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这么大纰漏,赵玉非常生气。质问李纲知道不知道何事为重何事为次。李纲没有否认,自己那时候因为要派人通知死者家属,还要不能说真相的劝告太学生和大臣,还得忙碌每天的政务公文,确实忘记了自己负责监督的那批物资。
如果欧阳是皇帝一定会原谅李纲。李纲非常繁忙。每天三省六部的公文要过目,地方官员表章要整理,还要应召到皇宫。这就算了,现在打仗时期,很多调集物资属于兵部的事,赵玉就推给了李纲。毕竟李纲就是因为熟悉军务后勤而当上宰相的。事实上,李纲确实加了物资运输,让厢军的劳力得到最小的浪费。几个战略的突然重大变化的转移也被李纲迅的调配到位!李纲很清楚,一百个厢军的劳动能力,运输地形还有各地物资的情况。但……
欧阳听完道:“杂毛,按我看李相是不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可能是中书省政事堂(宰相部门的办公地点)有人看李相不太顺眼搞的事。”
“为什么这么说?”
“那么一大批物资就地停留几天,而押运的人没有任何情绪或者催促,很有可能是有人和他们说了什么。”欧阳想想后道:“也可能李相批示了,但是中途丢失,没有送到货队手上。”
太虚子点头:“后者可能很大。李大人有个习惯,当天公文不看完,是不睡觉的。这半个月下来,只有三天回府休息。”
欧阳叹道:“看来李相真是很遭人恨,有人敢借这事来开刀。也是巧,偏偏多了桩张俊吞田的事,皇上不可能不会猜想,李纲这性子的人会因为忠直而荒废了一些政务。”
太虚子道:“喂!别说风凉话。好歹李大人对我有知遇之恩。”
“其实很简单啊。让杭州舰队运物资到莱州就成了。”
“你听不懂吗?现在杭州舰队正在莱州附近游戈,船上载有四万禁军。这时候派船通知他们回来卸人装货?别说来不及,就算来得及辽人也有火器也有重炮的,就他们三万人,就算有物资也守不住西北军道和永兴军道到达。”
“你不要这么笨嘛。不就运点物资吗?干嘛非要找杭州舰队呢?东京从黄河到莱州不过半月时间,直接找商船运不就行了?”欧阳道:“收费也很便宜。”
“有那么多商船吗?”太虚子再问:“他们不愿意怎么办?靠岸的船工都下岸了,没船工难道船自己会跑?”
“有多少用多少啊。最少弄百八十门炮没问题的。”欧阳道:“只要价钱合适,再拿我的名刺去,商人九成九都会配合。你啊,金国呆太久,就是一个井底之蛙,大宋河运业可是相当强大。”
“你也知道是河船,怎么上海?”
这倒是个问题。欧阳想想后道:“我想只要肯给钱,就算是小舟,商人也敢开到渤海去。”
“如果不给钱呢?”
欧阳道:“如果不给钱,人家就会告诉你这是河船,就算是李相恐怕也不知道河船和海船有什么不同,朝廷也不敢背上草菅人命名头逼河船上海。不过只要愿意给钱,那这都是海船,生死都不关朝廷的事。说实话,如果顺风顺水的话,风险并算大。”
“如果不顺风顺水?
第两百四十四章前夕
欧阳苦笑:“你是神棍,你不会让大海无浪啊就是赌赌运气,还能怎么样?难道真看三万人被辽人吃掉不管?”海船有龙骨,吃水深,能经受风浪。河船工艺比较简单,风高浪急之下容易被打翻。再加河船设计水位比较浅,很容易一个浪头过来,就盖上了船舱。但是如果风平浪静的话,并非不可行。
忽必烈进攻日本用的就是平底的内陆船。海船有河船没有的龙骨,龙骨能抗巨风。由于没有天气预报,忽必烈船队行驶了六天后在日本海遇到了强台风风暴,一夜之间,所有船队全部沉没。而黄河到莱州,不过四天海程,都属于近海航行,如果运气好的话……
目前只能是死马权当活马医,太虚子立刻出到政事堂。李纲听闻这个办法大喜,立刻觐见赵玉。得到准许后出宫开始和商人谈判。停留在汴河上的商船并不算多,但多少也有二十来艘。完全可以运输百门重炮加火药。但商人们一听说要出海,拒绝的没有,但出的价格让李纲抓狂。
李纲本也有想强行征收的意思,但是一看船上空空如也,连一个船工都看不见。知道要强制措施,必然会引起很**烦,而且拖延时间会很久。再说确实不能逼迫河船到海上去冒险。他可以背负骂名,赵玉可不会。无奈之下只好回奏赵玉。
“每船一万八一趟?”赵玉差点跳起来。这是抢劫啊喝问:“是哪个商人如此大胆?”
“……是欧大人。”李纲汗道:“欧大人说都是玩命的活,必须考虑到他们有可能死在海上,所以钱要多点也是补贴遗孀。”
赵玉大怒:“好你个欧阳……”
李纲忙道:“原本船工都不愿意去冒险,是欧大人好容易说服和恐吓才同意的。细想欧大人说得有道理,既然冒险,总要给人家一些安家费。”
也有道理,赵玉想想后道:“你回去和他说,一万,干就干,不干拉倒。”
欧阳干了。于是开始装货,欧阳每船抽了三千的中介费。事情办成,顺便赚点零花钱是要的。商船隶属两个船务公司,协调起来很快,运货、装货享受一条龙服务。比起厢军装载只快不慢。当天夜里,船队就在禁军的押运下起航。而东京派出快马追回还没出宋境的那批物资。
……
人和人的态度就不一样了,李纲对欧阳援手感激不尽。而赵玉在皇宫数落了欧阳整整半个时辰,主要词汇是:国难财、上对不起皇帝,下对不起祖宗,道德缺失等等。
欧阳见赵玉说累了才道:“陛下,账不是这么算的。海上行内陆船危险巨大。如果有半数船只覆没的话,陛下就会被指责为无道昏君。”这话就欧阳敢说。
赵玉有气无力问:“还有呢?”
“但陛下一船一万的价格给出去就不一样了。大家都会说陛下心忧将士,是商人黑了心。即使全部死在海上,也没有人觉陛下有任何不对的地方。”
赵玉点头:“你意思是说,朕反倒是赚了?”
“可以这么说。”
“那你每船收三千贯是怎么回事?”
“回陛下,他们内部价是四千,而微臣多争取来的六千就一人一半。”
“你……”
欧阳忙道:“如果他们不收一万,就说明不了他们心黑。但是微臣为了不让他们多赚,所以才截取了部分。”
“四千,你敢开一万八。”赵玉咬牙道:“你倒真是为国为民。”
欧阳汗颜:“商人和李相都感激微臣,微臣确实如宠受惊。”
“……”赵玉无语,说起来自己也要感谢欧阳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再说此人一直都是这样的性格,只不过这次竟然说收钱也是为了朝廷,实在是太厚颜了点。赵玉毕竟是皇帝,顺了口气问:“听说童贯安排的策略是你提议的?”
“是”欧阳没指望有打赏。
赵玉点点头随意道:“朕听说一个传言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什么传闻?”
“传闻你和一个叫胡杏儿的女子颇为投缘。”
“陛下玩笑了。”欧阳道:“小丫头,我大侄女。我和她爹爹胡万三有些交情而已。”
“你老大也不小了。”赵玉道:“自从你和梁将军分开后,就一直没有婚娶。”按照宋仁宗留下来的规定,男十五娶,女十三嫁。不过似乎有点不合理,但即使按照唐代的男二十,女十五,欧阳也过太多。汉朝记载女人十五岁到三十岁还没嫁的,是五倍罚款。而大宋一般女子成婚是十六左右。至于是周岁还是虚岁那就不太清楚。当然五倍罚款是按梯次。
欧阳很奇怪赵玉突然说起这事,不是该嫁的都嫁了吗?于是小心问:“陛下意思是?”
“朕意思是让你早点娶个女人。”赵玉道:“吏部前几天送来了违例官员名单,到年龄不婚的就你欧阳一个。时常逛ji院,风评甚差。”这不是第一次了,特别欧阳身为知县,不带头结婚是比较严重违制行为。古代夭折率高,又是密集劳力型的社会,所以每个朝代都很注意提高人口出生率。
欧阳道:“陛下还不是未婚。”
“朕……朕未婚关你什么事。”赵玉看看左右,只有一个九公公。九公公大汗,自己似乎知道的有点多。还好赵玉收回了目光道:“朕身在其位,诸事无奈。”赵玉话语中带了一丝的无奈。
既然皇帝说了,欧阳也不客气道:“如果陛下真这么关心微臣,就让微臣娶回梁将军吧。”
“胡说。”赵玉喝道:“难道你欧阳要当随军家眷不成?”
“那就暂时不娶。”有本事你就革职,反正罚款哥交得起。欧阳其实也知道,自己行为不对。按照统治者的要求,身为知县一地的父母官是要起带头作用。还好现在比较宽容,到了南宋,欧阳这条件不娶老婆,会被弹劾不孝,那可是不轻的罪名。
欧阳没说,真要娶,要么就娶了赵玉,毕竟人家的第一次给自己霸占了,别说是古代,就是现代都要拿出点态度出来。要么就娶梁红玉,其他什么名门闺秀,实在没兴趣的很。
相似小说推荐
-
特战狙击手 (炫龙) 逐浪VIP2015-10-29 历史军事曾经 他是一名特种兵。一次意外 他重生在倭寇侵华的那天从此 日本怕了 美国惊了...
-
兵者为王 (七品) 创世VIP2015-11-28 军旅生涯当我的信仰被刻上祖国和人民的时候,我就是一架永不停歇的战争机器;当这份信仰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