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天国当附马 (平凡不是错)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平凡不是错
- 入库:04.13
“元帅谬赞了,属下能效忠天国,效忠元帅,那是属下的荣幸。”李鸿章这属下二字是随口叫来,而且越叫越顺口,看来,他已经开始慢慢融入这个角色了。
“好,李大人,好好努力,天国有的是空间让你发挥。”黄旭鼓励道。
“谢元帅。元帅,您以后可别再称呼属下李大人了,属下担当不起,您就直呼少荃就行了。”李鸿章的心中对黄旭原本就有所期待,现在又经过这番言语相交,黄旭在李鸿章心目中的形象更是拔高了不少。
“好,那我也就不跟你客气了,少荃。”黄旭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在这样的乱世,什么最重要,人心最重要,得人心者,得天下,此是至理。
“元帅,您这样称呼,属下才觉得全身舒坦呢?”李鸿章觉得心里舒服极了。
“好,好!”黄旭拍了拍李鸿章的肩,很满意。
结交完李鸿章,黄旭又慢慢走向立于他身旁的另一位文士,骆秉章。
“属下参见元帅。”见到黄旭,骆秉章恭敬地道。
“骆先生,我们又见面了,安庆府匆匆一别,我还以为再也无缘与先生相见,没想,世事就是如此之巧,上天又安排我们在此相见,你说,这是不是缘份?”黄旭笑道。
“是,是,缘份,缘份,元帅所言极是。”骆秉章听黄旭提起安庆之事,不免有些尴尬。
“骆先生,过往之事,不必介怀,就让它过去。你我那时各处一方,各为其主,所以,各有算计,那是在所难免,但现在情势却已是大不相同,我们都是效忠天王陛下,是亲密的战友,希望骆先生以后还要不吝赐教才好。”黄旭态度诚恳,言语客气,不带丝毫的骄傲之气,让人听了很舒服。
“元帅,实不相瞒,秉章原以为效忠大清,这才是正途,这才能做到忠孝节义,但,直到这一次合肥之战,属下才真正的明白了,什么人是最值得效忠的,毫无疑问,那就是天国,是元帅。”骆秉章此言一出,显然是打定主意将自己卖给黄旭了。
黄旭听了此言,心中顿感一喜,他想,楚军的智囊都投降了,那收伏左宗棠等人还会远吗?
“好,好!”与对李鸿章一样,黄旭在连说两个好字的同时,还重重也拍了拍骆秉章的肩。
见过了这两位最重要的智慧性人物,曾国藩又开始为黄旭介给几位湘楚军的大将。
罗泽南,胡林翼……
一路介绍过去,黄旭一路将自己的军事才华尽情地展现在这些人的面前,他打算用自己强悍的实力,一举折服面前这些个悍勇之辈。对于这些勇猛之辈,他只有拿出超越一般的实力,才能够让他们心服口服。
事实也正如黄旭所料,有了强劲的实力做为支撑,这些个勇将猛士对黄旭那是打心眼里佩服,最后是誓言为他效死了。
短短的一段路走下来,黄旭已是征服了所有人的心。这一点,连一直陪伴在侧的曾国藩都佩服的五体投地。
什么叫实力,这就叫实力,绝对的实力,让人不服不行。
介绍完了这几位主角,黄旭又被带到了湘楚大军的面前,湘楚大军早已列队完毕,恭候黄旭的检阅。
黄旭再一次用他那超凡脱俗的魅力,让这些骄兵悍将目瞪口呆,哑口无言。
人心再次被征服。
这最后的结果就是,湘楚军正式被收编了,这个世上,以后都不会再有湘楚军的称谓,他们只会有一个相同的名字,那就是,太平军。
办完正事,黄旭便命人在营中设下大宴,款待这些劳苦功高的将士们。
第三百二十七章 对敌之善策
当晚,太平军大营中,宴席大摆,众人开怀畅饮,气氛热烈。
主位上,黄旭与曾国藩并排而坐,酒过三巡,黄旭低声问起合肥之战的情况,曾国藩如实地做了回答。
曾国藩所讲述之经过,不乏有惊心动魄之时,但黄旭只是静静地听着,有些时候点点头而已,脸色却是一如即往的平静。
唯一让黄旭稍微有点诧异的地方,共有两处,黄旭听说僧格林沁为了让主力安全地撤退,竟然舍弃了几万清军的性命,不禁摇了摇头,他显然是对僧格林沁的这种做法,很不以为然。
而当他听说清军的撤退意向不明时,则是皱了皱眉头。
“驸马爷,在你来之前,我已与众将商议过此事,但却毫无头绪,真不知道僧格林沁到底在搞什么鬼。”曾国藩也有点头疼。
“大帅,不论清军做何安排,我们只需要做好我们自己的就行了。”黄旭没头没脑的一句话,让曾国藩有点犯晕。
“驸马爷的意思是…。。”此时只是两人对话,所以,曾国藩也就改变称呼,称黄旭为驸马爷。
“大帅,我们需要分兵了。”黄旭笑了笑,突然道。
“驸马爷,清军合肥一失,此路往后就是一马平川,再也无险可守,我们何不趁此机会,率军直捣京师,此实乃天赐之良机。分兵似乎没什么必要。”曾国藩微微一愣,然后想了想,这才字斟句酌地对黄旭道。
他对黄旭的战略有点不理解,试想,如此好的形势,太平军大可不必三心二意,只需要竭尽全力,集中兵力攻此一路可也。
“大帅,你的想法,我完全可以理解,但分兵是既定的策略,而且,分兵对我们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黄旭试着向曾国藩阐述分兵的好处。
“愿闻其详。”曾国藩内心虽然不理解,但他也知道,黄旭这么做,一定有他的道理。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与人打架,是用两人夹击好呢,还是与之单打独斗好?也许你会说,哦,那要视个人的实力而定,没错,如果某人的实力强大到可以横扫一切的地步,那没什么好说,就单打独斗好了,因为这是此人的长项,实力强嘛。但是,如果一个人的实力还没有强大到可以横扫一切的地步,那贸贸然地选择与人单打独斗,这显然不是上上之策,你说呢?大帅。”黄旭眼中闪着智慧的光芒,试着将自己的想法用最深入浅出的办法讲出来。
“驸马爷的意思是说,我们现在的实力还不是很强?”曾国藩可不这样认为。
“至少还没强大到可以横扫一切的地步。”黄旭笑着道。
“那对付清军也是绰绰有余。”曾国藩不觉得这是什么大问题。
“没错,大帅,你这话,我信,如果我们主力全攻此一路,打下京师也是有可能的,但是,拿下京师之后呢?说不定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等着我们。”黄旭仍是满脸笑容地道。
“能有什么问题,只要拿下京师,一统中华将指日可待。”曾国藩不加思索地道。
他可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大帅话固然是有道理,但有些事,不好说。”黄旭不急不躁地道。
“驸马爷是想多了,攻下京师之后,我们再分兵去扫荡那些残余力量,这不更好吗?”这才是曾国藩的本意。
曾国藩觉得,首先还是要占据政治上的高地,只有打下了京师,那才可以说是真正推翻了清廷,这对全中华民众的心理影响将是巨大的,而且,清朝中枢在京师,主心骨一失,清军其它残余势也就不足为惧,势必将作鸟兽散了,如此一来,太平军一统中华便是水道渠成了。
黄旭听曾国藩一说,他算是有点明白了,曾国藩的意见与他们当初主张的分兵策略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不同之处在于,他主张先分兵二路,再合取京师,而曾国藩则是主张,先取京师,再分兵扫荡残余力量。
黄旭之法是稳中求进,曾国藩之法讲究的是雷霆万钧,不给敌人以喘息之机。只不过,黄旭有其它的顾虑,曾国藩只论当下形势。
“大帅,你之想法不失为一个好主意,但我想请问,如果我们只此一路去,一旦被清军拖住手脚,而清军却给我们来其它的招,我们将何以破解?”黄旭也不大好当面否决曾国藩的意见,只能从侧面让他领会自己的想法。
“以我们现在拥有的力量,应该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曾国藩到真是没想过这个问题。
敌我双方的力量之对比,曾国藩知之甚深,再加之,他对清廷内部的情况更是了如直掌,所以,他从未想过,将来还会出现黄旭所说的问题,他有必胜的信念。
“大帅,你我都是久历战场之人,战场形势千变成化,并不随我等之意志而转移,这你我都是知道的,如果一旦发生连我们都无法探制之局面,那就是大麻烦,可能连我们一统大业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在没有绝对的力量之前,我还是认为不能将赌注压在一个方向,我们现在还不需要破釜沉舟。”黄旭道。
“可是,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呀。”曾国藩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如不善加利用,那就可惜了。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呀!
“大帅,机会时时都有,但错一次都不行,错了,我们就将会十分的被动,你我心知肚明,清廷的灭亡只是迟早的事,早一点还是晚一点,并不妨碍我们的大计,所以,我们绝不能图一时之快而让自己陷入险地,那就有点得不偿失了。”黄旭现在必须求稳。
黄旭心中非常清楚,现在压力全在清廷一方,急的是清,不是他。
“附马爷,我对您说的那个意外情况,还是持保留意见,明眼人都知道,现如今,清军的兵力已是所剩不多,他们自保尚且艰难,如果说他们想拖住我们,那有点不可能。”曾国藩还是不想放弃自己的想法。
相似小说推荐
-
帝婿 (蜀中布衣) 创世VIP2015-11-02 两晋隋唐大唐公主刁蛮跋扈,持宠而骄,其昭彰之恶行,实在令人发指,驸马之命更是贱如猪狗,时人云...
-
三国之窃国之贼 (三七开) 起点VIP2015-10-24 秦汉三国 我晚上睡的是龙榻,白天调兵遣将,大将是吕布,要我问我是谁,我其实是穿越到汉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