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天国当附马 (平凡不是错)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平凡不是错
- 入库:04.13
按石达开所说,李元度等人所料真是不错,山谷焚粮之举绝属太平军所为。
“谢王爷。”被点名的几人都躬身答谢。
“听外间传言,此次清廷的押运总督冯子材与邓定公二人乃难得的将才,本王以往只是有听这两人之名,但却素未谋面,破天,照你看,传言是否属实。”只要是人才,谁都喜欢,石达开也不例外。
“王爷,从我们之间交手的情况来看,这两人确实有其过人之处,这也是末将没有趁胜追击的原因。”郭破天回道。
“赵先生,派出人手,密切留意此二人的动向,看看有没有可能将其收服,为天国所用。”石达开沉吟了一下道。
“是,王爷。”赵小锋道。
“近段时间,将士们劳苦功高,本王认为,我们可以暂时停止军事行动了,借此机会,让大军得以休整,准备来日再战。”石达开停了一下,又道。
“是,王爷。”众人应诺。
该议的都议完了,众将也就散了,各自去准备大军休整的事。
黄旭刚刚出帐,就看见刘玉华正在帐外等他,看样子,似有急事找他。
“玉华,怎么回事?”黄旭问道。
‘大哥,大事不好了。”刘玉华急道。
“不要急,你且慢慢说来。”黄旭变色道。
“刚刚查实,清军兵分两路,目的地分别为我军大营及安庆府,安庆府一路的清军前锋已经绕到了我军背后,想必不久就将到达安庆城外。”刘玉华道。
“情报是否属实?”黄旭脸色凝重地问道。
“绝对属实。”刘玉华道。
“那另外一路呢?”黄旭又问。
“离我们大营只有五十余里。”刘玉华道。
“敌情如此严重,为何现在才知,如此说来,我们情报处是严重的失职。”黄旭成立情报处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快捷地掌握敌方的所有动态,现在敌人都到了眼皮底下,情报处才发现问题,这不是失职,是什么?
“大哥,此次是我们没做好,敌人使出了很多障眼法,误导了我们,我们愿意受罚。”刘玉华道。
“好了,事后再总结,现在,你与我一起去见王爷,向王爷说明情况,研究一下怎么应付。”黄旭说完,便扯着刘玉华一起去面见石达开。
听完黄旭的叙述,石达开眉头紧皱,没有马上发表意见。
“王爷,形势紧急,不论怎么都好,我请命率领特种作战分队,先期赶往安庆府,争取在清军进攻安庆府之前,进入安庆府,协助宇文博格大人固守安庆城。”黄旭道。
“好,兄弟,这一次就靠你了,只要你们能坚持一天,本王就有信心击退来犯之敌,然后率军增援安庆府。”石达开道。
“是,我这就去安排,立即出发。”黄旭道。
“拜托了,兄弟。”石达开郑重地道。
“王爷放心,我一定协助宇文大人,誓死守住安庆府,等待王爷大军的到来。”黄旭道。
“好,全看你的了,兄弟。”石达开道。
由于情况很严重,所以,黄旭已来不及多想,他集齐特种作战分队,疾速奔向安庆府。
此行,每位特种作战分队都分别带有两匹战马,他们人不离鞍,马不停蹄,一路狂奔。
就在黄旭离开前方大营不久,清军就全部开到了安庆城下,并且分四面围住了安庆府,而围城之后,曾国藩打算先礼后兵,先行劝说宇文博格投降,如若不降,再行强攻。
宇文博格在此之前已接获消息,清军来攻,所以,他也做出了安排,城防军已是严阵以待,宇文博格与城防军的几位将领,静立城头,朝城外的清军看去,只见城外旌旗招展,黑压压的人流象乌云一样裹住了整个安庆府,宇文博格见此情景,面有忧色。
“求援的消息送出了吗?”宇文博格问站在身边的城防将领。
“大人,在清军围城之前,已经送出,如果王爷能率领大军及时赶到,那此次危急可解,但如果王爷不能及时赶到,那就麻烦了,所以,大人,末将建议,我们须留好后路。”城防将领道。
“后路?我们已经没有后路,城在人在,城破人亡。”宇文博格微微一笑,淡然面对死亡。
“是,末将必定誓死追随大人。”城防将脸色一变,也决然道。
“大人,城外清军有书信道。”忽有部卒来报。
宇文博格神色若常,接过部卒递过来的书信,挥挥手,让部卒退下。
他展开书信一看,是清军主帅曾国藩写给他的劝降书,书中洋洋洒洒几千言,谈古论今,旁征博引,讲述得都是一个意思,力劝宇文博格投降。
宇文博格看完,轻轻一笑,将书信按原样封好,在书信的封皮上写上,城破,有死而已,天国无投降之人几个大字,遣人将书信退回给曾国藩。
看着士卒带着书信离去,宇文博格知道,血战就要开始了。
曾国藩手握宇文博格退回的劝降书,心中也佩服宇文博格的高风亮节,但可惜了,他们之间添为对手,既然不能尿到一个桶里面,那他也只能毫不留情地挥泪斩马谡了。
既然劝降已经不可能,曾国藩也不再啰嗦,召集众将,研究攻城方案。
不一会,众将齐聚曾国藩的帅帐之中。
“诸位,此次攻城,定要竭尽全力,尽量在一天之内攻下安庆府,因为曾三那边可能拖不了太久,一旦我们这边变成持久战,那么,石达开的授军一到,我们就可能腹背受敌,大军将陷于危险之境,所以,各位务必努力,争取一鼓作气攻下安庆府。”曾国藩大声道。
“定不辱使命。”众人齐声应诺。
“军师,你分配任务。”曾国藩道。
“是,大帅。此次攻城,四面强攻,所以,我们这里要分四路进攻,东门由曾国华将军率军主攻,南门由曾国荃将军领军,西门李元度将军是主帅,北门则请罗泽南将军坐阵,胡林翼,彭玉麟二们将军总领预备队,哪里需要,预备队就投向哪里。”李鸿章道。
“是。”众将洪声应诺。
“好,本帅命令,大军攻城。”曾国藩洪声道。
随着曾国藩的一声令下,惨烈的攻守大战在安庆城内外展开。
清军的进攻最先在东门开始,曾国华率军进攻东门,一通鼓罢,他命令弓箭手先进行一番激射,压制住城头的守军,接着命令步军藤牌手顶在最前面,挡住安庆守军的箭雨,掩护后面负责攻城的步兵,而步兵则携带着攻城器械准备攻城。
在城门守军的第一轮急射停止之后,清军步兵便开始了冲锋,潮水般的步兵涌到城墙下面,竖起云梯,手握盾牌和钢刀,开始攀向城头。
城头的守军则在守城将的指挥下,用事先准备好的石块,圆木等猛砸城下意欲抢城的清军,或是点燃火把,直接烧掉清军的云梯。在一根根圆木和一块块石块砸下时,往往伴随着一串串凄厉的惨叫声,然后是看见被砸到的士兵掉下云梯,或一命呜呼,或受伤惨嚎,惨烈程度由此可见一般。
在城楼上争夺的同时,清军的撞城车也被推了上来,狠命地撞击城门。
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安庆城门的守军抱着必死的信念力保城门不失,经过一番又一番拼死的搏斗,东门仍然是牢牢地掌握在安庆府守军的手中。
曾国华见状,又是急,又是气,亲自阵前督战,命令清军不惜一切代价拿下东门,清军在巨大的压力下,努力向前,但面对哀兵之势的守城军,仍然是久攻不下,反而是清军的伤亡却是越来越大。
远处观战的曾国藩与李鸿章见众将士士气将竭,知道再攻下去,也是徒增伤亡而已,所以只能命令撤军。
听到鸣金的声音,攻城的清军与守城的安庆城防军都似松了一口气。
清军又如潮水一样退了回去。
宇文博格也松了一口气,心想,这第一回合总算是熬了过去,但是,后面的大战必定是越来越艰难,唯一的办法就是死撑到底了。
在这段休战的间隙,宇文博格安排人加固城墙,救治伤员,鼓舞大家的士气,将一些剩余的力量补充到最需要补充的地方去,他希望借着他们仅有的力量能尽量支持到石达开援军的到来。
第二百一十六章 危在旦夕
短暂的休整之后,清军又开始了第二波次的攻击。
不过,这一次清军的进攻重点放在了李元度主攻的西门,之所以将重点放在西门,是因为曾国藩在与李鸿章分析之后,发现西门的防守位置对进攻一方来说,较其它几门更为不利,本来,安庆府身为太平天国的军事及经济重镇,城坚墙厚,后又经过宇文博格的经营,更加的坚不可摧,如果要想强攻,不付出一定的代价是办不到的,这也是清军为何久攻不下的原因。
但是经过仔细的分析与观察,曾国藩却发现,西门一处的城墙虽然较其它几处更高,更厚实,城门前面修筑的护城河也更宽,但是,它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它的城门前是无险可守,一马平川,非常利于大军冲刺攻击,而只要攻击方一发动,整个城门都会暴露在进攻方的火力之下,这一漏洞,如果不经过仔细观察,是没法发现的。
既然曾国藩能发现,那么,做为这座重要据点的守护者,宇文博格,他更加不可能疏忽,他在刚刚接手安庆府不久,就发现了这个漏洞,后来,他也想了不少办法,对此处的防守进行了改良,但是,效果甚微,原因不在它处,而在于,这是先天的地理因素使然,先说其它几门,它们都有适当的缓冲地带做为缓冲,并且能以这些缓冲地带做为依托,构建更为有效的防御工事,而西门则处四塞之地,无险可守,进攻的火力很容易就可以覆盖整个西门,所以,自然而然,西门就成了曾国藩选定的下一个主攻点。
相似小说推荐
-
帝婿 (蜀中布衣) 创世VIP2015-11-02 两晋隋唐大唐公主刁蛮跋扈,持宠而骄,其昭彰之恶行,实在令人发指,驸马之命更是贱如猪狗,时人云...
-
三国之窃国之贼 (三七开) 起点VIP2015-10-24 秦汉三国 我晚上睡的是龙榻,白天调兵遣将,大将是吕布,要我问我是谁,我其实是穿越到汉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