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明末传奇 (风中的失落)



这道文书以最快的速度下发到府州县的知府、知州和知县的手中。

当然伴随文书下去的,还有总督大人的话语,若是有任何的府州县衙门,在征收赋税的过程之中,阳奉阴违。必将遭遇到严厉的惩处。

至于说朝廷下达的淮北征收赋税的任务,由总督府来想办法。

这样的一道文书。可以说是为淮北各地官府松绑了,朝廷邸报要求征收历年拖欠的农业赋税,其核心的要求,就是府州县衙门必须要给户部上缴一定比例的银子,要是不能够按照要求上缴银子,那府州县主官必然要遭受到责罚。既然总督府承担了上缴银子的责任,官吏也就没有必要去逼着老百姓上缴赋税了。

更加关键的一点,就是淮北府州县衙门的官吏,每月的俸禄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总督府明确去除火耗政策的同时。将官吏的俸禄调整到了原来的三倍左右,而且还明确了考核机制,只要年底考核合格的官吏,还可以拿到相当于全年俸禄二分之一的奖励,按照这个比例核算下来,知县全年能够拿到的俸禄,接近三百两的白银。

此外,府州县衙门的知府、知州和知县等主官,每年还可以得到总督府下发的平均为一千两白银的养廉银。

总督府还保证了府州县衙门的支出,譬如说衙门师爷、伙夫等等的开销,悉数都是衙门直接负责,可以直接从衙门的府库支出银子,只是师爷和伙夫等人员的数量,有统一要求。

以前这些方面的支出,都是知府、知州和知县个人掏腰包的。

当然,这个收入和以前比较起来,肯定是少了太多,毕竟知县每年的很多隐形收入,达到了几千两甚至是上万两的白银,可惜总督府在明确保证了府州县官吏的俸禄之后,对于惩戒措施也制定的非常严格,凡是有官吏贪墨,一经查实,首先就是罢官,其次就是革去一切的功名,最后就是严惩,贪墨达到千两白银以上者,斩首示众,一千两白银以下者,悉数流放到琼州等地。

要知道总督府是可以直接处理五品以下的官吏,也就是说可以直接处理知州、知县等等,就算是四品的知府,违背总督府的要求,受到的惩罚是一样,礼部和刑部,基本是不会干涉总督府处理贪墨官吏事宜的。

严厉的惩戒措施,加上俸禄方面的保证,的确能够规范所有官吏的行为。

众人也都注意到了一点,那就是总督府如此管理四府三州的事宜之后,朝廷的邸报包括皇上的圣旨,都没有总督府的文书重要,不管朝廷有什么要求,诸多的官吏都要等候总督府的文书,他们做任何的事情,都要按照总督府文书的要求来做。

漕运总督府,东林书屋。

徐望华手里拿着邸报,面容严肃。

“大人,属下有些担心,淮北、陕西以及复州等地,不征收历年拖欠的农业赋税,此举是不是会引发朝中某些大人的弹劾,自从洪门开始收缴保护费以来,京城和南京方面,已经是暗流涌动,很多人都盯着总督府,千方百计的找寻毛病,期盼能够予以弹劾,如此情况之下,总督府下发的文书,怕是会成为其弹劾的依据。”

“徐先生,你说的不错,我也想到了这一点,不过总督府不能够征收历年拖欠的赋税,我们打击漕帮,目的就是要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和压力,老百姓好不容易才安定下来,逐渐开始平静下来,若是又开始征收历年拖欠的农业赋税,那岂不是再一次激起老百姓的怒火,让老百姓无法活下去了。”

“大人说的是,属下也想到了,若是征收历年拖欠的农业赋税,肯定会引发大规模的反弹,就连淮北各地的百姓都无法承受,更不用说北方各地了,不过朝廷的邸报说的很是明确,已经将拖欠农业赋税的百姓归结为刁民,如此严重的定型,若是总督府不予以执行,怕是会引发更多的风波。”

徐望华说到这里的时候,郑勋睿微微叹了一口气。

“我知道,此举不仅会引发朝廷的关注,更是让其他的巡抚有着不小的压力,弄的不好让总督府被孤立起来,不过与稳定局势比较起来,这一切都不算什么,我相信,不要多长的时间,朝廷就会明白,所谓征收历年拖欠农业赋税的举措,是大错特错的。”

徐望华看了看郑勋睿,稍稍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了。

“南京户部尚书杨大人也来信了,说是漕运总督府做出的决定,已经影响到应天府各地,就连刘宗周大人都感觉到为难,刘大人也觉得征收历年拖欠的农业赋税,此举是不合适的,但朝廷已经做出了决定,南直隶还是必须要执行的。”

话语说到这里,郑勋睿的神色也变得严肃起来了。

“徐先生,关键时刻,应该坚持的原则,我们决不能够放弃,不征收历年拖欠的农业赋税,是为了维持淮北的稳定,包括陕西和复州等地的稳定,该承担的压力,总督府来承担,我倒是担心,北方各地怕是会在短时间之内出现大乱的局面。”

“陕西曾经是流寇最为集中的地方,朝廷一直都认为陕西民风彪悍,刁民太多,可他们为什么没有想到,陕西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大量流寇的,也就是在崇祯元年,朝廷决定征收历年拖欠的农业赋税的时候,北方遭遇到太多的天灾,老百姓无法活下去了,生活难以为继,难道朝廷那些大人不知道吗,如此的情况之下,不想到救济,还在盘剥百姓,这不是逼着人家造反吗,这就是典型的**。”

“郑家军剿灭流寇,也有好几年时间了,眼看着局势慢慢的平复下来,如此情况之下,不想着很好的安抚百姓,让百姓能够活下去,却趁着这个时候,再次的征收拖欠的农业赋税,这岂不是再次逼着百姓造反,难道有些人想着大明天下大乱。”

“为了百姓能够活下去,为了大明江山,哪怕是承担朝廷的责罚,我也认了。”

徐望华离开之后,郑勋睿陷入到沉思之中。

这一次总督府下发的文书,可能会引发轩然大波,当然也可能没有多大的事情,他一直不明白,皇上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这种自毁江山的决定,若不是昏聩到了极点,是不可能做出来的,难道这一切都意味着,他与朝廷决裂的时间,已经提前了吗。

从总体的局势来说,郑勋睿暂时还不能够与朝廷决裂,实际尚不成熟,若是彻底稳定了淮北的局势,征收到大量的商贸赋税之后,那个时候与朝廷决裂,郑勋睿就不用过于担心了。

第四百二十二章前奏

尽管穿越十年时间,但郑勋睿的思维,还是有着几百年之后的痕迹,他已经完美的融入到明朝崇祯年间,对于很多不符合常理的事情,也有了不一般的认识,毕竟不是几百年之后,百姓的素质和文化,不可能比较,很多不能够忍受的事情,还是默默忍受,这种忍受的程度,是几百年之后的人无法想象的事情。

尽管有着古今结合的优势,但在有些方面,郑勋睿的判断还是出现了偏颇,最为明显的就是在征收历年拖欠的农业赋税这个事情方面。

按照郑勋睿的认识,一旦大明各地开始征收历年拖欠的农业赋税,一定会出现大乱的情形,毕竟老百姓没有饭吃,肯定会骚动,但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各地的情形依旧是稳定的,就连活动在山西、河南、四川和湖广一带的流寇,也没有太多的消息传来。

这让郑勋睿有些迷惑了,为什么崇祯初年开始征收拖欠的农业赋税,会出现大规模的骚乱,如今却不会出现,难道朝廷里面的大人有着先见之明,难道说皇上未卜先知。

为了能够掌握实际情况,郑勋睿已经要求郑锦宏派遣斥候到北方一带去侦查,而且要求驻扎在西安的洪欣涛关注陕西的情况,搜集到的情报已经源源不断的到了淮安,这里面有很多郑勋睿难以接受的事宜,譬如说部分的官吏,借着这次征收历年拖欠农业赋税的时机,大肆的盘剥百姓,高额征收火耗,中饱私囊,已经让老百姓无法忍受了。

可以说这一次征收赋税,部分官吏的做法。情形比崇祯元年还要恶劣。

为什么如此的情况之下,老百姓还是能够忍受,难道说老百姓真的是忠君吗,真的能够忍受一切不公平的待遇吗,真的愿意等死吗。

郑勋睿看着诸多的文书,陷入到苦思之中。这绝不是他无事找事,因为这牵涉到执政理念的问题,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理论,难道出现了偏差。

经过短时间的判断,郑勋睿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百姓肯定是要造反的,只是刚刚经过了秋收,百姓虽然遭受到官吏的盘剥,但勉强还能够度日。一旦官府的作为太过分了,将老百姓逼到绝路上面去了,那么问题肯定就会爆发,一旦问题爆发出来,引发的震动就不是朝廷所能够应对的。

五省总督卢象升很是着急。

卸任湖广巡抚一职,专门负责剿灭流寇事宜,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可是流寇并没有被剿灭。相反其活动更加的谨慎,行踪也变得很是诡异。

一年多时间过去了。流寇从原来在平原地方活动,转变到大山与平原之间活动,卢象升派出了无数的斥候,想着弄清楚流寇的主力究竟在什么地方,但没有能够得到成功。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