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回到明末当军阀 (狂人阿Q)



还是因为士兵先军纪败坏,然后百姓厌恶他们,造成这种恶性循环。

杨潮不想去追根溯源,因为这很可能是一笔糊涂账到底是谁先有错,造成了这种恶果,杨潮只是一只默默坚持,让自己的士兵保持良好的军纪,一开始效果还不明显,但是随着一次次胜利,还有跟百姓慢慢的交流,杨潮的军队跟百姓的关系已经改善了,尤其是在淮扬、海州等地,杨潮的军队入城,绝对不会引起百姓的恐慌。

相反有很多老百姓十分欢迎士兵住在他们家中,愿意给士兵提供一些房间。而士兵居住在百姓家中,杨潮则下达过各种命令,比如让士兵闲暇十分帮百姓做做事情了,修修房子,打打水等等,军民关系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改善,一步一步互信的。

所以后来百姓心中已经产生了这样的潜意识,明军是明军,杨家军是杨家军,杨潮的军队也向岳飞、戚继光这些名将一样,获得了这样的专属称谓。

杨潮以前以为,这种某家军的称号,只是单纯的以将领区分军队,没有什么深意存在,但是现在已经明白,这是百姓为了区分好的军队和坏的军队,才慢慢叫出来的。

而且一旦叫出来之后,也就演化出了一种特殊的归属感,杨家军的士兵已经从被动的接受军纪,变成了主动遵守军纪,尤其是在老百姓面前,他们更是自觉自愿,平时或许是一个懒懒散散的人,训练中经常挨板子,可是当出去的时候,绝对是笔挺的样子,刻意将他们军人的风范展现出来。

这种情况让杨潮十分满意,他依然记得几年前,带着王璞、李五六他们那批人第一次北上勤王的时候,在路上遇到百姓的时候,老百姓厌恶士兵,而自己的军人也有一种军户低人一等的自卑心,跟普通人接触到的时候,往往不自觉的低头走路,而现在他们的脖子昂的比谁都高。

军队已经拥有了荣誉感。这荣誉感是怎么来了,并不仅仅是因为一次次胜利,更是因为得到了百姓的认可,甚至尊重。

杨潮军队能够一次次大胜仗,未必没有这种深层次的精神在里面,所谓仁者无敌,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是有道理的。

反观清军,通过恐怖,通过武力统治,即便成功的统治了中国三百年又如何,从始至终反清复明的旗号从来没有消失过,这绝对不仅仅是汉人的狭隘民族观,而是因为留在记忆深处的那种伤痕。

纵观历史,成功的少数民族政权不是没有,比如契丹人建立的辽,他通过用汉人的方法统治汉人,用契丹人的方式统治契丹人两套机构,几百年中让辽汉两族各自满意,自始至终也没有听说辽国境内有什么反辽投宋的声音。

广东事件,不但让杨潮震惊,甚至让军事行动都推迟了下来。

已经接近年底,杨潮让谢飞暂时留守肇庆,继续休整,过年后在采取新的攻势。

而让宋坤进驻广州,开始收编广州各地武装,投降的清军、绿营,只要罪孽不明显的,还是接受他们的投诚,最重要的是,要收编在各地活动的起义军,无论他们是农民起义军,还是旧明军,只要肯投诚,都欢迎,当然前提是他们接受杨家军的改变,并且接受系统的训练。

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杨潮没钱了,不得不暂停军事行动。

杨潮其实已经很能挣钱了,每年公布的财政清单,每每让小朝廷的文官愤怒不已,让北京的多尔衮感到牙花子疼。

今年杨潮进账已经超过了三千万两,商税成功突破了一千万两银子,粮税增长倒是不大,有了江西和浙江两个产粮大省,也不过增加到了八百万两银子,当然一千万担粮食没有计入其中,钞关通行费用是七百万两银子没有增长,关税收入五百万两也没有大的增长,光是银子就收了三千万两,如果将粮食算进去,市价就值两千万两银子。

光是三千万两银子的税收,就足够震惊天下了,崇祯皇帝竭泽而渔加征三饷的时候,整个天下的税收也不过两千多万两银子,却逼的天下汹汹,李自成动辄啸聚数百万人。

而杨潮却只用了半个天下,就征收到了这么多银子,但是就算是最有偏见的缙绅阶层,也不得不承认杨潮治下“百姓日宽,食用日贱”等语。

如果这还只是让小朝廷和清廷感到奇怪的话,那么杨潮还卖出了三千万两银子的债券,向江南等地借了三千万两银子就让他们感到不可思议了,以小朝廷那些不太清楚情况的文官看来,这种借债显然是搜刮民脂民膏的一部分,李如月一直认定,杨潮这是在用宝钞恶法。

中国古代的士大夫阶层,往往有一种矫枉过正的治理习惯,秦国二世而亡,就认定秦国一切都是坏的,汉代一开始采取分封制,大量的刘姓诸侯分封天下,可是没几年就开始征战不休了,到最后还是必须大一统。秦国的法律森严,他们不知道略加修改,却一反法治两千年。

大明朝初期,朱元璋觉得印刷宝钞,可以控制天下之财,好像印多少钱就有多少钱一样,皇帝可以控制天下的财富了,于是干脆禁绝了金银和铜钱的流通,他儿子朱棣也坚持这种做法,但是发现到后来,百姓私钱根本就禁不住,而宝钞却没人肯要。

原因就是,朝廷滥发宝钞,却不肯回收,不肯用真金白银收回宝钞,朱棣只是在无奈之下才设立了钞关,要求用宝钞交税,打算通过这种方式收回一部分流通的宝钞,可是宝钞继续滥发,而钞关的官员甚至都不想要宝钞,弄到最后从宋代良好经营,元代虽然不太稳定,但是始终延续了几百年的纸币制度,就在大明朝两个不通经济的皇帝手里玩废了。

而文官则不思索其中的道理,反倒一耙子打死,坚定认为印刷纸币就是坑害百姓,宝钞是恶法,从此讳莫如深,但是按照他们的道理来讲的话,这是祖制啊!

而杨潮印刷纸币,出售债券,全都是纸质票据,看不懂的文人不去仔细琢磨其中道理,反而一口咬定这就是在利用钞法劫夺民财。

但是他们骂的凶,却不妨碍杨潮治下经济随着更容易流通的纸币的出现,一天比一天更活跃,税收收入也一年比一年增长的快速。(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节低息债券

新书求收藏:《大国崛起1900》

————————————

后世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在有足够劳动力和原材料用以增加生产力的情况下,货币增发不会推高物价,只会增加商品和服务。供需联动,物价不受影响。

后世德国一战后经济紧缩,黄金储备全部用来坏债,通货膨胀到了买面包需要用车拉钱的地步,经济完全崩溃!

希特勒上台后,采用货币改革,发型大量没有黄金支持的货币,反而瞬间就改变了德国经济。就是因为用生产力来给货币做支撑的原因。大量的货币增发,只要有相应的生产就绝对不会引发通货膨胀。

而大明朝缺乏原材料吗?在农业经济时代,原材料基本来自于农业,江南的农业似乎足以为手工业提供充足的原料。缺乏生产力吗?农业时代的生产力主要就是劳动力,而劳动力在中国似乎从来不是个问题。

在原料和生产力都不缺乏的情况下,发行相应的货币,不但不会通货膨胀,反而是刺激生产。

当然大明朝的文官还达不到后世著名经济学家的境界,其实杨潮也是一知半解,他只知道后世都是纸币这种信用货币,所以不想让货币受制于白银这种中国稀缺的金属,所以才建立了江南银行,并且通过发行债券,以白银的名义,将官府信用变成了货币。

以后世会计学的观点来看,货币其实没有什么神秘感,只是用来进行货币统计的一种工具而已,就像工匠手里的尺子一样,只是用来衡量生产和消费的记账数据而已。

而在大明这种极度缺乏重金属的经济体中,短缺的贵金属相当于让会计工具短缺。造成因为无法入账清算导致生产无法自然扩大到她应有的程度。

当然杨潮也担心货币供应过量引起的通货膨胀,甚至导致自己打造的纸币系统崩溃,所以他一直很关注物价水平。

让拿骚组织银行会计人员,将市面上最常见的粮食、棉布、丝绸、瓷器甚至木材等一百种消费品和基础原料价格进行不间断的统计,作为一种物价指数。

这个物价指数结果显示从纸币发行到现在,物价水平只增加了百分之五。这算是很低的通胀指标了,老百姓几乎感觉不到物价上涨的程度。

拿骚也认为杨潮设计的货币体系是有效的。

但是他依然强烈反对在没有白银作为储备的情况下,印刷超额的纸币供应,哪怕这些是以官府债券作为保证也不行,也就是说,拿骚拒绝印刷纸币来交换官府的债券。

江南银行建立三年来,已经收存了两千万两的白银,但是已经印发了五千万两的银票,其中三千万两就是用来购买官府发的债券。已经超过一半纸币没有相应的白银作为保证,拿骚认为已经到了极限。

要知道荷兰的阿姆斯特丹银行,为了维持稳定,一直都不像个人客户提供贷款,只进行最为保守的存款、汇兑业务,这两种业务,几乎没有什么风险,基本上印刷多少银行券。阿姆斯特丹的金库中就有多少金银。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