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和张仲景对视一眼,摇头道:“高将军的理念是好的,恐难以实施和维持。”
高远笑道:“我这里什么都不缺,就是缺二位神医这样的导师。若是二位愿意留下来,我马上就成立医学院,先从军中挑选好学之人。再从民间招募有为之士,但凡学医有成者,我高远负责给他们发放俸禄,当然,其中愿意自立门户,我高远也会大力扶持。”
他又说道:“我并州百姓皆有土地,未来勤劳致富不在话下,得病求医是必须的。”
他这是借用后世公立医院的性质,当然,若是不盈利,很难维持下去。但是高远治下百姓富裕是肯定的,维持公立医院是不成问题的。
华佗和张仲景闻言,老眼瞪得贼大,精光连连闪烁。
高远充满“蛊惑”的说道:“医学的大发展就在眼前,天下万民就会因此脱离病苦,不知二位先生,可愿助高远一臂之力?”
他所说的,就是华佗和张仲景这样的医生毕生的心愿。二人当时就跪了,拜道:“若是如此,小老儿愿为将军效力。”
高远大喜过望,急忙亲自下堂,搀扶起二人。
就此,高远开始了医学院的建设,华佗和张仲景自然是院长。
对于高远来说,军医是重中之重,所以他立刻命令司马懿和徐庶,从军中选拔良才,第一时间加入医学院。而从这一天开始,高远的军队,就成为这个世界上,第一支有正式医护兵这个新兵种的军队。
高远组建了军医营。
另一方面,许都。
话说曹操这段时间过的很不愉快,每日黑着脸。
但凡他身边的人,皆知司空恨高孟严入骨。这一日,程昱偶有所得,前来见曹操,就被曹操召唤到了厅堂。
曹操的脸依旧很黑,这来自于袁绍的压力,他败在高远手下,已经无多余的兵马。只能是祈祷刘备孤军在徐州多顶一段时间,他这边好招兵买马,重整旗鼓,“一定要坚持到秋粮下来。”这便是曹操的祷告。凭借他的地盘,秋收的钱粮下来后,就意味着可以再次扩军了。
“仲德有何事见我?”曹操问道。
程昱一礼,面带邪意,笑道:“主公,今日打探到高孟严的军师徐元直的家在颍上,他的父亲和弟弟都已经过世,只有徐母一人在堂,无人奉养。那徐元直是个大孝子,若是能将徐母请来,母亲唤子,那徐元直一定会来投主公。主公因此又添贤才,而高孟严则断一臂膀。”
曹操一听,连连点头,沉声道:“若不是徐元直,我的离间计必定是会成功的。此等有才之人决不能留在高远身边成其羽翼,此事仲德负责,快快去请来徐母,好生招待,让她召唤儿子归来。”
ps:感谢:醒阅书中的月票。
感谢:会计机构负责人、鑫仔恶魔打赏。
第一百三十八章徐庶辞行
程昱马不停蹄,带领甲士,一路来到了颍上。并在当地官员的带领下,直奔徐庶家中。
然而,从大开的院门走进去的时候,才发现人去屋空。
事情没有办好,程昱的急迫是可以想象的,他立刻命令手下四处打听,终于从邻居那里得到了蛛丝马迹,也就是一天前,来了一伙人,大马车将老太太接走了,具体去了那里,就不得而知了。
“完了!事情成了这样,回去主公会怎么看自己?”程昱焦头烂额的时候,不免就在房间里发现了些字迹,一看就是女人,估摸着应该是老太太的笔迹。于是他眼珠一转,又了一个新的主意。
当程昱返回许都汇报后,曹操果然露出不满的表情。
程昱急忙说道:“主公,我这里得到了徐母的笔迹,可临摹一番,诈传书信给徐庶。徐庶得信后,一定会返回颍上,入境的时候,便派出人马抓住。”
曹操一个眼大一个眼小,露出沉思的模样,心说没有了徐母,估计很难让徐庶效忠,然而,决不能让他帮助高孟严。抱着这样的想法,曹操同意了程昱新的主意,并依旧让他负责此事。
于是,程昱模仿徐母笔迹,就让心腹之人持信前去河内。他刚刚派走心腹,就又叫了回来,重新又写了一封。就此,他便派出了两个心腹,后写的先走,前面的后走。另一方面,又安排人手,就在岸边等着,等到徐庶一过黄河,就拿下。
三日后,河内郡。高远将自己的官署让了出来,作为医学院暂时的校址。而渡过最艰难时期的高远也会在不久后,将大本营搬迁到治下的中心地带晋阳,以便更好的坐镇中枢,掌控全局。
这一天,是医学院第一次公开招生的日子。所以。高远和他麾下重要的文武徐庶、司马懿、张辽、赵云等人全来了。
大门还没有开,华佗和张仲景就十分担忧,因为以前的时候,他们求人来学,也没有人愿意来。
华佗不禁担忧的望着高远,道:“主公,会有人来吗?”
高远一笑,其实他是从外面来的,已经知道了一些情况。然而看这二位医道元老的模样,还是给个惊喜比较好,于是他便示意徐庶等人后,道:“应该会有人来吧?”
华佗和张仲景侧耳倾听,便发现门外没有人任何动静,若是有人来,一定是有动静的。
见到高远也拿不准,又听不到声音。张仲景不禁打退堂鼓,一边后撤。一边道:“我还是去给军医营的学员上课去了,元化兄在这里等待新生吧!”
华佗一把拉住了他,白胡子一甩道:“同进同退!”
张仲景也是白胡子一甩,一咬牙道:“也罢!”
原来是两位元老岁数大了,生怕一会没人来学,这导师的老脸就算是丢了。高远等人看到后。一阵窃笑。
日上三竿的时候,吉时已到,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医学院的正门终于是打开了。
没人!只有一队士兵,在门外警戒。
华佗和张仲景顿时十分失望。连连摇头。然而,突然之间风云色变,一群人就涌了出来,顿时之间从门可罗雀,变成了人气鼎沸。原来是街道上士兵都拦着呢,这边开门了,才放了过去。
只见人山人海的人堵死了大门,大叫着要报名,若不是侍卫在门口拦住,早不知多少人冲进来了。
“哎呦!”华佗二人那里见到过这样求学的阵仗,连退数步,若不是互相搀扶,差一点就瘫到地上。
高远笑道:“恭喜二位院长,可以从中挑选良才入学,这第一期,暂定一千人。”
“什么!”华佗立刻强硬起来,以前招募一两个学徒就乐了,如今面对这数千人规模,面露激动他的看到了医学的大发展,他甩来张仲景走过去,道:“主公,不能只招募一千人!”
高远心说这老人家,刚才还怕找不到人,这时候到时成了怕招的少了,急忙道:“元化老先生,还有下一期呢,等到规模扩大后,一定能够招募更多的人。话又说回来,您老也教不过来这么多学生呀。宁缺毋滥,另外,要挑选有德行的良才。”
张仲景急道:“那也不能一千人。”
高远只好说道:“那多少人?”
“怎么也要两千人!”
“也罢!”高远心说既然你们不怕累,我还巴不得呢。
于是,这事情就定了下来。华佗和张仲景那叫一个“趾高气扬”,就来到门口一座,开始挑选学生了,对于挑选学生他们还是有经验的。他们已经快六十了,这辈子加起来才教了百多个徒弟,这边一家伙就是二千人。便感到医学发展就在眼前,理想得以实现,因此个个精神抖擞,老当益壮起来。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来学医,是因为高远的政策好,学医给俸禄,那就是吃“皇粮”了。陡然,学医就在高远的治下,从泥饭碗成为了金饭碗的行业。
有了这些准医生,高远公立医院的政策就能够得以实施。
从医学院回程的时候,司马懿忍不住说道:“百姓有了地,就富裕了起来,富裕了,就要提高生活水平,得了病就会花钱诊治。主公成立这医学院,将来成立专门的医院,不但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还能够创造就业机会,还能够有额外的财政收入,真是一举数得。”
高远没想到,司马懿还有后世的经济头脑。
而徐庶却是说道:“百姓多以疾病早亡,主公善政之仁德,惠及百姓!”
高远一心为民,出台的政策都惠民。张辽、赵云等人,最近时常旁听军中教导员的课程,追随高远的心气更高了。而徐晃、于禁,也时常旁听。便更加庆幸,当初弃暗投明的举动。
随着高远治下思想教育,全民教育的铺开,追随他解救天下百姓,不但成为治下臣子的目标,也成为了治下百姓的理想。
上报国家。下安黎庶,解救苍生,匡扶社稷,这原本就是名臣良将的理想。
而过上好日子的百姓,也想要其他百姓,也能过上好日子。
高远治下大发展,晚上回家的高远也忙着“种地”,一次要种两块地。一边种地,一边还想。来日就找华佗、张仲景,能点滋补啥的方子,也好快点种上。省的太夫人貂蝉,和两位夫人,每日操心。
这一天晚上,高远正在哼哼唧唧忙种地的时候,徐庶在他的府上,也召见了一位“走卒”。
相似小说推荐
-
三国之袁氏枭雄 (寂寞剑客) 起点VIP2015-12-05 秦汉三国 一个历史类网络小说爱好者,因为一次空难意外穿越回到两千年前,成了袁术与婢女...
-
唐朝大宗师 (暖阳倾城) 起点VIP2014-09-23 两晋隋唐 相传有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秦轩曾穿越唐朝,并成为一代大宗师! 据说对联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