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都不稳,天下能稳就怪了。
如果换了杨潮,肯定不会杀文臣。
在杨潮看来,崇祯皇帝杀文臣,泄私愤的要可能大于严国法。
要说打了败仗,最有责任的,是那些带兵的将军,可是将军们手握重兵,尤其是明末军队严重私人化,最有战斗力的往往都是将领的家丁私兵,普通兵士一般只是炮灰。
因此皇帝不敢杀武将。
但是他敢杀文臣,所就杀了,这不是泄私愤是什么。
明朝积重难返了,但是任何时候,都有最正确的选择,显然崇祯皇帝没做出正确的选择来。
在错误的时候。做了错误的事情。
要是换一个人当皇帝,能够怀柔,保持一个稳定的指挥机构。先将民乱平息下去,然后在谈改革。
虽然崇祯皇帝接手的摊子很烂。但是大明朝这么大,科举选拔制度一直都很完善,人才还是层出不穷的。
比如熊廷弼,此人就有能力,只是性格太不让人喜欢,史书评价,如果有此人在,辽东不会丢。但此人被皇帝杀了。
还有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等人都是精通军略文武双全之人。
可惜洪承畴战败投降了,卢象升死于内斗,孙传庭也差点被皇帝杀了,实在没办法了才从牢里把他拎出来,临时受命的孙传庭后来死于战场。
除了这些人,死于战场的文官成百上千,许多还是很有气节的。
局面不好,手里有人却没用好,这才是崇祯皇帝最后只能吊死自杀的原因。
杨潮的感慨,让李香君和顾湄都不说话了。天下的大局,她们多少知道一些,但是让她们弹琴唱曲可以。让她们评价国事,就没有那个眼光了,她们也感到一阵阵无奈,只能被动的期待天下出一个英雄,能够一扫颓势,中兴大明。
当然两人也只是感叹国事多艰,却根本不相信大明朝会亡国。
这种心理很难理解,也很好理解,明朝灭亡前从百姓到皇帝给人的那种淡定。让人疑惑。
大概跟大明朝遭遇过不止一次这种情况有关吧,当年瓦剌大军包围京师数月。被俘了一个皇帝,大明朝也没有灭亡。
因此大家都不怀疑大明朝会度过这次危机。重新成为鼎盛的天朝上邦。
杨潮自然知道大明朝大劫将至了,也许相信的人就只有自己一个人,只有自己一个人有紧迫感,灭国的紧迫感。
下午杨潮就回到军营。
“大人回来了!”
胡全喊了一声,突然呼啦啦一声,一大群穿着各色衣服,看起来稍显瘦弱的青壮跪倒了一大片。
杨潮随即让大家都起来。
这些人都是胡全招回来的新兵,此前三三两两坐在地上,听着胡全给他们讲军营的规矩。
前几天招兵文书下来,杨潮就打算把兵额招满,这两天准备了下,就让胡全等人去招兵。
“招够了?”
杨潮看了看,大概有一百多人。
胡全点头道:“招够了。”
今天早上胡全才出去,下午回来就带回来一百五十个兵,这效率可不低。
杨潮道:“没有遇到困难吧。”
胡全笑道:“没有。到哪里都跟大爷似的供着,生怕不招他们的兵。”
又跟胡全了解了一下情况,杨潮这才明白过来,杨潮这次让胡全在长江边的水军卫招兵,但是没让他去上次自己招兵的那三个百户所,而是在其他的百户所、千户所招兵,杨潮不想自己军中出现大量的小团体。
结果虽然没在那些军所中招过兵,可是杨潮名气竟然都传了过去,不是因为杨潮是南京的名流,不是因为杨潮在十里秦淮名气很大,那些穷军户们哪里会管什么秦淮河,哪里会管你风流不风流呢,他们之所以听过杨潮的名字,是因为杨潮的兵总能领导军饷。
杨潮几个月前招的一百个兵,都是水军右卫的军户,自从他们走入军营,从没有被克扣过军饷,每个月都按时发放两钱银子,这些兵吃穿住都在军营中,因此有钱也无处花,就全都转交回家了。
水军卫所在长江两岸住了两百多年,现在已经成了一个个村子、镇子,但是互相之间的联系紧密,以亲戚、朋友的关系,编制成了一张网络,通过军营中的士兵,和他们的家属,给杨潮当兵能拿到足够军饷的消息早就传遍了。
这么好的待遇,自然是让人眼红。
此前还发生过水军卫所的军户,托杨潮的士兵向杨潮说情,希望杨潮能招哪个亲戚进军营,被杨潮拒绝了几次后,就再也没有人求情了,怕得罪了杨潮,把他们都赶走。他们可是听过,杨潮曾经赶走了几十个孝陵卫的兵的。
许多卫所都巴不得加入杨潮的左司呢,因此胡全这次才那么容易招到了那么都兵。
只是看着胡全招来的兵一个个面黄肌瘦。看来又得很长一段时间的修养,身体才能够恢复过来。
胡全早早回来了。可是另外一队却还没有回来,这次杨潮有三百五十个兵额,让胡全去招一百五十个,另外吕末和赵康一组,招两百个兵额。
胡全回来了,吕末和赵康却还没有回来。
一直等到了太阳西沉,才看到两人带着一大队青壮,吆喝着走回军营中来。
显然吕末和赵康的效率比胡全差了很多。
但是看到两人招的兵后。杨潮就改变了想法,因为这两人招的兵,一个个都更有精神,更强壮。
“大人,标下幸不辱命!”
赵康非常积极的报告道。
本来杨潮是没打算让赵康去的,这段时间一直冷着这个表弟,让赵康产生了一种危机感,眼看年底就要到了,他越来越没有竞争力,论练兵他的兵一直是中流。论功劳,王璞已经斩杀了九个江匪,而他运气不好。连江匪的影子都没见过,论读书识字,他也大字不识几个。
杨潮早就说过,年底会升几个旗总,现在看来,王璞肯定能占一个,许多男也许也能占去一个,吕末可能也会占一个,这就已经三个旗总了。营中还有陈宽和李富两个旗总,如果没有特殊的表现。赵康觉得自己机会渺茫。
此前一直闷头练兵,可怎么也练不上去。因为别人也憋着劲头练兵,大家半斤八两,根本就显现不出差异,所以当杨潮派人招兵,且只让胡全和吕末去的时候,赵康坐不住了,再次主动找杨潮,要求自己也去招兵。
杨潮这次见了赵康,听了赵康的话,对他能主动要求做事,也很满意,因为表弟终于有紧迫感了,不再像以前那么有恃无恐,以为自己是杨潮的表弟,升官理所应当比别人更有优势。
杨潮其实也想提拔自己表弟,怎么说亲戚都更容易相信,只是一直没有机会。
表弟要求后,杨潮略微思索就答应了,不过让他跟吕末一队,一块去招兵,并且告诉他,要他严格把关,这次千万不要给自己丢人了。
赵康得到这个机会之后,确实爆发了以往没有的积极性,招兵的时候,他一个个挑选,严格淘汰,胡全一个人走了三个百户所就招够了一百五十个兵,而他硬是拉着吕末走了五个百户所和一个千户所,才将兵额招满,结果就是,他的兵都是真正的青壮。
回营后,看到胡全招来的兵,赵康大舒一口气,自己总算是把别人比过去了,因此才敢积极的向杨潮表功。
杨潮看了看,满意的点点头:“你们做的很好!”
赵康自然面露喜色,吕末也很满意,废了比别人多了很多的精力,总算没有白费。
杨潮又问道:“文书兵册核对过了?”
之所以本来只打算让胡全和吕末去,就是因为只有这两人识字,而招兵中需要签画文书,不识字可不行。
吕末道:“核对无误,几个百户、千户都画过押了。”
招兵后,名字登记造册,然后让当地军所的百户、千户签字确认,但是军户一般都不识字,就是百户千户识字的也不算多,因此很多时候画个押就行。
这些兵册会交给兵部去入册,就成为在册的营兵。
杨潮点点头:“好,先带这些兵熟悉一下兵营,告诉他们规矩,然后解散吧。”
手下有四百五十个可用之兵了,把总兵额也满额了,如果再要扩张,那就得升官了,升到千总,可以下辖两个把总司,有**百到一千兵额。(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一节坏消息
杨潮没法在军营中安稳待着,招兵后第二天就离开军营,因为南京有一个很坏的消息传来。
不是关于四公子的,不是关于二立社的,也不是关于官府的。
而是王潇哪里传来的,是杨潮家人的消息。
这段时间杨潮一直比较关心家人的消息,更是让王潇直接派人回去打听。
才过了十来天,按说消息没这么快回来的,可是消息就是来了。
原来,杨家人确实在腊月初就启程了,只是到了苏州的时候,竟然被一群书生抢了船。
王家的船夫拉着抢船的书生到了南京后,通知了王潇,王潇感觉事态严重,立马就告诉了杨潮。
“那我爹娘呢,妹子呢?现在人在哪里?”
一听这消息,杨潮就上火了,顿时就顾不得其他了,什么四公子,什么礼部兵部,什么升官发财,统统都顾不到了。
相似小说推荐
-
超级强兵之使命之刃 (袁诺) 创世VIP完结:2015-06-15袁阳永远记得曾经有人对他说过的一句话:“这世上有两种力量能让人变得强大,一种叫...
-
烈明 (睿士) 起点VIP2015-12-11 两宋元明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是大明皇室用生命践行的誓言。 即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