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天国当附马 (平凡不是错)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平凡不是错
- 入库:04.13
“那国王陛下是否可以为在下介绍一下李过丞相,霍东洋元帅以及李元培将军。”田小二对这几人的兴趣远远超过对那些吃吃喝喝的兴趣。
田小二已经事先从资料上了解到,这三人可以算得上是这朝鲜国的顶尖人物,实不可小觑,既然如此,他说什么都得先见上一见。
“当然,当然,田元帅,这边请。”李元通笑了笑,侧过身,抬起右手,请田小二先过。他是准备向黄旭介绍他的三个最得力的手下。
田小二朝李元通欠了欠身,又拱了拱手,这才率先朝在前列队的朝鲜众臣走了过去,然后李元通,东方不惑,王不勇等人依次跟上。
“这位是李过丞相。”田小二指着一个白脸书生模样的人对田小二说道。
李过,朝鲜丞相,李元通手下的头号智囊,曾经为李元通顺利地接任朝鲜国王之位立下过汗马功劳,他从小与李元通一起长大,是朝鲜皇室的嫡系血脉,若论辈份,应该算是李元通的堂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李元通最信任,也是最倚重之人。
“在下李过,见过田元帅。”李过客气地道。
李过相当识做人。说话也相当得体。
“李丞相不用多礼,在未来之前,在下已知丞相乃智谋深远之人,今日一见,果然不明不虚传。”田小二这话是三分真,七分恭维。
李过听田小二如此一赞,心里着实高兴,他何曾想过,他一个属国的臣下,竟然在上邦有如此名声,而且,能得上国元帅一赞,怎能不让他心底有那么一丝甘甜,顺带着有那么一丝小得意。
但是表面上,他还是得谦虚几句:“元帅过奖了,过奖了。”
“这是我朝鲜国的大军统帅,霍东洋元帅。”介绍完李过,李元通又指向李过旁边的一儒生道。
儒生?元帅?田小二也有点意外。
资料上显示,这霍东洋人是一位智通双全的人物,但未曾想他在这种场合竟会做儒生打扮。
望着田小二有点愕然的脸,李元通心领神会地笑了笑,道:“霍元帅在我国中素有儒将之称,实因其喜欢以儒生打扮示人,他无论在平时,亦或是战时,皆是如此,不是小王夸口,霍元帅确是我国中第一儒将。”
田小二礼节性地与霍东洋寒喧了一番,心底也记下了霍东洋这个名字,只不过,田小二又突发奇想,这霍东洋会不会只是个花架子,虚有其表。有点言过其实。如果他真有两把刷子,又如何会让日本人那么轻而易举就偷袭得手呢。
不过。想归想。田小二也不会傻到将这想法表现出来。
说完了这霍东洋,最后就轮到了那朝鲜第一勇将,李元培。
说起这李元培,田小二在来之前,还认真地对他的过往经历做过一番研究。说实话。在朝鲜众人当中,田小二最看重的就是这李元培。
李元培,三岁习武,十二岁便名振朝鲜国,曾经凭一己之力,力诛朝鲜三十六名最凶残的大盔,从而一举成名,后来,率军抵御过多国的进犯,声名扬于域外,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勇将。
如果此次被日本偷袭之地有他坐阵的话,日本人可能就没那么轻易地得手。
此人生的膀粗腰圆,国字脸,一脸悍色,综合看来,不亏是悍勇之辈。
介绍完这三人,李元通又略微介绍了一下其他的文武重臣,这才又请黄旭为他介绍东方不惑及王小勇几人。
田小二也分别予以介绍。
最后,大家相互之间见礼,也算是认识了。
随后,在朝鲜国王的亲自引导下,田小二带同东方不惑,王小勇,以及一干护卫进了平壤城。
第四百一十五章 平壤的情况
平壤,朝鲜西北部最重要的城市,位于朝鲜国京师汉城之北约520华里处,位于大同江的下游(大同江之于朝鲜相当于长江之于中国),大同江是朝鲜民族的发源地。
平壤又称为平壤府,是平安道的首府,有”两江重镇”之称,时人有赞平壤形胜”负山阻水,控制西北,俯瞰长江(朝鲜的大同江),远临旷野”,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平壤被朝鲜最高统治阶层定为陪都,俗称西京,又因平壤城中遍植柳树,所以,平壤又有柳京之称。
平壤城池分为内城,中城,外城,北城四部分,内城有五门,南为朱雀门,东为大同门,东北为七星门,东南为长庆门,西为静海门。内城之外为中城,南门为正阳门,东门为含毯门,北门为庆昌门,西门为普通门。中城之外为外城,南为国避门,西为多景门。另外,内城的北端有北城,南为转锦门,北为玄武门。
平壤城经过多年的建设,到此时已是相当的繁华,其与已被日军攻占的京师汉城并称为朝鲜的两大商业中心。
平壤城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般。
田小二等人在李元通的引导下,沿外城南门的国避门缓缓进入中城。
一路欣赏着这异域的风土人情,田小二等人有一种目不暇接的感觉。
自入城以来,给田小二等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朝鲜国有别于中华的建筑,虽然此时由于西方文化的渗透,很多带有西式风格的砖瓦建筑开始在平壤盛行起来,但是,大多数平壤居民还是沿袭着平壤古老的传统,多居于马尾式的住宅之内,这些住宅以木搭架,用拉哈辫抹泥为墙,屋顶四面坡,以稻草及其它的饰物覆盖,每屋有四到五扇门或窗。
田小二好奇地问起屋内的布置,李元通笑着回答道,室内通屋为炕,进屋脱鞋,盘腿而坐。
田小二听罢,啧啧称奇。
此时正值平壤的早市时间,平壤的大街上往来的行人,商贾很多,虽然不似天京城那般磨肩擦踵,车水马龙,但也算得上是热闹非凡,似乎这一切都没有受到战争的影响。
朝鲜国人喜穿素白色的衣服,一般为短衣长裤。男子上衣斜襟衣扣,用布条打结外加坎肩,下衣裤裆肥大,裤脚系带。妇衣短衣斜襟无钮扣,以彩带为长裙,分为缠裙,筒裙。老年妇女多着白色长裙,长及脚跟。男子多穿白胶鞋,女子多穿船形胶鞋。
与中华汉族一样,除了在节假日等隆重的喜庆节日需穿带有民族特色的盛装之外,朝鲜民众在平时穿的都很随便。
朝鲜的饭食主要以米饭,打糕,冷面为主,而受中华文化的影响,自李元通这一朝开始,朝鲜国慢慢从中华的八大菜系中引入一些精美的菜食做为朝鲜家居生活中的一种补充,譬如说,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满汉全席,也被移植到了朝鲜的皇宫之中,成了朝鲜王室的镇宫之食。
如此不一样的习俗,如此不一般的风情,令田小二等颇多感慨,谁知,众人正感叹间,迎面又走来一群头顶物什的朝鲜妇女,她们有说有笑,闲庭漫步般地从大街上走过,而头顶上的物什却也是四平八稳,就好似握在手中一般的自然。
见此情景,田小二等人没来由地又发出一阵感叹。
虽然此时平壤城外已是大军压境,但平壤城中却仍是一片安静详和的景象,大家该唱就唱,该吃就吃,乐观的氛围充斥着整个平壤城。
田小二等人也受到了感染,有一种融入其中的冲动。
除了这些与中华很是不相同的风土人情,还得特别提到的是,朝鲜国大部分人都讲朝鲜语,而汉语是朝鲜的第二语言,朝鲜从上至下,从皇家到普通百姓家,很多人都精通汉语,象朝鲜国王李元通,他就特别迷恋中华的文化,他在汉文化上的造诣,那是很多中国人都没办法比的,特别是他那一口流利的汉语,那说的是连田小二都很佩服。
至于象丞相李过,朝鲜元帅霍东洋,勇将李元培,那也俱都是汉文化的仰慕者,对汉文化的很多方面均有涉猎,甚至可以算得上是精通。
众人边看边说边行,不知不觉之中,已行至了内城,而朝鲜国设在平壤的行宫就在内城之中。
朝鲜的京师在汉城,汉城之中的皇宫被称为景福宫,而在西京平壤,同样也有一个与汉城皇宫一模一样的行宫,也叫景福宫。
景福宫占地颇广,根据资料记载,总面积约有57公顷左右,由330栋左右的建筑组成,共建有5000多个间(古时以四个柱子为一间)。
当然,这景福宫与拥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华帝国的金碧辉煌的皇宫相较,也只是小巫见大巫,不过,虽说比不上中国的皇宫,但与朝鲜国内以及周边一些国家的建筑相较,景福宫也算得上是比较大的建筑群了。
进了景福宫,田小二一众人等被迎至景福宫中专门宴请贵宾的迎客殿,大家分宾主而坐。
李元通先是发表了一通深情激昂的开场白,意思是说,他们以最真诚的心意,最热烈的情怀,隆重欢迎中华帝国的贵宾光临朝鲜国,当然,在这个过程之中,李元通还非常识趣地邀请大家一起遥祝中华帝国的大皇帝身体康健,万寿无疆。
田小二代表众人向热情好客的朝鲜国君王表示了感谢。
接着,好吃好喝的便如流水般地被送了上来,美酒佳肴,让众人暂时忘却了战事的烦恼。
酒过三巡,黄旭便在席间问起了战事的情况。
吃喝是次要的,战事的进展才是田小二等人最关心的。
说起战事,朝鲜元帅霍东洋无疑是解说的主角,而李过与李元培则从旁予以补充。
据这三人所说,日军此次进犯朝鲜的军队,总计有十个师团,总人数计有八十万,对外号称百万。
相似小说推荐
-
帝婿 (蜀中布衣) 创世VIP2015-11-02 两晋隋唐大唐公主刁蛮跋扈,持宠而骄,其昭彰之恶行,实在令人发指,驸马之命更是贱如猪狗,时人云...
-
三国之窃国之贼 (三七开) 起点VIP2015-10-24 秦汉三国 我晚上睡的是龙榻,白天调兵遣将,大将是吕布,要我问我是谁,我其实是穿越到汉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