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说,孙国桢没拿联合商号的好处?这不能够啊!再一想,这个巡抚太坏了,这次发帖的是自己,回头这笔账肯定算自己头上,谁都会怀疑这是他跟孙国桢商量好的。还有一个,万一大家都拿陈燮当借口,表示回去出钱打井抗旱,反过来请政府补贴。这不是没吃着羊肉落一身骚么?还指望这次劝捐之后,自己能落下三瓜两枣的。
王廷试及时开口道:“各位,巡抚大人一番话,可谓语重心长,本府以为,值此天灾,登州上下,不论官府士绅,应齐心协力,共度难关。”王廷试的乾坤大挪移果然熟练,一句话就给孙国桢说的事情歪了楼,总之这个典型不能是陈燮和他的联合商号就行。
“地方有难,张某义不容辞,认捐粮食五百担,银一百两。”张瑶不慌不忙的开口,别人怕这些官,不敢得罪,他可不怕。有进士功名,那就是防御加成的护身符。
“燮愿随张叔尾骥,认捐粮食五百担,银一百两。”陈燮赶紧跟上,其他人见状,纷纷跟着就按照这个标准来捐。不一会的工夫,只要跟联合商号有生意来往的,都在这个数字的基础上,往下稍微调整一些。其代表就是钱不多等人,都是认捐粮食三百担,银五十两。接下来的其他人,就没这么大方了,多的三百担粮食,少的五十担。
总的来说,张瑶带头,出了点血,也算是对得起王廷试了。陈燮嘛,大家都不会要求太高。就算知道他有钱,也不会以他为标杆滴。原因很简单,没人愿意得罪一个关键时刻,能救命的神医,更不愿意得罪一个,能给你带来大量银的人。
事情说到这个份上,这就是一次成功的大会,一次胜利的大会了。到场近百家士绅大户,共计认捐粮食五千担,银一千一百两。这其的主力,都是跟联合商号有勾搭的商人。一千一百两银,全是他们捐出来的。
王廷试很满意,孙国桢很无奈。陈燮很不屑,这些地方土豪劣绅,登州财富,成在他们的手上,竟然在这个时候都不肯大方一点。等着吧,孔有德、李成等人,会用刀把让你们的财富变成他的财富。
就在这一刻,陈燮一度动摇了,是不是要为这些人守住登州呢?很快陈燮又放弃了,理由很简单,这些人虽然混蛋,但却是这个时代的精英。只能说,这个时代太烂了。
也就是在这一刻,陈燮开始注意到一个问题,如何引导这些人走上自己想让他们走的道路。这个题目很大,陈燮根本就想不清楚,只能慢慢的摸索,慢慢的引导。
散会之后,陈燮跟着张瑶往外走,一个念头在心里变得极为迫切,那就是武装力量必须尽快建立起来,并且完善体系。
第六十二章产业兴旺
第十二章产业兴旺
接下来的事情正如张瑶说的那样,面对这次旱情,登州治下各县,纷纷劝捐,也确实拿出一部分钱粮出来,打井抗旱,修缮沟渠。但是这些钱粮,真正落在百姓的头上的不多。各级官府先抽一份,士绅勾结胥吏瓜分一部分,真正用于抗旱的钱粮,少的可怜。一些地方,即便是少的可怜的钱粮,打出来的井水,也为地主所占。
崇祯元年三月,朱由检为一些被阉党所害的官员“平反”。四月,任命刚回家没多久的袁崇焕领兵部尚书衔、督师蓟、辽。刚刚回到家,屁股都没坐热,袁崇焕又踏上了北上之路,同时也踏上了作死之路。
天气渐渐热了,张家庄的学堂总算是竣工了,这个占地近百亩的学堂刚完工,打造了一支精明强干建筑队伍的八斤,就给陈燮抓到跟前,交给他一个新任务,修筑一个军营,一个码头。地点自然是在上次的货场附近。
张家庄得到学堂工程,对于八斤而言意义非凡。经过这次的工程,八斤手下聚拢了三百余人,都是熟练的工匠。在掌握了水泥使用方法之后,建造速度大大提高。要不是陈燮对学堂的工程质量要求太高,该工程能提前不少时间。
随着家当的不断增多,陈燮的家丁队伍也在慢慢的壮大。王启年作为头号狗腿,负责家丁队伍的日常训练,同时还得负责招募一些个良家,加入家丁行列。
王启年招募的第一批家丁,要求相当的高。第一个要求是身高,不得低于一米八。这个标准呢,自然是陈燮定下的,而且还弄来卷尺,告诉王启年怎么用。第二个要求就是身家清白,有当地2户以上的良民作保。就是说,你要当神医的家丁,你的找两户人家来给你作保,出了问题陈燮是要找这些人家算账的。第三个要求是年龄,十岁以上,二十岁以下。第四个要求是身体健康,你得过一些身体测试,俯卧撑、仰卧起坐等等。以上四个要求都达到,优先录取识字者。
这是相当苛刻的条件了,但是王启年在城门口摆开阵势,打出神医老爷招募家丁的旗号,不到半个时辰,排队应募者就排除一里地的队伍。王启年带着十个手下,人人都是一身奇特的短毛神医似的装束,看着奇怪,但就是会觉得威风。
怎么说呢?头上戴的是警用头盔,网上随便找一家企业买的。一身保安套装,腰间扎武装带,脚上穿着高帮靴。其他装具也是大明百姓没见过的,铝制的水壶,射天牌强弩,脚上还绑着一把军用匕首。这还是未完全装备的状态,陈燮暂时没有拿出燧发枪,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装备了这个东西。
经过几个月的摧残,这些辽东跑出来的逃兵,现在都成了令行禁止的精锐。也没法不成为精锐,吃的好,营养绝对有保障,几个月下来身壮实如牛。练的勤,一个月给四天假期,其他日都在往死里操练,这些人当了一辈的兵,头一回见过这么练兵的。
这帮家伙也不是没想过跑掉,但实在是舍不得这里的伙食和每个月二两银的饷银。这不,已经说好了,招募之事结束后,放假三天,大家可以在登州城里玩个够本。不过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回到张家庄,不然就等着被一脚踹出这个家丁队伍。
这么说吧,登州城内,只要不是有钱人家的孩,年龄又适合,没有不想给神医老爷当家丁的。看看这些人穿的威风凛凛的,站在那里就觉得提气。奇怪的是,这种奇装异服,没人觉得不好看。就算是官见了,也都没觉得有啥大不了,一群粗坯杀才,要是穿了长衫才叫出大事情了。
四月底的这场招募家丁的活动,整整进行了三天。原定一天的时间,被多次推迟,实在是应募的人太多了。不单单是本地人来应募,一些辽东难民,也来碰运气。王启年本来也倾向于招募一些辽东难民,这些人比本地人强的是,许多都是见过血的,而且能跨海而来者,身体素质有保障。
陈燮直接否定这个建议,唯一法外开恩的是如果识字,年龄身高身体都能通过,可以放松一点条件。王启年想不明白,为何陈老爷这么爱用识字的人当兵。要知道,这年月人要是识字,妥妥的高出寻常百姓一等,这些人只要肯吃苦,不怕找不到事情做。有一口饭吃,谁愿意来当家丁,过刀口舔血的日。
但是陈燮坚持,王启年只好服从。毕竟陈燮的家丁规矩里头,第一条就是一切行动听指挥,这条规矩的解释很明确,服从!执行军事任务的时候,下级对上级必须绝对的服从!
让王启年意外的事情发生了,三天下来招募家丁一百二十人,各个都识字,多少而已。这一趟下来,王启年彻底的服气了。他是不知道,现在的登州,神医这个名头有多响亮。张家庄的百姓,几百张嘴的宣传之下,只要是本地人,就没有不羡慕能成为神医老爷的手下。
看看地里的冬小麦就知道了,别的地方一亩地能收百十斤就不错了,张家庄的麦,一亩地怎么也得有二百斤打底。一些好地,接近三百斤。
不提招募之事,神医老爷陈燮的注意力,最近又有所转移。一头扎进了王铁头的铺,现在已经不能叫铁匠铺了,叫作坊都勉强了。
清明以来,王铁匠的生意好到爆。陈燮以轴承和钢材入股,占成股份,王铁匠一点意见都没有,还高兴的走路都打飘。其作坊规模,在短短几个月能急剧膨胀。
王铁头的第一号拳头产品是煤炉,这个东西,张家庄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因为不要钱啊,而且还送烧水的水壶一个。得到炉的付出,不过就是买一些力气,要不去拉点煤渣铺路,要不就去附近十里外的一个煤窑拉煤。当然了,外村人想用煤炉,你就得花钱买了。煤炉的主要销售对象,不是农民,而是各个城镇的居民。他们用煤炉,烧的煤炭钱,可比买柴火便宜不少。这个产业的出现,断了一些靠卖柴火为生计的人的生活来源,但是不要紧,这些人很快就加入到了挖煤的行列之。
第二产业就是独轮车,这玩意在陈燮的改进之后,以极快的速度风靡张家庄,继而席卷了登州治下的州县。装了轴承,载重量大大提高,铁的车轴和包铁的轮,保证了耐久性。一般的百姓买不起,但是地主、行脚商贩、私盐贩不在其内。不就是十辆银一辆么?买了!有了这个,挣钱的效率大大的提高。别人走一趟,这都走两趟了,还多拉了五成的货。
相似小说推荐
-
1855美国大亨5 (奶瓶战斗机) 纵横VIP2016-01-01 穿越历史1855,这是最好的时代,延伸的铁路,轰鸣的机车,流淌的黄金铸成了高耸入云的通天塔;这是...
-
千古江山 (淡墨青山) 纵横VIP2016-01-08 架空历史天地为棋,人人为子;此局,没有是非对错,只有恩怨情仇;此局,胜者生,败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