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灵的感召下,渤海旧地四处狼烟,为奴为仆的渤海生人再也无法忍受唐人的欺压,他们放下手中的锄头、猎弓,拿起刀枪,穿上旧日战衣,汇聚在神的旗帜下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复国运动。龙泉府被围的水泄不通,这次不仅是骚动的土卒,更有数万愤怒的渤海生人,因小事而引发的危机终于酿成了泼天大祸,苏景见再也隐瞒不下去,这才上报李茂知道。
而今整个渤海旧地烈焰熊熊,四处燃烧着反抗的怒火,已经被内迁的渤海贵族闻讯纷纷逃回本地,举起义旗,招揽旧部,公开反抗李茂的统治。
李茂把秦凤棉叫来痛骂了一顿,渤海旧地出了这么大的篓子,右厢竟然毫不知情,费尽心力豢养这么庞大的情报系统究竟还有何用?!
秦凤棉也感到委屈,自田萁出任情报总管后,他在右厢的地位被一再削弱,早已失去了对辽东各分台的掌控,尤其是扶余、龙泉、安远三分台,更是被田萁视为禁脔,他根本无从插手。渤海旧地有什么事,根本不向他这个右厢首领汇报,而是直接转去了田萁那,至于田萁为何隐瞒不报,还是她也不知道其中原委,他就不得而知了,这种事太敏感他不敢提,更不敢往田萁头上推,只能低头承受着李茂喷来的口水。
李茂发了一通火后,气也消了,他明白秦凤棉也是代人受过,田萁一早就将渤海视作她的领地,右厢设在渤海故地的分台都在她的牢牢掌控中,秦凤棉根本不可能染指。
至于田萁为何隐瞒不报,这也只有她自己心里清楚了。
李茂挥挥手,对秦凤棉说:“给田总管一道手令,让她立即动身去龙泉平息这场叛乱。”又对秦凤棉说:“自今以后,辽东及渤海故地各分台划归田总管直辖,你专心经营关内。”秦凤棉道:“我建议大漠及陇西、西域一带由陈慕阳直辖,或者更为便利。”和渤海故地一样,大漠、西域的右厢分支也非秦凤棉所能染指的,索性都分出去,至少能少担责任。
李茂道:“田总管今后一段时间要留在渤海,总管这个位子你要代理几天,此事我会正式出手令。”秦凤棉大喜,应声而去。
田萁此刻刚从成德赶到淄青,正提醒薛戎要注意有人在淄青搞事,忽然接到李茂的急令要她去龙泉平叛,便向桑容要了一膄海船由莱州启程横渡大海在卑沙城上岸。
船是桑容提供的,为策安全,自然要知会薛老将知道,方便安排舰船护航。薛老将知道了,镇守辽东的王俭也就知道了,王俭自然知道田萁的身份和在李茂心中的地位,特意从辽州赶到卑沙城迎接。
得知田萁是奉命去平定渤海旧地叛乱,便主动提出调兵两千助战,田萁不敢做主,王俭便以辽东留守府的名义飞马报知留镇幽州的郑孝章,郑孝章同意从辽东调兵,又征得文书丞同意后,从集结在归州的乡军郑浦修部中抽调一千五百人随同去龙泉府。
郑浦修是郑孝章的次子,归州的乡军训练水平很高,不亚于正规军,调派乡军助战也是为了田萁此行能建功。
郑孝章明白不管中间有什么曲折,此刻渤海旧地都不能乱,乱则影响全局。
田萁和王俭到归州后,郑浦修见王俭之子王肃随同田萁出征,也忍不住心痒,坚持要亲自领军助战,田萁连声夸赞,问王俭是否合适。
郑孝章是留镇幽州的大总管,东征有他全力支持自然最好不过了,留郑浦修在军中自有他的用处。王俭将调兵令又看了一遍,说:“只说从浦修军中调兵三个营,没有指定统兵是谁,按军中惯例当由主将选任,浦修自告奋勇,自然没什么大问题。”
田萁大喜,传参谋厅命令以高文为主帅,组建招讨都统府,以郑浦修、刘连亮为副帅,王肃为中军兵马使,田萁化名为判官,出辽东军两千,归州乡军一千五百人,会同勿州高文部一千五百人,共五千人,浩浩荡荡杀奔龙泉府。
高文本是渤海人,熟悉渤海风俗和用兵特点,指挥联军七战七捷,只用半个月时间便荡平了龙泉府城外的叛军,固守待援的归芝生见状也率军杀出,在城外十三战十三捷,杀的叛军血流成河,龙泉府境内形势大定。
第702章 信任危机
两军又以龙泉府为基地四处用兵,不到一个月时间,反叛各部纷纷偃旗息鼓,龙泉境内的叛乱之火迭次熄灭。
右厢三台的宣传机器满功率运转,告诉渤海生人:神明恼恨他们无礼反唐,故而抛弃了他们。那个被烧死的巫婆其实是个恶迹斑斑的老妓,混迹于营房,干尽了龌蹉事,神明恨她亵渎,故而假手唐人惩处她,渤海生人再执迷不悟,助纣为虐,神明将不在保佑这片土地,任由唐人世世代代地奴役他们,羞辱他们。
屡战屡败后,渤海生人的反抗热情已然消失殆尽,既然神明已不能保佑他们叛唐复国,他们还折腾个什么劲?何况新来的唐军大将已经承诺改善他们的境况,尊重他们的神明。
反抗之火在一点一点熄灭,但若要彻底去除渤海生人心中的积怨,看来必须出点血。
田萁经过慎重考虑,向李茂提出了一揽子解决方案,包括在龙泉、安远、扶余三道部分恢复渤海旧制,向渤海旧贵族让渡部分权力,允许他们参与地方治理,放弃对部分行业的垄断,允许地方权贵的存在,暂停均分土地,暂停废奴运动,解除人口买卖禁令,以迅速稳定后方,待关内事务得到妥善解决后再做修改。
李茂不想就此失去渤海,更不想因为渤海内乱而影响整个大局,权衡之后他只能暂时答应下来,但田萁提出的最后一项要求却让他十分为难,她要求处决罪魁祸首归芝生,以平息民怨,驱逐苏景,以利恢复大计的实施。
处决归芝生和驱逐苏景,表面看是渤海旧贵族提出的和解条件,但李茂心里清楚,这是田萁在向他隔空喊话,要求他兑现曾经许下的诺言。他答应了她的条件,则渤海宁定,后院安稳,他不答应,渤海还要继续乱下去。
这个决心并不好下,而更让李茂感到难堪的是田萁竟会挑这个时候跟他讲条件。
渤海不宁,辽东必乱,入关的军士中有四成是辽东子弟,他们的父母、妻儿、财产都在辽东,后院起火,军心不稳,岂可等闲视之。
但若答应田萁的条件,渤海将恢复割据状态,若干年后,它将成为一个独立于中原的王国,虽然这个王国的创始人和主宰者都是他的亲人。
李茂向蔡文才面授机宜,打发他连夜回幽州一趟,向苏卿道明事情原委,求得她的谅解。
渤海混乱,自然瞒不过苏卿,她一直在关注苏景,苏景是苏家的希望,他是万万不能陷在渤海的。
田萁回渤海是秘密的,知道的人并不多,苏卿远离权力核心自也不知情,听闻高文平定了龙泉府境内的叛乱,苏卿大喜过望,忙着从幽州新贵中给他物色一房好妻子。
人还没找到,苏卿就得到了渤海人提出的两个条件。杀归芝生,她虽然心疼,但并不是一定不可以,毕竟那老儿的德行她是清楚的,抛去亲情,这老儿其实早就死有余辜。但苏景决不能出任何事,他是苏家的希望,是自己的后盾和靠山,必须全力保住他。
尽管做了最坏的打算,苏卿还是要做最后的努力,她遣姚家姐妹到长安来跪求李茂饶恕归芝生一命。千里堤坝溃于蚁穴,这个头万万开不得,一旦让人觉察到她苏家的人是好杀的,那就不是一个归芝生能打的住的了。
但远离权力核心的她,所能倚仗的也只有感情这张牌了,姚家姐妹虽非李茂亲出,却一直被他看的很重,她们的夫君都在李茂的军中,姚静花的夫君战死沙场后,又改嫁给了韩江春,而韩江春虽因犯了大错,现今被发配在石雄军中效力,却仍是李茂的亲信之一,她希望能用这份感情慢慢去感化他。
姚静花与前夫育有一子,与韩江春育有一女,丈夫常年在外,她独自带着两个孩子在幽州过活,日子很是艰难。但她从未叫苦叫难,所有辛苦都是一个人默默承受着,这一点很被李茂看重,在不同的场合不止一次夸赞过他。
现在她和妹妹姚翠华一起跪在自己面前,泪流满面地恳求自己放她们的养父一马,却让李茂感到十分尴尬,一时也生了恻隐之心,归芝生在龙泉府有过,但罪不至死。尤其是没有必要一定去死。
李茂连夜给田萁写了封信,承诺将来封田萁之子李遵为渤海王,并承诺苏家势力永远不涉足渤海,请他放归芝生一条生路,不要把事做绝。
信封好,李茂又拆开,在信的末尾又补了一句,说他准备将来封田布为郡王,三代之内执掌魏博旧地。
信以急件发出,但还在路上龙泉府就传来消息,归芝生畏罪自尽,服毒自杀了。田萁逼苏景又在大庭广众下“杀”了他一回,暴尸街头,总算为苏节度使挽回了一点威信。
李茂闻言一连手折两枝笔,墨汁溅在脸上亦丝毫不觉。
一个月后,调苏景为同州刺史,田萁立扶余大将高文为龙泉府节度留后,又请以郑孝章次子郑浦修为扶余节度留后。郑孝章以郑浦修资历不足为由,上书李茂,拒不肯授,李茂遂迁郑浦修为檀州刺史。
相似小说推荐
-
千古江山 (淡墨青山) 纵横VIP2016-01-08 架空历史天地为棋,人人为子;此局,没有是非对错,只有恩怨情仇;此局,胜者生,败者亡!...
-
边唐 (葱山跳荡) 起点VIP2016-01-08 两晋隋唐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安西铁军,天下无双,背倚关陇,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