。
于是李林甫才站了出来,朝着李隆基说道:“启禀陛下,陇右军大胜吐蕃白狼卫两万人,立下大功,不日陇右军众将就要来到长安,兵部对于封赏之事一直都没有定夺,还望陛下明示。”
李隆基自然是没有忘记此事,皇甫唯明的奏章他看了也不只一遍,心中大喜。
今天心情好,听了李林甫的奏报之后,李隆基决定就把这件事情定下来。
随后李隆基说道:“这件事情全部交由李相国去办,兵部按照皇甫唯明上报的奏章上面的军功大小,制定封赏事宜,至于皇甫唯明的封赏,酌朕再好好想一想。”
像杨成这样的小人物的封赏兵部就可以完成,至于皇甫唯明的封赏,那是李隆基的事情,兵部根本管不到。
“臣遵旨。”
李林甫心中吃了一颗定心丸了,他已经明白李隆基的态度了。
“陛下,臣有事启奏。”
这时,一直沉默的左相李适之突然开口道。
“相国有何事启奏?”
“启禀陛下,臣认为陇右军封赏众人中应该去掉一个人。”
李林甫听到这里,顿时心中一寒,同时他敏锐地观察到了李隆基的表情也有些不悦。
相似小说推荐
-
明末传奇 (风中的失落) 起点VIP2016-02-29 两宋元明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崇祯年间,随波...
-
大上海1909 (最后的烟屁股) 起点VIP2015-12-24 清史民国 国际雇佣兵团长萧震雷遭雇主出卖被导弹炸死,灵魂意外穿越到清末宣统年间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