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燮起的也不早,迷迷糊糊之间叫人扶着上了床,温香软玉的抱个满怀,稀里糊涂的没怎么醒,还当是英娘骑了上来。一番折腾没了睡意,挣眼一看换了配角,绿玉把小蛮腰扭的叫一个疾风骤雨。相比其他女,这个绿玉有双长腿,倒是很对陈燮的胃口。既然已经入港,那就将错就错,折腾没一会,英娘上了床,轮番磨豆腐好不堕落。
午时都过了半,被人敲门惊醒,睁眼一看身上压条细长腿,暗暗惭愧之际,英娘自门口回来,笑嘻嘻道:“好老爷,昨夜可曾舒坦。”
陈燮已经在**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节操什么的早丢的干净。抬手隔着肚兜捏住一点,轻轻使劲道:“就你惯会作怪。”英娘也不躲避,反倒伸出舌尖来,在胸前的手上舔几下,陈燮无奈的收手道:“好了,再荒唐就起不来了,说说都啥事情,这会来敲门?”
英娘这才收起妩媚之态,挨着床边坐下低声道:“莫泰求见。”
陈燮一愣道:“他怎么还在登州?”英娘道:“说是走了又回来了。”
陈燮思索片刻道:“那就见一见,安排一下一起吃午饭,看看他的来意再说。”
身后一双玉臂缠了过来,吴语呢喃:“怎么就起来了,奴家浑身没半点力气,再睡一会。”
忍着身后两团绵软的压迫,陈燮还是起来道:“你睡你的,我还有事情。”英娘听他语气柔和,掩着嘴笑道:“现在倒是个知冷知热小冤家,昨夜差点没给人弄散架的时候,怎么求都不肯停下。”
陈燮啪的一下,小翘臀来着了打:“还不都是你做的手脚?赶紧伺候老爷起来。”
梳洗穿戴完毕,陈燮在院里遛弯,脑里整理昨夜到现在发生的事情。站在院里能看见两层高的春香楼是一幢木质结构的楼房,这才发现这地方过去能有五十米远。就位置而言,有点偏,接近东门的水门了。
登州城墙周长里,城高三丈五尺,厚两丈,城门四座,东门为春生门,南门为朝天门,西门为迎恩门,北门为镇海门,有城楼七座,城铺五十座。护城河宽两丈,深一丈。水门有三座,南为上水门,东为小水门,丁北为下水门。
这样一个雄城不能不说不坚固,站在一个后来人的角度看,这恰恰是一个民族缺乏了进取心之后的必然选择。脑里浮现的数据和眼睛里看到的高大城墙一一对应,陈燮有点走神,身后来了人也没察觉到。
“老爷,莫泰快到了。”英娘的声音不大,陈燮回头笑道:“你倒是越来越聪明了。”
英娘媚笑道:“这是老爷调教的好。”这女人就是天生媚骨的类型,一颦一笑都能带出媚态十足。陈燮呵呵一笑道:“调教这个词用的好,走,我去迎他一迎。”
快步出门,穿过两道门,陈燮站在侧门的台阶上,五步之外的一顶轿过来。
轿里的莫泰表情淡然,把孙国桢回乡养老之后,再次返回登州的举动不是一时冲动。早在第一次见到陈燮时,莫泰就察觉到他的不同寻常。随后发生的一切,都在莫泰的关注之。一直到陈燮办了团练,莫泰对这个年轻人的看法又发生了新的转折。
明朝有哪个富家翁会自己花大价钱办一支精锐团练的?不是想造反,就一定是另有深意。陈燮的想法,最初莫泰并没有明确的认识,只能是一个模糊认知到这是一种远见驱动的产物。这次送孙国桢回乡,沿途各地皆有流民,虽然还不多,但是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长期孙国桢身边辅佐,并且一直在接触地方的莫泰,很快就明白现在的明朝情况不对。这很可能与陈燮办团练有关。所以莫泰决定回来再接触一下陈燮,一者是想对照一下自己的一些想法,二者还是因为陈燮大方,没准能谋一个待遇不错的差事。别看现在陈燮没有官身,但是在登州跟土皇帝也没啥区别了。两年时间,就能将登州乃至其他各省的一批豪商纠集起来,形成一股谁都不敢轻视的利益团体。这个本事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明朝地方上的权力,实际是掌握在地方士绅和宗族的手里。这一点,莫泰心里很清楚。
“莫先生,到了。”轿夫招呼了一声,莫泰定了定神。躬身下了轿,一抬眼看见陈燮在侧门边上站着微笑,立刻涌起一股“也许来对”了的感觉。(有人会问为何不大开门迎接么?)
“莫先生去而复返,燮苦思不得其解。故在此候教!”陈燮拱手致意,眼前的这一位的底细,陈燮打探过,孙国桢的同乡,现年40岁,秀才的功名。
莫泰不卑不亢的拱手回礼,笑道:“泰亦有事欲求教于神医,还望不吝赐教。”
这个场面有点酸,但是却很对莫泰的胃口。读书人都这个尿性,就惦记着得到别人的重视。陈燮虽然不是官员,但他是登州赫赫有名的土豪。联合商号和各种作坊就不说了,财力一等一的大土豪。关键回春堂和张家庄的医院,这两年没少治病救人,给陈燮带来了很高的民间声望。虽然大多数病人都不是陈燮亲自出手救的,但不妨碍别人把功劳算陈燮头上。
看见院里带着下人迎接的英娘,莫泰微微一笑,拱手就算礼数到了。心里羡慕陈燮艳福不浅的同时,也暗暗的吃惊。英娘这个女人,登州多少人打过她的算盘不得而知,总之没人能得手过。一个有锦衣卫背景的女人,现在居然成了陈燮的人,可见其必有蹊跷。
书房是英娘专门为陈燮准备的,看茶之后没了旁人,陈燮才道:“莫先生,有一桩事情正好求教。”莫泰微微欠身道:“神医不妨直言。”陈燮把昨夜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诉莫泰。当然没提去见过张瑶和英娘汇报的情报就是了。最后来了一句:“此事看着说的通,又说不通,故不解。”
莫泰没有着急回答,而是反问了一句:“神医以为,当今大明如何?”
出乎莫泰的预料,陈燮不假思索便回答:“正值乱世!”
莫泰奇怪道:“据泰所知,陕甘固然民变不断,然则多为小股流贼,乌合之众,不足为患。自先帝七年以来至今,各地虽多有旱情,却未有酿成大乱。即便东虏扣京,不过数月乃至半年便自退去,神医何来乱世之说?”
要是以前,陈燮肯定没法说服莫泰,现在则不一样了,长期坚持恶补明朝的历史,陈燮的观点已经成型一套固定的看法,并有证据支持。
陈燮呵呵一笑道:“大明朝岁入不过四百万两,朝廷支出,单单军费一项便是五百万。莫先生,大明可不缺银啊,你可见哪一个愿意掏自家腰包为朝廷分忧?此前提及旱了两年,如果再旱两年呢?大明朝已经是个干草堆了,陕西的火苗已经不小了,烧遍全国不过几年的事情。陈某不过一介海外归来的富商,好好的太平日不过?”
现在的莫泰对陈燮不过处在一个好奇的阶段,你让一个给巡抚做过幕僚的秀才,对一个没有功名的人纳头就拜,这个玩笑在大明朝能笑死一地的人。
一番思索之后,莫泰觉得陈燮说的有道理,但不等于现在他就要给陈燮当幕僚了。先露一点本事,被陈燮重视之后,弄一个轻快的临时工干干,继续观察一段才是莫泰的本意。
“神医所言昨夜之事者,不外有如下几个缘故。其一,上下勾结,瓜分府库。京师骤变,不得不行此下策。张可大一介武夫,下跪能换来钱粮,有何不可?其二,团练精锐,登州精兵尽出,不能不防也。其三,神医身家之巨,此去京师勤王,怕是有人盼着神医回不来呢。其四,如不出在下所料,张可大必以团练为先锋。”rs
第一百零三章一群养不熟的白眼狼
第一百零三章一群养不熟的白眼狼
陈燮面色阴晴不定,莫泰见状不免暗暗得意,摸着胡一副稳坐军帐的样。
莫泰暗暗自得,又补了一刀:“此事如操作得当,未见得是坏事。”
这一下陈燮的脸上崩不住了,露出诧异之色,沉声道:“从何说起?”
这个表情出乎莫泰的预料,但是没时间多想就是了,继续卖弄道:“所谓千户、守备之说,交易尔。神医此去,不妨缓缓而行,拖上个把月就是了。告身书所需时日甚多,今京师告急,各部哪有心思管这等小事,待东虏退却之后,朝局动荡不可避免。尘埃落定之日未定远矣,神医不妨以团练旗号,义民兴师,张可大即便是个副总兵,岂能奈何?只要平安回来,为了日后之事,勿论何人镇守登州,也离不了神医助力。”
这家伙说话绉绉的,但是意思很明白。陈神医,你被人忽了,拿了一个千户和守备的职务,就把你忽的不知道东南西北了。这个事情呢,你得先回的来,然后要等这次建奴的事情了了,朝廷内部帐清算完毕,才能轮的上你这点小事。不过这次你展示了强大的财力之后呢,谁来当这个登州兵巡道或者巡抚,都得借重你的财力。
这个时候陈燮才算是明白张瑶说的话,未必是坏事。感情老张同志的意思是这个?其实陈燮还是误会了张瑶的意思,张瑶是见识了团练的精锐,觉得陈燮拉出去没准能斩获战功。就算未能斩获战功,平安回来不难。举荐书肯定要先发往兵部,陈燮才肯出兵,等风云散去,兵部方面稍稍运作一二,事情也就下来了。兵部那帮人,砸晕他们不用太多银。
相似小说推荐
-
1855美国大亨5 (奶瓶战斗机) 纵横VIP2016-01-01 穿越历史1855,这是最好的时代,延伸的铁路,轰鸣的机车,流淌的黄金铸成了高耸入云的通天塔;这是...
-
千古江山 (淡墨青山) 纵横VIP2016-01-08 架空历史天地为棋,人人为子;此局,没有是非对错,只有恩怨情仇;此局,胜者生,败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