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明末传奇 (风中的失落)



被官府收归的无主土地,数不胜数,流寇连续几年的侵袭,大部分士绅富户的田契都被毁掉了,有些甚至全家都被狂暴的流寇斩杀了,几年的大旱,土地上什么收成都没有,人口锐减,有些耕地甚至开始荒芜了。

郑勋睿对于官府收回来的大量土地,倒是不很着急,土地是农户的命根子,只要情况有所好转,这些土地就能够招徕大量的农户前来种植的。

接近一个月的时间里面,郑勋睿亲自到田间去示范种地,这个举措让那些投降郑家军的流寇异常的吃惊,他们想不到知府大人会亲自耕耘劳作,这种无声的教导,也让他们明白了,什么叫做上下一心,什么叫做郑家军的归属感。

郑家军的军士,几乎个个都是种田的好手,五千多亩的耕地,大半个月的时间,全部都种植了玉蜀黍和甘薯,接下来就是春季浇灌的事宜了,苗木出土的时候,必须要保证水源的充足,好在池子里有大量的集聚的雪水,倒是不用过于的担心。

正月底,杨廷枢的紧急信函送来了。

郑勋睿看完了信函之后,脸色铁青。

马祝葵和孙启萌两人来到了二堂,看见郑勋睿的神情不对,没有说话。

“马大人,孙大人,朝廷有人弹劾本官了。”

马祝葵和孙启萌异常的吃惊,要说知府大人到来之后,延安府各地的情况明显的好转,冬小麦种植下去了,开春就要出苗了,连续四年的灾荒,总算是看见缓和的时节了,再说知府大人稳住了百姓,就算是遭遇到暴雪的袭击,百姓也没有出现冻饿致死的情况,如此的功劳,朝廷嘉奖都来不及,居然有人弹劾了。

“大人,是谁在朝廷弹劾啊。”

“远南京户科给事中,如今调到京城出任户刻给事中的陈尧言大人,弹劾本官擅自动用官府的粮食,没有奏报朝廷。”

马祝葵和孙启萌瞬间沉默。

官府的粮食,按照规矩来说,是不准动用的,除非是得到朝廷的旨意,当年海瑞看见百姓饥荒,擅自动用府库的粮食,差点被套上谋反的罪名。

所以说陈尧言的弹劾是有道理的。

不过延安府所属的州县,动用府库的粮食救济百姓,账目都是清楚的,不存在有谁从中贪墨,包括经手人等等,都是一目了然的,而且农户开挖池子、搜集雪水领取的钱粮,都有签字或者是手印,要说朝廷派人来调查,绝不会有任何的问题。

关键是府库的粮食是不准随意动用的。

郑勋睿的脸上露出了冷笑的神情,他来到延安府,就是想着实实在在的做事情,避免朝廷之中的党争,避免陷入到漩涡之中去,想不到有人还是想着暗算他,尽管说这种暗算不算什么,他能够应对,但这也提醒他了,不要总是想着埋头做事情,该出手的时候,还是要出手的,特别是针对那些喜欢以个人利益为重的人。

安静了好一会,马祝葵开口了。

“大人,下官觉得,延安府的情况特殊,连续的灾荒,百姓已经没有了生路,开仓救济百姓,这是必须要做的善举,否则走投无路的百姓,要么冻饿致死,要么就是加入到流寇的队伍之中,朝廷剿灭流寇,耗费大量的钱财,将这些钱财拿来救济百姓,怕是早就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了,朝廷之中的大人,不知道延安府的实际情况,总是死板硬套,胡乱弹劾,难道他们就不知道下来巡查吗。”

孙启萌要开口的时候,郑勋睿摆了摆手。

“这些本官都知道,可惜你们两位不知道朝廷之中的情况,你们没有在朝廷之中做事情,恐怕以为朝廷里面的大人都是清明睿智的,不要以为朝廷是风平浪静的,有些人为了自身的利益,不管不顾大明天下,这样的人留在朝廷里面,是皇上最大的不幸。”

马祝葵和孙启萌两人脸色有些发白,他们隐隐想到了,年前知府大人举荐清涧庠生李攀龙出任清涧县知县,可是没有得到朝廷的许可,理由就是李攀龙是本地人,出任知县不符合规矩,但吏部迟迟不派遣知县,只是下达了一道敕书,任命李攀龙为清涧县县丞,主持县衙的所有事宜,当时知府大人看到敕书,很不高兴,甚至发脾气了。

“二位大人说说,本官应该如何应对此等的弹劾啊。”

“下官以为,大人完全可以将延安府之情况,实实在在禀报朝廷,这开仓赈济百姓的事情,是必须要做的,当时的情况紧急,若是等到朝廷的圣旨,只怕是百姓早就走投无路了。”

“马大人,本官没有接到朝廷的敕书,只是私下里知道这件事情,若是公开的写去奏折,岂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举措。”

马祝葵和孙启萌愣住了,他们没有想到这一点,但不应对也是不行的,若是等到朝廷的敕书或者是皇上的圣旨下来了,那一切都晚了。

两人思索了好一会,也想不到什么办法。

“本官倒是有一个办法,只是幸苦马大人跑一趟,本官将延安府诸多情况,详细写下来,重点写如何的赈济百姓的事宜,这封信函,请马大人送到西安去,交给巡抚大人,并且当着巡抚大人的面,说清楚事由,若是巡抚大人需要派人前来调查,本官在府衙恭候。”

马祝葵和孙启萌两人离开之后,郑勋睿迅速开始写信。

史可法调到京城去的事情,他已经知道了,想必史可法到延安府看过之后,是给吴甡详细禀报情况的,不过吴甡没有什么表示,这说明吴甡非常的聪明,知道什么事情应该说,什么事情暂时不要说。

遭遇到陈尧言的弹劾,郑勋睿本人回复是不行的,也是不够份量的,而且还可能牵连到杨廷枢,但是吴甡出面就不一样了,吴甡是陕西巡抚,这些事情肯定是知晓的,朝廷也会询问相关的情况,到了那个时候,吴甡给朝廷的回复,就至关重要了。

给吴甡的信函写好之后,郑勋睿没有歇息,接着开始给恩师徐光启写信。

杨廷枢的信函,来到延安府需要一定的时间,这说陈尧言早就弹劾了,不过迄今为止朝廷没有什么动作,说明弹劾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可陈尧言是给事中,本来就是负责弹劾事宜的,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没有受到训斥和打击的情况之下,会一直弹劾下去,所以自己必须主动出击,让皇上训斥陈尧言,让内阁警号陈尧言,这样才能够制止陈尧言的弹劾,也才能够让延安府稳定下来。

要说对陈尧言动手,郑勋睿不是没有想过,不过目前还不到时间,自身的力量还没有壮大,官职也是一般,这个时候动手,不能够保证成功,反而可能坏事。

陈尧言的背后,肯定是东林党,有张溥等人的影子,可张溥暂时没有那么大的能力,不可能让陈尧言言听计从,陈尧言的背后究竟是谁,还需要慢慢观察,朝廷里面,东林党的力量已经很强大了,特别是陈于廷出任左都御史之后,东林党暗地里帮助内阁首辅周延儒,与以温体仁为代表的浙党相互斗争,已经到了你死我活、难以收拾的地步。

第一百四十七章登莱兵变

崇祯五年的春节,内阁次辅徐光启是在煎熬之中度过的。

身体本来就不好的他,遭遇到了沉重的打击,他最为赏识的学生登莱巡抚孙元化,被叛将孔有德、耿仲明等生擒,而且朝廷苦心经营的登州城,也被孔有德等人攻破占领,登莱监军王征也同时被擒,登州城内的其他官吏,被斩杀殆尽。

登州是朝廷的军事重镇,也是大明的海军基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挽救危局,朝廷已经撤换了山东巡抚余大成,让徐从志治出任山东巡抚,进驻莱州,谢琏为登莱巡抚,协同徐从治打击叛军。

促使孔有德和耿仲明等人造反的缘由,说起来牵涉到了大凌河之战,原蓟辽督师孙承宗建议登莱新兵增援大凌河城,皇上下旨,孙元化随即派遣孔有德等人率领一千五百军士前去增援,要知道登莱新兵都是以火器和重炮为主,行军速度很是缓慢,想要他们赶到大凌河去增援,有些痴人说梦的味道

因为行军速度的缓慢,耿仲明等人还在路上的时候,大凌河之战已经结束了。

偏偏闰十一月的一场大雪,山东也没有能够幸免,行军之中的孔有德等人,来到了吴桥,按照规矩吴桥知县应该是供给粮草的,可惜连年的灾荒,赤地千里,这次有遭受大雪灾荒,受灾的吴桥县根本拿不出来粮食,极饿的军士挺不住了,开始四处劫掠。

孔有德麾下的军士,本来就是毛文龙的手下,在毛文龙被斩杀之后,迅速被孙元化招徕,这些辽东的汉人,身体强壮,打仗不要命,可是他最大的缺陷就是军纪涣散,在登州和莱州训练的时候,就骚扰百姓,让所有人都畏惧,甚至让登州和莱州出现了流民。

这些军士也是知道轻重的,只是劫掠寻常的百姓,不敢动官宦之家,士绅富户,偏偏劫掠的过程之中,一名军士到一户人家抢了一只鸡,这家主人的上家是一名举人,所以劫掠的士兵被穿箭游街,愤怒的士兵忍受不住,杀了这家的主人。

事情到这里应该是结束了,可是被派遣到边塞去买马的李九成,嗜赌如命,输光了银子,正在想如何交差,来到吴桥,看见这一幕,就怂恿军士造反,于是混乱就此出现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