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猎击三国 (寇十五郎)



铁盾、重甲、双重肉墙。

如何破局?

马悍双眼微眯,寻找破局之机。蓦然一道光线闪瞳,马悍双眼一眯,眼角漾出笑纹。

或许郭援自个也没留意,他的铁盾正中偏上,有一个箭洞。夕阳从西北照来,光线透过,明亮而清晰,简直就是一个天然的红外线瞄准点。

破绽找到了,但马悍并未急于出手,他在等,等待一个三人重叠成一线的时机。黄河浪急,舟船行驶毫无规律,与岸上固定狙击完全不同,难度极大,加上四面皆敌,谁也不能保证下一刻会不会有敌人扑上来。

他只有一箭的机会。

屏息,再屏息。

等待,再等待。

舟行将至河心,突然一个急浪打来,舟船一颠,船体打横。

就是现在!

毫光一闪,陡然炸开一个音爆。

郭援、沮授、袁绍应声而倒。

马悍振弓长啸,赤兔长嘶相和。

骑影如剪,长河日落,猎猎秋风,残阳如血。

锵啷啷!从槛舸到黄河南岸,到处响起兵器坠地的连响。

吭吭吭!无数膝盖砸地,黑压压的人头垂首。

一箭之威,三军皆跪。

第三百五十一章【霸主梦碎】

(感谢大盟!谢谢赵无恤2014、ufgw、情恨迷天、神之插閪手)

~~~~~~~~~~~~~~~~~~~~~~~~~~~~~~~~~~~~~~~

建安三年八月十六,马悍横江跃马一击,击杀郭援,重创沮授,箭伤袁绍。

船到江心,沮授望北悲呼“悠悠黄河,吾不返乎”,呕血而殁。南岸上万袁军齐解甲而降,北岸蒋奇发兵催舟急援,袁绍仅以身免。

袁绍进至黎阳营,把蒋奇之手垂泪道:“孤以首领相付矣!”

蒋奇惶恐顿首,迎袁绍上座,使宣号令,自避帐而处之。众闻绍在,稍复归之。

八月十七,荀攸、徐晃从孟津渡过黄河,攻入河内,兵临野王。河内太守魏种闻官渡之败,知抵抗无益,举城投降。随后,荀攸督师向东北扫荡,半月之内,尽收河内全郡。大军进至朝歌牧野,从侧翼威胁黎阳。

而徐晃则率百骑西奔,五日五百里,直趋河东郡安邑城下,只身入城,说降安邑主簿贾逵。

徐晃本是安邑县尉,与主簿贾逵素友善,并且深悉安邑内情,知道贾逵在安邑的人望很高,能说服他,安邑可不战而下。而作为河东郡治的安邑既下,其余各县也必将闻风而降。

随着袁绍官渡之败,天下大势已渐明朗,马悍崛起之势不可遏制。贾逵也是三国一等一的智者,对天下大势看得清楚明白,没有过多犹豫,便同意归附。

有了贾逵的示范效应,河东诸县在接下来的一月之内,纷纷归附。

九月,谏议大夫董昭奉诏出巡河东,安抚诸县。河东遂定。

同月,驻地在河内西南、滨临黄河的河阳城的南匈奴单于呼厨泉,上表表示愿意出兵助龙狼军击河北。这是南匈奴表明归附的态度,同时还想趁机打落水狗,劫掠一把。

太尉杨彪、司空张喜、御使大夫刘艾等重臣均表示可接受,但出乎意料的是马悍反对,只接受归附,但拒绝匈奴出兵,并请天子下诏,召呼厨泉入雒阳觐见。

官渡之战后。在军事方面,马悍已拥有一票否决权,天子自无不允。

当荀攸、徐晃屡建奇功时,另一支大军,马超、庞德的龙狼别部,也已从白马津渡过黄河,与荀攸一东一西,对黎阳形成夹击之势。

因袁军官渡大败,全军覆没。造成黎阳营数千袁军人心惶惶,军无战意。加上主公袁绍正在营中,倘发生激战,只恐有失。故此蒋奇未敢与荀攸、马超接战。而是直接弃营。数千大军保护袁绍,凄凄惶惶向北撤,终于在三日后得以北还邺城,结束了这场噩梦般的“河南之旅”。

而曹操那边。自济水退兵之后,曹操眼见捞油水无望,果断撤兵。一撤就撤到陈留。

八月底,郭嘉奉命出使陈留,与曹操协议退出兖州,就任豫州牧事宜。

曹操经此一役,也是人困马乏,虽夺取袁军大营,获得大量军资及近万军卒补充,但想将此战果消化,没有三五个月的休整也是不可能。而马悍接下来的主要战略方计是河北袁氏,也暂时顾不上曹操这一摊。双方都有暂时和平相处的意愿与需求,这协议自然很容易就达成了。

九月初,曹操率三万大军从陈留以东南的已吾南下,进入陈国。陈国守将任峻旋即将陈县交付之,自率军进入陈留。这对昔日的上下级再次见面,俱感慨万千。

曹操只叙旧,绝口不提招揽之事,因他比谁都清楚,无论从家族还是个人角度出发,任峻都绝不会再投他,二人的主属缘分已尽。

九月中,曹操抵达汝南,开始全面接管豫州。与此同时,原先占据豫州各郡国的张辽、成廉、吕虔各部,亦率兵马进抵兖州各郡。而在此之前,李典、高顺已率二万大军渡过泗水,向山阳进发。

十月,诸将各就各位。张辽驻东郡,任峻驻陈留,李典驻济阴,高顺驻山阳,吕虔驻任城,成廉驻东平,陶应驻小沛。

至此,兖州全境入手。

双方交换地盘,在友好而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当然,上到马悍、曹操,下到各自麾下将领,心下都明白,这和平只是暂时的,至于能维持多久,下一次谁先出手,就看是马悍先腾出手还是曹操先缓过气了。

九月,天子发出诏令,历数袁绍以往之不恭,以及此次刺杀重臣的倒行逆施行径,宣布褫夺袁绍之大将军、冀州牧、邺侯的名爵,收回符节,以谋逆之罪,宣召天下诸侯共讨之。

几乎就在天子诏讨传告天下的同时,幽州、东莱、以及太行山的黑山军率先响应,都积极行动起来。

右北平之平北将军赵云、讨逆校尉夏侯兰,联合渔阳太守鲜于辅,骑都尉鲜于银、长史齐周,攻入广阳,进逼涿郡。上谷乌丸王难楼,也趁势发兵,自北向南,掠击涿郡。

涿郡巴掌大一块地方,哪里禁得起这三方压力,加上袁氏取幽州未久,经营日短,根基浅薄,人心未附,很快就向辽东势力投降。而西面的代郡本就是鲜于辅等人的起家之地,根本不用兵临城下,一纸劝降书送到,袁绍任命的代郡太守便挂印弃城而逃,高柳(代郡郡治)尉则率众扯下袁氏青虎旗,换上自制的狼头大旗。

这其间还发生了一段小插曲:上谷乌丸王难楼一边派出千骑进逼涿郡,以表明态度,一边调遣三千骑,奔袭代郡,欲趁乱攻入城,劫掠一番。结果三千乌丸骑士刚杀到城下,一见城头飘扬着的白狼猎头大旗,面面相觑,俱泛惊容,旋即一声呼啸,如潮而退。三千铁骑卷起漫天胡尘,烟尘散尽,四野空寂,阖城百姓惊喜莫名。若非满目散乱蹄痕,几乎让人以为方才看到的是一场噩梦幻影。

短短一个月,幽州三郡皆下,两郡(渔阳、上谷)宣布归附,幽州全境重归龙狼。

袁绍花了整整五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拿下半个幽州,结果赵云一个月就全夺了回来。这倒不是说赵云的能力比整个袁氏集团都强,而是双方所处的局势、面临的对手都不一样,势力此消彼长。从某种程度上说。袁绍灭公孙瓒之举,也如同当年他诱使公孙瓒攻韩馥,自己坐收渔利一样,为马悍火中取粟了一回。

袁绍辛辛苦苦拔除了公孙瓒这根利刺,屁股还没坐热,就被驱出了幽州。

但袁绍的霉运还没完,在赵云兵发广阳三天后,东莱太守、平东将军太史慈,武猛校尉管亥。联合北海孔融,合兵八千,海陆齐发,攻入乐安国。青州刺史袁谭无法抵挡。退守平原。

太史慈再接再厉,五日攻取济南国,切断了济南东面的齐国与平原的联系。齐国彻底陷入北海、乐安、济南三国的包围之中。齐国相倒也识相,不用太史慈杀到城下。背着相印跑到济南,向太史慈输诚。

十月,太史慈再挥师杀入平原郡。攻取西平昌,再切断般县、乐陵、厌次三城与平原的联系。三城守将生恐被辽东军海陆夹击,遂弃城逃入渤海郡,投向南皮去了。

至此,整个青州只剩半个平原郡还在袁谭手里,其余地盘尽失。

在辽东军发起的这两场战役中,无论是幽州袁军,还是青州袁谭,都是苦苦独自支撑,没有得到来自冀州的任何支援,这是他们迅速失败,丢城失地的重要原因。

冀州军之所以无一兵一卒驰援,除了袁氏的元气几乎全折在黄河以南之外,更重要的是,冀州本土数万大军,全部被他们的老对手、死对头——黑山军死死牵制住。

黑山军首领张燕,天生属性与袁绍相克,无论谁与袁绍争霸河北,他都不假思索帮谁。公孙瓒跟袁绍打,他就帮公孙瓒;曹操跟袁绍争雄,他就帮曹操。等到马悍与袁绍大打出手,张燕都不用马悍打招呼,提兵二万下太行,兵分五路,袭扰常山、赵国、魏郡。生生拖住冀州军无法北援东顾。眼睁睁看着幽州尽失,青州糜烂,毫无办法。

至建安三年十月底,明眼人都能看出,袁氏日薄西山,岌岌可危了。

……

邺城,大将军府——嗯,虽然名义上被褫夺了,但谁敢来收袁绍的符节?没人收?那他还是大将军。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