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明末传奇 (风中的失落)



从一定程度上面说,皇太极选择从大同入关劫掠,是异常正确的选择,可惜的是皇太极的对手是郑勋睿,这就让大清国没有任何反扑和挣扎的机会。

郑锦宏率领的两万大军。已经抵达夏庄,这里距离大同府不过五十里左右了。

临时设立的中军帐,郑锦宏仔细看着地图,他在思索八旗军究竟会从什么地方进入到大同,紧靠大同的草原,并非是土默特部落完全控制,这里也有察哈尔部落的力量,而察哈尔部落是完全效忠大清国的。也正是这个原因,八旗军选择从大同进攻。具有突然性。

草原部落除开鄂尔多斯部落完全效忠大明朝廷,其余的包括土默特、叶尔羌、吐鲁番等等部落,只是倾向于大明朝廷,与大清国的来往很少了,但他们不会公开对抗大清国,这就让草原的局势变得有些复杂。而皇上的意思也是明确的,只有首先灭掉了大清国,才能够彻底整顿草原秩序,狠狠打击那些试图独立不臣服大明朝廷的草原部落。

八旗军进攻大同,最好的选择是从土城出发。奔袭丰镇,从丰镇的方向越过长城,接着就可以直扑大同府城了,但土城在土默特部落的直接控制之下,八旗军选择从这里进攻,是不是会暴露自身的行踪,那是难以预料的。

另外的一条路线,就是从察哈尔右翼前旗奔袭丰镇,同样从丰镇方向越过长城。

其他的瓦窑口、阳河口、虎路口等长城上面的关口,也可以选择,但以偷袭为主的八旗军,绝不会选择这些地方,因为从这些地方越过长城,距离大同的距离太远了,恐怕尚未对大同府城发动进攻,就走漏了消息,引发大同府的警戒,关闭了城门,要知道大同府城的城墙高大厚重,不是小规模的八旗军可以攻破的。

从这个方面来说,土城和察哈尔右翼前旗两个地方,是八旗军能够做出的选择。

郑锦宏偏向于察哈尔右翼前旗,认为八旗军会选择这里作为据点,从这里发动进攻,以最快的速度拿下丰镇,接着进攻大同府。

这也就意味着,郑锦宏率领的大军,主战场不会在大同府城,而是有可能在丰镇。

如今正是冬季,长城以北风沙很大,很多地方都是荒无人烟,气候条件恶劣,除非是迫不得已做生意的商贾,寻常的百姓基本不会离开关内,就算是离开关内,也会迅速到丰镇这样的集镇之中去,在野外基本是死路一条。

长期跟随皇上身边,郑锦宏的想法不一样,他绝不会允许征伐厮杀在大同府城展开,因为那样做大同府城会遭遇到沉重打击,尽管这样做对于大军设伏是最有利的,将剿灭八旗军的战斗引到关外进行,这是最好的,大同府城已经整个的大同毫发无伤,不会受到丝毫损失。

这样做对于郑锦宏的要求很高,对于他麾下将士的要求更高。

但郑锦宏做出的就是这样的选择。

大军从夏庄出发,绕过大同府前往丰镇的方向,郑锦宏亲自给大同知府写信了,告诉大同知府,朝廷大军在丰镇一带驻扎,消息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有丝毫的泄漏,同时大同府要封锁丰镇方向的商贸交流,不能够将消息泄漏出去。

郑锦宏已经派出了大量的斥候,侦查丰镇、土城以及察哈尔右翼前旗的情况,这些斥候混迹在商贸队伍之中,获取到情报之后,会以最快的速度禀报。

大军不会轻易出关,除非是得到了八旗军准确的情报。

如此,郑锦宏给大同知府写信,毕竟两万大军的规模是庞大的,有些时候需要官府出面来帮助遮掩。

郑锦宏是内阁大臣,亲率大军前往大同,接到信函的大同知府很是紧张,甚至不敢与属下商议此事,他安排好府衙的诸多事宜之后,亲自前往大同左卫,这里曾经是军营,郑锦宏率领的大军就驻扎在这里。

大同驻扎的一千军士,分布在大同府城、大同左卫、大同右卫以及阳和卫、天成卫等五处地方,大同左卫、大同右卫、阳和卫以及天成卫分别驻扎一百人左右,其余军士全部驻扎在大同府城。

郑锦宏选择驻扎在大同左卫,可以保证不泄露大军的秘密。

大同知府秘密赶到了大同左卫,见到了内阁大臣郑锦宏。

郑锦宏告诉大同知府,为两万大军准备部分的备用粮草,因为行军需要保密,大军不可能携带很多的粮草,但决不能够走漏消息,负责运送粮草到大同左卫的人要值得绝对信任,其余的事情,大同知府不需要关心,一旦有什么事情,他会给大同知府直接下达命令。

大同知府非常清楚郑锦宏与皇上之间的关系,在大同左卫,看见了杀气腾腾的朝廷大军,他本能的感觉到有大事情发生,但他绝不能开口随便询问,至于说郑锦宏安排的任务,他是要不折不扣完成的。

郑锦宏抵达大同左卫仅仅五天的时间,斥候就禀报了消息。

察哈尔右翼前旗已经戒严,任何商贾都不得进入。

接到了斥候的禀报,郑锦宏大为吃惊,八旗军的速度太快了,快的出乎了他的预料,在他的脑海里面,八旗军至少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够抵达察哈尔右翼前旗或者是土城的,这才二十天的时间。

看样子皇太极早就做好了准备。

大同知府运送的粮草仅仅到了一部分,不过郑锦宏已经没有时间等候了。

时间已经到了腊月中旬,眼看着就要过春节了,大同府城是非常热闹的,不过这个时候,官道上的人不是太多了,商贾早就准备好了买卖的货物,若是等到这个时候运送,那就不要想着做生意了,百姓这个时候基本都在家中,除非是到城镇去购买年货。

如此情况之下,大军行军,踪迹轻易不会暴露,而且这个时候大同府封锁边关,也不会引发太大的震动。

郑锦宏迅速给大同知府下达了命令,将剩余的粮草直接运往丰镇的方向,到时候自然会有将士前来接收粮食。

急行军开始了,为了尽量的保密,郑锦宏命令大军昼伏夜行,白天尽量的少露面。

北方的气候已经特别的严寒,大同已经下过好几场雪了,如此严寒的气候,对于诸多将士来说,是巨大的考验。

郑锦宏命令所有将士,每日里行军的时候,必须喝下生姜水御寒,血肉之躯是不能够和严寒的气候对着干的,所有将士都要保持体力,准备好即将到来的厮杀。

跟随郑锦宏作战的副帅,是郑家军参将苏蛮子,大军从大同左卫出发的时候,苏蛮子就主动请战了,要求作为先锋,与八旗军厮杀,郑锦宏答应了苏蛮子的请战,不过他也告诫苏蛮子,此番作战以伏击为主,不能够轻易的暴露行踪,务必将所有的八旗军都包围起来,不能够让他们逃脱。

驻扎在大同左卫的一百军士,也跟随前往丰镇作战。

第九百五十三章依旧狂妄

多铎根本没有想到他会率领一万满八旗的骑兵作战,这一万骑兵是由满八旗之中的正白旗和镶白旗骑兵组成的,在大清国谁都知道,满八旗之中的正白旗和镶白旗是最为骁勇善战的,曾经立下了赫赫战功,这也让排名第三睿亲王的正白旗旗主多尔衮,实际的影响在代善和济尔哈朗之上,在满人之中有着不一般的权威。

多铎率领一万最为精锐的满八旗骑兵从沈阳出发的时候,皇太极专门做了嘱托,要求多铎见机行事,此番前往大同,不是要和大明军队厮杀,主要目的是劫掠钱财,以及造成大同和山西等地的恐慌,至于说如何作战,以及作战时间的长短,由多铎自行决定。

为了保证多铎的绝对指挥权,此番派遣的一万骑兵,最高的军官也就是牛录额真,其余的诸多郡王、贝勒和贝子等等,没有任何人跟随。

皇太极知道多铎的脾气,有些清高孤傲,作战是勇猛的,可也喜欢独断专行,对于看不惯的人,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发脾气的时候都不会克制的。

出发之前,多尔衮专门找到多铎,两人商议了足足一天的时间。

多铎与多尔衮的关系是最为要好的,也是从内心里面佩服多尔衮的,好多次正白旗和镶白旗联合作战,多铎都是坚决服从多尔衮的指挥,当然那个时候,多尔衮的地位也明显高于多铎,大清国成立的时候,皇太极册封的四大亲王,多尔衮就是其中之一,多铎当时被册封为郡王,后来因为战功擢升为亲王。

多尔衮和多铎说了一些什么。外人是不可能知晓的。

从沈阳出发之后,多铎瞬间恢复了他在战场上敏锐和残忍的性格,他对麾下军士的要求非常严格,而且要求军士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就做到了,在行军速度上面。多铎要求达到每天行军百里地以上,很多时候他都是在队伍的最前面,大军安营扎寨歇息的时候,多铎亲自观察周遭的动静,看看是不是存在危险。

统帅带头了,下面的军士无话可说,他们闷头行军,不断的调整和加快行军速度。

从沈阳出发,仅仅用了十天的时间。多铎率领的一万精锐的八旗军军士就来到了察哈尔右翼前旗所在地。

一路上的行军,速度是非常快的,多铎派遣的斥候,与察哈尔部落的首领取得了联系,察哈尔部落的首领是蒙古的王爷,同样被大清国册封为王爷,地位仅仅在大清国的亲王之下,忠心于大清国的察哈尔部落首领。不仅仅全方位掩护八旗军,让其行踪不至于暴露。而且还专门派遣了两千蒙古骑兵支援多铎作战。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