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明末传奇 (风中的失落)



南京兵部,有关征伐浙江总兵黄得功的事宜,已经商议完毕。

南京吏部尚书周延儒、南京户部尚书徐望华、南京礼部尚书杨廷枢、以及兼任南京刑部尚书的郑锦宏等人。早就发表了自身的意见,郑锦宏是完全支持的,周延儒、徐望华和杨廷枢是有限支持。

不过众人都明白,郑勋睿的决心已定,征伐浙江总兵黄得功的所有准备事宜都已经完成。

之所以一定要征伐黄得功。还是因为浙江的富庶以及与南直隶不可分割的关系,郑勋睿和郑家军必须要不折不扣的掌控浙江,有了南直隶和浙江两地的支撑,郑勋睿就能够获取到足够的钱财,支撑他接下来要做的所有事情。

再次上任的内阁次辅杨嗣昌,可谓是踌躇满志,可朝廷面临的乱摊子,让他短时间之内难以彻底施展手脚。

朝廷主要面临的是三个大的方面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北直隶肆掠的后金鞑子,第二个问题是占据河南与山西的流寇李自成,第三个问题是湘王、南京兵部尚书郑勋睿和郑家军,这三个问题,杨嗣昌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流寇李自成的问题。

四川与湖广等地安定下来,流寇张献忠被彻底剿灭,这是郑家军的功劳,要说杨嗣昌的这个建议还是不错的,郑家军出兵以闪电般的速度剿灭了张献忠及其麾下的流寇,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出现了,那就是郑勋睿掌控了湖广和四川等地。

这是杨嗣昌万万没有想到的,他觉得自己低估了郑勋睿。

本来以为靠着强大的舆论以及读书人固有的思想,能够约束郑勋睿的行为,想不到人家根本不管那些事情,该怎么做就怎么做,竟然采取了非常的手段控制了湖广和四川等地。

杨嗣昌和郑勋睿之间的接触不是很多,但印象很深刻,实话实说,郑勋睿的能力方面,是强于皇上的,不过郑勋睿是读书人,而且是殿试状元,应该是效忠皇上的,哪怕是有着顶天的能力,也是要规规矩矩做好臣子的。

内心里面,杨嗣昌觉得郑勋睿不能够长久,只要他能够在短时间稳定北方的局势,就一定能够想到对付郑勋睿的办法,至少从目前的局势来看,郑勋睿不敢公开造反。

肆掠北直隶的后金鞑子,杨嗣昌也看出来了,他们也就是在北直隶一带肆掠之后,就会离开关内回到辽东去的,毕竟山海关被朝廷牢牢的把握,不能够拿下山海关,后金鞑子就不敢在北直隶扎根。

朝廷目前没有办法对付后金鞑子,那就只能够眼睁睁看着后金鞑子肆掠,如此情况之下,朝廷需要做好的事情,就是护卫京城的安全。

流寇李自成是目前最大的问题,也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拿下了山西太原府城之后,李自成麾下的流寇,传闻达到了百万人之多,这个数字杨嗣昌是不相信的,要知道维持百万人的开销,那可不是小数目,河南与山西两地,多年遭受自然灾害,不是什么富裕的地方,想要养活百万的军队,几乎没有可能。

不过李自成麾下流寇的数目,至少在五十万人以上,这也是一个令人恐惧的数字了,若是没有任何的准备,仓促的应战,杨嗣昌知道自己的结局与卢象升、孙传庭等人一样。

所以杨嗣昌要做出完备的规划,这样才能够一步一步达到目标。

很有讽刺意味的是,杨嗣昌上任之后,首先需要做的事情是稳定内阁。

内阁早就被首辅钱士升把控,其他人几乎插不进去,不过杨嗣昌不用特别的担心,毕竟他的背后有皇上强有力的支持。

在接下来采取的军事部署和军事行动之中,杨嗣昌不需要征求内阁首辅钱士升的意见,也不需要征询其他内阁成员的意见,可以独断专行,可以采取一切认为有必要的措施,一旦杨嗣昌做出了决定,钱士升也是要遵照执行的。

杨嗣昌首先决定的就是稳定京城的局势。

阿巴泰率领的后金鞑子,依旧在保定府一带劫掠,制造出来人心惶惶的局面,京城更是不得安宁,不过阿巴泰看样子没有进攻京城的意思,这也让杨嗣昌稍稍安心一些。

北直隶尚有近十五万朝廷大军,不管是从战斗力还是士气方面来说,根本无法与后金鞑子抗衡,暂时统领大军的内阁首辅钱士升也没有这个打算,杨嗣昌同样没有这个打算。

他做出了具体的部署,重点稳固几个点,第一个点是京城,这是重点防御的地方,驻扎在外城的兵力达到了三万人,加上京城大营的军士,以及锦衣卫等等,总兵力接近十万人,这十万人严防死守,足够护卫京城,第二个点是宣府,这里放置两万人,他们避免与后金鞑子直接作战,但无论如何不能够让后金鞑子完全占领宣府,第三个点是永平府,这里驻守的军队为一万人,联合山海关的驻军,保卫山海关的安全,也防止后金鞑子前后夹击山海关。

在做好这三个点防御的基础之上,另外放置一万人,在通州、顺义、昌平和房州一带活动,这一代是京城的外围,这一万大军同样避免与后金鞑子面对面作战,但要起到牵制后金鞑子的作用。

杨嗣昌的这个安排,还是经过了仔细的思索,他放弃了北直隶大部分的府州县,以被动防御的方式,守住最为主要的地方,等待后金鞑子的撤离。

这样的安排部署,已经向后金鞑子示弱。

要做出这样的安排部署,杨嗣昌需要有足够的权力和勇气,否则给事中和监察御史要将杨嗣昌骂的体无完肤,让其根本无法下达命令。

杨嗣昌的这个安排,让不少人想到了被斩首示众的原内阁次辅陈新甲,陈新甲当初不过是建议与后金鞑子议和,就被内阁首辅钱士升牢牢抓住不放,以至于最终丧命了。

被动防御的安排,与当初陈新甲建议与皇太极议和的决定,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含义是差不多的,再说杨嗣昌与陈新甲之间的关系是不错的,难不成杨嗣昌准备走陈新甲的老路。

杨嗣昌可没有想那么多,大刀阔斧的开始下达命令。

第七百九十七章李自成的变迁

北直隶、辽东、四川以及湖广出现的诸多事情,李自成都是清楚的,如今的他早就不是当年的抱负,打打杀杀的日子虽然习惯了,可稳定下来的心思却是越来越强烈。

在占领了河南开封府城以及山西太原府城,且控制了大量的府州县之后,李自成想到了割据,虽说他对其中的道理不是特别明白,但在占据的这些地方之内称王称霸、说话算数这样的道理,还是清楚的。

造反十多年了,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也经历了太多的磨难,李自成认为自己也应该熬出来了,张献忠被郑家军剿灭之后,李自成变得更加的小心,在不断壮大自身实力的同时,时时刻刻注意郑家军的动向,他自身的实力远远强于张献忠,而且他麾下的义军基本都是在北方活动,很少进入南方,进入南方以及四川的惨痛经历,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郑家军在剿灭张献忠之后,停止了一切的行动,就连后金鞑子在北直隶劫掠,郑家军都没有出动,这让李自成认为郑家军短时间之内不会进入北方征伐,也就是说他认为郑勋睿以及郑家军,其实和他的想法一样,都是要控制地方割据的。

有地盘和没有地盘的区别,那是天地之别,这一点李自成有着切身的感受。

刚开始造反的时候,李自成是跟随闯王高迎祥的,那个时候没有想到那么多,能够吃饱饭活下去就不错了,后来高迎祥阵亡,李自成被推荐为闯王,成为了义军之中的第一人,那个时候他还是没有注意到地盘的重要性。义军依旧是流动性作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一直到李岩、牛金星和宋献策等人加入到义军之中,这些读书人让李自成明白了地盘的重要。

尽管李岩等人悉数投靠朝廷去了,但掌控地盘、壮大实力的思想,已经在李自成的脑海里面扎根了。他开始尝试着在河南等地占据一定的地盘,有效的壮大自身实力。

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是最为正确的,也正是因为长期占据了河南的南阳府等地,让李自成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稳步的壮大实力,依托地盘的支持,李自成几次打败了朝廷大军,其威名更大,投奔的老百姓更多。

攻下了开封府城和太原府城。李自成的实力几乎达到了巅峰,他麾下义军的人数超过五十万人,对外号称百万人,而且他开始在河南以及山西等地征收赋税,用来补充义军的开销。

到了这个时候,李自成需要名分了,这不是自封的名分,而是大明朝廷承认的名分。

李自成在义军之中被称之为闯王。自封的名号就更多了,攻下开封府城之后自封为“奉天倡议文武大元帅”。攻下太原府城之后自封为“大顺王”,不过这些称呼是不可能得到认可的,那都是自封的,若是得到了大明皇帝敕封的王位,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说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李自成写给皇上的奏折如石沉大海,没有丝毫反响。

这激怒了李自成,他准备率领大军进攻北直隶,甚至想着直接拿下京城,到时候自己也能够做皇帝了。不过他的这个想法,被顾君恩阻止了,无他,后金鞑子正在北直隶肆掠,这个时候义军进入北直隶,必定和后金鞑子产生厮杀,后金鞑子可不是朝廷大军,战斗力异常的强悍,义军与后金鞑子厮杀,损失肯定巨大,就算是勉强战胜了后金鞑子,得到好处的也是朝廷,要是朝廷大军趁着义军遭受损失的时候进攻,还不知道结局如何。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