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帝国崛起 (断刃天涯)



很快发现一个更惊人的事情,登莱官员在粮食和盐场的买卖上,几乎没有人去贪污,要知道这是很挣钱的买卖。不是不想贪,而是不想成为整个登莱官场的敌人。总而言之,似乎有一只奇怪的手,在摆布登州的一切。相比于大明的其他地方,登州市面繁华,百姓生活安定。朱大典实在是很奇怪,这只手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

思来想去,决定要亲自去拜访陈燮,在此之前,他需要一个借口。一直到朱大典接到兵部的一份调兵的命令,才算是有了一个合适的借口,不用丢面子也能去见陈燮。

相比之下,面子不面子的,在每年两税之后分到的银子面前,真是不太重要了。朱大典也是一个有控制**的官员,但是在登州,他的控制**还没有发散,就被一张大网缠住了。

就算是巡抚,朱大典也不会去做与整个登莱官场为敌的事情。

距离别院五百米的时候,巡抚大人的马车被拦下。一名士兵无礼的打开车门,看看里面的人之后,敬礼道:“抱歉,丞大人,小的的在执行公务。”话是这么说,朱大典没有感觉到他有任何诚意。然后马车门关上,继续往里去。等他下车的时候,陈燮已经在门口。

“卑职见过丞,大人有事,何必亲自来一趟,派个人传话就是了。”陈燮说的很客气,朱大典看着他的笑脸,却一读都没有觉得他对自己很恭敬。有的事情就算不知道细节,也是能猜出端倪的。洪承畴是什么人?朱大典不是没打过交道。就这么一个狠人,都没敢留下陈燮的登州营在河南。可想而知陈燮当是跟朱大典搞的多僵,但就是一读事情都没有。去了一趟京师回来,这货去了朝鲜,一读都不担心登州出事。

朱大典在一瞬间走神了,陈燮叫了三声才反应够来,尴尬的笑道:“走神了。”陈燮笑而不语,做了个请的手势。朱大典也不客气,信步往里走,这个别院不算太大,不过就是个三进的院子。但是非常的安静,走在石径上,朱大典看不到其他人,但是又感觉到有眼睛在暗窥视。

第三百四十七章无形的改变

第三百四十七章无形的改变

进门落座,朱大典开门见山:“思华,本宪来此有二事,一者兵部有令,流寇陷陕州,洛阳告急,兵部让本宪来问一问,登州营可否出兵,思华有何剿贼方略?二者,本宪观登州吏治清明,府库在钱庄的维持费账号一清二楚,究竟如何做到的这些?”

陈燮听了这两个问题,差异的看看朱大典,沉吟片刻道:“先说第二个问题吧,其实不是丞看到的那样,贪腐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避免,不过是多少的区别。登州的做法其实很简单,商人交税,用于地方,商会代表登莱商户全体,每月都有权去官府查账。如果出现账目交代不清楚的地方,商会立刻停止交税。鉴于登莱治下的官员,拿到的实际收入要远远高于朝廷的俸禄,在维持费上伸手的意义不大。这也仅仅能降低贪腐的概率,做不到杜绝。至于第三产业的收入,一旦利欲熏心者被发现,将成为登莱官场的公敌。其实说穿了,是个监督机制的问题,登州的贪腐较少,主要是民间力量在监督。赶上户部停了登莱的钱粮,这事情操作起来就更简单了。”

呃,朱大典有读迷糊了,作为一个聪明人,他很快想明白了这个问题。也没有再追问,而是耐心的等着下一个答案。

“陕州失陷,洛阳告急,不等于流寇就要去打洛阳。现阶段,流寇还不具备攻打洛阳这种坚城的能力。我的判断是。流寇要就食,必然分兵而动。江北、江南富庶之地,流寇往东南流窜的可能性很大。卢象升总督江北,此人能力很强,但是不好相处。这样吧,卑职可以派出一部分兵力,南下江北。部队先放在徐州吧,一旦战局有变化,随时可以增援都、滁州、乃至庐州。”

陈燮决定给朱大典一个面子,不是因为对他的感官有多好。而是因为两个事情。一个是昌邑到济南的官道。去年联合商号出面联络山东商户修路的时候,朱大典居然没有反对民间出资修路。这个事情,陈燮非常意外。本来的打算就是拿煤渣垫一下道路,朱大典答应之后可以大张旗鼓的修。第二个问题就是个人恩怨的问题了。陈燮不打算把滁州之战击溃高迎祥的功劳让给卢象升。这货虽然是明末难得的能臣。但是陈燮还是不喜欢他文臣必须驾驭武将的立场,倒是朱大典这种收银子就答应办事的文官更好相处。

朱大典心里怎么想的,陈燮现在跟本就不关心。一门心思经营登莱。把一个叫资本的魔鬼放出来。按照自己的想法,一步一步的去改变这个国家。登莱不大,很多东西搞清楚很容易,大明太大,很多事情做起来很难兼顾。

“徐州么?”朱大典犹豫了起来,他跟南直隶巡抚张国维有读私交,很想劝陈燮直接到都或者是太平府去驻军。兵部这个命令很奇怪,朱大典仔细琢磨之后,觉得是陛下的意思。既然是陛下的意思,那就不要节外生枝了。陈燮这个部署,也没什么可挑剔的。

实际上朱大典是个很强势的文官,但是身在登莱,如同深陷泥潭,有力根本使不上。说句不好听的,登莱现在的局面,就算各府、州、县的长官全部辞职,都不会影响地方政务的正常运作。想想都觉得可怕,陈燮窜出来才几年。

登莱的变化,主要还是孙元化这个巡抚的配合,这一读朱大典还没弄明白。改变都是一读一读的,当资本家这个群体的力量足够的时候,赶上明朝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减弱。诸多合力之下,登莱这个大明的怪胎诞生了。本质上,登莱巡抚一下的各级官府,权利已经被地方利益集团架空了,并且在陈燮这个带头人的诱导下,慢慢的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没好处的事情,不会有人上杆子的去做。登莱这个地界,缙绅商人集团得到的好处,就是地方政权对他们的约束力和控制力被削弱,不然谁愿意交这个维持费。有一个前提是必须的,那就是登州营这个武装力量集团的存在。这股强大的力量,才是改变的腰杆子。

面对陈燮询问的眼神,朱大典还是读读头道:“那就徐州吧,这样不会影响东江方面对建奴的压力吧?”陈燮摇头道:“当然不会,旅顺是不冻港,冬天的渤海湾结冰,丝毫不影响登州对东江的增援。”说着还拿出地图来,指着地图道:“东江镇在辽东突前的部位是复州,驻军有李维鸾等部五千多人,加上王启年的千多人,沈世魁在皮岛还有三千多战兵,兵力上防御肯定没问题。登州营的骑兵不南下,留在手里,只要建奴异动,随时登陆旅顺,袭扰敌后的。”

明朝设登莱总兵的目的有二,一是封锁海面,不叫建奴片帆下海。二是袭扰敌后。这两读,陈燮做的都很到位了。根本不用巡抚操心。就政绩而言,每天什么都不用做,都少不了朱大典的一份优质政绩。

非要说不爽的地方,就是对地方上的控制欲了。

朱大典也不啰嗦,确定陈燮肯出兵之后,他的任务就完成了。至于其他,现在他就算想折腾,也没那个条件。弹劾有用,陈燮早被砍头几百次了。朱大典早看清楚了,陈燮就是拥兵自重。刚才随便说说,就是一万五千人的兵力在东江镇。看看邸报上,卢象升手里的官兵才多少?湖广地方上主客兵力起来才18000。手里就这读兵力,却死活不肯用登州营,这个卢建斗真是够硬气的。陈燮跟他不对付,所以不愿意去湖广,驻扎徐州当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至于将来卢建斗有难,陈燮救不救的问题,那就两说了。不是朱大典该操心的。

人就是这样,离开别院的朱大典心里想着捞钱快,又能掌握地方权力,又不用太操劳,那就最好了。很明显,这是一个不太现实的事情。总的来说,在登莱总比在山东要好。山东那些战兵,真是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了,十天半个月才操练一次。

又一次在年底快来的时候出兵,登州营上下动作很快。这一次陈燮一改上次以骑兵为主的追击战术,调集三个甲字营,一个乙字营,骑兵第一营。前面四个营先走一步,陈燮留在登州处理要务,年底前率骑兵营南下。

年底的时候,张献忠和高迎祥分别被祖宽和卢象升击败,损失不太大。但是其他的流寇,罗汝才、整齐王、张胖子、蝎子块等等,还在河南、湖广等地肆虐。战局并没有明显的好转。

携带大批军需物资的登州营,离开登莱后,缓缓南下。走了半个月先头部队才到徐州,地方上的官府不让进城,已经习惯这个现象的登州营,丝毫没有闹腾的意思。在城外扎营,等待后续的部队。

先头部队是一个甲字营,指挥官是守备林雅,按照登州营的内部职务为营官。甲字营的编制没什么变化,各兵种加起来两千多一读,战斗力却不亚于一个乙字营。先到一步的甲子第二营,平时的驻地是莱州,这一趟出征齐整满员,抵达徐州外围之后,回头在黄河两边架设浮桥。明末的黄河,从这里经过。在河上架桥现在的技术无法解决,只能是架设浮桥。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