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靶场很快就到了,名工匠搬下炮身,打开支架。装药,装弹,夯实咯,一切准备就绪了,孙元化有点小紧张的下令:“开炮!”轰的一声,铁炮处硝烟腾起,一发生铁弹丸飞了出去,飞行的弹丸可以看的清楚,大概的射程这些老家伙一眼就能看个大概。
“腾起的水柱,大概在一千二三百米左右!”孙元化多少有点遗憾的自觉的报上数据,陈燮一副我支持你的表情道:“比起以前的炮,已经强很多了。那时候,您怎么能想到,这门炮能用两匹马拉着行军还不掉队?”孙元化一想也是啊,立刻就高兴起来了。不能跟美洲炮比,跟以前比就是了。
“思华,我看这种炮一旦数量多了,对付后金可是能派上大用场。不如,先铸造一批吧?”孙元化想造,但是得陈燮同意。他现在银是有一点,但是没有高质量的生铁和熟练工匠。再像以前那样,造出来的大炮动辄两千几百斤,孙元化真的能哭死在厕所里。
“这个不着急,既然已经掌握了铁范的主炮技术,真要造就快了,不如在钢材上下点功夫嘛。万一能练出好钢来,我也能省下买炮的钱。您也看见了,投入那么多的银搞这个铁厂,不就是想着自己铸造大炮么?”陈燮还有理有据的,孙元化无法反驳。因为确实是这个道理,殊不知按照这个道理,永远就看不大头。
“再来,试试看能打多少发而不会炸膛。”孙元化继续试炮的热情很高,这种新式铁炮,加上陈燮的定装药的方式,发射速度能达到一分钟两炮的样。说实话,这已经很了不起了。稍稍加大一点装药量,完全能打出一千五百米的距离,有这个距离,再辅以板甲长矛阵的掩护,打后金绝对效果杠杠的。
这门炮的质量一点都没问题,采用了脱硫脱磷技术之后,生产出来的生铁质量已经提高了很多。这也保证了铁炮的韧性和硬度,炮管都打红了,带来的弹药都打完了也没有炸膛的迹象。孙元化检查了十几遍,也没发现裂缝,这才满意。
陈燮对这个家伙的工作态度,真是佩服的很啊。换成自己,一定不会这么仔细检查的。这种小事,交给工匠去做嘛。大人物,不就是应该背手看着别人干活的么?
陈燮更关心的问题是,那些工匠和年轻的学徒们,有没有掌握铁范铸炮这门技术。不过就算没掌握也问题不大,有那么详细的步骤记录和数据,很容易就能学会。
孙元化没有立刻继续他的铸炮之旅,而是回登州城内去了。昨天回去才发现,好多公没处理。作为一名巡抚,如此的不务正业,热衷于铸炮筑城,跟天启皇帝热衷木匠活有的比。孙元化要回去处理公,陈燮总算是轻松下来了,不用陪着领导瞎逛浪费时间。
送走孙元化,陈燮掉头就回到铁厂,把几个主要的工匠都叫来,询问一番细节,这才算放心。孙元化其实在现场也就是在指导,真正做事的还是那些工匠。陈燮交代这些工匠,不要告诉孙元化,私下里多做几个铁范出来。而且还要试制口径更大的12磅炮,样品都是现成的。这些工匠表示,另外找地方悄悄的弄,保证不会给孙元化发现。
时间进入五月,冬小麦的收获季节又到了。今年的胶东半岛,虽然也有点干旱,但没有太严重。登州治下的几个县,粮食减产是必然的,但是因为用了陈燮的种,应该减产的小麦,居然亩产能保持在三百五十斤左右。比起往年的风调雨顺的年景,灾年反而增产了。这一下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传遍了整个登莱治下,甚至还传到济南去了。
登州附近的农户、地主们,则显得非常的淡定。去年就知道这个种的产量了,今年是理所应当的。尤其是陈燮名下的土地,产量更高。陈老爷教大家怎么堆肥,还给大家打井,采用了新的灌溉技术,这点旱情一点影响都没有。
家家户户兴高采烈的收割下来,算了一下结果,小麦平均亩产五百斤出头。就这样,陈燮还是不满意的摇头。夏收结束后,月底在家里的夏收会议上,非常无奈的对家里人表示:“产量还是低了,没有化肥就是不行啊。”
正在计算多少粮食入库的玉竹,突然捂着胸口出了门,趴在地上哇哇的吐。惊的跟在玉竹身边学习的小萱忙不迭的过去拍后背顺气。陈燮见状面露疑惑,随即略带惊喜道:“去请刘大夫来,医的滑脉很准。”
刘高鸣趁着天黑前到的张家庄,脸上喜忧参半的玉竹,紧张的伸出手让他把脉。刘高鸣习惯性的捻着胡,眯着眼睛诊脉。完事后,刘高鸣站起,郑重的向陈燮拱手道:“恭喜东家,顾姨娘的脉象很清楚,是喜脉!”
听到这话,玉竹眼睛一亮,随即身一软,眼泪下来了。
陈燮一直有一个担心,这个时空旅行会影响他的生育能力。现在看来这个事情纯属多余的担心,兴奋的手一挥道:“好!好!好!看赏,重赏!”
这个时代,有没有后代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陈老爷播种那么久,总算是有了动静。这说明只要多开几块地,就能保证后代的延续。至于女人嘛,大明朝一个女娃才几个银?
第一百八十六章热热闹闹
第一百八十章热热闹闹
这种事情在大明,必须要吵吵的热热闹闹的,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才有面。
这方面陈燮没什么经验,刘庆一拍桌,这事情交给我办了,必须好好庆贺一下。说着急急忙忙的走了,顺便给刘高鸣送回去。
好事是好事,不过同样的好事一起来,那就不是什么好事了。玉竹这边刚消停,雨荨那边也捂着胸口出去了,扶着一棵树哇哇的也吐上了。屋里人面面相觑,这么久没动静,不会一来就是俩吧。刘高鸣正好在,一事不烦二主。继续号脉,没一会刘高鸣又郑重的拱手:“恭喜东家,薛姨娘也是喜脉。”
我艹,陈燮直接傻掉了!一晚上独守空房,死不了人的!
东边院里一个山洞,西边院了一个山头。那闹腾劲,就差扯旗竖杆放炮了。
这个时候陈燮才发现一个事情,这两姨娘的家里亲戚,不少人都进了陈家帮衬做事。
一个管着仓库和后院,一个管着外面的诸多事务和前院,手底下各有一帮狗腿。
坐在当的陈燮,看着两帮人众星捧月似的,在两侧围着两个姨娘的场面,陈燮才发现依靠自己吃饭的人有多少。一个家族已经悄然成型了。陈燮不动声色的信步回了自己的卧室,端起茶杯想喝茶,还没人给伺候着,很不习惯的时候感慨,老已经如此堕落。
自己动手准备找茶杯茶泡茶的时候。两个女人都出现了,各自身后跟着四个丫鬟。陈燮正好看见这俩在院里让丫鬟等着的场面,回到椅上坐下,手里捧着一本资料,装模做样的看。两女进来,陈燮才轻轻的抬了一下眼皮,两女齐齐道了万福,稍长一些的玉竹道:“老爷,妾等有了身,您身边也不能没伺候的人。外头几个丫鬟。您看上了就留下伺候。”
陈燮睨了一眼这俩。淡淡道:“别人伺候,本老爷不习惯。算了,随便留下两个做点杂活就行,你们身不便。今天开始。我一个人睡就行。”
雨荨道:“老爷。这如何使得?您这身正是旺火的时候,没得憋坏了身,还是妾等的不是。传出去姐妹俩也没法做人。”
陈燮横了一眼。怒道:“这家里谁说了算?”
姐俩赶紧跪下,齐齐道:“自然是老爷说了算,老爷就是这家里的天。”
“知道还敢顶嘴,看在你们身不便,就不罚你们了。老爷带兵打仗,一出去就是几个月,不也没什么事情么?出海也是一走几个月,也没见身憋出病来?”陈燮给两人一顿训,看着是训斥,实际上这俩心里挺高兴的。
两人这么急急忙忙的往屋里塞人,那是为啥?不就是这后院里头那些伺候的狐媚太多么?以前还能严防死守的,这怀了孩,就不能贴身伺候了。多少人等着趁虚而入呢,还不如往这塞几个自己的人。
“老爷训斥的是,奴家知道错了。只是这人言可畏,这家里还没个做主的大娘,你这还没个伺候的人,外头人嚼舌根,奴家门都出不得了。”玉竹说的仔细,在明朝呆了这么久,陈燮当然知道这些习俗。
“行了,我知道了,回头我搬城里住一段。就算在家里,除了端茶送水,丫鬟一律不许进来。就这么定了,你们安心的去休息吧,时候不早了。”
打发了两人,陈燮定下心来一琢磨,在明朝那么久了,要说女人有不少了,要说感情什么的,都是日出来的。可见原始的目的,还是生理需要,然后才会有感情一说。这就是明朝的现状,完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张瑶和周氏夫妇,他们首先关心的不是陈燮跟某个女人有没有感情,而是重点关心他有没有后代。然后才是其次。要不怎么一直往他身边塞女人呢?不就是希望早点有后代么?至于是不是正房出来的孩,先不去管了。不能看着陈燮在明朝这个地界无后啊。孩是自己的,正妻也是自己的,小妾就另说了。
也就是陈燮待身边的人亲厚,玉竹和雨荨才有如今的低位。换成一般的大户人家,通房出身的姨娘,哪有这等威风?回头大娘进了门,还不得拿她们当眼钉啊。这也是这俩着急要孩的原因,没个孩,地位就不稳定。没准将来大娘进门,把权力一收,就什么都没了。
相似小说推荐
-
1855美国大亨5 (奶瓶战斗机) 纵横VIP2016-01-01 穿越历史1855,这是最好的时代,延伸的铁路,轰鸣的机车,流淌的黄金铸成了高耸入云的通天塔;这是...
-
千古江山 (淡墨青山) 纵横VIP2016-01-08 架空历史天地为棋,人人为子;此局,没有是非对错,只有恩怨情仇;此局,胜者生,败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