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列侯 (冰镇乌梅汤)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冰镇乌梅汤
- 入库:04.13
类似介绍信的身份证明通过乡里的秩官统计出来,再汇总到县令手中进而向上汇报给内史府,左右内史拿到资料进行初步甄选,把有犯罪记录的打入另册,品行不端的打入副册,有残疾或疾病的补充说明,毕竟招工是来干活出力的,不是招来养老混日子的。
少府内外忙的晕头转向,内史府上下也是叫苦不迭,整个内史郡七十五个县120万户,合计总人口570万有余,出了长安城内接近6万户,长安城外周围的几大陵邑人口都在5万户上下,新丰、蓝田等大县也有5万户上下。
这么多人口里有六十分之一产生冲动,那也有近10万人口的劳动力,10万人,幸好赶上八月算人的口子上统计起来方便,要是早几个月名数的统计还要困难点,因为每个县每年迁入和迁出的人口都在变动。
距离未央宫只有一墙之隔的丞相府内,丞相办公的小院静谧无声,只有高挂在树梢的知了不知疲倦的鸣叫着。
忙完一上午的工作,卫绾伸了个懒腰躺在舒服的躺椅上,以他的年纪当上丞相算比较年轻的,只不过他这个丞相当的憋屈,自己手中抓不住大权,做事不顺手才显得辛苦些。
“长史在平阳侯府听过什么风声么?比如这招工修赛马场的事。”
丞相长史田仁立马明白过来,坚定的摇摇头:“我在侯府只待了很短的时间,平阳侯没有对我说过什么,侯府里的家仆也没透露过风声,毕竟是万户侯家的世仆家生子,嘴巴严也很好理解。”
卫绾沉吟道:“少府的想法到是不错,有点以工代赈的意思,但是耗费内帑修建一座跑马场到底有什么意义呢?一个跑马场再华丽可毕竟还只是个跑马场,莫非他还有其他的谋划,必须要动用六十万人去修一个大建筑?不对,如果只是修一个跑马场,他不必如此兴师动众的搞出大动静,少府闹出的大动静,宫里始终没有过多表态,太子支持少府的计划不奇怪,天子为什么还要默许少府胡闹下去呢?”
朝堂上的风向变来变去,即使他身为丞相也不能了如指掌,更何况他这个丞相只是皇帝扶起来的傀儡,未央宫里病重的天子不说话,他就不敢贸然做出强烈的反对,三公九卿里其他人的反应也很诡异,列侯们似乎也摸不清曹时的打算,大家都在猜测少府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百思不得其解,卫绾重重的拍打少府制作的躺椅,气呼呼地说道:“要不是他花的是皇家的内帑,老夫绝不会纵容他瞎搞东西,这事就暂且按下罢了,就等着少府仓库里的陈粮吃光了再看少府怎么说。”
田仁长出了口气心里非常担忧,耗费大量财力建造一座看起来毫无用处的赛马场,他完全不能理解平阳侯曹时的想法,只能暗暗祈祷上天希望一切顺利。
第109章 奇怪的女人
刘彻的好日子没几天可过了,八月下旬未央宫传来天子病危的消息,按例每年八月天子领着诸侯祭祀也改为太子代劳,长安城外汇聚着来自关东六国的诸侯王。曹时的日子也非常忙,汉初编户齐民制度下没有一家一户能逃脱户籍名数的管辖范围,来自各地统计出来家资在100万钱以上的豪强地主,商贾富人足有40多万户。
河东一郡不过23万户左右,人口总数接近100万人,而40多万户意味着至少有150万人口,占据大汉帝国总人口二十三分之一,换句话说占据接近5%的总人口比例。
近5%的富人都在他的迁徙之列,这可多人想一次迁完几乎是不可能的做到的,更何况关中也的确塞不下这么多人,500万人口再多出150万,土地的供需矛盾会骤然尖锐,从关东运往关中的漕粮也会日益增加,以目前漕运的情况很难迅速提高三分之一的运力。
当初夸下海口,群臣反对,太子支持,如果搞个虎头蛇尾又不迁徙了,那就等于打自己的脸,更是在打太子刘彻的脸。
如何迁徙,成为一个新麻烦,处理不好很可能引起剧烈的骚动。
曹时的处理办法很简单,首先命令关中境内谪七科贱民十万户近50万人迁往关东六国,同时命令六国之内最富裕的十万户,50万人口入京师迁徙入陵邑。
这50万人家家户户至少有几十顷良田。其中大部分居住在南阳郡、汝南郡、颍川郡、沛郡、陈留郡等靠近中原要地豪强地主,河东、河南、河内也有相当人口。
整个过程耗时较长,今年之内首先迁徙2万人口入京师填补阳陵的空缺。这样就使得阳陵的人口从原来不足10万人瞬间变成近20万人的大陵邑。
古人尚且知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换汰弱留强的道理并不难懂,保持关中500万人口的基数不变,把贱民全部迁入关东给他们田地租用,在土地更多也很肥沃的关东可以过的好一些,而且关东的物价更便宜一些,贱民们只会感激他的仁慈。而不会嫌弃迁徙的路途遥远。
地方官僚管理起来也很方便,毕竟都是贱民的身份,有少府的另册进行人口管理。他们只需要用少府给予的另册副本记录人口变化,点验户丁按时抽税、分担徭役即可,贱民比普通平民好管束的多,他们历来是官府盯防的重点。敢违法犯罪的贱民要罪加一等。
捣鼓出这套体系立刻收到奇效。关中的贱民踊跃报名主动参与,相比于开发完善的关中土地,关东有的是待开发耕地等着他们,只要自己努力耕作多赚些钱积攒着,说不定等待十年八年也能纳粟拜爵,哪怕只是最低级的民爵也可以把贱民的户籍给抵消掉,他们最怕的是停止纳粟拜爵,那就意味着贱民只有做刑徒。上战场用脑袋去拼出个自由身。
他们所担心的,正是曹时在考虑的。他处在军功爵体系内的顶端,有必要为军功爵内的利益相关者考虑,遏制滥赐民爵正是每个军功爵所期望的,爵位越值钱则军功爵的含金量越高。
丞相卫绾忧心忡忡的说道:“你的建议我看过了,取消纳粟拜爵的提议有很大问题,纳粟拜爵的本意是鼓励生产,你的提议贸然取消纳粟拜爵会引起很大反弹。”
“我也认为纳粟拜爵还是有存在意义的,我觉得稍微加个限制还可以用。”直不疑说道。
曹时摊开手很无所谓:“那不废掉也可以,纳粟拜爵不得超过第五级大夫,这样大家都能够接受。”
卫绾点点头,最近曹时对他的工作比较配合,朝廷内外的事物处理的比较顺利,太子最近为朝政和天子的病情忙的焦头烂额,诸侯王和列侯到京师里也没怎么闹事,老人家觉得日子照着今天的情形继续过下去到也不错。
唯一不太好的是朝中的功勋列侯略多,九卿里大半是功勋列侯出身,这帮人最近跟着平阳侯的屁股后面抱团紧密,即便以他贵为丞相之尊也很难在政务上压制住他们,抱团的列侯们一呼百应一拥而上,颇有点让人头疼的感觉。
曹时才不管他,他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军功爵制度,挡在军功爵面前的就一脚踢开。
“万事万物不可逾越规矩,秦法重爵而泰国吝惜赏赐,以至于秦人虽然得功而赏赐太薄,这就是过犹不及,而汉法有所改良大赐爵位以邀天下心,然而大赐不应变为滥赐,赐予的太多会有失尊卑秩序,百姓们都怀着纳粟拜爵的心思,那么天下纷乱将会生起,所以严格把控赐民爵是一个好的开始,民爵滥赐少了,军功爵的含金量也就高了,天下百姓还是要以立功得军功爵。”
三公九卿纷纷颔首赞同,反正在座的都是高爵之人,御史大夫直不疑的爵位是十七级驷车庶长,郎中令贺是十六级大上造,在军功体系里也是沉浮了二十多年,吴楚七国之乱都是有功受赏的成员,只不过功劳不足以封侯罢了。
出了未央宫,少府的四**马车引起不少人的注意力,一路上至少有七八辆马车围过来,他们是来自各地的商贾名流,为了在少府面前露个脸说上几句,真可谓是费尽心机。
“少府,我是来自沛郡的商贾……”
“我是来自赵国的……”
“少府您听我说……”
曹时的车驾一刻不停的往前走,他们胆子再大也不敢强行阻拦,街道上巡逻的北军骑兵正虎视眈眈的盯着,只要稍有逾越立刻抓到仲中尉府的大牢里过一遭。
类似今天的情形很常见,各地的商贾豪强都想从他这走后门,类似临邛卓王孙之流的大商贾都会在每次迁陵之前派人到京师走动,只要说通少府默许他们继续留在原地就一切都好说,有许多少府并不买商贾的帐,就需要请出列侯来说道几句。
只不过他们运气不好碰到他,软硬不吃请谁来说情都没用,晓以大义夸破海口吹的天花乱坠都没用,商贾们自称某些地区的矿产离开他们就玩不转简直是胡说八道,在他眼里本时代的重要人物也就那么多,这帮商贾里很不幸没有被他看上眼的人物。
马车路过街道时一阵香风吹入鼻腔,带着淡淡栀子花香的味道十分醒目,曹时轻轻掀起窗帘往外看去,只见相隔很近的一辆马车与他平行前进,车里是一位长相标致的年轻贵女,看她的发髻还没有结婚,看到曹时惊讶的眼神,忽然捂着嘴咯咯笑起来。
“这女人莫非变傻了?真奇怪。”曹时合上窗帘着令马夫放慢速度,果然没过一会儿旁边的马车就走远了。
诸侯王宴于京师,根据亲缘关系自然分成几拨人,汉文帝到当今天子一脉的诸侯王不和汉初开国的诸侯王掺和。
相似小说推荐
-
回到天国当附马 (平凡不是错) 起点VIP完结:2015-10-31抗日特种部队战士黄旭由于空降意外,回到了天平天国年代,机缘巧合之下被天平天国的若柔...
-
猎击三国 (寇十五郎) 起点VIP2015-10-20 秦汉三国 一把千步狙敌的超级强弓;一条无坚不摧的无敌铁臂;一颗永不言败的壮志雄心。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