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因为这种优势,孙可望才敢大胆让李定国和刘文秀领兵。
可是随着李定国攻占广西,击杀孔有德后,他感觉李定国实力太大了,于是开始猜疑。
这其实不是不能容人,而是没有自信,不自信能够一直统领李定国这样的大将。
相比杨潮一直大胆的让手下总兵十万的自信,孙可望还是摆脱不了一个小农出身局限。
如果政治水平够高,其实应该大大赏赐李定国和李定国手下的将领。
孙可望此时才是朱慈焕任命的节制天下兵马的节将,李定国不过是他手下一个先锋罢了。
李定国能打,他不应该猜忌,而应该感到高兴才对。既然李定国能打,那就委任他为先锋,不断的让他去进攻清军,然后跟在后面派遣自己的心腹占据城池防守,李定国打的胜仗越多,孙可望获取的利益越多,至于李定国因此得到威望,那又如何?朱元璋打的胜仗,哪里比得过徐达!
但是李定国显然还没有觉悟,他依然处在胜利后的喜悦中,部下士气也极为高昂。
连杀清军两王,让李定国的声望如日中天,通过江南报的宣扬,整个天下都知道了他的大名,已经是杨潮之下,最有名望的战将了。
作为一个崇拜卫青、霍去病的将领,李定国此时意气风发,根本就没有发现一个危机已经逼近。
杨潮都能看到孙可望在猜疑李定国,洪承畴这样的老狐狸自然也抓住了这个机会。
此时洪承畴已经不敢小看李定国了,他惊讶的发现,杨潮是真的在配合李定国行动。
这让洪承畴开始部署一个陷阱,他将湖南西部已经调去防守孙可望的不少兵力抽回,同时将坐镇长沙的大将尚可喜派遣南下,集结了二十万大军,由尚可喜统领,要一战灭掉李定国。
而这时候李定国却分兵三万去攻打宝庆。
尚可喜先锋部队沿湘水南下衡州府,很快就将兵力空虚的衡州府团团包围。
但是这时候突然李定国本人出现在了湘潭,突袭了清军压阵的屯齐八旗兵。
此时清军的八旗兵已经远离了第一线,多尔衮下达过严令,要求八旗兵只作为攻坚兵力,不到万不得已不得动用八旗兵。
可谁想到李定国竟然从宝庆突然北上,绕过了尚可喜的主力大军,偷袭湘潭的八旗呢,屯齐一下子大败,几乎是孤身逃回了长沙,湘潭被李定国占领。
洪承畴也难免有些震惊,哪里想得到李定国用兵会如此大开大合,根本就不顾一城一地的得失,他除了暗骂一声“流寇”之外,只能咬着牙调遣尚可喜派兵回援。
洪承畴认为李定国偷袭湘潭,目的在于防守空虚的长沙,但是他又一次想错了,李定国竟然放弃了湘潭,而起没有带兵进攻长沙,而是又一次南下,又一次绕过宝庆府,攻击了尚可喜围攻衡阳的大军。
此战,李定国再灭一王,乱军之中,斩杀尚可喜人头!(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五节还得看自己
新书求收藏:《大国崛起1900》
————————————
对于李定国的飞速崛起,宋坤等将领是看在眼里的,不由得有些羡慕,但同时也有些敬佩起来。
自从收复了广西之后,杨潮就让宋坤派遣一批军官到李定**中做观察员,学习李定国的用兵。
一份份战报从这里传回来,让宋坤看的时而热血沸腾,时而嫉妒不已。
宋坤自认为他做不到李定国的大规模机动,别说他做不到了,就是杨潮军中机动力最强的赵康部骑兵也无法做到。
李定国的军队主力四万人,可是他打仗是家属随军的,成为老营。
主力在前方作战,老营在后方生产,前方打坏的兵器、铁甲会随时送回数里之外的老营修复,充分保证了在流动中士兵的战斗力。
有老营在后方,前方士兵的作战意志极为坚定,因为退后就意味着老营的家人受难。
而且别以为老营就是一些老弱病残,恰恰相反,这里是工匠、医生和妇女,就是其中的妇女也都是壮妇,不但可以撒开了大脚丫子跟着部队长途跋涉,关键时候,也能拿起武器作为疑兵。
宋坤就知道,衡阳城中,防守的,其实正是一万主力加五万老营妇孺,却挡住了清军,二十万大军的围攻。
李定国带领的三万大军,还有五万壮妇,经常是妇女做疑兵。而李定国主力突击。经常打的清军措手不及。
攻下湘潭之后。李定国就是让三万妇孺大张旗鼓的沿着湘水南下,而他亲自带领主力,又一次从宝庆府绕道,回援衡州府,并且跟衡州府守军里应外合,猛攻城外清军。
另一个关键是,李定国本人打仗,喜欢冲锋陷阵在前。士兵作战有进无退,极为英勇,在衡州城外,就是李定国首先确认了尚可喜的主营大帐,在清军没有发现的情况下,夜袭清军,火烧连营,并且很幸运的直接斩杀了尚可喜,才让清军二十万大军直接崩溃,他一路追杀到了湘潭。
二次衡阳大劫。李定国斩杀八万,俘虏五万。尤其是击杀尚可喜。
这样的战功,已经让他的名气隐隐可以跟杨潮分庭抗礼了,却也让多尔衮和洪承畴更为头大。
多尔衮这次真的发怒了,直接下旨斥责了洪承畴,而洪承畴也承认自己的失算,上书请罪,但是清廷没有答应他的辞职,而是让他继续经略湖南。
但是面对损失了二十多万兵力的现状,洪承畴认定湖南已经守不下去了,他请示清廷,放弃长沙,退守岳州,尽全力保住湖北。
多尔衮被迫同意了这个方法,让洪承畴退兵武昌后,由勒克德浑在这里坐镇,让洪承畴进京复命,商讨江南明军的这一波让人无法应对的攻势。
“以不变应万变?”
多尔衮恼火的在大殿中走来走去,殿下坐着一个老头子,依然那么云淡风轻,可是一股深深的疲惫却难以掩饰。
洪承畴的模样,让多尔衮也不好太苛责他,他扪心自问,若是换了任何一个八旗将领,未必做的比洪承畴更好,甚至很可能早就大败亏输,洪承畴主要用绿营兵,竟然能跟江南相持成这个样子,多尔衮已经很满意了。
但是他不能不恼火,又折损了三万八旗兵,其中三千两白旗精锐更是让他心头滴血。
虽然他已经彻底的将八旗势力降服,但是内心深处,仍然将两白旗看做自己的心腹,其他各旗总是很难让他放心。
灭了豪格和济尔哈朗之后,两黄旗和两白旗的旗主都换成了他的心腹,但他依然更信任两白旗,所以这次派出了两白旗三万精锐,协同蒙八旗和汉八旗共三万人攻打李定国,没想到竟然一战而溃。
而之前洪承畴却一直小看大西军,始终把注意力都放在杨潮身上。
虽然换做多尔衮,也会这么做,毕竟突然冒出来一股势力,是不可能让他转移注意力,放松对江南杨潮军的防备的。
“不错,以不变应万变!”
洪承畴很果决的说道。
多尔衮哼道:“变变变,还能怎么变?”
这几年确实在变,可是越变越坏,一次比一次坏。
洪承畴依然沉静,看到洪承畴这样子,多尔衮知道他心里已经有了完整的策略。
“老大人还是跟本王好好说说吧。”
多尔衮不得不耐着性子请教道。
洪承畴不卑不亢道:“遵命。王爷以为,杨潮能容得下西贼(大西军)否?”
多尔衮摇摇头,他以为杨潮跟他一样,都是一个枭雄,这样的人物不可能容得下别人。
洪承畴又问:“西贼能容得下杨潮否?”
多尔衮又摇摇头。
洪承畴淡淡道:“朱元璋遇张士诚、陈友谅尔!”
多尔衮猛然惊醒,他也算是熟读史书了,自然知道当年元末汉人起义,张士诚、陈友谅都跟元军打的不可开交,唯独朱元璋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为战略,慢慢积累实力,先剿灭了张士诚和陈友谅,最后才挥军一击,将元朝灭亡。
现在的形式可不就跟元末一样吗,虽然洪承畴把清廷比作苟延残喘的元朝让人颇为不快,但是多尔衮却不是太过于计较,他反倒很认同洪承畴的分析。
“老大人,也不肯坐看江南明军内讧啊!”
多尔衮感慨道,当年元末农民军互相内讧的时候,元朝廷坐视不理,坐山观虎斗,可惜朱元璋将对手一个个消灭之后,就轮到灭元朝了。
洪承畴道:“纵西贼,压杨贼!”
多尔衮点点头。现在江南的情况是。杨潮独大。而大西军强势崛起,这两股势力如果不碰撞,那几乎是不可能的,汉人的历史上就没有出现过这种两强相邻而太平无事的情况。
但是杨潮根深蒂固,大西军刚刚崛起,清军要做的,就是打压杨潮,不让杨潮能够从容吞并大西军。如果大西军攻打杨潮,则配合大西军行动,这样不断的让大西军和杨潮相互削弱,等他们内斗的差不多的时候,清军也积攒够了力量,然后一鼓而下,将江南扫平。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是能玩转这一手的,必须得是高手中的高手,否则战场瞬息万变。谁也不敢说当年元朝也是这么个打算,可最后还是失控了。
相似小说推荐
-
超级强兵之使命之刃 (袁诺) 创世VIP完结:2015-06-15袁阳永远记得曾经有人对他说过的一句话:“这世上有两种力量能让人变得强大,一种叫...
-
烈明 (睿士) 起点VIP2015-12-11 两宋元明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是大明皇室用生命践行的誓言。 即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