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明末传奇 (风中的失落)



复州等地的建设,好比是从头开始,一应要求都是按照郑勋睿的布置落实下去的。从这些点点滴滴的事情之中,文坤也学到了太多的东西,他是深切感受到了,郑勋睿是真正为百姓考虑的,希望百姓能够丰衣足食。

此次回来出任苏州知府,文坤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想当初他只是苏州府衙的一名吏员,平日里根本没有机会见到知府大人。现如今自身居然出任苏州知府了。

当然肩负的重任,文坤也是清楚的。稳定地方,发展商贸,巩固官绅一体纳粮的成果,让苏州变得更加的富庶。

至于郑勋睿需要强调的是什么事情,文坤还不是很清楚。

“文坤,你到苏州之后。必须开始兴办义学。”

郑勋睿的这句话,让文坤的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他很快明白其中意思了。

“兴办义学所需要的开销,悉数由各级官府承担,今年之内。苏州各村镇都要办起来义学,寒门学子不易,更多百姓家里的孩子是没有办法读书的,他们能够吃饱就不错了,故而这个责任官府必须承担起来,江南的学风一直都很盛,不知道多少想要读书的农家子弟,失去了进入学堂的机会。”

“兴办义学,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有很多的细节需要注意,你出任苏州知府之后,需要详细的考虑,徐先生会跟随你到苏州两个月的时间,主要是协助你兴办义学。”

“兴办义学还有一个明确的目的,那就是逐渐的消除东林党人的影响,争取在两年到三年的时间之内,彻底去掉东林党人的流毒。”

“说到这一点,我是有些担心的,我们消除东林党人的遗毒,并非说是完全否决东林书院,那样不现实,东林书院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们需要吸纳,我们摒弃的是党争,需要吸纳的是真知灼见,东林书院的办学目的,主要是针对读书人,我们兴办义学的目的,主要是针对想要读书却无力承担束修的农家子弟。”

“文坤,你要记住,让更多的人学习到知识,我们才能够真正的强大起来,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真正的人才,才是我们能够真正兴旺的基础。”

郑勋睿说完之后,文坤点点头,马上开口。

“大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要求,下官觉得非常好,东林书院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影响很大,下官在苏州府衙的时候,时常听说,若是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要求作为兴办义学之宗旨,一定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形成影响的。”

郑勋睿笑着点头,文坤果然聪明。

“我已经写了两幅字,其中一幅就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还有一幅你也拿去,就是兴办义学之宗旨了。”

文坤走到了桌前,看到了另外一幅字: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办学与政治脱离是不大可能的,千百年以来,统治阶层都很注意办学,且办学的要求,都是需要符合自身要求的,郑勋睿也明白这一点,不过他感觉到,如今这个时代,办学与政治结合过于紧密,不是什么好事情,秦始皇的焚书坑儒,造成的影响巨大,若是王朝满目疮痍,统治阶层就是想着粉饰,效果也不会很好,真正影响到读书人的,还是社会现实。

东林书院、复社和应社,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兴旺发达,与大明王朝的衰落有着莫大的关系,郑勋睿可不想这样的情形再次的出现。

文坤拿起两幅字画的时候,郑勋睿再次开口了。

“南直隶兴办义学,首先在苏州进行,其余地方也将逐渐开始兴办义学,苏州就是他们学习的榜样,从这个层面来看,苏州兴办义学的责任是很重大的,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文坤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大人放心,下官一定竭尽全力,办好义学。”

八月初,文坤到苏州府正式上任。

跟随文坤一同到苏州的,还有徐望华,原任知府李岩也没有马上离开,协助文坤尽快熟悉苏州的情况。

文坤知道责任重大,他离开苏州好多年了,情况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以前在苏州府衙的时候,不过是一名吏员,也不可能知道苏州全面的情况,现如今成为苏州知府,那就需要了解全面的情况了。

兴办义学的事情,马上开始实施了。

这件事情在苏州各地产生的轰动,出乎了文坤的预料。

苏州作为东林党人根基之地,尽管东林书院已经被撤销了,但东林书院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东林书院被强制撤销之后,很多的读书人感觉到不平,这样的一股气憋在内心,无处发泄,故而他们时不时的有一些聚会,加之郑勋睿推行官绅一体纳粮的事宜,在苏州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所以这些读书人内心郁结的怨气越来越多。

想不到这个时候,苏州居然开始兴办义学了,而且是官府直接承担所有的费用。

义学在每个村镇都要兴办,让更多的小孩进入到学堂读书。

这样的举措,让苏州的诸多读书人惊愕,他们的注意力很快转向兴办义学的事情上面,不少读书人根本不相信官府能够兴办义学,要知道在府州县的每个村镇都兴办义学,那该需要多少的银子,苏州的士大夫家族,实力必须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够办学,让自家的子弟读书,现如今官府承担义学费用,哪里有那么简单。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读书人发现官府是来真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办学宗旨,开始在苏州各地大量的流传,官府也开始全面招纳生员,担任义学的先生,每个村镇的义学,按照村镇的实际情况,明确招纳学生的数额,府县官府已经开始在村镇明确义学地点,拿出银子来购买房屋,进行适当的休憩。

官府开出的授课先生的俸禄是很不错的,每月十两白银,全面一百二十两银子,这个俸禄已经超过了知县大人的俸禄。

一些生员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到府县衙门去应聘,经过考核,部分的生员被直接录取了,且明确了到什么地方去授课。

兴办义学是善举,官府能够做好这件事情,无疑是真正的为百姓考虑。

苏州各地的读书人,对郑勋睿以及官府的看法,迅速发生了改变,兴办义学和东林书院比较,肯定不在一个层面上的。

九月初,苏州各地的义学陆续开课。

知府文坤大人、原任知府李岩大人,参加了好几处义学开课的仪式。

苏州各地的读书人、士大夫等等,都参加了各自地方上义学的开课仪式,他们是抱着审视的态度去参加的,不过他们发现,官府在兴办义学的事情上面,是真正下功夫的,学堂每日承担先生的开销,还提供一顿学生的饭食。

义学以最快的速度在各地开始兴办起来,此举也逐渐凝聚了读书人的思想,让他们开始真正的思考南京兵部尚书郑勋睿究竟是什么人。

第六百八十二章李自成的觉悟

朝廷磨刀霍霍,湖广武昌府集中了十余万的朝廷大军,朝廷在大明各地开始征收剿饷,为大军提供粮草保障,这一切李自成和张献忠都是知晓的,大半年的时间过去,两人几乎采取了同样的策略,那就是一边占领更多的城池,一面壮大自身的实力,相比较来说,激烈的战斗厮杀明显少了,稳定地方的举措却是更多了。

李自成已经占领了南阳府全境,包括汝宁府一些地方,张献忠的步伐更大,占领了襄阳府和郧阳府全境,还在朝着四川的方向发展。

按说李自成麾下的兵力比张献忠的多,但厮杀的步伐却缓慢了很多,占领的地方也少于张献忠,这一切都是因为顾君恩的建议。

尽管李岩、牛金星和宋献策等人都反叛了,不过他们留下来的策略,还是有很多的可取之处,其中最让李自成和顾君恩接受的是稳定老百姓,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只有得到百姓的支持,义军才能够真正的壮大,大半年的时间过去,李自成就是在做这件事情,在南阳府和汝宁府等地建立起来稳固的群众基础,争取改变过去那种流动作战的方式。

李自成曾经想着与张献忠之间的联合,共同抵御朝廷大军的围剿,但这个建议被顾君恩否定了,顾君恩认为张献忠目前正处于上升的阶段,占据了湖广的襄阳府和郧阳府,且在朝着四川的方向发展,张献忠一定自认为实力已经超过了闯王,如此的情况之下寻求联合,必然会激起张献忠的狂妄之心,再说张献忠麾下的刘文秀、李定国和艾能奇等义子全部都成长起来,成为赫赫有名的将领。分别率领大军朝着郧阳和四川的方向发展,这也让张献忠的自我感觉特别良好。

李自成听从了顾君恩的建议,没有派人去联系张献忠。

李自成重点做的另外一件事情,就是不断的刺探朝廷的情报。

其实只要李自成用心,就能够得到朝廷不少的情报,这也源于朝廷对流寇根本不重视。认为派遣大军就能彻底剿灭流寇,经过了十多年的厮杀,流寇每次战斗最终几乎都是撤离和逃跑,这让朝廷之中某些大人形成了惯性的思维。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