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明末传奇 (风中的失落)



皇太极微微点头,不再开口说话。

轮到范文程开口了。

“洪大人曾经说过,饶余郡王率领八旗军进入关内厮杀,不是很合适,皇上想要知晓原因,还请洪大人解释一番。”

洪承畴稍微整理了心思,很快开口了。

“皇上,奴才知道大明朝廷所面临的处境,大明此时已经处于风雨飘渺之中,其内部的矛盾足以让大明朝廷瓦解,这个时候,大清国应该坐山观虎斗,让大明内部的纷争愈发的激烈,不管是李自成进攻大明京城,还是郑勋睿朝着北方扩展,他们都是需要厮杀的,如此情况之下,大清国养精蓄锐,等到厮杀的几方都遭受损伤的时刻,突然发动进攻,则天下可以定鼎了。。。”

皇太极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洪大人说的很是不错,朕这段时间忙于一些无聊的事情,没有想到征询洪大人之建议,看来是很大的失误啊,不知道洪大人还有何建议。”

“奴才认为,辽南的郑家军威胁颇大,皇上可以派遣使者,与辽南的郑家军商议,双方井水不犯河水,各自相安无事,辽东方面,八旗军牢牢掌控锦州和宁远等地,不要继续发动进攻,绝不能够进攻山海关,让辽东暂时平定下来,皇上甚至可以派遣使者前往大明京城,约定双方在辽东平安相处,互不侵犯,如此情况之下,就可以等候大明内讧的爆发了。”

不仅是皇太极点头,就连范文程都点头了,洪承畴的这个建议的确是不错的。

不过洪承畴尚未说完。

“奴才知道,大明朝廷最大的敌人其实是郑勋睿,一旦辽东平定下来,大明朝廷必定会想方设法的对付郑勋睿和郑家军,同时也会出兵剿灭流寇,如此北方和中原就不可能稳定下来,奴才以为,不管是流寇获得胜利,或者是郑家军获得胜利,对于大清国都是有利的,大清国趁着这段时间,好生的休整,集聚力量,等到大明内乱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之后,再行出兵征伐,就一定能够获取到巨大的胜利。。。”

皇太极笑着站起身来了,轻轻拍了拍手。

“洪大人说的太好了,朕很是认同,日后范大人有事情多和洪大人商议。”

第八百零九章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郑勋睿给郑芝龙和沐天波的信函全部都送出去了,郑锦宏没有回到南京,而是在浙江的嘉兴一面整训投降的俘虏,一面等候郑勋睿的命令。

大半个月的时间过去,郑芝龙和沐天波都没有任何的反应,郑勋睿内心隐隐明白了什么,这也难怪,人家手中有的荣华富贵,为什么无缘无故的交出来,再说了,人家是朝廷任命的官员,头上的帽子都是皇上敕封的,与南京有什么关系。

不得不重点说明的一点是,福建和云南两个地方,远离京城,对于外界的事情知道都不是很多,特别是云南,山高路远,道路很不好走,这里的老百姓自给自足,对外界的事情基本不怎么关心,包括黔国公沐天波也是如此,而福建的郑芝龙,重点的精力都在海上,人家赚钱重点都是在海上贸易之中得到的,通过海上贸易富可敌国了,哪里有时间和精力去关心其他的事情。

如此情况之下,郑芝龙和沐天波对郑家军的骁勇,也就不是特别清楚了。

说到底,郑勋睿写出去的信函,没有产生一丝一毫的作用。

郑勋睿和徐望华等人分析到了这一点,他们无奈的发现,想要真正的降服郑芝龙和沐天波等人,还是要依靠郑家军的征伐,否则南方永远无法彻底平定下来。

就在郑勋睿准备给郑锦宏下达命令,同时给驻扎在山东的水师下达命令,征伐郑芝龙的时候,皇上的圣旨和皇太极的书信同时送到了南京。

皇上的圣旨仅仅说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促催漕运总督府开始运送漕粮。

皇太极的书信意味深长,在对郑勋睿和郑家军表示钦佩的同时,示意八旗军和郑家军在辽南和平相处。两人谁也不主动进攻,承认目前各自拥有的地盘。

皇上的圣旨和皇太极的信函,迅速将郑勋睿的注意力拉过来了。

周延儒、徐望华、杨廷枢、文震亨、甘学阔、陈于泰和梁兴力等人悉数来到了兵部。

大运河的整治工程基本告一段落,这得益于郑锦宏押送过去了大量的人员,最后的突击有着足够的人手,最终剩下的一些小事情。漕运总督曹驰完全可以处理了。

众人齐聚兵部,就是商议一件事情,那就是能否恢复漕运。

郑勋睿本来以为,甘学阔和陈于泰等人肯定是赞成恢复漕运的,甚至周延儒和杨廷枢等人可能也是这样的看法,想不到商议刚刚开始,众口一词,大家全部反对恢复漕运。

漕运特殊的意义,谁都是明白的。北方粮食不能够自给自足,大量的缺口需要漕粮维持,大明粮食产量的区别很大,北方粮食产量低,南方粮食产量高,而且崇祯年间以来,北方遭遇到太多的灾荒,好些年份粮食几乎是颗粒无收。全靠漕粮维持,这两年虽说稍微好一些了。也无法自给自足。

后金鞑子的骚扰,李自成攻占了河南与山西大部分的地方,让北直隶粮食的缺口更大了,可以说失去了漕粮的维持,京城很快就会处于彻底崩溃的局面。

这也难怪皇上下旨,要求漕运总督府运送漕粮。

周延儒等人当然知道郑勋睿的目的。也清楚郑勋睿将来会登上什么位置,在他们看来,郑勋睿完全有这个能力和实力了,众人对郑勋睿采取的一切措施也感觉到满意,不主动进攻北方。等着北方陷入到彻底瘫痪的局面之后,再行出兵北方,夺取天下,到时候那些读书人和士大夫也说不起多大的话语。

这里面最为主要的前提就是北方彻底的瘫痪,而促使北方彻底瘫痪的最重要手段,就是停止漕运,不给北方提供漕粮。

如此遭受到影响的不仅仅是北直隶,包括河南与山西,甚至包括辽东等地,都要遭受到重创,停止漕运可以同时削弱皇太极和李自成的力量。

这样的事情不做,那众人岂不是成为了傻子。

郑勋睿听着众人的分析和说出来的道理,一直都没有开口,他想到的更多。

这么多年过去,郑勋睿的心早就坚硬无比了,以前看见北方老百姓遭难,他内心会不舒服,力所能及的做一些事情,让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一些,可现在他不会做了,有些时候,为了达到最终的目的,做出来的决定哪怕是造成了恶劣的后果,那也是要坚持的。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想法,郑勋睿下达了停止漕运的命令,而且大规模的整治大运河。

所有人都赞成停止漕运,不要给北方运送漕粮,这也让郑勋睿吃惊,看样子他身边的高官,已经彻底看清楚了局势,做出了自身的选择。

“诸位大人,我还是决定恢复漕运,往北直隶运送漕粮。”

郑勋睿说出来这个决定,让所有人震惊,周延儒甚至以为听错了,情不自禁的开口了。

“王爷,万万不可啊。。。”

周延儒开口之后,其余人跟着劝阻,唯有徐望华暂时没有开口。

郑勋睿看了看徐望华,拿出来皇太极的信函,递给了徐望华。

“徐大人,给大家念一念皇太极的来信。”

这又是一枚重磅炸弹,皇太极的信函是送到辽南的,杨贺感觉到事关重大,迅速将信函送往南京,没有让其他人知道。

徐望华很快开始念皇太极的信函。

等到徐望华念完之后,郑勋睿再次的开口了。

“皇太极要求郑家军与八旗军在辽南和平共处,互不干扰,李自成给朝廷写去了书信,要求被册封为大顺王,诸位只要认真看看,就能够发现一个奇怪的情况,那就是皇太极和李自成都不想在这个时候大动干戈,这究竟是为什么。”

郑勋睿的询问,让众人开始沉思。

一刻钟之后,首先开口的还是周延儒。

“属下明白王爷的意思了,王爷是想着让朝廷有进攻流寇的能力。。。”

尽管周延儒德高望重,身份不一般,不过说到这里之后,还是停下了,后面的话他不好说了,说出来影响郑勋睿的形象。

郑勋睿笑了,众人都是明白人,应该清楚里面的意思了,他也不会隐瞒的。

“周大人说的是,朝廷目前必须要维持下去,还有很多的事情等着朝廷去做,朝廷大军必须要有能力进攻李自成,朝廷要想着能够收复河南与山西等地,说白了,朝廷必须与李自成分出来高低,现如今朝廷缺钱缺粮,根本无法与流寇厮杀,这个时候,我们恢复漕运,给朝廷提供粮食,朝廷大军就能够与流寇厮杀了。”

“我们还需要时间稳定南方的局势,能够为我们争取到时间的,就是朝廷了,若是我们不给朝廷提供漕粮,导致朝廷无法维持,很快就垮掉了,那么我们就不得不北上了。”

话说到这里,所有人都明白了。

既然郑勋睿明确说了,那么徐望华也可以开口了。

“王爷,属下认为皇太极也是这样的想法,他写来了信函,要求与郑家军在辽南和平共处,属下断定,皇太极肯定给朝廷也写去了信函,内容大致一样,也是和平共处之类的话语,皇太极也想着坐享其成,甚至希望朝廷大军与郑家军展开厮杀。。。”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