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纵横三国的铁血骑兵 (我的伤心谁做主)



张彦受不了这种紧张的气氛,一早就出了大殿,在大殿外面观赏着寺院里的风光。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张彦这才重新回到了大殿里,在座的人也都已经差不多都看完了,张彦从众人的面部表情上可以看出,他们对于改革的事情,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意见。

张彦落座之后,便对众人说道:“改革手册,诸位都看完了吧?”

众人都纷纷点了点头。

张彦道:“那么,现在就请发表一下你们各自的意见吧,有什么话,都尽管说出来,今天这里不是燕王府,而是浮屠寺,即便是说错了话,本王也不会加以追究的。”

话音一落,大厅内还是一片哑然,众人都是一番面面相觑,不知道是该说呢,还是不该说。

张彦看到这样的一幕,便道:“诸位大人,敬请畅所欲言吧,如果诸位大人都不说话的话,那么本王就假设诸位大人都同意了,那么回到彭城之后,就会将改革按照手册上的内容,全部灌输下去!”

话音一落,立刻就有人站了起来,是太常邴原。

邴原先是向张彦行了一礼,这才说道:“燕王殿下,改革手册下官看了,可是这种改革,简直可以说是无稽之谈。众所周知,皇帝是天下最有权威的人,如果燕王把皇权给限制了,那还要皇帝干什么?周礼说……”

至于后面邴原所说的话,张彦没有怎么听,反正是引用了周礼当中的一些话,认为天子是至高无上的,不应该得到限制,而且三大机构的权力互相制衡,太过于分散,不利于百官的团结。除此之外,还有其余一些话,大都是批判张彦的改革手册的。

这一番言辞,实在是太过犀利,以至于在座的每一个人都为之动容,也都在暗自担心着邴原可能要遭殃了,张彦可能要发怒了。

但是,出于所有人的意料,张彦不仅没有发怒,反而大加赞赏邴原忠直敢谏,并笑着说,如果改革实行了,邴原肯定可以在都察院里当官,专门负责监察百官的不法行径。

本来是很严肃的一件事,被张彦这么一说,反倒是弄得哄堂大笑。只这么一下子,众人便从紧张的气氛当中走了出来。

接下来,太仆国渊、大鸿胪华歆、司徒杨彪等人都纷纷就改革的方案发表了不同的意见,其中有赞成的地方,也有反对的地方。

最后,几乎每一个人都参与了发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进行讨论,好不热闹。

最终,改革方案的焦点集中在了两个方面,即限制皇权,和三大权力机构上。

不少人认为,皇帝制度已经存在多年,普天之下,老百姓都知道皇帝是权力最大的人,如果限制了皇权,那就等于把皇帝给架空了,那么还要皇帝干什么?可是不要了皇帝,国家的决策,又该由谁说的算?

三大机构权力互相制衡,看似平衡,可一旦有人故意借此闹事,上面没有约束三大权力机构的人,他们岂不是可以为所欲为?

不得不说,这次改革的研讨会中,张彦得到的很多,其中有些问题,甚至连他都没有想到。最终,张彦汇总了所有人的意见,列举出了许多条建议,和众人进行讨论,并且声明,改革势在必行,改也得改,不改也得改,只有顺应潮流和时代的发展趋势,才能使得国家的生命力逐渐变强。

第0章482革新的汉朝

张彦向在座的众人透露出了自己的心声,改革是势在必行的,关键在于怎么改。

有人建议废掉当今皇帝刘冯,由张彦登基为帝,改朝换代,然后重新组建一个新的朝廷。

但是,这种建议被张彦给否决了,如果他是古代人的话,他或许很想当皇帝,但偏偏他的思想是现代人,对于皇帝并不怎么感冒。

在张彦看来,皇帝虽然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可同时也是一个孤家寡人,而且他也担心,自己辛辛苦苦打拼出来的江山,是否会败坏在自己的后代手里。即便是他当了皇帝,跟刘冯当皇帝都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是换了一个皇帝而已。

但是如果彻底的施行改革,限制皇权,同时又让三大机构的权力均等,这样的话,就不容易出现权倾朝野的臣子,并且皇权限制后,皇帝形同虚设,根本就没有人愿意当皇帝了,反而减少了谋朝篡位的机会。

而且张彦还第一次开辟了在职的任期年限,一届为五年,五年一换届,干的好,继续留任,或者仕途升迁。干不好,只能滚蛋,或调离别处,或遭到贬谪。

尚书台、都察院、大理寺这三大权力机构也并非是没有权力进行限制的,他们要定期向内阁的丞相进行工作汇报,并且三大权力机构所实施和发布的法令、政令,都必须经过内阁丞相的签署才能生效,这样一来,尚书台、都察院、大理寺这三大权力机构的权力互相得到了制约。而内阁丞相。又成为了约束三大权力机构的地方。

而丞相在任职期间的功过。又受到都察院的监督,如果发现丞相有什么违法乱纪的事情,都察院可以搜集证据,将其移交给大理寺,然后再由大理寺提起讼诉,由大理寺、都察院、刑部三司会审,皇帝也必须出席,最后由皇帝来决定此任丞相的去留问题。

可以说。改革的主要目的除了限制皇权外,还充分的限制了朝臣的权力,使得他们的权力相互制衡,不会出现一边倒的局面。

这样的改革,就是在于调动朝臣的积极性,让每个朝臣都觉得自己所处的机构是非常重要的,既能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又能促使国家的权力不至于滥用。

权力虽然被分散了,但是每个机构都拥有着各自不同的权力,在办理公事的时候。可以专心的办理属于自己权力范围里的事情,如果有越权行为。肯定会受到其他机构的约束。也就是说,权力看似分散了,但却很集中,因为在办理权力范围内的事情,其余权力机构根本无权干涉。

改革的研讨会上,张彦就各个改革细节,和在座的众人进行了一番仔细的商议。在座的众人也知道改革势在必行,胳膊也拧不过大腿,于是从最初的反对,变成了顺从,并且积极的投入到改革的研讨会中,对各个权力机构该干什么事情,又分管哪些事情,都进行了一番了解,也好适应改革之后,他们的仕途。

研讨会从早一直研讨到晚上,经过一天紧张的讨论和再讨论,最终定下了一套改革的方案,并将这个改革方案,定成了改革的最终确认书,每一个人,都在这份确认书上签字,表示赞同改革。

当张彦最后一个在这套改革方案的确认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时,提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这些天来的担忧,也终于烟消云散了,换来的是大家一致的赞同。

第二天,张彦便率领众人返回彭城,开始着手实施改革计划。

回到彭城后,张彦率领文武百官,有史以来第一次踏入了皇宫,去向当今的皇帝进行奏报。

刘冯年幼,之前被战马踢伤虽然已经痊愈,但对于朝廷上的政事还没有一点感知,所以便由公孙太后在一旁倾听。

之后,朝臣们纷纷进言,要求改革,并且呈现出一套十分详细的改革方案,直接递给了皇帝刘冯。

刘冯哪里能看得懂这些?还不是转交给了公孙太后,可是当公孙太后看完这套改革方案之后,只觉得头皮发麻,心中暗想道,这可是杀人不见血的改革方案啊,如果这套改革方案实行了下去,那么皇帝岂不是真的形同虚设了?

但转念一想,刘氏皇族至少可以因此而得到延续,至少刘冯不会再遭受杀身之祸。

此时此刻,公孙太后想的很多很多,但无论他作何打算,改革是势在必行,朝廷之上,也由不得她了。

最终,公孙太后无奈的说出了一句“准奏”,便彻底的结束了刘氏皇族传承几百年的至高无上的权力。

此次朝会,张彦一言未发,但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无人提出反对的意见。

之后,张彦便开始大刀阔斧的实行改革,首先废除三公九卿的制度,在朝廷设立内阁,自任内阁的丞相,接着设立尚书台,都察院、大理寺三大权力机构。

由于此次改革的特殊性,所以官员直接由摄政燕王张彦进行任命,陈群被任命为户部尚书,杨彪为吏部尚书,司马芝为刑部尚书,邴原为礼部尚书,华歆为工部尚书,国渊为兵部尚书,王朗为都御史,顾雍为副都御史,董昭为左都御史,孔融为右都御史,蒋济为佥都御史。张昭为大理寺卿,泰山太守诸葛瑾,为大理寺少卿。另外张彦又重新任命一直在野的田丰、沮授二人分别为兵部左侍郎和兵部右侍郎,而司马朗、杜畿、郗虑为大理寺正,其余原有百官,都被张彦进行了合理任命。

另外,作为此次改革的一个重点,军队也受到了一些影响,张彦废除了原有五虎将军的称号,重新对军队的官职进行了任命,自己自任大将军,统领全国兵马,赵云为骠骑将军,张辽为车骑将军,许褚为卫将军,太史慈为前将军,徐晃为左将军,甘宁为右将军,张郃为后将军,七个人全部挂上将军衔,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