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成心中也是一阵的惊愕,然后就是一脸的焦虑,他和王忠嗣已经见过面了,并且将李林甫和董延光的计谋告知了王忠嗣,杨成不希望这个大唐的战神就这样倒下,最后还是选择拉他一把。
在杨成看来,已经将李林甫和董延光的计谋告知王忠嗣了,那么王忠嗣就一定有准备的,但是王忠嗣说出刚才的那些话,实在是出乎杨成的意料,甚至让杨成感到一阵的心惊,王忠嗣这是自己把自己往火坑里推啊,说出这样的话,就是等于已经没了半条命了。
李隆基听了王忠嗣的话之后,也是微微一愣,然后心中就是一阵的怒火,王忠嗣竟然是有意抗旨,而且还说出那么大一堆的理由,说董延光无能,这不是在说他李隆基瞎了眼吗?董延光虽然是李林甫举荐的,但是毕竟是他同意的。
而且最令李隆基气愤的是,王忠嗣竟然说自己为了不让大唐士卒出现更多的伤亡,所以才会不发河西的守军。李隆基心中一阵的怒火,他不明白河西守军是他李隆基的,还是他王忠嗣的。
气愤的李隆基此时也彻底爆发了,然后朝着王忠嗣冷冷地说道:“你看知道抗旨的后果?”
王忠嗣的脸上依然没有任何的恐慌和不适,然后平静地说道:“臣知道抗旨的后果,但是臣更知道要忠于陛下,此时绝对不是攻打石堡城的时候,而且董延光也绝对胜任不了这个差事。”
李隆基看到有些这般倔强的王忠嗣,顿时被气的有些想笑,王忠嗣一再说董延光不胜任这个差事,在李隆基看来就是在说自己瞎了眼,这如何让李隆基能够顺气,此时李隆基心中已经下了决定。
李隆基随后朝着王忠嗣说道:“那你说说,石堡城什么时候打合适,该由谁来打。”
王忠嗣此时依然是一脸的平静,好像就没有看到李隆基的怒火一般,然后略微思考了一下,随后朝着李隆基说道:“启禀陛下,石堡城是陇右要地,是吐蕃人对陇右最大威胁,此时吐蕃人在去年已经损兵折将五万多人,还有大漠门城也被焚毁,莽布支十余年的心血全部付之东流。”
“而且吐蕃人又丢失了青海一带,青海虽然一直都是夹在大唐和吐蕃之间,但是却是吐蕃人的缓冲,而且最熟悉大唐的莽布支也死了,此时面对这样的局面,吐蕃人想要进攻是很难了,而其他们反倒会担心大唐的征讨,所以石堡城就成为他们牵制大唐的要害。”
“面对这样的局面,吐蕃人是绝对不会放弃石堡城的,甚至可能派重兵把守石堡城,而且石堡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大唐没有五万兵力是绝对不可能打下石堡城的。”
王忠嗣随后朝着李隆基说道,准备将陇右的局面一点点地说出来,只要是关系到大唐安危的事情,王忠嗣就有说不完的话。
但是,此时有些听不过去的董延光立刻打断了王忠嗣的话,然后朝着王忠嗣说道:“笑话,一个石堡城中,吐蕃人的守军也就三千人,那里要用五万人攻打,要是吐蕃人知道了,定会笑大唐无人,胆小怯懦。”
王忠嗣看了看一脸不屑的董延光,然后也没有向他解释,而是朝着李隆基接着说道:“石堡城直接关乎到吐蕃大漠门城的安危,一旦失守,那是就会直接威胁到大漠门城,大漠门城地处平原,那是唐军想要取之就易如反掌了,而且一旦大漠门城也失手了,肥沃的九曲之地就彻底成为大唐的了,那时吐蕃就会一步步地走向衰败。”
“所以,吐蕃人是绝对不会轻易放弃石堡城的,而且石堡城也不是一城一地的争夺,它直接关系到吐蕃人的兴衰,所以吐蕃赞普绝对不会放弃石堡城的,那时就是不是一城的争夺了,一旦石堡城危机,吐蕃大军一定会赶来增援,到时就是两军在陇右的决战了,直接关系到陇右和九曲之地的所有。”
王忠嗣从不同的角度将石堡城的作用说了一边,并且认定战事一起,绝对不是一城一地的争夺,而是直接关系到吐蕃兴衰和大唐陇右安危的一战,那时吐蕃人绝对不会轻易放弃的,一定会派出重兵支援石堡城,那时大唐没有五万大军是应对不了的。
王忠嗣也不看李隆基的眼神,也不理会李隆基满脸的怒火,依然是一副镇定自若的样子,然后朝着李隆基和百官接着说道:“石堡城直接关系到吐蕃国运,吐蕃普赞绝对不会轻易放弃,大唐想要去石堡城,必须要做好和吐蕃全面开战的准备,此时的陇右边军只能用于防守,想要进攻不足,只能等到北方战事结束,突厥人灭亡,大量的骑兵支援陇右,那是才可以在和吐蕃人的全面开战之后,不会出于劣势,也不会出于被动挨打的地步。”
杨成完全赞同王忠嗣的说法,此时看着王忠嗣一脸诚恳地看着朝着李隆基耐心地解释着,杨成一阵的感动,这样的名将,忠心为大唐,但是最后竟然落到身死的地步,情何以堪。
但是杨成知道他不是李隆基,感受不到李隆基心中的想法,杨成知道李隆基也不是傻子,他如可看不出来王忠嗣的这份忠心。
杨成知道,吐蕃人此时出于劣势,虽然陇右的唐军也不多,但是毕竟吐蕃人在他手中折损了五万人之多,莽布支也搭进去了,其中还有吐蕃赞普弃隶缩赞的两万白狼卫,这对于国力有限的吐蕃人来说绝对是伤筋动骨的。
此时如果在丢了石堡城,那时大漠门城就是大唐的囊中之物了,整个富庶的九曲之地就又回到大唐手中了,那是吐蕃的国力将会全面衰败,甚至又回到部落散杀的局面。
所以,石堡城吐蕃人绝对不会放弃的,就像王忠嗣所说的一样,石堡城会直接引起大唐和吐蕃在陇右的决战,而且是直接关乎到大唐陇右和吐蕃九曲之地的安危的决战,也是两国国力的较量。
王忠嗣说的非常有道理了,等到北方对突厥人的战事结束了,到时候朔方和河东军镇将会有大量的骑兵闲置出来,那时就可以支援陇右,到时候和吐蕃人的决战胜算才算大。
杨成看着这般摸样的王忠嗣,心中一阵的感动,但是他也注意到李隆基此时根本就没有听进去王忠嗣的话。
然后李隆基突然打断王忠嗣的话,朝着王忠嗣和百官冷冷地说道:“将王忠嗣收押入狱,听后发落。”
李隆基说完之后,也没有停留,然后就起身离开了,只留下一阵惊愕的众人,然后众人就听到一队军士走上大殿的声音,随后王忠嗣就被带了下去。
第279章时局的变化
一个大朝会,竟然是这样的结局,完全出乎众人的意料,众人没有想到,兵败的董延光竟然没有受到惩罚,反倒是在北方打的突厥人毫无还手之力的王忠嗣竟然入狱了,而且还是被直接压入大牢。
李隆基没有令任何人或者部门出来审问王忠嗣,和太子一样,就是被关押了起来,那结果就不好说了,王忠嗣的生死和太子李享已经是一个样子了,完全是皇帝李隆基个人的事情了,只要皇帝让王忠嗣去死,那就没有人能够让王忠嗣活到明天。
此时,兴庆宫的大牢中已经多了两个人,而且只有这两人,一个人是太子李享,而另外一个人就是王忠嗣,这两人的性命只在李隆基的一念之间,而且还是在刚刚修建完成的兴庆宫中,外人也根本插手不进来,况且这两人的事情也不是一般人就可以插手的,一个是当朝太子,一个是手握数十万边军的大将,这两人被同时关押在兴庆宫的大牢中,也是一件令人寻味的事情。
杨成心中一阵的凝重,在他的记忆中,王忠嗣被是被贬了,但是最后还是被李林甫害死,最后被李隆基赐死,太子李享虽然没有事,依然是坐着太子的位置,但是经过这件事情之后,太子的心志和情绪都受到了影响,从此也是一蹶不振,完完全全就是一个受惊的小鸟,没有任何出轨的举动。
杨成猜测估计太子李享经过这件事情之后,也是看到了李隆基对皇位的渴望,同时感受到了生死一线的感觉,于是最后虽然没有被废除太子一位,但是经过这次事情之后,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胆小行事,从来都不插手任何朝堂上的事情,甚至将妃子杜氏也给废除了,而且还要将太子妃也废除。
那时的李享就像是一个清心寡欲的出家人,不插手朝堂,不要女人,完全是一副出家人的样子,要知道女人其实就是权利交易的结果。
此时,杨成想到太子李享已经被关押了许久了,李隆基依然没有将对李享进行处置,看的出来,李隆基还是没有彻底动心飞出这个儿子。
毕竟当初选择了李享继承太子一位,也是李隆基的主意,当时满朝文武百官都是认定应该立长子庆王李琮为太子,毕竟但是立李瑛之后,已经是惹得太子之位不稳。
但是是最后李隆基戏耍了所有的人,竟然立了三子李享,这个有些怯懦和胆小的儿子,一时间再次让太子之位不稳定了起来,尤其是庆王李琮,更是时刻盯着太子一位不放,甚至李隆基的其他儿子也是如此。
杨成心中有些忧虑,他担心的不是李隆基会如何处置李享,而是担心王忠嗣的下场,这样的一个绝世名将,后世评价即位高的一个人,可以和汉朝的赵充国相比的名将,竟然就这样被害死了,杨成感觉实在是可惜。
相似小说推荐
-
明末传奇 (风中的失落) 起点VIP2016-02-29 两宋元明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崇祯年间,随波...
-
大上海1909 (最后的烟屁股) 起点VIP2015-12-24 清史民国 国际雇佣兵团长萧震雷遭雇主出卖被导弹炸死,灵魂意外穿越到清末宣统年间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