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问:“朱将军,这是为什么?”
“西宁州出西凉,多是峻岭。而且还有长城防护。再加西夏这一路卓罗和南军司常驻擒生军达到七万人。处处是易守难攻之地。还有这些地形常易被断粮道。而要维持粮道,所花费要十倍前方将士的厢军。大人莫看这战斗朝廷投入军队较少,但是花钱却一点都不少。所以此地一直不敢大动。这也是西夏人屡次犯边,视我等无物的最重要原因。再者,一旦突出卓罗和南军司之地,就是西夏之都兴庆府。里面卫戍部队乃是精锐……”
“等等,这质子军三千人是精锐、这卫戍部队两万多人是精锐,皇帝卫队万人是精锐,再加擒生军也是精锐……怎么都是精锐?”
朱达苦笑道:“大人不知,西夏军制是仿造宋和辽制度建立。大人以上所说乃是常驻军队。而注册的地方军队其实是百姓组成,一旦征召就此入伍,归军司管辖。据说当今地方军队都有5o万人。这些人纪律确实散漫,但是单兵作战力强。他们而且还有章法,三人为一组,名曰一抄。一抄中还有分职,主力、辅主、负担。打仗时候,负担负责约束不需要马匹、背负口粮。主力主打,辅主策应左右。这样的队伍对我宋军大规模阵型作战构不成威胁,但是其灵活机动,零散袭击却是能以一当十。再者这西夏以党项人为主,每当战斗就胁迫或者利诱他族人参战。各族奇怪打法数不胜数,而西夏军又没统一服饰,我军认不清敌人,这点亦是吃亏不少。”
“还有西夏工匠工匠技艺精湛,如擒生军中的精锐两万铁鹞子,全部是一色冷锻铠甲,十步之内,劲弩不能入。还全部配备夏国剑,锋利无比,兵器一交,宋军大是吃亏。”朱达道:“西夏政和年初夏攻我定远,朝廷大怒,谴童贯为陕西、河东、河西经略使三十万重兵攻之,再命熙河路经略使刘法领步骑15万出湟州。秦凤路经略使刘仲武领5万兵出会州。如此规模终于是打败了西夏,西夏无奈上表企和臣服,此战宋军损失过十五万人。但二年后,又犯我边。大人是商人应当知道,朝廷打那么有一仗要花多少钱,而西夏打那一仗要花多少钱。宋再富裕也耗不起,只能是据险要之地守之。”
欧阳笑道:“朱将军是对韩将军不看好。”
“末将不敢。只不过,这单一路,目标明确,行军已无秘密可言。虽有辽和吐蕃牵制部分西夏军,但是……”朱达停顿会道:“要按末将所见,应多路齐出,让西夏人疲于奔命,才能择其弱而破之。”
“将军这么想……估计西夏人也这么想。”欧阳道:“打仗我不行,不过倒知道这将来打仗靠的就不是人多。”
“那靠的是什么?”
欧阳道:“如将军说的,这敌人有夏国剑这无所不摧的利器,又有冷锻铠甲这样无箭能入的防御。一个可挡我们百名军士。那我们就不能有一人能瞬间杀死百人的利器?五十万,哼要是宋军都不怕死,后勤补给得上,就算是两百万正面对宋十万之军也未必能胜。还有,据我所知,西夏朝廷现在国库空虚,这打上一月两月估计还撑得住,这要打上半年,恐怕他们哭都来不及。全民皆兵,谁去收粮食?谁去运粮食。小朱啊打仗还讲究耗,如同是做生意,两家同样的店互相压价,死的总是本钱少的那一家。”
“啊?韩将军是想用耗之策?重兵占据险地,让敌攻之不能,又不敢不守……这倒是个好办法。”
“得这不是韩将军的看法。我就瞎猜。我就想,要是我来打仗,我肯定用耗的。而后还悬赏,带马逃兵过来的给二十贯,在敌人营中点一次火二十贯,杀一名将军五十贯……所有人可以到一边领赏钱而后到宋居住。回头我再把马和武器卖给宋朝,拿了钱再买……我觉着西夏怎么也受不了。”欧阳摸下巴,打仗和做生意貌似差不多。
“……”朱达汗道:“没大人您这样打仗的。”
“为什么不行,我有钱。”欧阳一甩头:“咱买土地生意都做到金国去,还怕一个西夏?一样买,买城买人买马买武器买将领。”
有道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再说西夏人也不是铁板一块。西夏是以党项人为主,多民族组成的国家。这些民族和宋也混过,比如有个部族就向宋朝要官衔,宋朝不准,这部族就投了西夏。欧阳别的优点没有,就是大方。他已经口头向阳平钱庄贷款一百万贯,再加年前把百万民钱入私人帐户,外加辽国武器贩卖的后期回款,在钱庄准备了两百五十万贯的钱。就在他队伍中,有两车拉的全是银子。这年头人都是有价的,如马格那什么莲,就是捂了下身裙子挺ru房的那个好莱屋影星就说过,千金买一吻,但五毛钱就可以出卖灵魂。
“报”前卫打马到中军:“欧大人,前面有个戴斗笠的人说找欧大人。”
“他说什么?”
前卫道:“一颗红心,两手准备。”
“恩”欧阳道:“张三,拿一千贯。”
“是”张三从皮包里拿出一张交子。欧阳接过打马前去。
朱达疑惑跟上去,却见欧阳在那拦路虎面前下马问:“等多久了?”
“一个月”那人交过一东西。
欧阳把交子递过去。那人看了下交子点头问:“还需要什么?”
欧阳递过一张纸。那人迅浏览了一遍道:“有些有难度,怎么接货?”
“庆州平县旺福客栈,找一个叫张三的人。暗号,今天你吃了吗?回:脑白痴,年轻态。”
“记下了。”那人没有再废话,把斗笠拉低几分,上马扬鞭转头而走。
……
朱达挥手让队伍继续前进,很好奇的朝欧阳放东西胸部不停扫视。欧阳被看得很不自在,自己招供道:“这人是我特约记者的家丁。”
“特约记者?”
“恩……就是给他钱,帮我弄消息的人。是皇家报驻兴庆府的记者收买的。”
朱达惊道:“大人派人都派到西夏去了?”
“是啊,吐蕃、大理、辽、金都有我派驻的记者。不过一般不露面,就是记录下大概的事情,也不采访。每两月回一次消息而已。”欧阳笑着反问:“要不你以为这皇家报的国际新闻从哪来?”
ps:龙套名字书评随手抓壮丁,如果有意见可以留言
ps2:这几章确实有点闷,但没有办法
第一百四十章战略会议
第一百四十章战略会议
所谓皇家报国际新闻,就是根据一个事实进行扩写,虽然和完全事实有所出入,但是总有几分神似。比如大理突然派出三千人马,据说是朝xx地方维持治安去了。这个新闻在研究之后就变成:大理xx生暴*,军队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目前暂无流血冲突,本报记者将进一步关注事态进展。虽然为了安全考虑,记者们回来报道很片面,但是总强过不知道有没生事情好。欧阳本来打算是很简单,就是要提高报纸行量,增加国际新闻则是其中重点,于是就每个国家都扔了一两个记者过去。
而欧阳在西夏这个特约记者,是派驻西夏记者牵线的。和九公公性质不同,九公公基本属于义务工,平时就混几个茶钱,早就辞职不干。而这个特约记者则不然。基本每条消息开价都在千贯以上。朱达非常好奇这特约记者给欧阳什么报道,竟然价值千贯。欧阳也不回答,你就猜吧,反正不告诉你。
……
到了秦州地界。韩世忠派了亲随将领带两百人迎接。这么大排场亲随将领还客气:“欧大人,韩将军军务繁忙,实在无法抽身,这才让末将迎接大人到西宁州。”
欧阳回道:“将军辛苦了。”
“请”
过了秦州,这就看出几分军事路的影子。从熙州、兰州一线就可以看见这两地之间已经成了后勤中转站,各地抽派的厢军众多,本次后勤全部由枢密院负责,调派到负责后勤乃是枢密院正三品的老臣曾布和御史李纲。曾布虽然是老好人,但是和童贯合作多年,对后勤调度很有经验。事实上,在李纲的监督下这些人员、物资的调动确实井然有序。
再过去就是边境大州西宁州。虽然西夏人已经知道宋要从西宁州出兵,但是这个方向先前是无险可守,这些地方是凉州地界,也是有名的种植地。到处都是平原。凉州之西,是瓜州,朝东则是宋这次要收回的灵州和永乐州。只不过要从西去灵州,必过横山。横山三县扼守交通要道,乃是西夏人对付宋军一贯倚重的天然屏障。童贯那一仗就是用血肉拿下这三县,威胁到其都兴庆府的安全,西夏人才乞和。如果不是因为宋军元气大伤,而三县对西夏人无险可守,也不会决定撤兵。
至于凉州,西夏人不担心,一望无际的平原,宋人不会傻到和西夏骑兵去肉搏。
时间还是比较充裕,欧阳和苏千朱达两人边聊天边行军,看西北风景,指点各处商业机会,旅途倒也不寂寞。终于在一月底到达了西宁州管辖地界。到了这地方,韩世忠另外安排了亲信将领陪同苏千。苏千带了十名衙役和欧阳分开。欧阳是监军身份,要去大营报到。而苏千则要去了解当地的风土民情,日常人工工资,道路情况,种植养殖情况等等数据。将来要真占领了西夏一两州,这里就是物资中转的大本营。至于选择哪个县为中转,那就有很大学问。从西宁州到庆州到延安府过黄河到达太原府,这是一条必须的通道。至于秦凤路各州市场,苏千不看好,人口比较分散,人口基数也不高。只有把物资送到太原府,才能说得上一本百利。
相似小说推荐
-
特战狙击手 (炫龙) 逐浪VIP2015-10-29 历史军事曾经 他是一名特种兵。一次意外 他重生在倭寇侵华的那天从此 日本怕了 美国惊了...
-
兵者为王 (七品) 创世VIP2015-11-28 军旅生涯当我的信仰被刻上祖国和人民的时候,我就是一架永不停歇的战争机器;当这份信仰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