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传奇 (风中的失落)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风中的失落
- 入库:04.13
李自成根本没有做这样的准备。
厮杀在李自成目瞪口呆的时候出现了,八旗军重装骑兵瞬间撕开了大顺军的一字长蛇阵。
一字长蛇阵根本不可能迎战重装骑兵。
醒悟过来的李自成。马上命令骑兵开始冲锋,务必要挡住八旗军的重装骑兵。
李自成的命令刚刚下达,八旗军的轻骑兵也出动了。
八旗军轻骑兵的战斗,可以傲视天下,就连郑家军骑兵,与其单独较量,也不一定能够占据优势,大顺军的骑兵就更不用说了。
一字长蛇阵已经被冲的七零八落,李自成精心打造的阵形完全被冲垮了。
八旗军的轻骑兵已经开始了飓风暴雨式的冲锋,在他们的冲击之下,大顺军的骑兵和步卒的阵形全部开始动摇。
李自成的脸色变得铁青,他知道巨大的危险来临了,大顺军必须顶住,否则不要多长时间,就是数十万大军彻底崩溃的时候。
李自成下达了决战的命令,所有的军士都朝着前方冲锋。
这是一个失败的决定,也是一个无奈的决定,李自成下达这个命令的时候,就意味着大顺军的失败已经铸成。
山海关前方的空地不是很大,数十万大军根本无法施展,相互拥挤之下,进攻的势头反而会受挫,此时最好的办法,是命令一部分军士舍命抵御,争取到时间,其余的大军摆好阵形,伺机反扑,就算是难以抵挡,也利于最后无奈的撤退。
八旗军的排兵布阵就完全不一样了,最前面的重装骑兵,紧跟其后的是轻骑兵,重装骑兵朝着前方挤压,不断破坏和压缩大顺军的阵形,其后面的轻骑兵则绞杀无所适从的大顺军军士,最后面跟随冲锋的则是汗八旗的步卒,如此的三轮厮杀之后,阵地上基本不会剩下什么活着的人。
。。。
战斗持续了不到一个时辰时间,大顺军的阵形几乎全面崩溃,伤亡越来越大。
指挥战斗的刘宗敏痛苦的发现,此战大顺军已经无法抵御八旗军的进攻了,大顺军的士气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军士不再是士气高涨。
硬着头皮,刘宗敏禀报李自成,必须要撤退了。
刘宗敏提出来这个建议,也是无奈,其实他已经发现了,参与厮杀的八旗军人数,远远比不上大顺军的人数,可是厮杀持续到这个时候,大顺军军士的士气已经被打散了。
撤退就意味着失败,就意味着逃命,对于即将走上巅峰的李自成来说,是不是能够忍受,刘宗敏内心没有底,可若是继续厮杀下去,大顺军损失惨重不说,还有可能全面崩溃。
这样的局面,李自成和刘宗敏都经历过,想想以前经历过的那些失败,现如今的李自成已经不能够承受,尽管屡次跌落到低谷的李自成,都能够东山再起,但这一次,他们的对手出现了变化,已经不是对他们心存怜悯的朝廷大军,而是凶悍的八旗军。
让刘宗敏没有想到的是,李自成毫不犹豫的同意了大军全部撤离的决定。
其实李自成比刘宗敏还要早发现情况不对,毕竟经历过多年的厮杀,战场上的局势很短的时间之内就能够判断出来,继续厮杀下去将出现什么样的结局,李自成也是清楚的,这个时候命令大军迅速撤离战斗,保存一定的实力,才是最佳的举措。
全面的撤离开始了。
处在战斗最前方的大顺军军士,成为了最倒霉的人,他们就算是这个时候撤离,也无法避免被追杀的命运。
相对来说,后面的军士撤离就要从容很多。
八旗军毕竟是按照阵形压过来的,重装骑兵在最前面,他们就无法施展全面渗透的战术,有得有失,这是战斗厮杀的规律。
不过大顺军开始全面撤退的时候,八旗军的阵形也在瞬间发生了变化。
重装骑兵朝着左右两翼迅速的撤离,将进攻的大道让给了轻装骑兵。
追杀在瞬间开始,阵形的转换,没有耽误八旗军进攻的时间。
一方撤离,一方追杀,一边倒的屠杀开始了。
这种战斗厮杀的局面,八旗军完全适应,他们和大明朝廷大军作战的时候,不知道经历了多少这样的形态,习惯于追杀的他们,是不会放过如此好的机会的。
李自成在亲兵的簇拥之下,在撤离大军的最前面。
这个时候,李自成已经顾不上后面的大军了,他的安全是最为重要的,务必最先撤离。
以前那个冲锋在最前面,对麾下兄弟关怀备至的闯王李自成消失了,前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难道紫禁城和皇宫真的有那么大的魔力吗,让一个英勇的闯王消失。
。。。
大顺军军士撤离的速度还是很快的,而且李自成和刘宗敏率领的作战大军,悉数都是他们的精锐,逃跑的能力是超强的,他们紧紧跟随李自成,一路狂奔,朝着永平府城的方向而去,到了这个时候,城池是他们最好的保护。
皇太极亲率的八旗军,不会错过这个追杀的机会,他们要最大限度的扩大胜利的成果,皇太极和多尔衮等人都很明白,此刻他们追击到什么地方,就占领了多少的地方。
追击一直到天黑的时候才暂时停止下来。
皇太极不敢在黑夜追击,毕竟八旗军对永平府一带的地形不是特别的熟悉,再说粮草的供给也要跟上。
兵败如山倒,惊魂未定的李自成,不愿意在永平府城过多的停留,他们命令大军继续朝着京城的方向撤离,同时命令传令兵迅速通知驻守京城的顾君恩等人,召集大军准备抵御八旗军的进攻。
第八百六十八章定鼎京城(1)
大明京城分为外城和内城,外城和内城的城墙宽二十四米,高八米,无比的坚固,外城有七座城门,内城有九座城门,这样的城池,没有绝对的把握,一般军队是难以攻克的,李自成攻陷京城的外城和内城,仅仅用了四天左右的时间,可谓是奇迹了。
不过让李自成和顾君恩等人万万想不到的是,更加令人吃惊的奇迹马上就要出现。
一片石之战打响的时候,郑家军仅仅用三天的时间,就分别拿下了营州和通州。
京城近在咫尺,这里是郑家军下一步目标,也是最为重要的目标。
拿下京城意义非凡,不过在这个时候,郑勋睿却有些犹豫了,不出意外,一片石之战李自成会遭遇到惨败,惨败之后的李自成,一定会率领麾下的大军从通州方向撤离到京城,郑家军若是在通州做好一切的防御,就能够完全打败李自成,甚至是斩杀李自成,平定郑家军之劲敌流寇。
在郑勋睿看来,剿灭李自成、重创八旗军的任务远比占领京城重要,毕竟李自成和皇太极都是郑家军的主要对手,现在急着去占领了京城,惊动和放走了李自成,郑家军需要耗费更多的气力去剿灭,毕竟河南与山西两地的大部分地方,都是在李自成的直接掌控之下。
但郑勋睿不可能提出来这样的战役部署,这是绝对不可能获得同意的。
不仅仅是郑锦宏和杨廷枢等人,就连南京的周延儒和徐望华等人,都急切的盼望郑家军占据京城,他们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郑家军占据京城之后,郑勋睿就可以登基了。一个全新的王朝将诞生。
这是郑勋睿多有心腹和属下的心思,大势不可违。
所以,郑勋睿放弃了前军在通州部署的打算,不过他还是留下了五千将士驻守通州,由杨贺直接指挥,且郑勋睿将大部分的斥候营将士留在了通州。他给杨贺的命令非常明确,死守通州,等待洪欣涛率领的中军到来,若是中军未能按照预定时间抵达,则这五千将士必须要迟滞李自成麾下的大军前往京城的速度。
要知道李自成前往一片石作战,其麾下率领的是四十万大军,若是这些军士全部返回京城,凭着驻扎通州的五千郑家军将士,怎么可能抵御。
不过郑勋睿的命令下达了。杨贺不会皱眉头,郑家军将士还没有这样的先例。
四月二十二日,郑勋睿率领一万五千郑家军前军将士,开赴京城。
驻扎在京城的大顺军军士有五万人,且周遭的宛平和顺义还驻扎有大顺军军士,郑家军仅仅一万五千人,兵力上面存在巨大的悬殊。
郑锦宏、洪欣瑜和王小二等人还是非常担心的,郑锦宏曾经建议。传令兵命令洪欣涛率领的中军加快行军步伐,以最快的速度朝着京城靠近。不过这个建议,没有得到郑勋睿的同意,中军以神机营和炮兵营为主,且还有女兵营以及杨廷枢、文震亨等文官,就算是以最快的速度行军,也至少要比前军慢两天以上的时间。
战役部署早就宣布。这个时候催促中军也没有作用。
郑家军进攻京城,郑勋睿有着绝对的把握,驻守京城的顾君恩不是武将,虽说谋略不错,可在指挥作战方面。并非是高手,郑家军进入到北直隶,接连拿下了河间府、武清、营州和通州等地,周遭居然还没有什么大的震动,这足以说明顾君恩的疏忽。
郑家军进军的神速不能够掩盖顾君恩出现的重大失误。
大概是想到宛平、顺义和通州等地都驻扎了大顺军军士,所以顾君恩颇为放心,再说这个时候,顾君恩等人的主要精力,全部都集中到一片石之战上面去了,来不及关心其他事情。
相似小说推荐
-
南洋霸主 (且听沧海) 17KVIP2016-02-28 战争幻想从弹丸之地到泱泱上国!从大刀长矛到军舰战机!特种战士林飞,重回甲午战争!虎踞南洋,龙...
-
大唐之逍遥王 (晋城) 创世VIP2015-12-26 架空历史一位平凡的大学生重生唐朝,在混乱的时代中做出不平凡的故事,枭雄,名臣大将均是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