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穿越民国大商人 (昨夜大雨)



在众人的一片赞叹声中,三马车在操场上如一头疯狂的驴子一般,蹦跳着跑了两圈,然后停在大家面前。

“还真是快呀,跑起来也很有劲,这个好,这个好。”

“我看这车确实比道奇卡车好用,我以前开过道奇卡车,还要自己在下边不停地摇,才能启动,这个多方便,一打火,自己就着了。”

“看这车轱辘,这大车斗,肯定拉的多。”

众人纷纷赞扬这郭宇带来的三轮车,陈有功回到郭宇身边问道:“老爷,有了这车,咱们的运输问题就解决了,您对这些车的分配有什么意见吗?”

“都发到分会去,让他们自己使用这些车,咱们是三级销售网络模式,需要什么货就让他们自己到上一级单位去进货,不用我们专门组织人配送,各地环境不同,自己掌握货品种类更方便。”郭宇说道。

“老爷,那我近期就把这些三轮车分下去,这些商场装修需要20天左右就能完成了,正好这段时间用来铺货,有了这些车,下面的人就方便多了。”陈有功说道。

“这些你安排吧。”说完告别陈有功等人回到了镇守使衙署,并让侍卫叫来了沐晟,沐晟现在是秘书组组长,相当于郭宇在国内行政方面的总负责人,如果在别的地方,沐晟的身份就相当于道尹,或者说是市长之类的。

“会首,您找我?”沐晟进来后弯腰行礼后问道。

“整天在一起,以后不用那么多礼,我找你来是有一件事情需要你去办,我准备办一份报纸,我手中有印刷方面的机器设备,回头交给你把厂子建立起来,你要按照我要求的模式把报纸分类印刷,合订到一起销售,我不准备用他来赚钱,能做到收支持平就可以,你看看这份东西。”说着郭宇拿出几张纸,都是他按照现代报纸的模式,制定的报纸印制规范。

“好的会首,我立刻组织人手,筹备报社,刊发报纸,不知道这份报纸您准备起个什么名字。”沐晟问道。

“名字呀,这个还真没有想过,民国日报,新民日报,联合早报,环球时报,华福日报,华府日报,还真是麻烦。”郭宇有些挠头,起名字最麻烦了,感觉都可以用又感觉都不顺口。

“会首,其实您说的这几个都不错,其实只要叫习惯就好了,叫什么都差不多。”沐晟说道。

“你说的也对,那就叫华福报吧,一听就知道是咱们华福会的报纸,以后南洋那里办报纸,也叫这个名字。”郭宇想通了,立即拍板。然后对着沐晟说道:“现在国内最大的报纸应该就是申报、大公报之类的,他们现在的日发行量在2万份左右,我们一定要超过他们,我们有最先进的印刷设备,最大的销售渠道,只要报社的编辑把文章弄好了,一定会成为民国第一大报。”

“我在计划书上给你罗列了一些办报的方法,板块分类要明晰,国内新闻、国外新闻、经济、政治、文化等等,要紧跟时事,有自己的观点,但又不能过于鲜明,要做到润物细无声,在平时的文章中透露我们要表达的意思,但是不能露骨,一旦露骨就可能引起民众的反感了,你看现在报纸上那些辛辣犀利的言辞,态度鲜明的态度,其实很多民众是不接受的,我们要在内容上丰富,言语上温和,但是在细节上对民众的思维进行引导。”郭宇说道。

沐晟听了这些话非常震撼,原来办报纸还可以这样的,“会首,您的话我记住了,我回去以后一定仔细研究您的这份规划书。”

“你还要注意报纸的商业运作,其实报纸是很能挣钱的,不光是卖份报纸的价格,那才能值几个钱,广告才是大头,以后我们华福商场一定要经常上报,可以每次宣传几样商品,还可以做剪报打折销售什么的,即能发行报纸,还能卖商品,一举数得。”

“平时隔三差五的就要写写华福会的事迹,什么在哪里救灾了,在哪里放粮了,哪里民众困苦华福会慰问了,什么有可爱的小姑娘病危,华福会出资救活小姑娘,这些不用大事,就写民众身边的小事,这样更能贴近民众生活,读者的感触会更大,比那些干巴巴的数字要好得多。”

沐晟已经被震撼的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别说报纸读者,就是自己知道郭宇是为了宣传华福会才弄的这些故事,就已经非常震惊和接受了,那些买了报纸的读者,看到这些不说教、不激进的身边小故事,肯定更加有感触,沐晟心里想,这就是会首所说的润物细无声吧。

ps:看书的兄弟们,请帮忙推荐、收藏、投三江票。

第一百一十六章:昆曲

这是这几天以来郭宇第一次如此认真的处理华福会事务,忙到中午,把在家的高层叫到一起吃个饭,算是增进一下感情,饭后和陈有功喝茶聊天的时候,郭宇问起组织招工、迁移人口的事情,这也是郭宇来国内最大的目的,自然要时刻关心。

“老爷,我们招工的广告已经发到全国各大报纸上了,在苏州城南的文帝庙旁边,我们建起了招工点和临时居住点,现在广告打出去时间不长,来的人还不多,不过每天也能收十几个人,这些人都是有一技之长的工人,到了南洋只要简单培训就能上工干活,所以人数少一些,不过我估计以后会多些,毕竟我们开出的条件非常优厚,很是吸引人呢。”陈有功说道。

“那普通人呢,现在招了多少了?”郭宇问道。

“普通老百姓我们主要是华福分会在组织,现在基本上每天能送来三四百人,这些人好多都是去年受灾的老百姓,活不下去了,在华福会救济以后,听说可以迁移到南洋,而且还发给土地,有动心的就来了,不过愿意远离故土的毕竟还是少数,去年千万受灾百姓,我们也只能每个月招到万人。”

还是少呀,这一年才十几万,到哪年哪月才能达到自己的要求,自己以后想建立工厂,建军队,如果打仗就会死人,到时候没有后备兵员,自己都不敢和别人动手,就怕死人太多,没法补充。

“不行,这个速度还是太慢,最起码每个月要达到十万人以上,你们华福会几个人研究一下,有什么办法,只要能行得通,剩下的我们一起运作。”郭宇沉下脸,给陈有功下了死命令。自己这个会首出马,一个月才召到万余人,那怎么说得过去。

陈有功见郭宇生气,心里也紧张起来,赶紧召集华福会高层开会,研究迁移人口的对策,有时候人的能量都是逼出来的,不都说,挤一挤总会有的吗。

吴二柱没有参加午餐聚会,手下人说他跑到太仓镇去了,郭宇一听太仓镇就知道是自己安排的工作,看来有时间自己也要去看看,因为那里涉及到自己运输港口的大业。

转眼到了下午五点,郭宇带着侍卫一起出了衙署大门,就看到一辆老式汽车停在大门口处,车下还站着两个人,一个是早上给郭宇送请帖的王府管家,另一个也有印象,郭宇到任的时候此人到火车站迎接,二人在酒桌上还聊过几句,这人就是苏州商会会长王兆祥。

王兆祥四十几岁的年纪,身穿一身长袍,剪了短发但是带着一顶瓜皮圆帽。王兆祥看到郭宇出来,赶紧迎上前来,“镇守使大人,您能答应赴宴是苏州商会的荣幸,王某特来迎接大人,我为大人引路。”

“王会长客气了,要不你上我的车,我们一同过去。”郭宇问道。

“好的,好的。”王兆祥进了郭宇的吉普车,加上侍卫一辆吉普车和王兆祥的老式汽车,三辆车一同出发苏州城北方向。

苏州桃花坞,一个非常美丽的名字,也是非常美丽的地方,园林故居、士绅会馆、百姓民宅鳞次栉比,商家作坊比比皆是,这里古往今来就非常出名,但最为人所知的,可能就是唐寅的那首《桃花庵歌》了,唐寅晚年的时候就定居于此。“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里面的桃花坞就是指这里。

一路上王兆祥给郭宇讲着这里的典故,让郭宇对这个桃花坞也有了些印象,车队在一处会馆门前停下,会馆门前此时已经站着很多人,都是前来迎接郭宇的。

车门打开,郭宇抬腿走下自己的吉普,众人围上来但是并不拥挤,很多人嘴里都说着欢迎的话,这时王兆祥也下车,赶紧过来给郭宇介绍,“这是云锦公所的张文树,这是茂丰绣缎行的孙毓松,这是......”。王兆祥给郭宇挨个介绍,郭宇也很有风度的和众人一一握手。

众人寒暄完毕,请郭宇进了会所里间,青瓦白墙,红杏粉桃,很是别致,一行人上了二楼,这是一处宽敞的所在,大厅内装修考究,摆设别致,但最引人注意的就是靠墙的一排窗户非常宽大,不似江南风格,很有现代落地窗的味道。

郭宇走到窗边一看,原来外面是苏州河,不时还有几条小船无声的划过。

“大人请上座。”王兆祥引着郭宇走到主位,郭宇当仁不让做了下去,这时众人才纷纷坐定。

酒菜快速摆放停当,满满的一桌苏帮名菜,“大人,您能光临苏州会馆,是我们这些商会的荣幸,我们商会成员敬您一杯。”众人举杯敬酒。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