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县里的衙役虽然比刚来时,有了点精气神,士气也有了提升,但是终究还是群乌合之众,根本当不了大用。想在香山站稳脚步,打好根基,还是离不开瑞恩斯坦这个洋人。
瑞恩斯坦见了李炎卿,也是不住的挑大指“好样的,好样的。没想到你刚来几天,整个香山气象焕然一新,那什么香山自治联盟,也不怎么闹腾了。据说梁瑞民发话,要断了他们的财源,他们也就没精力折腾了。刘县令是我这些年见过的支线里,表现最出色的一个。看来我当初给你帮忙,是个正确的不能再正确的选择。”
“瑞恩老兄,您太客气了。咱们今天不谈这个,说点正事。上次我看你这小旗所,买卖也不怎么兴旺,难道你老兄,就不想招兵买马,扩充人手?”
锦衣卫一个小旗所按编制是十个人,可是大明各地的锦衣卫所,都有大量的军余、力士填充,超编是正常的,不超编是不正常的。可是瑞恩斯坦手下,也就勉强能凑出正编制名额,显然也是受困于钱粮不足,扩充不了实力。
“我怎么不想扩充部下?可是扩充出来的部分,朝廷是不给钱的。锦衣卫在香山的处境,也不比你衙门好多少,我如果带人上街收税,咱们两个衙门就要起冲突。”
锦衣、地方官府,都是吃着街面上这点效益,很多地方,都为了收税的事,爆发衙役与锦衣卫的群体冲突事件,俗称斗殴。这种对打,多半就是看谁靠山硬谁有理,过去锦衣卫的靠山是陆炳,陆炳的靠山是皇帝,自然是横着走。
如今陆炳已死,朱希忠为人内敛,朝内又是徐阶为首辅,号称群贤毕至,众正盈朝,正是文官当道的时候,锦衣卫气焰大挫。固然亲民官不能与清流官相提并论,但是如果知县和个锦衣卫小旗发生摩擦,倒霉的也只会是瑞恩斯坦。
如果两人位置调换一下,李炎卿倒是可以不在乎,脱光膀子大干一场。大不了就是丢官,我反正都混到香山这倒霉地方来了,还能往哪降?拿丢官吓唬我,当我害怕么?
可是瑞恩斯坦这种铁杆的自带干粮五宝钞,没他这么淡定。在地方关系上,也是宁可自己受点损失,也不敢和亲民衙门发生冲突。若不然凭他的本事,不混锦衣去当水贼,早就发了大财。
李炎卿道:“这事好办,咱们两家不一定是竞争的关系,完全可以携手合作,共同提高,共同进步么。我想的就是,衙门和锦衣卫联合出击,搞一次大行动。为了整顿咱香山的县容县貌,规范市场环境及经营秩序,搞一个整顿县容县貌,百日商业大整顿行动。行动的具体内容,就是规范整个香山县内各门店的经营,对于其经营范围,货品码放,着装卫生以及纳税情况进行整顿,主要手段就是收税和罚款。活动由本地衙役与锦衣卫协同完成,大家齐抓共管,不留死角,利益均沾,皆大欢喜。瑞恩老哥你觉得这个买卖干的过么?”
瑞恩斯坦和他的几个嫡系部下这几年来都穷的厉害,若不是还有点锦衣卫的体面,怕是早就弄条小船,下海去做海贸了。李炎卿肯把县衙门的收入拿出来和他们对分,这当然是高兴,可是到门面收税这事,瑞恩斯坦还是有些嘀咕。
“刘兄弟,你来的时间短,还是不太清楚。这门面铺户,不比那些游商。他们大多有自己的根脚,有的是本地几个宗族家的人开的买卖,还有几个,则与府城里的佐儿杂官有些往来,你动他们,怕是要惹大篓子。你前任蔡知县,也只敢用白条消费,不敢真的带人去收税的。”
“他不敢,我敢。光脚不怕穿鞋的,大不了把我赶回老家种地去,我就不信,我要不出他们的钱来。你们锦衣卫也不必直接动手,只要在后面看着,对方动手打人时,你们再上手也不晚。”
第29章歪打正着(上)
征收商税这事,早在李炎卿的盘算之中。县令四大工作,赋税钱粮应该排在第一位,没钱他干什么来了。
大明号称重农抑商,结果实际就是农税加上各种提编,练饷等等高的吓人,商税一个三十税一外,能收的就剩点门摊,牙税之类,远比农业税为低。更有甚者,就是那些开着门面的买卖人,想尽办法偷逃税款,拒绝交纳。
从明面上看,香山这地方商业十分发达,三街六巷,大小铺面林立。可实际上,这些铺面不曾为大明经济贡献过半文钱,那它有和没有还有什么意义?
李炎卿谈不到是大明忠臣,但既然做的是大明的官,吃的是大明的俸禄,那怎么也得坐在大明朝廷这边。端碗吃肉,放碗骂娘,这种不是人的勾当,他还是干不出来。
以他现在的身份,区区一七品县令,还是个举人出身的杂流,要想在全国范围内,逆转这种多收农业税,少收商业税的现象,那是不自量力。但是在香山县,他却是唯一的官员,那么收一下商业税,还有谁能有意见?
而且香山除了没有佐二之外,还有个好处,就是文风不盛。这地方秀才屈指可数,举人、进士一个没有。那几位中了进士的老爷,如袁三接之流,都搬家到省城去了,宗族不在这边。黄佐的家倒是在这,可他自己已经死了,儿子又不成话,在家里结交朋友,无心仕途,头上只有个秀才功名,还是大宗师看在他爸爸面上关照他的。
这样的社会环境,就使得他的收税行为,缺少许多阻力,没多少人能干涉他,唯一影响他的,就是声誉。这些商家肯定会戳他的脊梁骨,乃至散布对他不利的流言,可是他在乎这个?
养望这种事,那是仕林清流中人才需要的东西,自己一个杂流官,养的什么望?他是彻底的没有顾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大有香山县内,舍我其谁的架势,他想收税,谁能拦的住他么?
如果说过去不敢收,还是考虑武力不足的问题,如今连这个问题都没有了。锦衣卫与县衙门联手合作,其武力上的保障,足以支撑整个行动。
同时,由于衙役在之前的一系列光复县城,恢复香山衙门威严及经济秩序的战斗中,爆发出的强大战斗力及辉煌战果,让香山县的地痞无赖闲汉等等,在黑暗中发现了光明,纷纷前往衙门,要求充当帮役。
与正役不同,帮役是没有正式编制,也没有正式开支的。所费钱粮,由地方自筹,属于地方行政力量的补充,想招多少,给什么待遇,都由知县自己决定。反正也是从你地方财政里支出,上头才懒得管你。
看着下面那群长短不齐的帮役,李炎卿也懒得多说什么,只是吩咐道:“本官手里,还有三个转成正役的名额。另外本县还没有典史,这些岗位,都是留给有冲劲,够机灵的人来做的。至于谁能做,谁不能做,本官现在还没定夺,全看你自己表现了。”
等到当天散衙,先有一个衙役送了只烧鹅过来,又有两个帮役领了个羞的抬不起头的姑娘过来,说是自己的妹子,来给大老爷收拾被褥,做个粗使丫头。等到他们被轰出去,第三个进来的,却是本衙的兵房书办。
“老爷,我那娘子出身书香门第,能读书识字,还炒的一手好菜。老爷虽然试过了九大簋,可是这小家碧玉,家常小菜,自有一番风味。今日乃是小人当值,大老爷可来我家中,尝尝手艺。”
李炎卿忍不住拍了拍这书办肩膀“我本欲引你为心腹,你何以如此?”
那书办扑通跪倒在地“老爷,这是我家娘子点了头的,只要小人能做的了典史,其他什么都不在乎。”
李炎卿自然不会到这下属家去品尝家常小菜小家碧玉的味道,他要是想要女人,带着七百文去掌握香山就好了。眼下要紧的,还是把衙门的人心笼络到手,同时让他们能按自己的安排行事,不至于闹出,自己喊打下面却没人动手的尴尬事。
这些新来的帮役由老衙役带着,操练几日,上街实战了几次,果然合用。他们本就是地面上的牛鬼蛇神,百姓见了,先要胆战心惊。这回有了官衣护身,就更加威武霸道,渐有天下无敌之势。
尤其他们不在正役,犯了事大不了就开革。反正老爷有话,今天开革,明天就起复,怕些什么?结果一次出去,所得战利,可比正役三次出征之获。
眼看大军气力养成,李炎卿一声令下,命张元德挑选良辰吉日,大队人马誓师出征。适日天空碧蓝如洗,阳光普照,李炎卿连喝几声“好兆头,好兆头。今日天公作美,我军此战必胜。”
一干衙役并锦衣卫中人,皆饮了壮行酒,又带好了应手家伙。这段日子县衙门战果累累,手中有了积蓄,衙门里的武备也就大为提高,正役挎腰刀,帮役持木棒,县令将乌纱丢在一边,却换了顶武士巾,官服下摆一撩系在腰里,做了个小衣襟短打扮模样,手中也提了条水火棍,走在队伍最前端。
等一出衙门,就有百姓高喊“大事不好,这一回是县太爷亲自带队下山,大家快跑啊。”
这些日子被帮役们搞的焦头烂额的小贩发一声喊,就四下散去。那些帮役只好道:“今天这事与你们无关,不要乱跑,再跑逮到以后就罚款了。都老实待着,我们今天对付的是商铺。”
相似小说推荐
-
三国之天下我做主 (君子毅) 起点VIP2015-12-06 秦汉三国 国术少年高远,意外穿越来到三国,重生在高顺儿子身上,竟然还是吕布的女婿! 本以...
-
革兴大宋 (啃肉兔) 起点VIP2015-09-15完结这是一本普通的穿越架空历史型小说,讲述的是一对大学毕业小夫妻魂穿北宋之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