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回到明末当军阀 (狂人阿Q)



这时候就要用减少会试名额威胁他们,减少会试名额一般人做不到,往往要礼部提出,最后由皇帝定夺的。

这次他们招惹到皇亲,如果不识相,惹怒了皇帝,减少江南科考的名额,这样士子们等于把整个江南害了。

对于这些死硬份子,让他们背负一个连累所有江南读书人的罪名,还能起到效果,比杀头的效果恐怕都好。

当然减少会额,也不仅仅是吓唬这些死硬份子,其实也给他们一个台阶下。

让他们心里认为退让不是屈服,而是不想连累整个江南的读书人,有这么崇高的台阶,大概死硬份子心里就能接受了,可以安心回家了。

熊明遇听的不住点头,杨潮说的已经很详细了,他也觉得可行。

但是熊明遇并没有听出绝对的把握。

这不过是那套恩威并用的方法,这方法对流寇都不好使,更不用说对这些书生了,而且书生中还有好几个厉害人物,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因此熊明遇沉默了,他最后还是决定不出兵,但是脸上偏偏露出赞许和喜色。

“好,杨公子就大胆去做,本官许你便宜行事之权!”

杨潮心中也不由大喜,这等于是把这件事的控制权交给他了啊,那么从现在开始,南京城上千的书生的命运,就握在自己手里了。

第一百二十八节预先取之必先予之

上架前最后一周了,收藏惨淡,这周三更,希望大家帮忙收藏啊。

杨潮前脚一走,熊明遇就叹息起来。

“到底年轻啊,做事不知深浅。你也别怪老夫,如果你能做成,百般都好。若是不成,你只能自求多福了。”

熊明遇想着,心中颇有些愧疚。

杨潮走出兵部衙门后,感觉脚下还是轻飘飘的,这么容易就得到了这么大的权力。

熊明遇说杨潮可以调自己的兵,做好了就是大功一件,要封那个门都可以。

可是杨潮总还是感觉那里不太对劲,却一时想不明白。

也没工夫想那些,而是专心考虑书生的问题,书生要求惩治田畹,这要求太难。

但是书生只有这一个要求,可以说他们一开始就把底牌打出来了,没任何退路。

政治斗争的经验还是太差,杨潮从心里就没把这群看似声势浩大的书生放在眼里。

要对付这群书生,杨潮有的是办法。

杨潮之所以告诉熊明遇自己只有八成把握,不过是因为某些手段不好说出来而已。

其实在杨潮看来,把握是十成十,书生闹事,总不能永远闹下去,即使是书生心中其实也是有平息的愿望的,只是此时已经势成骑虎,谁都不能说停就停了,所有人都被势给绑架了。

杨潮要做的,其实只是引导这股势,让势头平息,让所有人有台阶下。

现在书生中带头的人,最有名头的,正是金陵四公子:冒襄、陈贞慧、方以智和侯方域。

这四人文章风流自然是没得说,家世也是一等一,这年头都讲求一个出身,因此他们才能一呼百应。

其中冒襄,字辟疆,出生在如皋城官宦世家冒家,据说冒这个姓是来自蒙古人,甚至可以说冒家在元代就已经是当地望族了。

冒襄才高八斗,十四岁就刊刻诗集,可不是贾宝玉那种富家公子附庸风雅的涂鸦之作,因为当时有文苑巨擘董其昌给他的诗集作序,能劳动董其昌这样的大官僚、大文豪,既说明冒家身后的文坛背景,更说明了冒襄的才情确实过人。

其中陈贞慧,宜兴人,他父亲是东林首领陈于廷,官至都御使之职,加封太子少保。

因此陈贞慧也是著名的官宦家族出身。

其中方以智,字密之,官宦世家出身,方以智祖父官至大理寺少卿,父亲官至湖广巡抚,都是位高权重。

方以智是桐城人,桐城学派在明清极为著名,桐城可谓是这一段时间的文坛风向,从小耳濡目染,又天资过人,还勤奋异常,因此年纪轻轻,今年才三十岁,就俨然是大家了。

方以智现在的文坛地位已经不低,但是跟后世比还差的远了,后世方以智可是以古代文学家、科学家、生物、化学、物理学等全才闻名的,是明代难得喜爱自然科学的大家。

其中侯方域,自朝宗,河南商丘人,家世深厚,祖父侯执蒲官至太常寺卿,父亲侯恂更是户部尚书,北京的实权户部尚书,可不是南京的闲职,相当于后世的财政部长了,侯家家世自然也是一流。

侯方域的文采一流,风流名声也是一流,后世他被尊为清初三大家、四大家之流,认为散文宗师之一,但更让他闻名于世的,则是跟李香君的一段情史,被编成了著名喜剧《桃花扇》流传于世。

四公子中,人品其实也过得去,明朝灭亡后,除了一个侯方域主动跑去考满清的科举,最后做了满清的官外,其他三人都能够做到不出仕清朝。

当然四公子做事的能力远远比不上名气大,但这也是古代读书人的通病,眼高手低好为空言缺乏实干,不能完全怪罪他们。

这四大公子因为各方面都出类拔萃,因此在年轻读书人中间声名显赫,这次读书人“哄闹”一起,四公子很快就成了其中的领袖人物,其中冒襄带人围堵镇抚司、方以智带人围堵六部衙门,陈贞慧带人围堵应天府,侯方域则带人在江南县衙门闹事。

谁也拿这四人没有办法,既有碍于书生声势太大,谁都不想担责任,也有这四人背景深厚,没人想惹他们。

而杨潮则把主意打在了这四人身上。

对于对付这四个平时只知道读书锻炼文学才能,只知道逛青楼博取风流名声的读书人,杨潮还是有信心的,不敢说手到擒来,但也是十拿九稳了。

这四人是书生首领,杨潮可不相信他们没有目的,无非是为了名利而已,名声不用说,这次带领书生大闹江南,以后他们可就不仅是金陵四公子,金陵四大才子,而是全国知名;利也不用说,他们读书,将来肯定是要做官的,现在是书生中的领袖,将来就是官场领袖,考科举需要文采,同样需要名声,名门之后、状元及第,往往就是一种雄厚的资本。

他们要名,杨潮就让他们得到名,他们要利,杨潮就给他们利益。

说不好听点,就是收买他们,后世的剧本中常有反动派收买革命同志的桥段,不过这种反革命的方法确实很管用,就是从内部攻破,最坚固的堡垒,总是从内部攻破的。

离开兵部,杨潮先回了趟家,发现柳如是她们都在。

一见面,柳如是不由担心的问道:“杨公子可顺利?”

杨潮点头笑道:“有劳柳姑娘挂心了,还算是顺利。”

接着柳如是又问情况如何,哄闹能否平息等。

杨潮表示兵部尚书全力支持自己,此事很快就会平息下去了。

柳如是又道:“不知杨公子该如何处置士子们呢?”

杨潮道:“自然是威吓一番,让他们自行退去了,难不成还能抓起来不成。”

杨潮没有隐瞒柳如是,因为此事中还需要这些名妓牵头帮忙。

杨潮接着道:“不过还请柳姑娘暂时保密,此时勿要让书生们知晓,不然他们该有恃无恐了,真闹的太大了,恐怕最后收不了场,不能善了的话,对谁都不好。”

柳如是点头道:“杨公子放心,小女子醒得!”

杨潮又道:“此时还需要仰仗柳姑娘多矣,柳姑娘可愿意出面相助。”

柳如是当仁不让道:“此事因如是而起,累杨公子和江南诸士子于危难之中,小女子自然不能旁观,杨公子若有用到小女子的地方,尽管吩咐便是。”

杨潮点点头,如果南京名妓能够听自己调动,就更是把握十足了。

杨潮立刻道:“所以我们现在第一要务,是先将金陵四公子高高捧起来,让他们成为所有年轻读书人的领袖。”

不仅柳如是吃惊,其他名妓也都吃惊,不是说要让书生乖乖退走吗,那不打击书生士气,怎么反而要捧起书生中最有名望的四公子来,这不是助长了书生的势头,让他们更难退让吗。

平息书生哄闹,确实需要恩威并施,但是威吓也只是吓唬吓唬而已,不可能真的动武,说到底最后还是要谈判的。

如果谈判,杨潮可不愿意跟一大群失去理智的书生谈判,这四人也许同样的年轻冲动,但跟他们四个谈,总好过跟一群人谈的好。

就好像后世的拆迁一样,跟一个能镇得住场面的零头人谈,总好过一家家跟所有的住户谈的好,一家家去谈,最后的可能是根本谈不成。

所以杨潮只会跟领头人来谈,即便是收买,收买几个领头人也比收买全部书生更有可行性。

可现在的问题是,这四公子只是名义上的书生领袖,他们其实完全控制不住书生的行为,所以杨潮现在得帮助他们,帮助他们掌控住书生,让他们成为实际的领袖。

明明是要收拾他们,反而要先帮他们扬名,要做成事情有时候不但没有捷径,反而要主动的走弯路,所谓预先取之必先予之是也。

接着跟几个名妓商定好,全力帮四公子扬名,统统捧四公子的场。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